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湿地生态实践汇报(优秀3篇)
西溪湿地生态实践汇报 篇一
西溪湿地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杭州市内唯一的湿地保护区。作为国家级生态保护区,西溪湿地一直致力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我们进行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调查研究。通过对湿地内的植被、动物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记录,我们了解到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状况和生物多样性的情况。这为我们后续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其次,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我们加强了对湿地的巡护力度,确保湿地内的植物和动物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我们还加强了对湿地周边的环境管理,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提高了水质的净化能力。同时,我们还开展了湿地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的工作,通过引种和繁育濒危物种,增加了湿地内的生物多样性。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提高了公众对湿地生态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我们组织了一些湿地科普讲座和户外活动,让公众更加了解湿地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我们还与学校合作,开展了一些湿地教育课程,让学生们从小就树立起对湿地保护的意识。
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湿地内的植被和动物种群数量有所增加,湿地水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有所提高。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湿地周边的人类活动仍然存在一定的影响,水污染问题依然严重,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工作。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我们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保护方案。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西溪湿地将会变得更加美丽和生机勃勃。
西溪湿地生态实践汇报 篇二
西溪湿地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一片湿地保护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旅游景区之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实践活动,以推动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首先,我们注重湿地的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工作。通过引种和繁育濒危物种,我们增加了湿地内的植物多样性,并帮助濒危物种恢复了种群数量。我们还进行了湿地水质的净化工作,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改善了湿地的水质状况。
其次,我们加强了对湿地的巡护和管理工作。我们建立了一支专业的巡护队伍,定期巡查湿地内的植被和动物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非法捕捞和采伐等行为的发生。我们还加强了对湿地周边的环境管理,禁止污染物的排放和违法的建设活动,确保湿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
此外,我们还积极开展了湿地科普宣传活动,提高了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我们组织了一些湿地科普讲座和展览,向公众介绍了湿地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我们还与学校合作,开展了湿地教育课程,培养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素养。
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湿地内的植被和动物种群数量有所增加,湿地水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有所提高。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湿地周边的人类活动仍然存在一定的影响,水污染问题依然严重,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西溪湿地将会变得更加美丽和生机勃勃。
西溪湿地生态实践汇报 篇三
西溪湿地生态实践汇报
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市西部,主要属于西湖区的蒋村乡,小部分属于余杭区的五常乡。西溪湿地是浙江省的省级重要湿地之一,亦是杭州市区最重要的城市湿地,是杭州市宝贵的生态与文化资源。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西长约5.7 km,南北宽约4.1 km,总面积为10.08 km2,属河流兼沼泽型湿地和以鱼塘为主、由部分河港湖漾及狭窄的塘基和面积较大的河渚相间组成的次生湿地。
上世纪70年代,西溪地区的地表水质量达II类标准,可供生活饮用。2003年,西溪湿地水体及周边的河流水体质量基本为劣V类地表水。2006年初,除朝天暮大水面以外,所有地点的总氮和氨氮都劣V类,磷超标不明显。
西溪湿地水域记录有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类有17种,主要为寡毛类、摇蚊及软体动物。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植被以人工及半人工植物群落为主,同时也有自然形成的植物群落。自然植被可划分4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20个群系组和20个群系。人工半人工植被类型分为木本植被与草本植被两个植被型,木本植被类型有11个群系,草本植被类型有11个群系。
西溪湿地位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植物资源丰富。有诗赞曰:“千顷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便是描绘了西溪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奇妙美景。据了解,湿地内分布有维管束植物85科182属221种、浮游植物7门,6个植被型组。其中蕨类植物8科9属9种;裸子植物4科5属5 种;被子植物73科168属207种。水生植物有芦、菱、萍、莲等,两岸栽植的植物有柿、柳、樟、竹、桑、李、桃、榆、鹅掌楸、莲香树、枫杨、木槿等。其中桑、竹、柳、樟、莲等乡土树种在湿地区域内的种植历史较长,尤以芦苇、荻、柿、梅最具种植规模和景观特色。现保存下来的老柿树在一期工程范围内就有2802株。湿地内动物资源也极其丰富,其中有白鹭、灰鹭、白额雁、绿头鸭、翠鸟等湿地鸟类、平原鸟类、山地鸟类、农田鸟类和城郊鸟类共12目26科89种,占杭州鸟类总数的近50%;发现兽类有食虫目、翼手目、啮齿目等3目6科;爬行类有龟鳖目、蜥蝎目和蛇目3目6科;而鲤、鲫、鳊、鳙、青鱼、草鱼、鳜鱼、黄翅鱼等各种鱼类更是具西溪地方特色的水乡物产。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空间布局上可归纳为“三区、一廊、三带”。整个保护区分成三大区域:东部是2.4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实行完全封闭,主要任务是保育、恢复、培育,营造具有湿地多样性物种的原始湿地沼泽地;西部是1.78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实行一定年限的全封闭保护,营造原始湿生沼泽地;中部是5.9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一条50米宽的多层式绿色景观长廊将环绕保护区,犹如一条绿色的绸带,“绸带”自外而内由常绿高乔木、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边植物五个层次组成,不仅可观赏,还有
着提示漫游线路、限制随意进入等导引功能。“三带”指的是紫金港路“都市林阴风情带”、沿山河“滨水湿地景观带”、五常港“运河田园风光带”。
西溪的景色特点以天然质朴为美,专家们将其提炼为四个字:“冷、野、淡、雅”。冷,就是幽寂、冷静,好似都市里的一帖宁静剂;野,就是天然、野趣,宛如红尘中的原始净土;淡,就是淡泊、清远,能使人领悟回归自然的哲理;雅,就是文雅、高雅,寻常处可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西溪的地理特色是湿地景观,主要的地貌为低洼的水网平原,有较为显著的桑基鱼塘和柿基鱼塘,有以鱼塘、河港、湖漾及狭窄的塘基和面积较大的渚相间组成的次生湿地地貌景观。在一期保护工程里面除了朝天暮漾作为生态保护区原封不动保存下来之外,另外还有虾龙滩、费家塘两大生态区块,在首期湿地公园3.46平方公里中,以上三大生态区域和生态恢复区面积达3.25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94%,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使西溪湿地水域景观中最精华的部分、最具有湿地特色的部分、最摄人心魄的部分完整地保护了下来。整个一期工程除入口接待区以外,可供游人参观的共有8个景点,分别是:烟水渔庄、秋雪庵、西溪水阁、梅竹山庄、深潭口、西溪梅墅、西溪草堂、泊庵。
生态优先原则,被列为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六大原则之首。至今,综合保护工程在“生态优先”方面作了何种努力?“生态优先”最终又将以怎样的“版本”亮相于世人面前?昨日举行的专题研讨会上,日本、英国与中国三国专家共同解密生态西溪。
“生态西溪”的目标,在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周
少雄的描述中,犹如一幅美丽的自然山水画卷:水清岸绿、鸟语花香、蛙鸣鱼翔、梅芳柿红、桃红柳绿、芦白桑青……当然,这幅画卷绝非普通的修饰之词,其中暗含着水质、空气、声音、动植物种类及百分比等多种指标的科学考量。在已经进行和即将进行的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中,生态优先将被一再地强调和遵循。如营造大水面、浅滩和水草地,通过增加水、陆关系的变化形式,使更多的植物、昆虫和鸟类能在西溪找到合适的生存、繁殖地;河渚芦花,曾为西溪著名一景,今后,西溪湿地里还将补种约1000亩的芦苇,它不仅是景致的一种恢复,更是为了水体的净化———据介绍在英国的许多加油站四周,常常会种植芦苇,因为污水流经芦苇地后水质能够得到明显改善。
地面铺装尽可能采用透水性材料,绿化时以乡土植被为主,区域内设置禁止船只停靠和登岸的“朝天暮港”区块……对于生态西溪的充分考虑,尽现于规划的点滴细节之中。
今后,西溪的游览方式也将与西湖不同。据周少雄教授透露,西溪旅游走的将是生态体验、文化怀旧的路子。游人在西溪的活动,主要是对湿地生态环境的体验和感受,对历史文化的体味和怀旧。仅以芦荡观鸟为例,西溪将设高台观鸟处,游人可以通过望远镜等设施远远地欣赏鸟类的活动;也将设计掩体式的观察
平台,能让人悄悄地接近鸟类,方便近距离的科考活动。西溪将力争成为一个生态教育的大课堂。
千百年来,西溪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和湿地生态过程的长期交互作用下,形成了以大水面和多鱼塘为主体的人工湿地,体现着较为独特的人工湿地生态学特征。尤其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在西溪湿地内的活动更加频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西溪生态环境的.破坏,直至实施保护工程之前,西溪湿地的景况令人担忧。主要体现在:
一、西溪湿地的面积在逐渐减少
随着城市发展,西溪湿地面积从历史上的60多平方公里,逐渐缩小到现在规划保护的10.08平方公里。
二、西溪湿地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由于基础设施配套的不完善,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垃圾、生活污水严重影响和破坏了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养猪污染,养猪曾是西溪湿地所处的蒋村乡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02年全乡有养猪户415户,生猪累计存栏25000余头(按照林水部门的测算,1头猪的污染是1个人的污染的7倍),养猪收入占蒋村农业总产值近70%。
三、湿地监管机制不健全
蒋村乡管理体制变更,以及特殊的地理条件,导致湿地内农居管理相对比较薄弱,矛盾比较突出。如果一味地采取只堵不疏的办法,长期下去,西溪保护与开发的代价将更大。据测算,每推迟一年实施保护,成本将增加超过亿元。
四、传统文脉逐渐消退
湿地的建筑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消失,前人诗词、匾额、碑刻在不断地流失,周边地区的开发、发展使西溪湿地“冷、野、淡、雅”的意境在不断地湮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