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优秀观后感(实用3篇)
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优秀观后感 篇一
近年来,中国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了总结脱贫攻坚工作的经验和成果,近日举行了一场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作为观众之一,我深受鼓舞和激励,同时也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努力表示由衷的敬佩。
这次大会采用了多种形式展示了脱贫攻坚的成果。会上播放了一系列的视频和照片,展示了贫困地区的巨大变化和脱贫家庭的幸福生活。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政府的扶贫政策的实际效果,更加相信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奋斗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同时,大会还邀请了一些脱贫攻坚的典型代表发言,分享了他们的感受和心路历程。这些发言让我看到了脱贫攻坚的艰辛和付出,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脱贫攻坚的意义和价值。
在大会的总结发言中,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详细地总结了脱贫攻坚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他们指出了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也分享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这些总结不仅对今后的脱贫攻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其他国家的扶贫工作提供了借鉴。
作为观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脱贫攻坚的艰辛和复杂性。脱贫攻坚不仅仅是提供物质条件,更涉及到教育、医疗、就业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同时,我也看到了脱贫攻坚的希望和前景。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投入。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一定能够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
总之,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是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通过这次会议,我对中国政府和人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努力和成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相信,在全国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让每一个人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优秀观后感 篇二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通过这次会议,我进一步了解了中国政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努力和成果,也对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奋斗精神深感敬佩。
这次大会以多种形式展示了脱贫攻坚的成果。会上播放了一些脱贫家庭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脱贫攻坚对于贫困人口的改变和影响。这些家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社会的帮助,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政府的扶贫政策的实际效果,也让我对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奋斗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大会的总结发言中,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详细总结了脱贫攻坚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他们指出了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也分享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这些总结对于今后的脱贫攻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其他国家的扶贫工作提供了借鉴。
通过这次大会,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脱贫攻坚的艰辛和复杂性。脱贫攻坚不仅仅是提供物质条件,更涉及到教育、医疗、就业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同时,我也看到了脱贫攻坚的希望和前景。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投入。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一定能够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
总之,这次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让我对中国政府和人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努力和成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相信,在全国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让每一个人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优秀观后感 篇三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举行,具体举行时间在2021年2月25日。广大党员可以观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学习脱贫攻坚楷模的优秀品质。今天小编整理了2021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优秀观后感五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2021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1
脱贫攻坚表彰大会观毕,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2021年是我党建党一百周年,在党的领导下,中华儿女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与考验,从"荆棘"之中取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胜利,将积贫积弱转变为全面脱贫,而教育扶贫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和治本之策之一,联大也建立了完善的贫困生资助体系,这是学校为了确保贫困家庭子女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所做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校建立了一套切合实际的以“奖、助、勤、贷、补、免”和新生入学绿色通道为主要类型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并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学生优先资助,优先推荐勤工助学岗位,做到应助尽助,作为一名在校贫困生,在感谢学校的同时,我也深深感谢国家的全面脫贫政策。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我将不负国家,学校的帮助,勤勉学业,以实现为社会贡献自己价值的目标!——电气1901B 尹梓贤
回想祖国的巨大发展和进步我感慨不已,虽然新中国建立之初“一穷二白”,但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实干精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按现行标准下实现农村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共同的责任。看直播时,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我老家的变化,从要去到后山山坡上才有信号打电话到家里装了无线网;从村里到了夜晚就摸不着路到装上了明亮的太阳能路灯;从几乎每家每户都是土房子到盖起了小平楼,脱贫攻坚使我的家乡有了这些变化。上了大学以后我申请了助学金,减轻了家里的负担,这种种经历,让我真正明白了国家的扶贫决心,也让我不由得心生敬畏,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我们之所以脱贫攻坚取得巨大成功,是依靠祖国人民脱贫的坚定决心。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提升自身能力,只有自己强大才能帮助他人。
2021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2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要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必须找准路子,实施精准脱贫,切实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激发贫困群众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聚合全社会之力。脱贫攻坚需要形成合力,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要动员全国全社会力量,把所有工作、各种资源、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焦、聚集、聚合,对照标准,彻底整改,高标准完成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加强党的领导力。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脱贫攻坚是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的一把手工程,是一项极其重大、极为严肃的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明确责任、尽锐出战、狠抓实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前,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到了啃硬骨头和攻城拔寨的收官冲刺阶段,只能成功,没有退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共庆中国农民丰收节,分享丰收带来的喜悦,凝聚共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积蓄强大力量。
2021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3
“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员干部只有努力让自己与群众成为“知心人”,搭起“连心桥”,引领“心风尚”,才能知道民间疾苦,才能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带着烟火气,成为“知心人”,“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脱贫攻坚到了现在这个时候,难啃的都是“硬骨头”,特别是面对新冠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的考验,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变得更为迫切。要想解决问题,就得先发现和找准问题,从群众中取到“真经”,就要迈开腿、弯下腰,俯下身子深入到基层一线、群众家中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更加灵活、轻松、接地气的土言土语与群众交心谈心,拉长耳朵倾听群众声音。只有做到“进得了门,谈得上话,交得上心”,才能让群众把自己当作“知心人”和“自己人”,才能自觉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打拼在一起。党员干部只有到基层、到群众当中沾染了烟火气,才能于细微处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
带着真感情,搭好“连心桥”,“路遥知马力,日久知人心”。群众不是石头,大家的共同努力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思想上淡忘群众,感情上疏远群众,对群众疾苦缺乏深切感受,工作肯定难做,脱贫攻坚必然浮于表面,没有办法真正解决根源性的问题。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并不是将原则、政策、规定都抛在脑后,乱表态、乱承诺,而要既讲原则也讲感情,做到较真不冷漠,热情不失格。只有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心里始终装着群众,立足于“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的山芋”,才能真正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通过解决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真情,感受到政策的温暖。
带着硬功夫,树立“心风尚”,“知己知彼,将心比心”。群众反映每一件“小事”是构成国家、社会的“大事”,在解决群众反映的一些小事上不能“以事小而不为”。工作落实得好不好、能不能满意,群众心中有杆秤。每一名党员干部始终要牢记为老百姓服务,解决百姓的困难,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事情,也是党员干部的“心风尚”。对群众反映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容村貌整治不力等烦心事、急盼事要马上办、立刻办,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去想,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做好政策宣传,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政策、技术服务指导,拓宽就业渠道,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只有带着“烟火气”“将心比心”,把群众的小事当成我们的大事、把群众的难事当成我们的心事,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理解与支持。
群众工作是最接地气的工作,把群众的事看成大事、急事、难事这不仅是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转变,更是一种爱的境界,只有用辛勤的汗水才能让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成为群众走上“康庄大道”的“快车道”。
2021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4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政闽东地区时,就提出过“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理念,鼓舞起当地干部群众奋发图强的发展合力。没有人天生就愿意贫穷,奋斗之心人皆有之。有的人不待扬鞭自奋蹄,有些人则相反,有如车行坡上,不加加油、鼓鼓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无法激发出来。脱贫攻坚不是扶贫干部的“独角戏”,唱好帮扶与被帮扶的“二人转”,坚定贫困群众的奋斗精神和发展愿望,脱贫攻坚才能积力之所举而无不胜。
精神上的贫困,往往比物质上的贫困更可怕。有些贫困地区和贫困村多年来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与缺乏穷则思变、穷则思勤的奋斗精神有一定关系。有些地方主动“返贫”,乐当贫困县,不愿摘穷帽子,有的贫困户发展农副产业不积极,争当低保户却很积极,从中都能发现“思想贫困”“志气贫困”的影子。“苦干不如苦熬”“等着别人送小康”,类似思想可以说都是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扶贫扶志,首先就要对准这些观念和心态定点滴灌、靶向治疗。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这个励志语许多人耳熟能详,也为贫困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深深认同。扶贫开发不应只简单盯着干部压担子、定考核,也应鼓励干部们以“扶志”和“扶智”为抓手,唤醒贫困群众的主动脱贫意识。好政策离不开好宣传,正像那位“吐槽”的县委书记所提出的,扶贫干部要到群众中去,多开屋场院子会,多跟群众交交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衣食父母们心疼一下,再不忍心找你们扯横皮”。好习惯也需要好榜样,靠辛勤劳动脱贫致富的农户,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带头效应。只有形成“见贤思齐”的导向,才能变“让我脱贫”的被动思想为“我要脱贫”的进取意识。
公平与效率,向来不可分割。扶贫政策讲公平的同时,也应注重效率,建立更灵活的激励机制。一些地方的创新探索值得借鉴,比如推行帮扶人与贫困户“双承诺”“双认定”“双确认”的工作方法,变“单向输血”为“双向互动”。有的地方实行扶贫资源差异化分配,真干真支持、多干多支持、大干大支持,以多劳多得的方式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积极性。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我们应当用好的激励制度设计,消除“等”“靠”“要”的消极心理,激发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当前,脱贫攻坚正进入攻城拔寨、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精神扶贫应与物质扶贫互为支撑,群众积极性和干部积极性都应充分调动挖掘,让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心热起来、行动起来。
2021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5
2020年以来,山东省青州市邵庄镇立足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将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牢牢抓住“两不愁三保障”、收入达标、长效机制建设、帮干队伍建设“四个关键”,全力打通脱贫攻坚“关节点”,走好“最后一公里”,为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保障。
牢牢抓住“两不愁三保障”这个根本。“两不愁三保障”是确保贫困户顺利实现脱贫的“铸基工程”。今年以来,邵庄镇多措并举下活“一
盘棋”,全力提升贫困户生活质量,提高贫困户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在疫情最吃紧、吃劲的艰难时期,突出关心关爱贫困户,配送物资、消杀住所,确保贫困户顺利度过难关。贫困户学生子女享受春、秋两季助学金,残疾人学生子女享受额外补助。卫生院积极行动,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签约医生“一对一”联络服务,第一时间诊断办理慢病、“两病”,定期健康查体。聘请专业人士对贫困户住房进行鉴定,先后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用于贫困户房屋修缮和居家环境提升,贫困户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得到明显提高。牢牢抓住收入达标这个核心。收入达标是贫困户实现脱贫的直观体现和首要标准。为确保全镇545户贫困户收入全部达标,邵庄镇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申请扶贫贷款支持等途径不断扩展贫困户收入来源,“志”撑脱贫“能动性”持续增强。为帮助生活确实困难、确实没有能力实现收入达标的贫困户,邵庄镇依托辖区企业较多的优势,引导42家企业筹资1000万元成立“扶贫联盟”,通过基金分红为收入不达标的贫困户全部“兜底”。突出收入核查排查,抽调扶贫专干16名组建档案材料联审队伍,按管区轮流对贫困户档案材料“过筛子”,确保各项收入全部落实。
牢牢抓住长效机制建设这个关键。贫困户脱贫质量高不高、稳不稳,能否实现真脱贫、脱真贫,关键是建立长效机制。邵庄镇注重发挥产业扶贫“造血”功能,发展农家乐、采摘园、养殖棚等扶贫项目14个,累计产生收益100余万,惠及贫困户131户313人,帮助贫困户上岗就业找到“门路”。马石西村探索“党支部+合作社+企业+贫困户”模式,引进青然农业蜜桃种植园1200亩,动员村民入股建成蜜桃生产包装车间,贫困户通过务工和分红,收入增加了不少。该镇还注重健全贫困户动态监测机制,结合“街坊议事”制度,常态化关心关爱贫困户,在前期“领导干部+扶贫专干+网格包靠”全面摸清困难群众基础上,开发大数据信息化平台,实现困难群众信息数字化整体呈现。
牢牢抓住帮干队伍建设这个主体。贫困户诉求能否得到及时回应,帮扶干部是重要“关节点”。自邵庄镇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工作很主动、行动很迅速、推进很有力,就是因为全镇186名帮扶责任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及时将各项工作要求落实到位。先后多次召开扶贫专题培训会,持续提升帮扶责任人对各项政策的“掌握力”和“熟悉度”,建立每月固定走访制度,避免“走马观花”,深入“促膝长谈”,将“群众满意”作为扶贫工作的最大鼓励和最好褒奖,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制定考核办法,严格压实帮扶责任,对帮扶责任人形成持续激励和有效约束,为促进扶贫工作深入推进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