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工程专业课程群课程设计探索论文(通用3篇)
水务工程专业课程群课程设计探索论文 篇一
水务工程专业课程群课程设计探索论文
水务工程专业课程群是为培养和提高水务工程专业人才而设计的一系列课程。本文将探讨水务工程专业课程群的设计和实施,以及对学生的影响和效果。
水务工程专业课程群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行业的要求。首先,课程群应该包含基础课程,如水力学、流体力学和水资源管理等,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其次,课程群还应包含实践课程,如工程实践和实验室实践等,这些课程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最后,课程群还应包含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课程设计的实施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行业的要求,设计和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还应该提供实践机会和项目案例,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水务工程专业课程群对学生的影响和效果是显著的。首先,课程群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胜任水务工程领域的工作。其次,课程群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发挥自己的才能。最后,课程群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团队中协作工作并发挥领导作用。
综上所述,水务工程专业课程群的设计和实施对培养和提高水务工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学生的主动学习,课程群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水务工程专业课程群的实施效果显著,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具有积极的影响。
水务工程专业课程群课程设计探索论文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水务工程专业课程群课程设计探索论文 篇三
水务工程专业课程群课程设计探索论文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水务工程专业课程群课程设计之间的关联性、连续性和系统性,优化整合各门课程设计内容,解决整合过程中课程间的衔接问题,并对课程群课程设计的指导和考核方式提出一些实践探索。
关键词:水务工程课程群;课程设计;考核方式
水务工程专业是顺应我国从传统的多龙管水向现代的水务管理一体化转换的新时代需求,为一体化解决城市各类水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本科专业。水务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性强,课程设计多。水务工程专业课程群包括六门课程设计,即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给水管网课程设计、排水管网课程设计、给水处理课程设计、污水处理课程设计、城市防洪与排涝课程设计。现行的课程设计一般都安排在相应理论课程之后,由理论课任课教师独立拟定题目,独立设定设计参数,设计内容相对独立。这种方法虽然便于组织教学,但各门课程设计内容缺乏关联性,学生在经过课程设计学习之后,得不到良好的技术知识连贯性、系统性和整体意识的训练。河北科技大学在电气传动课程群课程设计方面,开展了开放式课程设计体系的尝试[1]。将综合性开放性课程设计安排在课程群理论课都完成之后,大四第一学期进行。大连工业大学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群课程设计中探索了集中实践模式,即在所有课程群理论课结束之后,由相关课程多位老师同时指导,集中完成课程设计[2]。这两种尝试都收到一定的成效,但课程设计与理论课间隔时间较长,不利于学生及时掌握所学内容,同时必须对现行的教学计划
进行调整。本文根据水务工程专业课程群各课程设计间的相关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对设计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和优化整合,解决课程间的衔接问题。同时在不改变原有教学安排的前提下,对课程群课程设计进行实践探索。一、课程群课程设计题目的优化探索
(一)课程群课程设计题目的优化整合
水务工程专业课程群各课程设计不是独立无关的,可解决某工程主体设计的不同设计任务。各课程的设计成果组合起来即是某项工程完整的设计文件,通过和所有指导教师的深入讨论和分析,对各门课程内容进行重新审核和优化,并将六门课程设计题目整合为一个大题目(如某城市新区给水排涝系统设计),有其总的课程设计任务书。每门课程设计按各自优化后的.设计内容,确定设计子任务。现就“某城市新区给水排涝系统设计”为例说明。整合的设计任务:对某城市新区的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排涝系统进行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各系统间的兼容性。各课程设计的子任务: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主要解决此设计中给水泵站、排涝泵站的设计,给水管网课程设计主要解决给水管网设计,排水管网课程设计主要完成污水管网和雨水管网设计,给水处理课程设计主要完成自来水厂设计,污水处理课程设计主要完成污水处理厂设计,城市防洪排涝课程设计主要完成排涝河道整治与堤防设计。课程群课程设计题目的优化整合,可以让学生预先获知总设计的目标,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欲望,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体会逐步完成设计成果的过程,使学到的专业知识更系统化,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构建,培养综合运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
(二)课程群课程设计间的衔接问题
课程设计题目的优化整合需要做好各课程设计间的相互衔接问题,主要包括设计内容的关联性、地形数据的统一性、设计参数的合理性。
1.课程设计间内容的关联性
课程群涉及的六门课程设计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连接,往往前一门课程设计的成果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提供设计资料。如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第4学期)的主要内容为给水泵站、排涝泵站的水泵选型和泵站布置。其中给水泵站的设计流量将为给水管网课程设计(第5学期)提供资料,水泵与水泵站和给水管网课程设计成果又将为给水处理课程设计(第7学期)提供资料。六门课程设计间的关联情况可见下图。这种关联性使得后续课程设计的内容受前导课程设计内容的制约,而前导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成果,必须满足后续课程设计的需要,避免出现前后矛盾。
2.地形数据的统一性
课程群中的六门课程设计都需要地形数据。水泵与水泵站需要利用地形数据确定泵的型号、台数及泵站的布置,给水管网和排水管网课程设计需要利用地形数据进行管渠定线及埋深计算,给水处理和污水处理课程设计需要利用地形数据确定工艺布局,城市防洪排涝课程设计需要利用地形数据计算河道水面线和堤防高度。所以在选择原始地形数据时,需要综合考虑所有课程设计的需要。
3.设计参数的合理性
某些设计参数在课程群课程设计间重复使用,如新区的人口数据和产业布局数据。这些数据要被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给水管网课程设计、排水管网课程设计、给水处理课程设计和污水处理课程设计使用。在选取这些设计参数时,要根据前后课程间的影响和制约关系,综合考虑每一门的需要。
二、课程群课程设计的实践探索
(一)课程群课程设计指导的实践探索
课程设计的优化整合,要求每一位指导教师都要有全局观念,统筹安排,系统管理。指导教师不能只注重自己课程的指导,需要帮助学生了解本次课程设计在整合题目中的作用,明确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同时要帮助学生协调好本次课程设计与前导及后续课程设计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掌握如何从先导课程设计成果中提取所需的设计资料,同时为后续课程设计的顺利进行,为本次课程设计选择合理方案,使得学生不再只停留在单门课程的局部设计上,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3]。
(二)课程群课程设计考核方式的实践探索
现行的课程设计考核是由指导教师自行制定、执行的,各门课程的分数组成各不相同。课程群的课程设计考核需要制定水务工程专业统一的考核标准、分数组成一致。在课程设计的答辩环节,除注重本次课程设计成果外,还要分析前导成果的合理性以及后续课程所需的条件,从而检验学生对课程关联性的掌握程度,同时能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初步了解实际工程的复杂性,增强整体性概念。
参考文献:
[1]梁永春,刘建业.电动传动课程群开放式课程设计体系研究[J].电力教育,2011,208:167-168.
[2]路莹,唐晓君.基于课程群的集中实践模式的探索和实现[J].实践教学,2009,22:149-151.
[3]王正洪,陈志刚.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与工科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