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项目教学的认知特点论文【优质3篇】
服装设计项目教学的认知特点论文 篇一
在服装设计项目教学中,认知特点是指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所表现出的思维和认知过程。这些认知特点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首先,服装设计项目教学的认知特点之一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服装设计是一门艺术性和创造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创造性思维来进行设计和创作。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例如,可以组织一些创意设计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进行创作,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其次,服装设计项目教学的认知特点还包括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解决问题来完成设计任务。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帮助他们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服装设计项目教学的认知特点还包括学生的反思能力。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进行思考和评价的过程。在服装设计项目中,学生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设计作品,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意见。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帮助他们学会从自身经验中提取教训和经验,并将其应用到以后的设计中。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设计作品的评价和分析,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综上所述,服装设计项目教学的认知特点包括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反思能力。教师应该充分了解这些认知特点,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反思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成为优秀的服装设计师。
服装设计项目教学的认知特点论文 篇二
在服装设计项目教学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是指他们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所表现的思维和认知方式。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首先,学生的审美意识是服装设计项目教学中的重要认知特点之一。服装设计是一门艺术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敏感度。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审美观点和风格。例如,可以组织一些艺术欣赏活动,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服装设计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其次,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也是服装设计项目教学中的重要认知特点之一。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对衣物、身体和环境的观察和分析来进行设计和创作。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帮助他们学会观察和分析服装设计的要素和原则。例如,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服装来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此外,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也是服装设计项目教学中的重要认知特点之一。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需要通过语言、图像和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和创意。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们学会用清晰和准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例如,可以组织一些团队合作活动,让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来提高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的审美意识、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沟通和表达能力是服装设计项目教学中的重要认知特点。教师应该充分了解这些认知特点,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沟通和表达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和创作能力,培养他们成为优秀的服装设计师。
服装设计项目教学的认知特点论文 篇三
服装设计项目教学的认知特点论文
据统计,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没有从事与服装设计相关的工作,即使是从事与服装设计相关职业的毕业生也普遍反映在校所学大部分知识无法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这充分说明了目前的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以服装专业课程名称和设置为例,如服装设计课、服装结构制图课、服装缝制工艺课等,这些称谓原本是为了区别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可是造成的结果却往往是各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围绕服装的款式、造型、色彩、材料所进行的理论性的认知活动。特别是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服装设计课的教材内容基本上仅限于此,使得学生对服装设计概念形成了较为片面地理解甚至是曲解。例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服装设计只限于对设计的各个要素地整合和重组,并就辅助效果图的绘制进行单个项目的、思维形式的创造性活动。另外,大多数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与国内流行元素脱节,更不要说和国际社会的流行元素相联系了。服装设计除了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外,也是一门与当下社会流行元素密切相关的专业。这样的脱节容易导致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固步自封,无法更新知识,更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造成学生毕业之后,面对服装设计工作茫然无措,一头雾水。狭隘观念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互相分离所致。二者在“教”和“学”这两个方面各自为营,各有各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彼此之间缺乏应有地联络。再加上不同的教师基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教学理念,又分别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实施教学。可想而知,这些必然造成学生对服装设计的认识和理解是零散甚至是破碎的。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必然导致学生对服装设计的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学习无法深入,几乎不可能使认知和理解趋于连贯和拓展,更说不上触类旁通并进行创新。
扩展服装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内涵,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对服装设计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必须厘清和明晰它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就比较完整的概念而言,服装设计是指遵循一定的设计程序,运用造型这一手段,根据形式美的法则,通过多个环节或类别的再次设计,赋予抽象的设计构思以材料、形态、色彩、节奏和韵律感,使之以实物的形式与人体进行优化组合的活动,并且通过其外形在某种程度上展现其内在的精神气质以及时代感。因此,服装设计是多个环节的、有目的的、需要多种手段的行为和创意的总称。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可以将其划分为服装的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三个主要环节。所以,教师必须将三个环节的教学内容融合贯通,使学生在大局观上有整体性地把握。服装设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课堂上的理论教学,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缺乏实践机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以及实践空间和环境有限等困境,这往往导致很多职业学校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并相沿成习。基于此,很多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都认为,除了相应的提高教师本身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完善学校的实践场地,加强校企合作以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外,学校更应该鼓励教师和学生广泛参与全国乃至全球的各类服装设计大赛,提升教师和学生的设计素质。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一旦有了良好的参与意识,不但使本校师生在比较中知道自我的优劣,也自然培养了本校师生的见识和辨别能力,这些都是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无法获得的。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典型工作转化为一体化课程
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对学习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存在心理上的畏惧。时间一长,势必引发他们对专业理论学习兴趣的下降,最后还可能产生厌学情绪。例如,在上服装设计课时,怎样确定主题、强调款式与造型、注重色彩与材料、凸显风格与个性等,这些抽象的理论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既缺乏实物的生动展示,又没有具体事物如主题、造型、风格等情景的丰富体验,往往使学生有置身于云里雾里的感觉,即便有所认知,也难免是模糊的。显然,对这些学生来说,他们更适合形象思维的认知特点。理实一体化教学实实在在地顺应了这一特点,“在做中学,边做边学,工学结合”,使理论的东西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具体实践中加以消化吸收,并逐渐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能力。为此,必须将服装设计的三个环节有效结合,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精心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工作和任务,给学生以直观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兴趣。理实一体化教学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将其设计为三个层次(面),按知识层面、技术等级、技能标准等,分别归合、附属三个主要阶段。第一个层次是通过教师从企业项目中分解出来的单个任务的完成,让学生了解成衣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各种零部件的制作工艺,侧重解决成衣技术的基本技能,故将此培养过程设定为第一阶段———即基本实践能力培养。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完成典型的单个服装品种(服种)的设计与制作,让学生熟悉各种产品的生产工作过程和各种服装的制作工艺,重点解决成衣技术的专项技能,并从中了解企业产品项目的开发与设计过程与制作步骤,此过程为第二阶段———即设计构思与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第三个层次以企业真实案例的企划与实现,借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侧重培养学生完成一个完整项目的综合能力。启动与企业运作相对应的实训系统,直接使用企业实际项目训练学生,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和完成产品设计及生产工序分解、分析、编排、分派及工艺文件地编制,将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通过实际项目的生产过程加以固化、延展。此为第三阶段—即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显然,三个层次(面)、三个阶段以及培养目标、实施计划、实施过程作技术上的细化、量化与归合是确保实施理实教学的重点。服装设计课典型任务的确定,要讲求时效(时装)、实效(流行成衣),剔除过时的、重叠的课程内容,注重改造重组,适当的减少抽象理论的灌输,尽可能做到造型设计与结构设计相互渗透,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学做合一。教师要深刻领会组合形式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加深对造型设计的认识,在造型设计过程中增强对结构设计的理解,在工艺设计过程中强化对前两个环节的认识。一般来说,服装设计课的典型工作任务以设定14至17个为宜。再根据不同款式和造型以及工艺的精简和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挑选出8至10个定向款式实施重点教
学。推行项目法,将服装结构构件教学技术分解,化整为零实施教学
所谓项目式教学,是指将服装局部造型变化较多的几个主要构件分解开来,进行单个项目的结构设计教学。如领子结构、袖子结构、前后衣片省道和分割线等等,把它们分解为单个项目后再做处理。具有特定含义的技术处理,是指依据项目的附属关系、结构变化、技术等级、技术要求等教学归类,并将其串联起来,使之成为“理实合一”、“知行合一”的环环相扣的课程安排。在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同时,需要将课程中的知识和技能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并围绕具体的教学项目组织相关人员编写教材和开展专项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服装设计的各个环节。并且让学生在每个单个项目中直接参与,以使学生在参与项目的全过程中重新组织概念,以获得思维过程的连续性、多向性、跨越性和综合性,并最终形成完整的新概念。在服装设计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是为了更加有效地适应职业学校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这些相对集中的具体的教学项目,通过教师的传、帮、带,可以有效弥补学生操作技能上的不足。而由局部结构设计到主题结构组合设计的项目教学,又能够促使学生在各个环节中就单个细化项目展开分析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迅速动手解决问题。
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及时性和前瞻性
服装设计具有流行趋势变化快速的特点,特别是日新月异的今天,一些流行元素常常以令人目不暇接的速度纷至沓来。服装设计教学的内容必须与当前的流行大潮紧密相联,唯有如此,才能体现设计的价值。因此,教授服装设计的教师在保证自身理论教学的基本素养的基础上,也应当时时注意新的服装流行元素,在新的流行元素的基础上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及时性。除此之外,一个优秀的教师还应当对不远的将来可能出现的流行潮流进行理智的判断信息,以启发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要想使教学内容具有上述的三性,一方面要求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跟进和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服装设计信息和知识,把握服装设计的潮流和动态。另一方面则要求教师在课后多到一些知名的服装企业考察,获得直观的、时尚的服装潮流。当然,如果有条件学校还可以安排一些教师定期进修和参加服饰博览会,以使教师“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时时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具备应用互联网获取最新服装设计知识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合适的时机,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留心观察和感悟市场最新的服装设计动态,并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多多参与一些服饰博览会。(本文作者:李大力 单位:江西工业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