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与历史教学论文(精选3篇)
史料与历史教学论文 篇一
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史料作为历史研究的重要来源,在历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历史教学的基石,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信息,还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本文将探讨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有效利用史料的教学方法。
首先,史料可以为学生提供直接的历史信息。通过阅读史料,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背景和影响,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史料中所包含的人物、事件、地点和时间等细节,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历史画面,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其次,史料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和解读史料,学生可以学会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结果和影响。他们可以提出问题、寻找证据、进行推理和判断,从而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史料的研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阅读和研究历史,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然而,仅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史料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利用史料。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教授学生如何利用史料: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史料,帮助他们理解史料的背景和意义。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或讨论,让他们共同研究和分析史料。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和展示,让他们通过写作和展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综上所述,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们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直接的历史信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然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利用史料。只有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指导,学生才能真正受益于史料,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史料与历史教学论文 篇二
有效利用史料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史料是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如何有效利用史料可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史料来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史料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选择史料时,教师可以考虑史料的内容是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相关,以及史料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例如,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或历史人物的传记来引发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好奇心。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和解读史料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证据、进行推理和判断,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份历史文献,并引导他们分析文献中的内容、作者的立场和目的,以及与其他史料的关系等,从而让学生学会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结果和影响。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或讨论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共同研究和分析史料,互相讨论和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思考。通过小组活动或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写作和展示来检验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某个历史事件的论文或演讲稿,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通过写作和展示,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观点,展示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有效利用史料可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史料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分析和解读史料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或讨论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及通过写作和展示来检验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只有充分利用史料,才能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史料与历史教学论文 篇三
史料与历史教学论文
一、以史料展示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和自主探究能力
浓郁的历史感源自对史料的认知。适当引用一些名人的原话,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历史学习的这一特点,并通过史料呈现或辅助理解教学内容,在看似增加教学任务和难度的表象下,实则简化和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更易为学生掌握所学。如学习中国古代经济时,涉及“刀耕火种”的内容,我及时补充了《史记货殖列传》中的一段史料,“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之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以及刘禹锡的'《竹枝词》一首,“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并通过对二者的注译,在便利学
生理解教材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历史的体味。同时,结合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一些历史资料,帮助学生在史料接触过程中提升积极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或可直接对史料进行探究,以印证相关结论或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而促进历史学科的学习。二、通过史料深化学生的历史领悟和思维能力
历史的过去性特点拉开了学生与历史事件、人物等的距离,增加了学生理解与领悟历史的难度,也严重制约了其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历史不能重现和穿越,因而要比较生动地还原历史本来的面貌,在教材学习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培养其历史思维,准确地领悟历史与增加其学科素养,并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历史镜鉴,通过对大量史料的研究和重新解读,或可从中得出对现实问题解决的一些启示。如在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时,我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三则史料,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其历史背景并有所感悟。其一来自许涤新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1912~1919年间,中国新设厂矿379家,设立资本8580万元,平均每年开设63家,新增资本1430万元这时期,外国资本增加有限,而民族资本迅速发展”;其二来自陈独秀的《青年杂志》:“三年以来中国,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其三来自袁世凯颁布的《祭孔告令》:“中国数千年来立国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纪、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是以国有治乱,运有隆污,唯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以此三则史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感悟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背景,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较好地帮助学生领悟到了这场文化运动背景的复杂性;同时,透过讲解,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正是由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也决定了这场文化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总之,一如傅斯年先生所言,“史学就是史料学”,虽有偏颇之嫌,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即历史教与学要从解读史料开始。只有做好这一点,才能更加充分地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并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