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初探论文【经典3篇】
试析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初探论文 篇一
高职院校教材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首先,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应注重实用性。由于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教材内容应紧密结合实际应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材内容应具有实用性,能够满足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型教材的编写需要与相关企业和行业密切合作,了解实际需求,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
其次,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应注重专业性。高职院校教材的编写应紧密围绕专业特点,针对不同专业的需求进行定制化教材编写。不同专业的教材应注重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能够全面覆盖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教材的编写还应注意专业知识的前沿性和更新性,及时反映相关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再次,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应注重实践性。高职院校的教材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材内容应包括实践案例、实践任务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实践能力。同时,教材的编写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最后,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应注重多样性。教材的编写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注重多样性。教材内容应具有多样性,既包括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也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深入探讨。教材的形式和媒介也应多样化,既可以是传统的纸质教材,也可以是电子教材、网络教材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总之,高职院校教材建设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在教材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实用性、专业性、实践性和多样性。只有通过不断完善教材建设,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试析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初探论文 篇二
高职院校教材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
首先,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应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许多行业和领域的知识都在不断更新和演进。教材的内容需要及时更新,反映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教材的编写应与相关行业和企业密切合作,了解最新的技术和需求,及时调整教材的内容,确保教材与实际需求相匹配。
其次,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材建设中,应探索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教材的编写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应注重教学资源的共享。教材的编写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师的教学经验、企业的实践案例、科研成果等。教材的编写过程应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共享教学资源,提高教材的质量和有效性。此外,教材的编写还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资源、在线学习平台等,实现教学资源的跨校、跨地域共享。
最后,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应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教材的编写应围绕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材内容应贴近实际工作和实践需求,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实践能力。教材的编写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高职院校教材建设是促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教材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只有通过不断完善教材建设,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试析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初探论文 篇三
试析高职院校精品教材建设初探论文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精品教材建设关系到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应当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精品教材建设要从规划、立项途径、教材编写体例和编作者组织发动等层面进行考虑,以提高精品教材建设的质量。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精品教材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放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1]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它必须密切关注行业企业的发展变化,关注科学技术的创新变革,教学内容要随着科技发展和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的要求变化而不断更新变化,高职教材要不断融入先进技术内容,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和培养,融“教、学、做”为一体,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主要依据和工具,高职教材建设是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作为反映高职教育及教学改革的物化成果也越来越被众多高职院校所认同,而充分反映行业与职业性质的系列配套的高职教材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保障具备良好职业素质,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教材质量的好坏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应当高度重视。本文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性,对高职院校教材建设进行初步探索。
一、教材编制规划是建设精品教材的基础
教材建设的总体规划是建设精品教材的基础。教材规划是高职院校在一定时期内对教材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的战略谋划,是对规划期间教材建设的目标、原则及过程控制的方法和手段[2]。是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纲领性计划,在当前高职教育深化改革的前提下,有规划可以将高职院校教改总体方案通过规划加以明确和细化,可以把课程教学组织模式、教学模式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等系列改革通过教材规划加以落实。目前高职院校都在为自己的特色专业建设而不遗余力,而特色专业的教材就应当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改革的种种试验和设计,应该是通过教材建设加以体现。在教材建设中要努力处理好重点建设项目与一般建设项目的关系,项目设立应重点向精品示范专业和改革力度大的专业教材建设倾斜,教材内容的选取上充分体现“能力本位”的建设思想;要根据所在院校的实际学术水平,构建教材建设的内容及其指标体系,要有编制各级种类规划教材的目标要求,要针对本院校的优质资源编制不同风格和不同特色自编讲义。教材的规划;要形成教材编制质量跟踪与信息反馈机制,对立项编写的教材要有科学的评估方法,及时跟进评估,引导编写团队提升编写质量;要有切实可靠的组织措施,即教材建设中人、财、物的保障,确保教材规划整体目标的实现和完成。
二、精品教材建设立项审核和预研工作不可或缺
高职学院在完成教材规划编制后,应根据学院整体教育基础环境和学术人力资源的状况,制订出相对准确的`发展目标,对全院各学科专业的教材选题申报,展开立项审核工作,能够立项的选题应是反映学院特色专业,并有大量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和科研成果作为内容选编的支持条件,即确立为重点选题立项。同时也要兼顾能够自成系列的其它教材编制立项,使学院教材建设逐步形成有系统和特色的体系;对各学科教材编制团队按照规划制定的质量指标体系循序渐进地开展评审估;并引导编写团队将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成果,融入到教材建设过程中,使新教材真正成为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的物化成果。学院在教材规划时,要充分发挥院、系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的作用,在认真调研学院的综合学术实力和师资资源情况下,确定学院规划教材的选题立项,并为编写团队搭建的信息、咨询交流平台,在学院教材建设时认真加以开发,克服因自身学术实力不强而在教材建设上产生的困难。在组织编制教材时,应事先建立“预研”机制,院、系领导应主动牵头,聘请相关行业的专家、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和高管人员参加规划和教材编写的预研工作,以他们在一线的实际经验和前瞻的行业动态目光,共同研讨对教材建设所需的编制原则,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编写体系,共同编制教材写作大纲,这样可使学院教材建设少走或不走弯路。
三、突破传统教材编写体系的束缚走创新发展道路
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适应生产、管理、经营和服务一线的职业(群)培养高等技术型人才,教材内容的选编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和布局,旨在提高学生知识和技术的能力素质培养,教材内容能全面揭示和介绍行业、职业的基本问题和研究方法,突出针对性、具有实用性、体现职业性、培养创造性,教材内容能够体现科技前沿,质量水平较高的教材可称为高职教育精品教材。高职院校的教材建设要想发展和实现“精品教材”战略,就必须对已规划立项的教材,坚持以突出特色为突破口,创新发展教材建设;要转变完全以编写教师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打破传统教材编写思路中完全以概念和知识罗列的框架,探索易于学生易于接受的高职教材,在教材编写体例上创造出新模式。例如“项目式”或“工程过程导向式”,以职业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材的内容:“总体任务—分解任务—相关实践知识—相关理论知识—一般抽象理论—拓展知识—练习与实训”的模式展开,以任务、目标、问题为驱动,通过教学中例题和案例引出理论知识点,也能够体现“够用为度、注重实验”的原则,能深入浅出,分散难点,降低理论学习难度学生易于接受[3]。有效地开展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明显特色,高职学院可以把学校教学模式的转变,通过教材规划中的教材建设方案有效地加以体现。随着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和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高职教育固定学制的模式将会被灵活的学分制、弹性学制模式所替代,高职教育选修课程的比重会明显增大,这是基于学生需要根据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选择课程学习,同时又需要根据自我学习能力自主选择学习课程,其课程安排呈现是模块化、综合化的课程群,因此高职教材建设需要不断开发满足课程变化要求且实用性强的教材资源,如模块化的主教材、配套系列辅助教材、即时印刷式教材,教材的配套资源要随着行业科技含量的增加而不断地开发和运用,通过把这类多样化、个性化教材开发与应用的要求融入到教材建设的项目和指标体系中,能确保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高职院校要想创造性地完成高质量的系列教材,保持不断地与时俱进的理念,就要创新方面狠下功夫。
四、重点加强高职的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选编
现代高职教育的特点是能力本位教育,按照行业、职业和岗位能力需求的“四性原则”确定教材内容,使教材建设具有特色。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高职教育教材建设必须与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相结合,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应在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研究教学方法、方向、内容和形式,使教材能够满足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除理论知识体系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编制教材内容外,关键是如何科学建设高职教育
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由于我国高职教育的教材指标体系中,尚未形成较为权威的标准的指导性意见,所出版的专业课实践性教材,仍为各高职学院各自为阵的自建教材,不乏有偏面,不能规范和不能揭示职业本质要求的内容。笔者认为:要编写出较为高质量的实践性配套教材,要针对涉及实习实训的教学内容(案例、技能操作)进行精选和科学编写,实习实训的教学内容要能揭示构成职业技能要素,能够以点带面;编写上将实习、实训教学内容处理为具有普遍意义,并且规范程度较高,示范性强的内容。同时要将学院在科研和教改方面的成果编入实践性教材中,反映本学院的教学质量和专业特色。不少高等职业教育专家、学者提出:建设富有特色的高职实践性教材,应该充分考虑“双证融通”办法,即可以将国家执(职)业资格证书的教育培训内容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教材内容相“衔接”,因为执(职)业证书体现了国家对该职业的技术、技能要求和相关规范要求的指标体系做出的认定标准,所以高职教材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考虑融入执(职)业证书培训内容。这样,可以使高职学生在学院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专业学习,取得学历证书,与此同时,又能参加执(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获得相应资格证书。这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好的教育方法。五、充分考虑编制“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方案
教材规划可以将课程教学组织模式的改革,通过规划中教材建设加以落实,随着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唯一向学生讲授知识的形式,教学场地已经从课堂教学向实验室、科技馆、工矿企业等实践场所延伸,高职教育的组织模式正按多种方式呈现和立体化方向发展,因此教材建设方案中应大力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成果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实践密切结合,将各种相互作用、彼此联系的媒体介质和教材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立体化的教材(除纸质教材外,还应有音像制品、电子网络出版物、网络课件、教学素材库、电子教室、试题库与考试系统、多媒体教学软件和多功能教学包、以及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教学资源),从而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提供一种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这样既可以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使优秀教学资源充分共享,又切实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
六、教师群体是系列精品教材的创造者
精品教材建设不应是教师个人行为,而是要以院、系为单位,在学校教材编制总体规划下,分期分批确立教材选题立项,订立院系的实施方案、精选教师编写团队去完成规划教材的编写任务,彰显高职院校精英教师群体的作用。高职教育的精品教材的编写者,不仅是上述要求的优秀教师团队外,还必须融入相关行业一线工作的专家、学者参加编写工作,如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工矿企业高级工程师和高级管理工作者,以这样编制的教材编写团队,才能保证所编教材既对学科新动态、发展趋势、生产一线实际要求以及基础教学现状和改革动态的把握,又能保证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而设置教学内容,确保教材内容体系与实用性得到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对统一。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仍存在“一流教师搞科研、二流教师编教材”的尴尬现状,反映出这些高职学院在教育理念和办学方向存在错误认识,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教材建设成败是重要的关键环节。因此高等职业学院要在教材建设方面确立积极和正确原则、制度和机制,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参加学院教材建设,在学术研究成果、工作量计算、编写教材经费投入上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对被评选为优秀教材的编作者或团队要给予重奖,学院以此调动全体教师积极性和创作性,不断提高广大教师认识觉悟和教材编制积极性。建设精品教材可能要经历相当长的一段艰难历程,这就需要学院给予教师们信心和力量,不仅在政策和制度上要有倾斜,而且在编写团队的人力资源安排要有最佳搭配,形成以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为主编的老中青结合编写组,要做好为实现目标而长期工作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