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考关于托物言志的作文【优选5篇】
小考关于托物言志的作文 篇一
托物言志——传递思想的力量
托物言志,是一种通过物象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修辞手法。它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更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在我的生活中,我也体会到了托物言志的魅力。
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位朋友一起外出旅行。当我们来到一座山脉时,眼前的景色美得让人心醉神迷。我忍不住拿起相机,按下了快门。回到家后,我将照片上传到社交媒体上,配上了一段文字:“这座山脉,像一位坚毅勇敢的战士,高耸入云,挺立在大地之上。它的峰顶,仿佛是铁血染红的刀锋,气势磅礴。”这段文字通过托物言志,将山脉比喻为战士,传递出了坚毅和勇敢的精神。朋友们纷纷点赞并留言,表示被我的文字所感动。
托物言志不仅可以用于文字表达,还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有一次,我和一位同学聊起了学习的困难。她说:“学习就像攀登一座高山,困难重重,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向上,就一定能够登上成功的巅峰。”这位同学通过托物言志,将学习比喻为攀登高山,表达了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我被她的比喻所启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学习的信心。
托物言志的魅力在于它可以将抽象的思想和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之更加生动和感人。通过托物言志,我们可以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意义,让读者产生共鸣。因此,在写作或表达中,我们应该善于运用托物言志,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小考关于托物言志的作文 篇二
托物言志——启迪心灵的智慧
托物言志,是一种通过物象来启发思考和感悟的修辞手法。它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还能够启迪我们的心灵。
每当我在大自然中欣赏美景时,我总是忍不住用托物言志来形容。有一次,我看到一只小鸟在空中翱翔,它翅膀的动作优美而自由。我不禁想到,人生亦如飞鸟,要有自由的心态,追求自己的梦想。于是,我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小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它用自己的翅膀展示了自由的力量。同样,我们也应该保持内心的自由,追求自己的梦想,展翅高飞。”这段文字通过托物言志,将小鸟比喻为人生,传递出了追求自由和梦想的重要性。这样的文字不仅美化了景色,更启发了读者对人生的思考。
托物言志也可以用于教育和引导。有一次,我在学校的班会上,我向同学们讲述了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一只小兔子因为害怕被追捕而逃跑,最终却被自己的影子吓到。我通过托物言志,把小兔子的影子比喻为内心的恐惧和负面情绪,告诉同学们要勇敢面对困难,不要被自己的内心所困扰。同学们听后深有感触,纷纷表示要积极面对挑战,不让自己的内心成为束缚。
托物言志的智慧在于它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启迪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人生。通过托物言志,我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智慧,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总之,托物言志是一种富有力量和智慧的修辞手法。在写作和表达中,我们应该善于运用托物言志,通过具体的形象来传递思想和情感,启迪自己和他人的心灵。
小考关于托物言志的作文 篇三
一天下午,我和朋友到我家楼下的衙前河畔去玩,我们玩了很长一段时间,累了,便就地坐下休息。正当朋友大口大口地喝着带来的水时,我发现了一株被石头压着的草,就长在我的右手边。我感到十分新奇,就连忙让朋友去看看。
这是一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草,但它是从一块无比沉重的石头下钻出来的,所以它又是非常不平凡的。它的绿色同周围的草比较起来似乎也不大一样,相比之下多了一份明亮,多了一份生命顽强的活力。使人每每看着它时,除了会对它产生一分爱怜之情外,还会因它勃勃生机和非同寻常的艰难生存环境而感到由衷的敬佩和赞美。而那块压在小草身上的石头与瘦弱的草相比,它是那样沉重;同草的生机相比,它是那样死气沉沉;和草的明丽相一比,它又是那样的丑陋不堪。它就像是一个屏障,时时刻刻阻碍着小草的生长,使人看了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石头如果不在了的话,那小草应该会生长得更加旺盛。朋友心中就有这样一种想法,他把石头从小草身上拿起来,草的茎和叶马上向上弹起,抖了几下后重新恢复了平静。但我觉得小草现在和以前相比,身上似乎少了点什么,朋友又将那块石头用力地扔向远方,向着石头消失的方向,脸上露出愤愤不平的表情,说:“这可恶的石头,竟敢压在瘦弱的草身上,阻碍它的生长!”随即看那小草,温和地说:“这小草多厉害呀,能从这么重的石头底下钻出来,生命力真强啊!”听了朋友的话,我似乎有什么感悟,久久不语。
回到家后,刚才的情景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但引起我思考的并不是那株草,而是那块压在草身上的石头,我反复思索石头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突然我脑子里灵光一闪,找到了答案。
人们总是赞美小草,赞扬它力量的强大,赞扬它不屈不饶,却从来没有人赞美石头。没有石头,压在下面的小草哪里有力量钻出来,这就像我们面对人生中各种各样的压力一样,如果没有这些压力,没有这些磨难,没有这些困难,哪有英雄出现呢?我们都应该感谢压力,可我们从来没有感谢过压力,反而都憎恨压力,恨它给予了我们沉重的负担,影响了我们自由的空间,于是千方百计逃避它,甚至把它像石头一样甩掉。
真是可惜了这石头。
篇三、小考关于托物言志的
作文
秋天的景色美不胜收。秋天里,云淡风轻,四周的树叶形态各异,但它们虽然外表千姿百态,实际上遇到严寒,立刻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要么飘飘悠悠落向大地,等待化作来年护花的春泥,或静侯环保工人将它拾起扔进垃圾桶,要么垂在枝头,直到最后一缕秋风将它卷进无垠的天空。这时,你们是否如我一样欣赏过这样一株红枫?
今天,我站在阳台上极目远眺,无意中看到了一株红枫。在淡灰色天空的映衬下,它红得像一团热情的火焰,给冷寂的大地增添了许多活力,又如一轮喷薄的红日,为灰色的世界抹上一片可贵的金光!看!它似圣火飞扬,在飒飒的寒风面前丝毫不显胆怯,稳如泰山,无论风有多猛烈,始终不能摧折它,不能改变它在风中昂首的姿势!我被这美景迷住了,竟走下楼靠近了它,我瞪着圆溜溜的眼珠子,好奇地用手摘下一片树叶,仔细一瞧,这枚叶子由七片小叶组成,好像一只热情的手儿拥抱自然,使百花凋谢的秋天不乏融融的暖意。每片小叶的边缘有许多锯齿样的毛刺,排列得如此整齐,使我不得不惊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淡淡的绒毛附着在枫叶表面,摸上去温润而有质感,给人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星罗棋布的茎脉从主脉开始一直延伸到叶梢,看上去恰如纵横交错的大道!
想起杜牧当年夜泊枫桥,目睹寒山美丽的秋景,即兴写下那首传颂千古的佳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种对大自然由衷的赞叹和爱慕,我感同身受!悄悄地,我把这枚经霜的红叶放进了我心爱的课本。
我期待这枚红叶会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和书香一起,伴我成长!
小考关于托物言志的作文 篇四
去年,有位叔叔送我一株仙人掌,看着他浑身长满了刺,别人都说好可爱,可我却一点儿也不喜欢。爸爸说:“叔叔送你这个株仙人掌,说不定是有用意的。仙人掌,生活在大沙漠中,虽然长得不怎么样,但它会给你精神与力量,以后你会喜欢它的。”
听说这仙人掌是从遥远的大沙漠中来我家安家的,我不禁有些好感了。爸爸把它栽进花盆中,一边培土,一边对我说:“在风沙肆虐、干旱无水的大沙漠中,很难看到绿色,而这株仙人掌却能顽强的生存下来,它虽然不像花儿那样美丽,但它却为沙漠增添了绿色,而花呢?花只是开时美丽,而在大沙漠中根本无法生存,根本无法和仙人掌相比。你们这代人都生活在温室中,都应该学习仙人掌那百折不挠的精神。
仙人掌渐渐成了我的朋友。他并不需要我的悉心照顾,有水无水,天冷天热,它都不在乎。甚至两三个月因学业繁忙不给它浇水,它都能茁壮成长。炎热的夏天,别的植物都枯萎了,只有它依然昂首挺胸,像勇士一样仰望着天空;冬天,别的盆栽都被爸爸搬进了屋里,只有它不怕风雪,依然挺立在窗外。有一次一块仙人掌折断了,掉到了盆中,我以为他枯死了,也没去管它,想让它化成肥料。但过了几天,在我为仙人掌浇水时,忽然发现它的一旁竟还长出了一个小小的、青春焕发的仙人掌。它的生命力的是顽强的,不得不让人佩服。
现在我体会到了叔叔送给我这种仙人掌的用意了。是啊,花儿固然美丽,但都只是昙花一现,一遇到风雨就会败下阵来,只有这仙人掌四季常青。它才是真正的植物中的皎皎者。
现在,仙人掌成了我的好朋友。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坚强、乐观和自信。因为它使我懂了生活因困难而多姿多彩,逆境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勇敢的去面对,知难而进,就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小考关于托物言志的作文 篇五
万花之中,我最喜欢昙花。
在我六岁的时候,刘叔叔送给爸爸一片昙花叶儿。爸爸把它插在一个红泥花盆里,没几天就长出了枝杈。爸爸很喜欢养花。他养了许多花,经常给米兰、倒挂金钟等花浇水、施肥,但对那棵昙花,除了每天一杯清水之外,只是偶尔浇点洗鱼洗肉的水。啊!昙花,它要求人们的甚少。
经过四年的培养,那棵昙花长得比我都高了。粗粗的已经木质化了的叶柄直立挺拔。厚厚的、宽阔的叶片墨绿墨绿。几天不见,就会长出几枝新芽。啊,它的生命力多强啊!
前年中秋节,我家的昙花开了四朵。邻居的叔叔阿姨都应爸爸邀请,来我家观赏昙花。他们边议论,边在花旁照相。那昙花是那样的美丽,花朵有大茶杯那么大,淡青色的花瓣像羊脂玉雕成的一样。那沾满花粉的花蕊在花瓣的簇拥下,显得美丽多姿态,让人看一眼就心旷神怡。它虽然被放在我家的大屋里,但四个房间都充满了芳香。那馥郁的香味沁人肺腑,令人陶醉。
人们常说“昙花一现”,其实并不是那样的,昙花虽然一朵只开九个小时,但它每年都能开十几次甚至几十次,一次能开几朵、十几朵乃至几十朵。这样算起来,它的花期就相当长了。昙花并不只是“一现”,而是“一现再现”,不断地把芳香和快乐奉献给人们。
昙花不但好看,而且一身是宝。它的叶能消肿止痛,它的花晒干后,泡着喝,可以解毒止咳。它给予人们的甚多。
我爱昙花,爱它那娇艳无比的花姿。
我爱昙花,爱它那顽强的生命力。
我爱昙花,爱它那不讲条件,随遇而安的精神。
我爱昙花,爱它那要求人们的甚少,给予人们甚多高尚品质。
关于托物言志的作文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