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海洋纪录片观后感800字(实用3篇)
走向海洋纪录片观后感800字 篇一
《走向海洋》是一部令人叹为观止的纪录片,它以其壮丽的画面和深入的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纪录片向我们展示了海洋的神秘和美丽,同时也呼吁人们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影片中的海洋生物和景观让我惊叹不已。从绚丽多彩的珊瑚礁到庞大而威严的鲸鱼,每一个镜头都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特别喜欢看到鲨鱼的镜头,它们的身姿优雅而迅猛,令人叹为观止。通过纪录片,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美丽。
除了展示海洋的美丽,纪录片还深入探讨了海洋环境的问题。它提到了海洋污染、过度捕捞和气候变化等问题,让观众对这些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影片中的许多镜头都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这使我深感担忧。作为一个人类,我们有责任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确保它能够继续为我们提供资源和美丽。
《走向海洋》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它还是一次对人类行为的反思。通过展示海洋的美丽和脆弱性,它呼吁观众们更加珍惜和保护海洋。这部纪录片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采取行动,减少对海洋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减少使用塑料制品,支持可持续的渔业和旅游业,以及推动环保政策的实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并将它的美丽传递给下一代。
总的来说,我对《走向海洋》这部纪录片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一次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对人类行为的反思和警示。通过展示海洋的美丽和脆弱性,它让观众们更加关注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部纪录片,并加入到保护海洋的行动中来。
走向海洋纪录片观后感800字 篇二
《走向海洋》这部纪录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以其出色的拍摄技术和深入的内容,向观众展示了海洋的神秘和壮丽。我被纪录片中的海洋景观和生物所震撼,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了保护海洋的重要性。
纪录片中的海洋景观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壮丽。镜头下的海洋波涛汹涌,浩渺无际。我仿佛置身于海洋之中,感受到了它的宽广和深邃。影片中的夜晚镜头尤为震撼,星空璀璨,海水泛起微光,美得让人心旷神怡。这些画面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海洋的美丽和庞大。
除了景观,纪录片还向观众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从小小的海藻到巨大的鲸鱼,每一个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我特别喜欢看到鲨鱼的镜头,它们的身姿优雅而迅猛,令人叹为观止。纪录片中的这些生物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美丽。
然而,纪录片也向观众展示了海洋环境的问题。它提到了海洋污染、过度捕捞和气候变化等问题,让我意识到了海洋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影片中的一些镜头让我深感担忧,比如海洋中漂浮的塑料垃圾和捕鱼船的疯狂捕捞。这些现象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人类活动对海洋的破坏。
通过观看《走向海洋》,我意识到保护海洋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减少使用塑料制品,支持可持续的渔业和旅游业,并参与到环保组织和活动中。只有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才能够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并将它的美丽传递给下一代。
总的来说,我对《走向海洋》这部纪录片印象深刻。它让我更加了解了海洋的神秘和美丽,同时也让我意识到了保护海洋的重要性。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部纪录片,并加入到保护海洋的行动中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共同守护好这片蓝色的海洋。
走向海洋纪录片观后感800字 篇三
看了纪录片《走向海洋》,我才知道:原来生命诞生在海洋,生灵万物受惠于海洋。所以,如果地球上没有海洋,也就不会有人类,当然也不会有任何生命。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走向海洋纪录片观后感,欢迎阅读。
走向海洋纪录片观后感1
近期,一部海洋文化纪录片《走向海洋》以海一样胸襟、海一样的视野、海一样的激荡,用文化的尺度、宽广的视角,告诉世界,告诉我们,告诉子孙,中华民族曾经的海洋文明和历史征程……在大型文化纪录片《走向海洋》中,我们看到了郑和船队遗落在南中国海的瓷器碎片,看到了祖先开疆拓土打下的领海界柱,随着情节的推进,我们有了别开生面的发现和充满敬畏的仰望。
早于西方四百多年,1403年中国就有了“宝船”,有了干船坞,那个时候的福建泉州就有了世界上的第一大港;1405年,一支庞大的船队出发,一共有船317条,配置了医生317个,一万多名士兵,这是当时世界上没有对手的“水师”;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短短3年时间,中国海军位居世界第七、亚洲第一……
不能说是中国人第一个认识了海洋,但也决不能说中国人是最后一个走近海洋,更不能动辄就说中国古人没有认识海洋,说我们的先贤只知道黄河,如果汉武帝不认识海洋,他不可能给我们创下当时西至里海、南至南海的广大疆域。在我们的先贤仁人、革命领袖中,许多人都把目光投向那片蓝色海洋。当然,我们决不否认,由于各种局限和自然原因,我们曾错待海洋,为后人造成或轻或重的灾难,但是后人一定要以海洋的胸怀正确评价我们的历史,评价中华民族在走向海洋中的伟大历史功绩。一个正确的历史观,一个客观的文化视角,是我们再次走向海洋的理论锚地和思想海港。
我们从没忘记苦难,忘记一百多年前来自海上的劫难:甲午海战。当一个民族面对海洋的目光,被封建帝王的贪婪私欲锁定在昆明湖上,当朝野上下都把一个老人的大寿当成头等大事操办时,旧中国的大厦已在陆地下沉,那个曾经亚洲第一舰队的沉没也已成必然。这个时候应当检讨的,不只是一个民族的海洋观。那个叫马嘎尔尼的外交官说得好,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烂不堪的旧船。我很欣赏这句话,它很形象地道出了中国在某些历史时期的面貌。是的,中国人民苦难最深、中华民族灾难最重的一百年,正是没有好舵手的一百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道路改变了,中国的航道改变了,中国改变了,国家富强,人民有尊严地站立在东方……这是《走向海洋》为我们描绘的万千气象。
在娱乐充斥我们的文化阵地,挑战着历史底线、道德底线,挑战着一个民族的信仰时,我们期盼有思想、有文化、有艺术含量的作品出现。在创作政论性纪录片方面,军队文艺工作者有着很好的传统,这是对使命的担当。而在海洋历史文化这一领域,海军文艺工作者曾创造了许多好作品。让人兴奋的是,这次他们对海洋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
八集电视纪录片,他们只用了一集来讲述海军建设,我没觉得少,反而觉得很恰当。我特别喜欢这一集的名字,《云帆初扬》,不温不火,不疾不徐, 这是个画面感很强的名字:一支舰队,带着自信,带着尊严,带着国家使命,带着和平的愿望去迎接东方的日出,去迎接随时可能到来的风浪;云帆下,我们看到年轻舵手们远望的目光,也看到水手们那刚毅的面庞。这是在写海军吗?不,是在写军队。这是在写军队吗?不,这是在写我们的祖国——这是文化的表述,思想的表述,艺术的表述,她充满力量。
这确实是一个不一样的《走向海洋》。她有《长风破浪》,正是先辈的艰苦创业与坚守,铺就中华民族重返世界舞台的基石;她有《走向大海》,“面朝大海,春潮激荡”,当古老的国门再一次轻轻打开的那一刻,这个伟大的民族走向了蔚蓝,整个世界正迎面走来——而我最喜欢的,还是《经略海洋》,我们将从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不过究竟何为经略,如何经略?也许我们没有很多经验,但是我们有经历,有经略土地的经历,黑色的、黄色的、红色的……现在,又有了蔚蓝色!
相信我们一定会经略好这片海洋,因为我们有几千年辉煌的历史,我们有过近百年的悲怆。中国不仅是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疆土的国家,还是拥有300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的海洋大国。随着我国海洋科技的发展,我们对远海大洋的探索将更加积极踊跃;随着中国海军的发展,这支队伍将担起捍卫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未来的世纪就是海的世纪,未来的人类就是与海和谐共生的人类——在苍茫的大海上,将继续留下我们的光荣与梦想!
走向海洋纪录片观后感2
区别于过去看过的其他海洋作品,《走向海洋》没有带我们去观览海洋生态奇观,而是在典籍的阅览中,引领人们沿着历史走廊,从地理发现、文化心理、经济生存的角度,诠释中华民族与海洋的关系,步步深入地把我们带向战略高地,提供了历史厚重、角度新颖、观点鲜明的海洋观。片子一开始就从地理位置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古代东西方人截然不同的文明特质,从历史深处一步步给我们捋过来,中华民族海洋观念的转变进程,说“漫漫绵长的三千余年间,在华夏腹地这个巨大的摇篮里,中华儿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从容不迫地生长繁衍”,他们“把海洋当作底色”。但这并不是古代中国的全部,关注度的深浅是由依存度决定的,这是《走向海洋》立论的基本逻辑,片子还说“古籍记载,住在海边的吴越居民就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海洋性格”,越人是“以舟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而吴国更是“不能一日无舟楫之用。”还有甲骨文中的记载等等,都改变了我们对农耕民族只识耕作不识海洋的一般认识。
《走向海洋》坚持以精确的文献、专家的发言作为叙事基础,展示了中华民族历史风帆在指南针引航下曾经独占鳌头的历史篇章,说到北宋海外贸易已经“被赋予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并产生了中国第一个航海贸易法规“广州市舶条”;“巨大的中国商船,往来于广阔的海洋之上,由此而来的巨额收入,源源不断地流入南宋国库”;“在元朝,隋唐以来利用大运河运送漕粮的方式,改由海运完成”等等,真让人眼前不断发亮。而像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写道:“他们在潮汐理论方面一直比欧洲人先进”;像“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有幸目睹了帝国强盛的海上事业”;像“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发现‘仅广州一地,旅居于此的阿拉伯商人就超过了12万’”等等,以多视角调度观察和展示近代化进程的基本样貌时,就不能不让人心头发热了。
走向海洋纪录片观后感3
自马汉提出“海权论”以来,世界各国的海洋意识日趋强烈。海洋,这个国际纪录片创作的永动主题,曾经催生出《海豚湾》,《蓝色星球》和雅克。贝汉的《海洋》等一系列的经典纪录片,它们是西方人对海洋几百年来的重视的结晶。而我们,作为一个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军,最发达的海洋经济线的泱泱大国,有关海洋的纪录片却屈指可数,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大国的悲哀。追本溯源,这不是纪录片本身的问题,这是整个民族海洋意识薄弱的一个映照,正如《走向海洋》中所说的,我们“把海洋当作底色”,而不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走向海洋,我希望大家不仅仅是以以一种娱乐的态度观看,他首先应该是一部唤醒民族海洋意识的教育片,尤其是对在海南岛学习的莘莘学子来说,没有现代的海洋意识,不仅仅是可悲的,更加的可怜的。以下是我在观看走向海洋以后的一些感想。
不同于其他海洋纪录片,走向海洋并不是以海洋奇观作为纪录片的主旋律,而是从历史的角度,通过历史进程的讲述,国家之间的对比,各类专家的评论,从历史、地理、文化、心理、经济、生存多个角度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一副色彩缤纷,波澜壮阔的海洋画卷。
从走向海洋得知,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辉煌的海洋历史,这个历史出人意料的久远。有根据的推测,中华民族的海洋历史很有可能在中华文明的源头即殷商时代就与中华民族血肉相连,在以后的几千年当中,海洋的气息一直飘荡在中华民族的身边,若即若离,变幻不定。
从始皇东巡,兵马俑目视东方,徐福东渡,到南宋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空前,从元帝国强盛的海上事业,再到到明代著名的郑和下西洋……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光荣和自豪。然而从朱元璋的一纸禁令,到宝船遗骸的霉烂腐朽,从清末的仓皇海防,到北洋舰队在慈禧太后的喧天寿庆声中走向败亡……一桩桩,一件件却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辛酸与屈辱。但正如电视片所说:“历史没有假如。文明的道路选择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今天,中华民族面对海洋向我们展开的怀抱,转变观念,走向深蓝海洋既是中华民族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华文明继往开来,走向现代文明的历史契机。
西塞罗说“谁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虽有所极端,但这句话所体现的对于海洋的重视态度,却不论过多少岁月都不会过时,尤其是在当下的中国。
黄岩岛的争议刚刚降温不久,钓鱼岛的争端就甚嚣尘上,中国海外航道刚刚畅通,中国渔民就在海上被人射杀,而渔民,渔船被扣等外国恶劣行径就更是永未停止。在国家迅猛崛起的同时,国家正面临着严峻的海洋形势,战舰远航,拥有航母,蛟龙下水……一个个在海洋上取得的耀眼成绩在提升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掩饰不了的是在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之外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下面涌动着的黑色洪流。可惜的是许多国人甚至是海南的同学尚未意识到海洋对于未来中国的意义之重要。
“从1840年已降,一个半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奋起直追的痛苦,也收获了走向复兴的喜悦。挫折是成长的代价,失败是前进的动力。在历史的汪洋中没有哪一种文明能够保持一帆风顺。我们不应该再去责备祖先的保守,因为封闭的大陆曾经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同样我们也大可不去计较他人的冷眼,因为幽暗的大海曾经是全人类的梦魇。睡狮正在梦醒——因为我们正在凝视着海上升起的太阳!”作为一名海大的学子,我们所做的不应该是静等雄狮的梦醒,而是在雄狮梦醒的过程中临海凭风,远眺目光,立足海天之际,毅然投入到祖国发展海洋的大战略之中。我相信未来的中国的疆域不再是一只雄鸡,而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是奔腾不息的火焰,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是火炬的托盘和手柄,是中华文明重新焕发耀眼光芒的不朽源泉。我相信未来的朝阳必将从中国海的海平面上升起。
走向海洋纪录片观后感4
《走向海洋》,顾名思义,这是一本与海洋的一切相关的书。这本书总共分了三个方面介绍了人类和海洋的亲密关系。第一个部分讲述了人类从崇拜到探索、由了解到争夺,开启了人类文化的起源。海洋是一个大宝库,里面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富饶的石油天然气,金银珠宝。当然,海洋还是全球最大的淡水库,如果海水提纯,可以缓解整个世界的缺水状态。第二部分详细的叙述了海洋与中华民族的丝丝联系。我国有着悠久的海洋历史,殷人东渡,徐福出海,丝绸之路,禁海锁国,写下了一个个中国历史闪亮点。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侵华战争,都是我国海洋史上的重要海战。海洋又和名人相辅相成,郑和、郑成功、魏源、毛泽东都是海洋史上的著名人物。我国的海上防线也不容小视,一队队航空母舰、潜艇、小型水上舰艇,保卫着我们的祖国。第三部分展望了海洋的未来。海洋的未来是“碧蓝”的、是走向世界的、是让中国和全球接轨的,它还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后空间。
我们一直都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文明的起源,是蓝色的宝藏,也是人类最终的归宿。”看了这本书后才知道原来这证明了水是人类进化论重要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孕育了我们,还是文化的摇篮。人类利用开发海洋中的淡水资源、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空间资源为我们人类做出了非常多的服务。这么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么多的美好想法、愿望、规划,都是建立在一个美丽、健康的海洋的基础上,回头看我们现在的海洋,日本的核电站爆炸,海轮的油泄漏,“红潮”的侵袭,海豚的集体自杀……都给我们美丽的海洋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从古到今,我们失去了不知道多少的植物、动物,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警告。
我们应该警惕起来,保护剩下的可怜生物,让物种不再消失;我们应该行动起来,节约资源,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颗粮……只有我们的海洋变的更加美丽健康,才能让更多的人们在这广阔的海洋上展现他们的抱负,让海洋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只有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母亲”不再千疮百孔,地球母亲才愿意奉献她的一切。让我们全社会的人都团结起来,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争做环境的守护者。
走向海洋纪录片观后感5
大家下午好,我是青岛第七中学初二一班张守岳,很荣幸的站在这里说一说自己的感想,此刻我最想说的是中国的300多万海上领土将是未来决定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标杆,600年前郑和下西洋时,近到东南亚,远到红海,奔腾的巨龙在海空翱翔,古老的风帆落下太久,人们已经忘记了大海的摸样,中国海疆也见证了近代史上中国无可洗刷的耻辱,历史是有正反两面的,我们既不可以沉醉于唐宋元明清中国在航海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不必过分的缅怀近代历史上西方坚船利炮打开国门的国耻,我们只有
把握现在,望着未来扬帆。今天《走向海洋》揭示了我国海上领土、海洋资源保护依然严峻的现实,所幸的是日益强大的人民海军成为了中国大国崛起的坚毅后盾,诚然,广袤无边的海洋上有礁石、有风浪,有无数困难,相信我们党和zheng府,人民海军一定可以克服,向天边海天一线,无所畏惧的驶去。我认为中国青少年必须尽快普及海洋科普教育,不仅仅是沿海城市,内陆的莘莘学子也应该进行海洋科普教育,仅仅拥有一番豪情壮志是不行的,应加快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更应该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瞻远瞩战略观念的新型海洋科技人才。
同时应吸取历史教训,依靠军事强权独霸海洋的时代已不是历史的潮流,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就是例子,我们没有必要学美国建11艘航母,那么多核潜艇,就像《走向海洋》总撰稿人刘军卫先生所说,"关键看我们的现实要求是什么,中国不会去海上争霸,但我们也不会无视自己的海洋权益被侵犯。"我们当前或许可以另辟蹊径,积极协调各方各面的资金,参与防恐怖主义的海域护航、船舶制造、海港崛起、远洋运输、海洋科技、两极科考、海洋气象上去积极、多方面地展示大国应具有的实力。
海洋是人类至今仍未读透的一部巨著,我们今天仍在路上。
作为新世纪海洋战略的接班人,我们青少年的海洋主人翁意识不可缺失,倡导在《走向海洋》的抛砖引玉下,读一读《海国图志》、《海权论》等书籍。为祖国海洋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大海,航船,见证了五千年中国的起起伏伏,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忘不了大海的模样,我们忘不了古老中国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无法忘怀云帆沧海的民族魂!
走向海洋纪录片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