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优秀3篇】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篇一
作为一个学生,我有幸遇到了一位非常令人难忘的老师。他不仅在教学上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还在为人处世方面给了我很多启示。在他的课堂上,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对学习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这位老师的名字叫李老师,他是一位年轻有活力的教师。他总是充满激情地讲授课程,让我们不仅对知识感兴趣,而且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他经常使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比如通过实例、图片和视频等来讲解复杂的概念。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习变得有趣而且容易理解。他还经常组织小组讨论和互动活动,让我们能够互相交流和学习。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除了在教学上给予我帮助,李老师还在为人处世方面给了我很多启示。他对每个学生都非常关心和尊重,从不区别对待。他经常鼓励我们要有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轻易放弃。他还教导我们要诚实守信,要对自己的承诺负责。这些教诲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定。
在与李老师相处的日子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他教会了我如何学会自主学习,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他还教会了我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尊重他人的不同和意见。这些都是我在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品质和能力。
总的来说,李老师是一位我非常喜欢的老师。他不仅在教学上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还在为人处世方面给了我很多启示。他的教诲让我受益终身,让我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变得更好。我将永远感激他对我的影响和教导。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篇二
作为一个学生,我有幸遇到了一位非常令人钦佩的老师。她不仅在教学上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还在为人处世方面给了我很多启示。在她的课堂上,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对学习的热爱和对未来的追求。
这位老师的名字叫王老师,她是一位极具责任心和耐心的教师。她总是用心地讲授课程,让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她经常使用互动的教学方式,比如提问、讨论和实践等,让我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她还会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和任务,指导我们如何高效地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除了在教学上给予我帮助,王老师还在为人处世方面给了我很多启示。她非常注重培养我们的品德和价值观,经常进行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她教导我们要诚实守信,要尊重他人,要关心社会。她还鼓励我们要有梦想,要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标。这些教诲让我明白了为人处世的重要性,让我在成长过程中变得更加坚强和有责任心。
在与王老师相处的日子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她教会了我如何学会自主思考,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她还鼓励我们要不断学习和进步,要追求卓越。这些都是我在人生道路上非常重要的品质和能力。
总的来说,王老师是一位我非常喜欢的老师。她不仅在教学上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还在为人处世方面给了我很多启示。她的教诲让我受益终身,让我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变得更好。我将永远感激她对我的影响和教导。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篇三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暑假的时候学校向老师们推荐读过,当时就有反思,很好读,不是理论,案例居多,是于老师的封笔之作。这个月,新学期开始,再拿出来回味回味,看着自己曾经的圈划和笔记,又有了新的看法。
在“人生流横—写在前面的话”中,于老师就提到,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从教五十多年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
让知识“活”起来
一、温厚、包容、调和待生
于老师在第一章就用自己和甘草的三大特性一一做了比照。首先,像甘草一样温厚。一个学生曾在作文中这样形容于老师的笑,“于老师的笑是最温和,也是最有效的批评。”学生在语文课上画画、在课后闹矛盾,于老师不是像其他老师一样拉出来批评,而是一笑化之,用最温和的语言化解学生的尴尬,既没有严厉的批评,也没有让学生颜面尽失。孔子有五大美德:“温、良、恭、俭”。温文尔雅、和蔼可亲是五大美德之首。可以说,“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其次,甘草的第二个特性是“包容”。于老师用了这样一句名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对待学生,要包容,出于理解的那种包容,一种推己及人的理解。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那么那些“火”可能自然而然就熄灭了。再想想我,我是一个脾气不太好的老师,可能是因为个别学生的不听话,现在再想一想弥勒佛能“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楚庄王、曾国藩也可以容,对学生又有什么可以不包容的呢?最后,甘草的第三个特性是“调和”。“中庸之道”是儒家观察世界、处世行事的基本思维方式。西方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说过类似的话,过度和不足奶是恶行的特征,而适中则是美德的特征。两位哲学家的见解惊人的相似。中庸之道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至高的道德境界。
于老师他就是甘愿做甘草,做一个动脑子的人,做好人,做个温和的人,做个宽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带着思考教书,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轨迹,少走弯路,才能不算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二、关注、赞赏、尊重学生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黄金萍老师在我教育教学中告诉我的,也是我初出茅庐在薛小听到的最有价值的一句话。于老师在书中介绍到,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对他的影响很大,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如果老师能做到喜欢每一个学生,教育无疑会进入别样的.境界。但是于老师认为,如果要做到这一点,还是很难的。书中提到美国教育学家托德·威特克尔的一段话:“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虽然这句话第一次读到的时候,我觉得会不会有点做作,但后来仔细一想,如果你能够做出喜欢他的样子了,那你的内心至少也不会讨厌他吧。
对于如何能够做到尊重、赞赏每一个学生,于老师给出了这样的建议:讲课时,眼观六路,用亲切的目光看着每一个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以专注、期待、鼓励的目光看着发言的学生;学生的红领巾歪到一边去了,帮他扶正;课外活动时,加入到学生跳绳的行列……而光有这些还不够,还缺了最重要的,那就是微笑。微笑是老师的名片,脸上有笑,学生就会有亲切感,而无惧怕感。
三、不能太像老师
于老师在书中提到,老师在孩子面前不能太像老师。于老师要求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将手倒背起来。他认为倒背着手站在学生面前,仿佛树立起了自己的权威,拉远的自己和学生的距离。课上表演课本剧,他会和学生一起,扮演剧本中的一个角色,还会“反串”扮演,让学生真切感受,就像他在书中说的:“是师非师,是课非课。”;课后游戏,他也要求自己站到学生中间,同孩子们一起玩耍;大扫除任务,他也主动去班长那里领任务,和学生们一起打扫卫生,俨然是一个孩子。
于老师认为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学生的眼睛是摄像机,耳朵是录音机,教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定格在学生的人格磁带上,并且自动终生播放。每个学生都是心理学家,他们会对教师的所作所为做出评判。只有教师做好了,学生认同教师了、信服教师了,才会仿效教师的做法,才会接纳教师的建议。
四、身教重于言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了教师以身示范在教育中的作用。大量的教育实践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当教师(包括家长)的言行一致时,教育的效果最大。
于永正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处处以身示范,充分发挥着榜样的影响力。他无论何时何地,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总是将自己装扮的整整齐齐,在穿戴上一点也不随意;他无论是
在黑板上板书还是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都工整认真,不敢有丝毫的潦草;他要求学生写作文,自己一定也跟着写下水作文,再“下水”中体悟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给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他犯了错误一定会当着学生的面承认,不掩饰不支吾;他和孩子一起活动,相关的工作一视同仁,大家一起来做,行动上不敢落后,而不仅仅是做一个指挥者;他备课认真仔细,一个字的书写,一段话的朗读,都反复推敲;他每天认真阅读报刊杂志,以便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当师生融为一体时,教育真的是一种幸福,教育真的会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于老师用一个个经典的教学实例,传递着他从教五十多年来一直在践行的为师之道,让我受益匪浅。五十多几年来,他在三尺讲台一直恪守着自己是一名教师的信念,那么对于我这么一个刚踏上讲台的新人,又有哪里可以不学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