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智慧》读后感【经典3篇】
《孟子的智慧》读后感 篇一
在读完《孟子的智慧》之后,我深感孟子是一位具有非凡智慧的哲学家。他的思想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某种共鸣,让我对人生有了全新的思考。
孟子的智慧首先表现在他对人性的洞察。他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具有天赋的道德感。这与当时的其他思想家形成鲜明对比,他们普遍认为人性本恶,只有通过严苛的教育才能使人变得善良。孟子的观点让我深感人性的美好,纵使世间有许多丑恶的行为,但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份善良的种子。这让我对人的本质有了更为积极的看法,也让我更加相信人性的善良是可以培养和发展的。
其次,孟子的智慧体现在他对修身养性的强调上。他认为一个人应该追求完善自己的品德和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他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这让我深思,一个人的成长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家庭、社会和整个世界。如果每个人都能够从自身做起,注重修身养性,那么整个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孟子的智慧让我明白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关注自己的品德修养。
最后,孟子的智慧还表现在他对爱的强调上。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的社会。他提出了“仁者爱人”的观点,将爱与仁义紧密联系在一起。这让我深感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当我看到孟子所描述的那个充满爱和仁义的社会时,我深感向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冷漠和自私,但孟子的智慧告诉我,只要我们从自身做起,关注他人的需求,付出真挚的爱,就能够改变这种现状,让社会变得更加温暖和谐。
通过阅读《孟子的智慧》,我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孟子的智慧不仅让我对人性、修养和爱有了新的认识,更让我明白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我将以孟子的智慧为指引,不断努力修身养性,传递爱与仁义,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孟子的智慧》读后感 篇二
孟子的智慧让我深感震撼和启迪。他的思想不仅深邃而且实用,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孟子的智慧让我明白了追求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在当今社会,很多人过于追求物质财富,而忽视了自身的修养和精神追求。然而,通过孟子的智慧,我认识到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更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只有通过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和修养,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这让我深思自己的行为和追求,从而更加注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其次,孟子的智慧告诉我,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必须具备关爱他人的精神。他提出了“仁者爱人”的观点,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冷漠和自私,人们往往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他人的需求。然而,孟子的智慧告诉我,只有关注他人的需求,付出真挚的爱,才能让社会变得更加温暖和谐。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我将努力培养自己的关爱他人的精神,关心身边的人,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最后,孟子的智慧还让我明白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他提出了“天命之谓性”、“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等观点,强调个人应该与天地万物保持和谐的关系。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忽视了与自然的联系,过度开发和消耗自然资源。然而,孟子的智慧告诉我,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共同发展。这让我更加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从小事做起,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阅读《孟子的智慧》,我对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孟子的智慧不仅让我明白了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更让我认识到关爱他人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我将以孟子的智慧为指引,不断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孟子的智慧》读后感 篇三
《孟子的智慧》读后感
利用业余时间,我仔细阅读了《孟子的智慧》一书,感受颇深,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持志养气
孟子十分重视立志,认为道德教育的首要问题便是“尚志”、“持志”,即坚持崇高的志向。他提出“舍生取义”的理想境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与孔子一样,孟子也要求学生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不要贪图物质生活的享受。认为志士仁人应该把道德理想放在首位,就这点说,有合理的因素,但他把求生存的欲望与道德意识对立起来,这也是片面的。
(二)深造自得
孟子强调学习、修身的关键在于自得。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左右逢其源。”他认为君子深造要有正确的.方法,这就是要求他自觉的追求而得到。自觉追求而得到的,掌握得会比较牢固,牢固的掌握了,就会积蓄得很深,积蓄的深了,就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据此,孟子主张,学习的深化,必须要有自己的收获和见解。尤其是学习中要有独立思考精神,读书是必要的,但应求理解,而不能书云亦云,对前代的文献典籍,不要轻信,不能盲从。
(三)专心有恒
孟子认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孟子举例说:“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两个人同时跟一个围棋国手学习下棋,但结果大不相同,这决非由于其智力差异,而是由于专心与不专心的缘故。因此,孟子认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这是孟子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科学原则。孟子主张专心致志的同时,还提出了持之以恒的思想。他告诫学生说:“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山间小道经常去走就变成了一条路,如果有一段时间不走,便会被茅草所堵塞。学习亦然。如果停下一个时期不用心学习,学到的知识也会遗忘。因此,学习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他说“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有所作为的人做一件事如同掘井,掘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水,就停止挖掘,结果等于没挖,这说明有为者必须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学习也是如此,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功亏一篑。孟子反对“一曝十寒”的学习态度,他说:“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不可能得到生长。都是反复强调学习要持之以恒。
(四)教亦多术
学习主要靠学生深造自得、专心有恒,但教师也不是无所作为的,教师的作用在于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思维,因此,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而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他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又说:“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对学生,有的应及时指点,有的应成就其德行,有的要发展其才能,有的可答其所问,不能及门者可以间接地进行教育,甚至拒绝教诲。
(五)
最近几周,我完成了《孟子》这本书。
其书共分为梁惠王章句上,梁惠王章句下,公孙丑章句上,公孙丑章句下,滕文公章句上,滕文公章句下,离娄章句上,离娄章句下,万章章句下,万章章句下,告子章句上,告子章句下,尽心章句上,尽心章句下。
其实,我对那些古文是一窍不通。但是后来,我发现家里实在是没有什么书了,只能读它了。它里面有原文、译文和注释,这也带个我了不少便利。一开始,我是按照原文、注释和译文来读的。原本就不懂古文的我按照这个顺序读书,自然更是“一头雾水”了。我是读着读着就不想读了。因此,我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直到几天后,我无意中先看了译文,又看了注释,最后才看了原文,这样我一下子就可以读懂了。真是太棒了!我终于成功了。
于是,在后面的阅读中,我是严格按照先译文,后原文,再注释的顺序。我也明白了很多孟子的思想和道理,我受益无穷。
(六)
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萌化感比较强。《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