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当代英雄》有感(经典3篇)
读《当代英雄》有感 篇一
当代英雄,是一本以真实故事为基础的纪实文学作品。这本书中记录了一些普通人的不平凡经历和感人事迹,让我对英雄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有一位年轻的医生,在疫情期间奋战在一线,为患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他们不辞辛劳,日夜奋战,为了挽救每一个生命,他们冒着感染的风险,毫不犹豫地奔赴战场。他们是医疗界的英雄,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
还有一位退伍军人,在国家危难之际主动请缨,参加了抗洪救灾的行动。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坚实的防线,保护了无数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他们是军旅界的英雄,用自己的勇气和拼搏精神,守护着国家的安全。
还有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妇,她经历了丈夫因车祸去世的痛苦,但她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她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难,用自己的双手抚养孩子成长。她是家庭界的英雄,用自己的坚强和母爱,给予孩子们最温暖的家。
这些故事让我深受触动,让我明白了英雄并不一定是身披战袍的超人,他们可以是身边的普通人,他们用平凡的生活点亮了他人的希望。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善良和勇敢的力量。他们的故事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通过阅读《当代英雄》,我还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有着自己的力量,可以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或许我没有医务工作者那样的专业知识,也没有军人那样的勇气,但我可以从自己做起,关爱身边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用微小的力量传递正能量。
读完《当代英雄》,我深感自己从中获得了很多,我也将继续坚守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行动去演绎生活中的英雄。无论是在工作中、生活中还是社交中,我都会时刻保持善良和勇敢的品质,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世界,成为一个当代英雄。
读《当代英雄》有感 篇二
《当代英雄》这本书是我近期读过的一本非常有意义的纪实文学作品。这本书通过讲述平凡人的不平凡经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英雄的力量和影响。
在《当代英雄》中,有一位年轻的教师,他为了给贫困地区的学生更好的教育资源,放弃了在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投身到了乡村教育事业中。他在艰苦的条件下,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教育着每一位孩子。他们是教育界的英雄,用自己的奉献和智慧,让每个孩子都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还有一位环保志愿者,他为了保护环境,每天都会穿梭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清理垃圾,宣传环保意识。他们是环保界的英雄,用自己的行动唤起了更多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让城市变得更加美丽。
还有一位企业家,他在商业成功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捐资助学,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改善生活。他们是商界的英雄,用自己的财富和智慧,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让社会变得更加温暖。
这些故事让我对英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英雄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勇士,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改变了他人的命运。他们用自己的善良和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通过阅读《当代英雄》,我也深感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我虽然没有那么伟大的事迹,但我可以从自己做起,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身边的人,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无论是在工作中、生活中还是社交中,我都会时刻保持善良和勇敢的品质,用自己的行动去演绎生活中的英雄。
读完《当代英雄》,我深感自己从中获得了很多,我也将继续坚守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行动去传递爱和正能量,成为一个当代英雄。
读《当代英雄》有感 篇三
读《当代英雄》有感1000字
不得不说莱蒙托夫的文笔有种莫名的吸引力,即使是读着译本思维也不由得被牵着走了。如果说在读“我”的叙述时还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到毕巧林的日记部分时我已经完全地融入进去了,把自己当成了当事人之一。一边看一边不断地问自己:如果我是毕巧林,我也会像他一样这般生活吗?
其实一开始并不觉得这本书有什么特别之处,诚然它的文笔以及叙事手法细看都是无可挑剔的,但略长的前奏铺垫让我几乎把它当成了旅途札记来看了。而看到此处我就跟书中的“我”一样,听了马克西梅奇单方面的描述,看了后来他和毕巧林说不上是重逢的重逢,都已经先入为主地下了定论,认为毕巧林只是一个性情凉薄的人,再无其他想法。可是当我翻开他的日记时,情况就大大地改变了。
不知道是不是个人性格的问题,毕巧林有很多话我都觉得很有共鸣。一开始他在塔曼的小茅屋里就说到“我是常受偏见支配的”,后来他与医生交谈时说“我自己从来不公开我的秘密,但是我非常喜欢别人识破它”,以及他对幸福的定义——幸福“是得到了满足的骄傲。”除此还有一些零零散散夹杂在文章中的观点或句子,让我甚至有一种被正中红心的感觉。人也是动物,而动物的天性毫无疑问是自私的,是受自己主观意识支配的。古典主义中的所谓楷模圣人是不可能存在的,每个人都会有心里泛着恶毒念头的时候,当然我也是。所以毕巧林这个形象让我觉得非常的真实,没有距离感(即使他是异国旧时的人物)。即使作恶多端,他并不是生性鄙劣,而是被动地形成了一种人格上病态。外加他的种种内心独白让我更加无法彻底讨厌他,反而到后来慢慢有一种怜悯的心情。一种看待身患绝症无药可治的病人的心情。
毕巧林受过良好的教育,出身也不低,更是个有思想有文化有魅力的年轻人。这样一个人,竟然对人生的一切都已经不关心不好奇,把自己人生的目标定位在破坏别人的希望上,不是不可怕的。在他自己的日记里,随处可见他对自己性格的'剖析,深知自己的劣根所在,可是任由其发展,毫不作为,就像一个不愿长大喜欢捉弄人顽劣的小孩,不过他带给别人的苦痛远不止是绊倒后的跌伤而已。格鲁什尼茨基的死,公爵小姐的神经衰弱,薇拉的家庭破裂,无一不因他而起,事情过后他的内疚一瞬即逝,因为他至始至终在乎的人只有自己,他已经彻头彻尾成为了冷血动物。
相对于“多余人”这个概念,我更赞同他在书的后
半部分对自己的评价——吸血鬼。他的人生路还甚为漫长,但他已经不知道何去何从,就像吸血鬼的不死之身,时间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停滞;他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楚上,就像吸血鬼需要无止尽地吸取生命的鲜血,赖以他人之命苟活。他就像吸血鬼,无论生命里曾与多少人同行,到最后还是只会剩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