地理学科教学方法(优质5篇)
地理学科教学方法 篇一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首先,我们可以采用实地考察的教学方法。地理学科涉及到大量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实,通过实地考察,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地理学科所研究的内容,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和理解能力。比如,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去实地考察地貌特征,让他们亲自触摸到不同地貌特征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
其次,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来辅助地理学科的教学。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或者展示地理学科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学科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通常比较繁杂,学生单独学习往往会感到乏味和无聊。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和交流彼此的想法,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此外,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们还可以采用教学游戏的方法。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通常比较抽象和复杂,学生往往会感到难以理解和记忆。而通过教学游戏,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学游戏可以包括地理知识竞赛、地理问题解决等形式,通过这些游戏,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学科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地理学科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实地考察、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学游戏等方法都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掌握,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地理学科教学方法 篇二
地理学科是一门关于地球表面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其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学习效果。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地理学科研究的是地球表面的各种现象和特征,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才能准确地观察和理解地理现象。因此,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球表面的各种现象和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地貌特征的观察和分析,让他们通过观察和分析地貌特征,了解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通常比较复杂和抽象,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科的知识。因此,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地理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让他们通过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另外,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通常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才能够将地理学科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和调查,让他们亲身参与到地理学科的研究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最后,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地理学科的研究往往需要多个人共同参与,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才能够有效地进行地理学科的研究和学习。因此,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共同解决地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地理学科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培养这些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学习效果,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理学科教学方法 篇三
一、自学探究
以自学或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自学或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等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这一类教学方法的特点在于,改变了“教师占中心地位,学生处被动地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基本格局,鼓励学生自学和探索发现,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独立性得到发挥,从而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各种活动能力。
在以自学或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事先设计出让学生能顺利自学、探究的学习程序。在采用这种方法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有了较大的活动自由,但教师仍需要作为引导人或成员参与到学生的自学探究活动中去,并且事实上由于采用了自学、探究、讨论等方式致使教学活动趋于复杂化,从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地理教学中,以自学或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程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读议讲练”法等。
二、实际训练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通过练习、实习等活动,巩固和完善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形成地理基本技能,发展智力的方法。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来说,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首先可以使学生亲自检验所学地理知识的本身是否正确,检验自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其次,它有利于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第三,它可以为将来在实践中应用地理知识作准备。对于地理基本技能的形成来说,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更是一条基本的途径。此外,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意志、品德的提高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语言传递信息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口头语言或者运用书面语言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教学方法。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际工具,它在教学过程中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认识媒体,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大量是靠语言来实现的。对于学生来说,口头语言的训练、书面语言的表达“也是培养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至今仍是一种非常重要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板书笔记法等。
四、直接感知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演示各种地理教具、地理实验和组织课外参观等,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地理事物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这类
方法的特点是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真实性。直观是“领会的开端环节”,地理学科的直观性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更具特殊意义,这是由于地理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复杂性和间接性”所决定的。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对于形成学生丰富的地理表象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
由于条件限制,对于有些教学内容,如地下、高空或发生在久远地质年代、历史年代的地理事象,教师较难或不可能都让学生进行直接观察和感知。所以,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必须和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及其他方法合理结合起来运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象征符号认知
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地图、地球仪、剖面图、示意图等以象征符号表征的图象,使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与演示法展示地理事物外部形象的直观教具不同,地图是以一系列惯用的象征符号来表征地理事物的,它能揭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特征以及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相互联系的特点,对于地理教学来说,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可以说,同语文学科运用词典,生物学科运用显微镜,物理、化学学科运用实验一样,地理学科运用地图是其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和不可缺少的手段与方法。对于地理教学来说,无论是教师的讲授,还是学生的学习,离开了地图都是不可想象的。当然,地图或者其他象征符号表征的图象仅是一种工具或手段,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必须结合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并且与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紧密配合,做到符号认知和直接感知相结合,图象信息和语言文字相结合,才能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地图法和“纲要信号”图示法。
地理学科教学方法 篇四
一、创设新颖情境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巧引歌曲。如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
3.巧插趣味故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在讲“中东”一节时,讲了有关阿拉伯国家风俗习惯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的白色长袍。讲完后,我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当然,这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气候炎热干燥,白色对强烈阳光有反射作用,这样吸热就少,人们穿着、风俗习惯等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二、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会和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又如在学习我国的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学生围绕问题,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801班上课时,有一位男同学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的“几”字形拉直,从甘肃兰州到河南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一次地理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了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同学提出同样的治理办法。可见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意料,但任课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设想的同时,老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意见,为什么?”由此,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
三、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那么学生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的“代沟”,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产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
四、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
五、合理地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与改革地理学业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有的地理教师甚至将学生学好地理的期望放在“考试”上,实践证明这种想法过去、现在、将来都是行不通的。学业评价的评定是:在教师采用百分制批改的基础上,以六十分为界对学生给出及格与不及格两种评定。地理结业评价试题的特点是:框架性,即公民必备的大的地理事实;地图性,即所有的试题都可以通过读图完成;开放性,如暑期去云南旅游的情境题中,有方位、距离、行车速度、气温等的查算等。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拉近师生情感,改变学生怕地理、背地理的心理;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习惯的更新;可以引导师生双方明确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目标,强化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了,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