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论文【精简3篇】
粮油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论文 篇一
随着我国粮食产业的快速发展,粮油加工专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满足粮油加工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粮油加工专业课程体系非常重要。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一套适应社会需求的粮油加工专业课程体系。
首先,粮油加工专业课程体系应该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在接受专业课程教学之前,需要先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化学、工程学、生物学等。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后续的专业知识。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该安排一些基础理论课程,如粮油化学、粮油工程原理等,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基础。
其次,粮油加工专业课程体系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粮油加工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应该增加一定的实践环节,如实验课、实习等。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粮油加工专业课程体系应该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粮油加工行业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非常重要。在课程设置中,可以增加一些创新教育的内容,如创新实验、创新设计等,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最后,粮油加工专业课程体系应该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粮油加工专业的毕业生往往要面对各种实际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因此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在课程设计中,可以增加一些实际应用课程,如粮油加工实践、企业实训等,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粮油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结合,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粮油加工专业人才。
粮油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论文 篇二
随着我国粮食产业的快速发展,粮油加工专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满足粮油加工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粮油加工专业课程体系非常重要。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一套适应社会需求的粮油加工专业课程体系。
首先,粮油加工专业课程体系应该注重行业需求的调研。在构建课程体系之前,需要深入了解粮油加工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只有根据行业需求来构建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符合行业要求的人才。因此,调研行业需求是构建粮油加工专业课程体系的关键步骤。
其次,粮油加工专业课程体系应该注重跨学科的融合。粮油加工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如化学、工程学、生物学等。为了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课程体系应该将各个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课程设置中,可以增加一些跨学科的课程,如粮油加工工程、粮油生物技术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另外,粮油加工专业课程体系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粮油加工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应该增加一定的实践环节,如实验课、实习等。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粮油加工专业课程体系应该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粮油加工行业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在课程设置中,可以增加一些创新教育的内容,如创新实验、创新设计等,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粮油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注重行业需求的调研,注重跨学科的融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结合,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粮油加工专业人才。
粮油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论文 篇三
关于粮油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导向;粮油加工专业;课程体系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面向市场、服务市场的基本定位决定了其课程体系“以技能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的特色。据此,应通过市场调研以及岗位实务来确定职业岗位群与职业能力,进而系统科学的设计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并大力推进“资格证书”制度。
“以技能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特色,它是由高等职业教育面向市场、服务市场的基本定位决定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位,把培养重点放在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还要求学校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与企业、与就业相结合,把产业、专业、就业相连接,从而实现面向市场办学校,围绕企业设专业,针对岗位设课程,对接社会搞教改。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只有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遵循劳动过程系统化原则,深深扎根于行业、企业当中,紧密依托行业,根据岗位的新标准、新要求,围绕核心能力,从根本上实现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变革,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一、通过市场调研,确定职业岗位群
通过对辽宁省大型粮食加工企业的调查,并经过由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论证,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确定了粮油加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粮油加工专业包括碾米、制粉、油脂加工3个专业。跟踪调查显示,粮油加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任职的工作有:面粉厂、米厂、油脂厂、食品厂、饲料厂的生产、技术、质量、GMP认证管理等工作;物料的预处理、产品的加工与提纯、半成品与成品的质量监督检验、“三废”处理等技术操作工作;技术开发工作,如工艺、设备的技术革新和改造,参与工艺、工程设计及新产品的开发工作;原材料及产品的采购与销售工作。此外,还可以到化工企业及微量成分检测等专业相关部门任职。
二、根据岗位实务。确定岗位职业能力
基于CBE理论,对专业岗位群和从业人员在素质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分析:3个专业岗位的通用能力为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交往礼仪。3个专业的岗位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机械制图、电工电子、化工原理、油脂化学、通风除尘与气力输送等有关基本操作技能。专业的岗位专业技能主要包括现代粮食加工企业设备及工艺操作能力、进行技术测定和按操作规程组织生产的基本能力、副产品综合利用能力、粮油加工厂设计能力等。设计和创新技能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设计创新的能力。由于工作内容、工作岗位性质不同,不同的岗位也有一些特殊的能力要求,如销售人员还须具备英语会话能力、办公自动化能力等,原料及产品购销人员应具备物流管理能力等。
三、“以技能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构建粮油加工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学院始终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适合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要求为目标,以培养高技能为主线,依托由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专家、高级技术管理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课程开发。经过岗位(群)的任务分析,能力分解,建立能力图表,在形成能力模块的基础上确定课程,较好地处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在实施过程中,学校不断总结经验,并根据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调整和更新课程设置,使课程设置更贴近人才市场的需求。
(一)理论教学体系的构成
理论教学体系由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三大部分组成。基础课是胜任职业岗位群的基本能力和关键能力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普遍的客观规律,包括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如政治、法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WTO基础知识等公共课。专业课是胜任职业岗位(群)的.专业能力所必需的专业知识。要求在专业范围内,沿核心专业技术的实际应用方向进行综合和发展,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实用性。如粮油加工专业开设的专业课有制粉工艺与设备、碾米工艺与设备、油脂制取工艺与设备、油脂加工工艺与设备、饲料加工与检测、粮食加工自动控制技术等专业课程。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职业岗位(群)的外延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所选修的有益于增强自身专业能力的课程。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实践教学。
根据职业技能的要求,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学校增加了实践课的比例,即理论课与实践课之比为1:1。在实践教学一中,既有基础实验,又有专业实验;既有基本技能训练,又有创新能力训练;既强调对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整体训练,又注重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从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性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将实践教学分为实验教学、校外实习、课程设计、校内实训、毕业设计和第二课堂活动等环节。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技能为主线,将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设计,建立与理论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可分为基础性实验和专业实验。基础性实验多为验证性、基本仪器使用及基本测试方法为目的的实验,主要分布于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中。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合并或撤销重复性实验,适当增加综合型、设计性实验,以便于学生毕业后在职业岗位上手快,具有较强的第一任职能力。
校内实训。
学生通过校内实训,受到最基本的工程技术和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如针对碾米、制粉、油脂专业中通风除尘的技术要求,利用校内的通风除尘实验室和碾米整套生产设备对学生进行包括设备设计与保养、生产工艺与技术及生产管理等内容的实训。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就某一技术或操作进行反复训练,直至掌握。通过校内实训既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对专业生产设备、生产流程及科学管理有了一定认识。
校外实习。
校外实习分三个层次进行。
一是认识实习,一般在第一学期安排,为期1周。主要是到粮食加工企业的车间,了解米、面、油脂原料及其生产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及安全生产规范等。
二是生产实习,安排在第四学期,为期5周,主要任务:了解和掌握粮油加工厂工艺设备的结构、参数;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能基本完成顶岗操作。
三是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为期10周,主要任务:完成制粉、碾米、制油、通风、自动控制技术、设计安装等粮油加工厂全过程的综合实习;完成各车间、各岗位的操作技能训练;掌握各岗位应知应会的训练内容;达到毕业后直接上岗操作的技术水平。
课程设计。
学生通过对某一植物油脂加工厂生产工艺设计和车间设计,掌握相关资料的查阅方法、生产工艺的选择、设备的选型、车间设备和管路设计及说明书的撰写等基本设计方法,初步训练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设计。
选题时应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与校内实训内容,有一定的工程或技术背景。毕业设计有益于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分析与解决实际工程技术和相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堂活动。
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以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的设计或竞赛活动为主要内容。如计算机操作技能竞赛、英语短剧表演赛、实验操作技能竞赛、专业操作技能竞赛等。学生在综合实验和竞赛活动中受到较全面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锻炼。
四、大力推进“资格证书”制度
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为多渠道、多层次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型、复合型人才,优化人才结构,积极推进“资格证书”制度,通过建立各种激励机制,鼓励学生获得“多证”。事实证明,具有“资格证书
”的毕业生普遍受到劳动力市场的欢迎,一次签约率在90%以上。一些著名企业还与学校签订了“订单培养合同”。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粮油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证明,只有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系统规划,科学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才能使专业教育教学全面发展,取得良好的办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