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读后感(最新6篇)

鲁迅作品读后感 篇一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这篇小说以主人公的疯狂与世俗的疯狂相对照,通过对狂人癫病的描述,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虚伪。读完这篇小说,我深受触动。

故事的主角孔乙己是一个可怜的小人物,一无所有,深受各类羞辱与欺凌。他的命运如同一个被遗弃的垃圾,在社会的角落里被人们漠视。然而,孔乙己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和愤怒。他通过装疯卖傻的方式,反击了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们。他的疯狂是对社会不公的一种抗议,是对现实的一种反叛。

在这个小说中,鲁迅通过孔乙己这个疯狂的形象,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观察与思考融入其中。他用孔乙己的疯狂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和对人性的思考。他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与虚伪,以及人们对弱者的无情欺凌。通过孔乙己的形象,鲁迅呼吁人们要关注社会现实,要关注弱者的命运,要追求真实与公正。

读完这篇小说,我深深地感到了社会的冷漠和无情。孔乙己所遭受的种种欺辱和羞辱,让我感到心痛和愤怒。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面对社会不公时的无能和无助。这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鲁迅先生的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精神。

《狂人日记》是一部揭示社会真相的作品,它通过孔乙己的疯狂形象,告诉我们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这部作品让我重新认识了社会现实,让我更加关注社会不公,同时也激励我要勇敢地面对现实,追求真实与公正。

鲁迅作品读后感 篇二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的又一经典之作。这本小说通过主人公阿Q的形象,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扭曲。读完这本小说,我深受触动。

阿Q是一个典型的小人物,他一无所有,被人们看不起。他没有文化,没有地位,更没有尊严。然而,阿Q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他用自己的方式反抗了社会的不公和欺凌。他通过吹嘘、嘲笑别人,来掩盖自己的无能和无助。他用自己的狡猾和聪明,对抗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们。他的反抗是对社会不公和命运的一种抗争,是对现实的一种反叛。

在这本小说中,鲁迅通过阿Q这个形象,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扭曲。他通过阿Q的经历,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扭曲的愤怒与不满。他呼吁人们要关注农村社会的问题,要关注贫困人群的命运,要关注人性的扭曲与变态。通过阿Q的形象,鲁迅告诉我们,要追求真实与公正,要拒绝虚伪和伪装。

读完这本小说,我深深地感到了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扭曲。阿Q所经历的种种不公和欺凌,让我感到心痛和愤怒。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面对社会不公时的无能和无助。这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鲁迅先生的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精神。

《阿Q正传》是一部揭示社会真相的作品,它通过阿Q的形象,告诉我们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这本小说让我重新认识了社会现实,让我更加关注农村社会问题,同时也激励我要勇敢地面对现实,追求真实与公正。

鲁迅作品读后感 篇三

  要说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书,《呐喊》当居首位。它带给了我很多,让我受益匪浅。它并不是一部普普通通的作品,它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病历本;他描述的不只是社会事件,而是披露封建社会腐朽制度的写照!不论是《孔乙己》中的主角;《药》中的华老栓;《明天》中的单四嫂子;还是《阿Q正传》中的阿Q,都跃然纸上。

  鲁迅先生是中华民族的坚强精神脊柱,他弃医从文,在《呐喊》中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八个字来概括了那时的中国人民。这八字深深包含着对中国人民的怜惜和哀伤。

  曾记得,那个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豆腐西施”;那个“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地上,带银项圈的小英雄”闰土见到作者时欢喜而又凄凉的神情,点头哈腰的。将当时人民在受到封建势力压迫和打击下的情形展露无遗。

  而在《呐喊》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阿Q正传》了。《阿Q正传》是《呐减》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之一。他之所以如此家喻户晓,是因为它“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阿Q性格极其复杂:他质朴而又愚蠢,受尽剥削欺凌却又不敢正视现实,他对权势者有着本能的不满。阿Q由于受剥削受压迫而要求革命,又因为受愚弄受毒害而落后,最终还是落得个被迫害致死的下场。阿Q其实只是旧中国的一个贫苦农民。在当时,阿Q连姓赵的权利都没有。他专做短工,穷得只有一条“万不可脱”的裤子。他是弱者,受了他人欺负却又要欺负比他更弱小的小D;他挨了打,常用“儿子打老子”的话来安慰自己,在精神上求得胜利,用以自宽自解,自欺欺人。虽然阿Q的“精神胜利法”最终还是无济于事,被迫面对残酷的现实,但是,在精神上宽慰自己,鼓励自己,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它能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只不过阿Q宽慰自己过了头,最后演变成了自欺欺人。而在我的生活中,当自己遇到挫折时,我会积极面对,而不是逃避现实,该来的总会来的,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梦里面,最后被迫面对现实,只会更加痛苦难耐。就像那一次,我的考试成绩很不理想,但不理想又能怎么样呢,成绩是自己考出来的,总该面对的。想想:人生的旅途中总会遇到挫折的,太完美的人生总是不太现实,何况,挫折能历练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正是这样的剧情故事,让我懂得了很多,成长了很多。这本《呐喊》注定从来都是孤善,我们在其中找寻息息相关,仍未足够冷却的时代,又向往着从罅隙中觅得我们知道,却又不知道的传统的桥接。在对于传统的有限接续中,我们每次停下来回头,都会发现,有响亮,但却孤单的呐喊声投诸前方。然而,前方,仍未知晓。

鲁迅作品读后感 篇四

  《故乡》读了一遍,这使我感触颇深。如果单单只是《少年闰土》的话,恐怕我们还只能理解到鲁迅和他的伙伴不及闰土见多识广这一方面,可是当听了《故乡》全文之后,鲁迅想要表达的意思,我们也能理解七八分了。闰土当之无愧是重点人物。

  20年的转变,使得他从一个勇敢机智、见多识广的小男孩成为一个庸俗、卑躬屈膝的下人。到底是什么使他的改变如此之大呢?是贫穷?还是……这是我们所不能得知的。但是从鲁迅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知道,在鲁迅的心里,闰土一直是一个勇猛聪明活泼的人,要不然不会一提到闰土就会想起他在刺猹的场面。可是,当闰土与鲁迅说话的时候,第一个词竟然是“老爷”。我相信当时鲁迅的内心震动肯定是很大的,他也许料想过千百种交谈方式,但是肯定惟独没有料到这种。按照封建社会的标准来说,闰土是应该叫鲁迅老爷,但是,从20年前的迅哥儿到20年后的老爷,跨度是不是太大了一点?闰土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岁月在他的脸上,手上,都留下了沧桑的痕迹。

  但是,容貌的改变并不是他最大的改变,他最大的改变就是心理上的改变。也许,他的心里还是把鲁迅当成迅哥儿的,但是当时的社会不允许;也许,他的心里还是想和鲁迅一起玩耍,但是他知道,他和鲁迅之间还有主仆关系。一声“老爷”又包含了闰土多少的感情?是懦弱?是卑怯?还是因为久久不见不熟识的陌生?这,也许只有闰土知道了。不知看过《故乡》的朋友们注意过没有,虽然杨二嫂是一个配角,但是她也是其中一个改变很大的人物。20年前,她曾经有豆腐西施的美名,可是在20年后,她的样子简直让鲁迅认不出来了。对于她的样子,鲁迅只找到了一个形容词——“圆规”。

  如果单纯是外貌上的改变也就算了,杨二嫂成为现在这副“丑模样”也是因为她的内心在渐渐地改变。她去鲁迅家的时候,居然提出了要一些旧家具的要求,被他拒绝后大放厥词,说什么“越富越一毫不肯放松,一毫不肯放松便越有钱”。如此尖锐的语句,简直不像是一个“西施”所能说出的话,倒像是一个混着菜味和尖酸刻薄话的中年

  妇女。不仅如此,杨二嫂离开的时候,还拿了鲁迅母亲的一副手套。如此种种,此人的改变也是巨大的。

  《故乡》中,鲁迅不仅点到了家乡的改变给人一种惆怅的感觉,更用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证明一个词——改变。不论是家乡的改变还是人物的改变,鲁迅的文章总是给人一种微言大义的感觉,特别是最后一句:世上本是无路,人走的多了,就有了路。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鲁迅作品读后感 篇五

  翻阅浏览这本四五精致的作品集,把我从悲悯的观度至如梦似幻的空洞虚体中现出的狂妄肆意,抓把蛮力地擒回现实生活中的大实际和新文化,那颗疾速被暖化的寒心,甚于造诣现令今的革命主义,令其深逐地了会到老辈们在受的压抑的身负冷气的不可忍。作者鲁迅先生传承了这样一种充沛中国骨气魂魄,在多么跨步跚蹒的阻绕,大文学家力挺超艺术的感思魂儿。文本体载多密而复杂,形式自由。这是以感融文的极品杂文的基体。鲁迅先生拘谨谢绝了实至名归诺贝尔奖名号的优胜,晋同是中国最影响力的文学盛坛引领者。白话耿怀,来自肺腑的感言堪称独特的一流。例为晦涩、讥讽、爽快、幽然、论理、议义鲁迅先风在这些文风欲例完现淋漓尽致。鲁迅文学的方标完整了真理由心生,兑现了是非对或错遵循科学骨欲。定格在生活的刻度,传扬出了人民的宝贵品格,不愧为全族人民最敬忠仰慕的战士!更代表全族人民在文化战线上向敌人冲锋陷阵的最修进、果真、坚实、热忱的空前英雄。

  鲁迅以为“讽刺”是人生的真实,不化作虚有也不挥之出格,鲁迅的杂文形式夸张,背话语调语化,幽幽谈写,使之表达艺术蕴含着朴质和另类高度的思想内容;以实为基础抓住生活中的实物和背景或勾勒社会丑恶真善的新奇新闻来表述自己

舒化的论点;不以为死板传教的叙述政文,堪为超化脱俗的进阶创新教育体,稍纵松伐又紧促抓凑,这就是以速服人的城灵魂的铸造根基。

  夸张离不开写实,就好似牙齿离不开嘴巴,把反寻常,不合理,便可爱,甚可鄙但又不以为奇的人事物进行绘真,给文篇徒添异彩。反语表达强震的感情,振激了愤恨和恼怒,彻底揭发了掩饰下的丑陋。

  自我式的比拟素有特级魅力,再加上诙谐的简语化,缭诉清馨,谈吐文风的畅欲和馥郁,寄托了悲观残暴下的哀思和缅愁。构造成了寒星冷月比例出的日月星辰,无限凄美和万化色斑。

  针锋现代鲁迅的浮华,大胆地去叙文吧!

  敬崇鲁迅先生笔轨,因成长在这里。

鲁迅作品读后感 篇六

  鲁迅, 1881年—1936 年 。他活了55岁,这个岁数在现在还算身强力壮,但鲁迅先生却在不惑之年与他密切关注的 中华人民不辞而别。临终时,他还硬撑着写日记,写出了640万字的55年的生命的诗史。

  鲁迅把时间放在第一,有时间才能工作。他曾学医,希望强健人民的体质。但他后来脱掉了白大褂,拿起了尖刻的笔,写出了640万字的改变中华人民精神的'文章,他认为这样才能让人民从帝国主义的 压迫中苏醒过来。

  鲁迅先生的生活忙碌至极。白天来拜访他的客人络绎不绝,而每个客人都想在鲁迅先生家中多留片刻,他们总要到半夜才能离去。鲁迅刚送完客,就立马坐在桌前,继续着写那不朽的文章。

  《压》、《推》、《冲》是鲁迅是讽刺外国列强而写的文章,一篇就有1000多个字,而鲁迅写作才18年,365天,只有365个晚上,就要写35万字!这是什么概念!鲁迅之所以写下如此多的文字,难道有什么力量在帮助他?有,是时间。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他的巨作是他一点一点从时间老人那夺回来的,他不被时间所控制,他是在控制时间,掌握时间。

  鲁迅的一生是充实的,是忙碌的。他留下的文化遗产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他是一个伟人,中国的一位传奇人物!

相关文章

白轮船读后感【精彩6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轮船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白轮船读后感 篇1  小说留给我们三...
读后感2017-01-09
白轮船读后感【精彩6篇】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有感(通用4篇)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有感【一】 苏东坡,又名苏轼,苏子瞻。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 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家,一生是极其坎坷的。24岁时考取功名,先后在凤翔,杭州,徐州等地...
读后感2016-05-03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有感(通用4篇)

边城高一读后感800字(优选4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边城高一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边城高一读后感800字1...
读后感2012-06-09
边城高一读后感800字(优选4篇)

《汤姆索亚》读后感500字左右【经典4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汤姆索亚》读后感500字左右,欢迎阅读与收藏。《汤姆索亚》读后感500字左右...
读后感2015-08-04
《汤姆索亚》读后感500字左右【经典4篇】

圆明园的毁灭有感【精简6篇】

圆明园的毁灭有感1 170多年前,北京有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奇花异木、奇珍异宝、珍稀动物数不胜数!而这座气势磅礴的艺术瑰宝、建筑精...
读后感2016-09-08
圆明园的毁灭有感【精简6篇】

清明节回老家扫墓有感作文【精选3篇】

星期六,我们全家去老家为祖先扫墓。 到了祖坟所在的山坡上时,我就拿起扫把,把祖坟周围的落叶等垃圾扫得干干净净。接着又拿起抹布,沾上清水,仔仔细细地擦着墓碑。经过一番有力地擦拭后,祖先的墓碑祖先的墓碑新...
读后感2016-09-03
清明节回老家扫墓有感作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