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的美学诉求的论文【优选3篇】

教师职业道德的美学诉求的论文 篇一

教师职业道德的美学诉求

引言:

教师作为社会的重要一环,其职业道德的塑造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教师职业道德的诉求不仅仅停留在伦理层面,美学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将探讨教师职业道德的美学诉求,并从教师的言行举止、教学环境的营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师的言行举止

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学生对其的认同感和情感投入。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形象塑造,言行举止要端庄大方,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应该文明、准确、生动,注重语言的表达艺术,使学生在语言的美感中接受知识。

二、教学环境的营造

教师在课堂上所创造的教学环境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美学体现之一。教师应该注重课堂的布置和氛围的营造,使之充满活力和美感。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置,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细节的处理,如黑板书写的整齐、讲台的整洁等,给学生传递一种整体的美感。

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互动中,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尊重。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艺术性沟通,通过适当的语言和表情来传递知识,使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美的力量。

结论:

教师职业道德的美学诉求体现在教师的言行举止、教学环境的营造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中。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形象塑造,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课堂上创造充满活力和美感的教学环境;与学生之间注重情感交流和艺术性沟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传递知识,培养学生的美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的美学诉求的论文 篇二

教师职业道德的美学诉求

引言:

教师职业道德的美学诉求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的情趣。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美的引导者。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审美素养等方面探讨教师职业道德的美学诉求。

一、课程设置

教师在课程设置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设置相关的艺术类课程,如音乐、美术等,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同时,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注重美的引入,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美丽的自然景色等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方法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该注重美的引导。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实地考察、艺术创作等方式来让学生感受美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优美的诗歌、引用经典的故事等方式来提升教学的艺术性,使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三、教师的审美素养

教师自身的审美素养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美学诉求之一。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和提升,通过丰富的阅读、参观艺术展览、学习艺术创作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只有教师具备了一定的审美素养,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传达美的价值观。

结论:

教师职业道德的美学诉求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审美素养等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设置艺术类课程、引入美的元素等方式;在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感受美的力量;同时,教师自身也应该注重审美素养的提升,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美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的美学诉求的论文 篇三

教师职业道德的美学诉求的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道德与审美、善与美的比较,阐释了德与美、德育与美育的相通之处,并从身教和言传角度简要分析了教师职业道德中的审美因素。

  [论文关键词]教师道德师德职业道德

  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作为生命价值的判断标准,道德在保证个人的自由本质的基础上还要升华为社会的和谐。“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在对象中体现出来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相通,而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人的本质包含了个体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和群体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从哲学本源上看,道德与美同样源于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从目的上看,侧重生命价值判断的道德和侧重生命体验的美追求的都是人类社会的和谐。因此,德与美不仅是五育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更是“人”的自由本质的共同体现,两者在哲学根源和目标诉求上具有同质性。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包含以德性为核心的多项内容,多强调“德”及其内涵,实际上,师德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以美启德”是教师提高自身师德修养和理论素养的重要方面之一。

  一、古代文化传统中的美善同源

  道德作为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最终指向是“善”,而“美”在审美思想的萌芽时期更多的是从善的角度来解读。当楚灵王面对高大宏伟的章华台自豪地问大夫伍举“台美夫”时,伍举毫不客气地批评说:“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在伍举看来,美是对各方面都无害的,而不是像楚灵王那样劳民伤财。伍举的“无害即是美”“美即是善”的美学观在先秦美学中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他赋予了“美”以强烈的政治和伦理意义。虽然后来随着审美意识和美学理论的发展,“美”逐渐从“善”中脱离出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善”始终都是“美”的标准之一。孔子说《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说《武》乐“尽美矣,未尽善也”,看似是将“美”和“善”分开了,但在评价标准上仍然是倾向于“善”的。

  在西方美学理论发展之初,也是常将“美”与“善”并举。亚里士多德曾说:“善是一种美。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善。”普洛丁也说:“善在美后面,是美的本原。”虽然随着美学理论的发展,“美”渐渐从“善”中独立出来,但“美”和“善”之间的必然联系一直都是美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十六、十七世纪,美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鲍姆嘉登、康德等人也将其定位为连接“善”和“真”的桥梁,在他们看来“美”与“善”并不冲突,“美”之中包含了合目的的善与合规律的真。

  二、现代教育中德与美的结合

  1.教师的善与美。教师的善是指“对受育者合理的共同利益的谋求、对教师责任与义务之毫不推卸的遵循、对受教育者人格尊重和对受教育者发展负有高度责任的认同”。教师的善体现了人的自由创造本质在生命活动中的升华,它包含着强烈的人格美和社会美。

  第一,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人格美、社会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遵从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定会对教育事业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视教育为毕生追求的理想,以高度的敬业精神献身于教育事业。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则是人格美;而如果上升到人类建立在共同文化价值体系上的情感认同,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社会美。

  人格美,是指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美,“表现在品德、情操等素质方面。品德,体现着一个人的自觉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一个人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对于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有所判断,形成关于真、善、美的价值观念,进而对于真、善、美有所追求。这种追求,作为一种比较稳定的有系统的习惯情绪,便是情操的表现。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在人的言行中表现出来,就是一个人的人格美。”由此可见,人格美本身就与道德密切相关。教师职业道德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公正、教师职业荣誉八个部分构成。在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中,人格美也始终贯穿其中。

  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教师的言行举止应当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体现人类进步的理想和愿望;应当充分显示教师作为人的自由、自觉和创造本性,实现教师作为人的价值;应当帮助学生及他人寻找人生价值与人生意义,学会选择人生道路。以上这些又都是社会美的表现。

  第二,崇高的师德与美学的崇高。教师是一种极为普通的职业,但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这是因为“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不是自发产生的,它来自于教师对教育劳动崇高社会意义的认识,对学生、对祖国和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来自于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自我道德觉悟的提高”。所以,教师职业的崇高来源于其“树人”的本质,这里的崇高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事实上也符合美学意义上的崇高。作为审美范畴的崇高在西方的起源很早,古罗马的朗吉诺斯在《论崇高》中强调,作品的崇高风格包括五个方面的内涵,即庄严伟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感情、辞格的藻饰、高雅的措辞和尊严的结构。而从根本上说,崇高来自伟大的心灵,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这与我们对“崇高”的德性探讨是一致的。

  美学意义上的崇高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它的本质是一个相对弱小却代表正义与善的主体与强大的敌对势力奋斗抗争的过程,并通过这种奋斗与抗争展示人的精神与力量。因此,崇高是人的精神与力量的动态展示。相应的,师德的崇高也表现出了这一对抗与提升的过程,那些在大地震中奋不顾身地护住学生的教师们,用感性形式的毁灭换来无数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那些兢兢业业地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的教师们,用一生的时间表现了坚持的崇高;那些甘守清贫的教师们,正在同社会的畸形审美观进行激烈的斗争,其最终结果是精神的升华和飞跃。

  2.德育与美育。崇高的师德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保障。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德育和美育是教育的两个方面,即我们常说的“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两种。但实际上,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的每一种形式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自古以来,德育和美育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国语·周语下》分析说:“夫乐不过以听耳,而美不过以观目。若听乐而震,观目而眩,患莫甚焉。夫耳目,心之枢机也,故必听和而视正。听和则聪,视正则明。聪则言听,明则德昭。听言昭德,则能思虑纯固。以言德于民,民歆而德之,则归心焉。”这说明,通过人体的主要审美器官眼和耳,人们可以对外界事物进行审美感知,并且感知的内容对人本身有美育作用。因此,在审美对象的选择上必须考虑德育因素

,这样才能使人明辨善恶,振奋精神,归心向善。此外,古希腊、古罗马的“净化说”“寓教于乐说”等美育原则也是与德育紧密联系的。

  在传统观念中,德育侧重的是说理,用世界观、人生观、善恶观等让人们知道行为的准则和界限;而美育则侧重于用感性的事物和形象打动人,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但北师大檀传宝教授在《德育美学观》中强调,德育美学观是对以往功利主义美学观的超越,是解除功利主义美学观危机的有效途径。不可否认德育与美育具有相互独立的特殊性,但两者也有密切联系,既相融也相成,而且美育能够育德,德育也须立美。

  三、师德之美的具体表现

  1.身教之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以身作则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学生良好品性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以下是一则著名的表现师德的事例:一位北大的新生因为要去办入学手续,让一位看上去像校工的“老师傅”替他看包。在他一个小时办完手续回来时,那位老师傅仍然很尽职地守在原地。在后来的开学典礼上,他惊讶地发现,那位看包师傅竟然是北大副校长、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季羡林先生崇高的师德的确让人感动,而受他帮助的那位新生也必定能够受益终生。

  身教之美包含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外在美又包含仪表美、体态美、外在行为美,而内在美则主要表现为主体的人格美。在对教师的审美评价中,气质、风度、性格、知识、修养等方面的审美价值较为重要。虽然它们多是人的内在美,但却能够外化为人的行为举止,体现为外在美。人格是指人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性格、气质、能力、作风的总和,或者是指行为人在社会活动中具有的行使公民权利责任义务的资格。人格美历来都是生命的最高价值,也是人类所展现的强大的道德力量,体现着个体道德修养的完美程度。

  在教育战线上,无数教师忘我奉献,无私耕耘,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生命的理想境界,在这一过程中甚至有许多教师的自由精神超越了生与死的世俗考量。在不同的话语语境中,典范的人格精神都具有原创性的生命魅力,可以产生强大的感召力,成为时代精神的象征。

  2.言传之美。教师的言语表达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优秀的教师能够将高尚的师德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语言之中。例如,一位姓缪的教师刚开始给一个新班授课,自我介绍后就听到学生中有人“喵”的一声引起全班哄堂大笑,缪老师并没有生气,接着说:“我还没有讲课呢,你们就夸我讲得妙,那我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希望你们能一直夸我妙。”这样就巧妙地缓和了尴尬的气氛。

  言传之美包括教师语言的内容美,既要有深刻的思想,又要富于哲理,体现崇高的师德;还包括教师语言的形式美,即要有良好的语言形式,遣词造句准确生动。教师的言传之美还要注意使用教育言语的原则:正面教育,爱护学生;实事求是,平等民主;结合实际,因人施教;审时度势,择机而行;找准症结,晓之以理。言传之美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赞美学生和赏识学生。“在德育中对‘美’的关注与推崇是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的鲜明特色,同时也更加丰富地体现了他的赏识教育的思想。他认为每一位学生都是美的,在他们精神世界中都有美好的愿望与追求。只要通过教师的发掘与赏识,使学生能感受到自身和身边的美——首先是人性的、心灵的,还有科学的、自然的、人群的、自身的、家庭的、社会的……学生就会更加理解美、珍爱美,最终能创造美,从而构建美满人生,创造美好的道德世界。”

  综上所述,教师的职业道德始终体现着对美的追求,并且美育的实施和教师对美的探索也是德育的方式和目标。当代教师应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实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训导,并将审美意识融入师德之中,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相关文章

财政金融论文【精简6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财政金融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文2017-02-03
财政金融论文【精简6篇】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现代性诊释论文(实用3篇)

论文关键词:黄炎培 职业教育思想 现代价值论文摘要:黄炎培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倡导者、开拓者和集大成者。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现代性意蕴主要体现在:教育目的两位一体—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教学原则的二重...
论文2012-08-08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现代性诊释论文(实用3篇)

分析提高园林专业学生手绘能力的练习方法与步骤论文(最新3篇)

学生手绘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园林专业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从最基础的素描,到水彩、水粉,再到园林制图等课程,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园林图纸的绘制与表现,并能独立完成整套的设计项目图纸。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
论文2018-04-02
分析提高园林专业学生手绘能力的练习方法与步骤论文(最新3篇)

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枯竭的原因与对策研究教育论文【通用3篇】

[论文摘要]文章探讨了导致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枯竭的主、客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枯竭的应对策略,以期为了解并解决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提供参考。[论文关键词]高校心理咨询...
论文2019-09-08
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枯竭的原因与对策研究教育论文【通用3篇】

汽车类专业实践教学建设探析研究论文【精简3篇】

摘要:汽车类专业属于实践型较强的专业,在教学中需要采用实践教学法进行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就当前我国中职和高职院校中设置的汽车类专业的情况来看,实践教学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汽车类专...
论文2011-05-06
汽车类专业实践教学建设探析研究论文【精简3篇】

试论林业高技能人才的界定与职业特征分析论文【精彩3篇】

论文摘要:根据我国林业政策变化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对林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从林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入手,对林业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林业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和职业特征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林业高技能人...
论文2011-01-06
试论林业高技能人才的界定与职业特征分析论文【精彩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