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经典4篇】
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 篇一
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综合考察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评价方法,旨在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评价方法中,除了学术成绩外,还会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法。
首先,项目评价法是一种常用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学校或教师制定一系列的项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定的任务。这些项目通常涵盖学生的多个能力维度,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评价者通过观察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其次,自我评价法也是一种常用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学生被要求自己对自己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评价标准,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反思和评估。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另外,360度评价法也是一种常用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在这种方法中,不仅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包括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同学对学生进行评价,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等。通过多方参与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在不同维度上的表现,减少评价的主观性,提高评价的客观性。
最后,综合考试法是一种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的补充。在这种方法中,学生需要参加一场综合考试,考察学生的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在考试中,除了传统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外,还会增加一些综合性的应用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对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能够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 篇二
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法,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发展情况。然而,目前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
首先,评价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关键问题。综合素质评价需要综合考察学生的多个能力维度,但是如何确定评价标准是一个挑战。评价标准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在制定评价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其次,评价方法的操作性也是一个难点。综合素质评价需要综合考察学生在不同维度上的表现,但是如何进行评价并不容易。在实际操作中,评价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评价能力,能够客观地观察和分析学生的表现。此外,评价方法的选择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另外,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运用也是一个问题。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运用并不总是能够有效地实施。评价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帮助他们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并提供相应的改进措施。同时,评价结果也应该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促进教育教学的质量提高。
最后,评价方法的公平性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是客观、公正地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评价方法的公平性并不总是能够得到保证。评价者应该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同时,评价方法的设计也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对学生进行不公正的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法,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发展情况。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解决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方法的操作性、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运用以及评价方法的公平性等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
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 篇三
2017-07-28 22:31:15 | #1楼回目录
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 篇四
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包括:日常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评价时应以“日常性评价是阶段性评价的基础,阶段性评价是终结性评价的基矗”为原则。
为了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教学中应用,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结合“杜郎口”的教改经验,探索了一条“班内分层教学”的新路子。所谓“班内分层教学”就是在不打乱原班级的情况下,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施教,进行分层递进教学。在小组内,学生团结合作共同进步;在小组之间,学生团结协作、竞争发展。提高了学习兴趣及参与意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数学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日常性评价
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课上的表现不同的学生予以不同的评价,并及时作出评价,做好记录。①学习成绩评价,每组三名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回答正确分数依次是1、3、5分,可根据情况酌情加减。及时评价每一位学生的优缺点及潜能,满足每位学生的发展。这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可以促进每位学生的进步。②平时表现。通过演讲比赛、小制作、小发明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展示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习的兴趣,促进全面发展。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
2、阶段性评价
每个月进行一次阶段性评价,分两个方面:一、进行一次月考,
二、累计日常性评价结果,两项综合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学生给予综合性的评语,应突出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同时要制定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
3、终结性评价
每个学结束时,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最后的综合素质评价,评价的依据是,这一学期的总的表现。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分为A、B、C、D即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以评定内容为依据,对每一位学生给予综合性的评语。对学生给予综合性的评语,评语要客观、公正;评语应突出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同时评语要制定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对低阶段的学生的评语应浅显、生动。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2017-07-28 22:31:28 | #2楼回目录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研究报告
作者:lym添加时间:2016/9/713:21:39点击数:3473
--------------------------------------------------------------------------------
从国际教育的发展潮流看,重视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从国内教育改革的发展情况看,重视学生品德素质、文化素质、智能素质、体能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已成为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
一、问题的提出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是未来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给小学学生成长环境带来的复杂变化,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逐渐增加。学生的认知与人格的不协调日益突出,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学习能力、生存能力等令人担忧,然而这些并没有引起社会尤其是学校的足够重视。现实使我们感受到,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小而言之,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大而言之,我们的后代难以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由于“应试”教育的困扰,学校教育还未走出“重智育、轻德育”,“重语数外、轻术科”,“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误区。学校领导和老师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时,还仍然以知识的传递及掌握为中心,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教育现实使我们感到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未能得到有效贯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学生素质发展不全面、不和谐,这样下去不符合教育要“三个面向”的要求,难以实现教育培养目标。
近年来有关素质教育的研究很多,但大多数研究都偏重于理论的研讨,可操作的应用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我们选择《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它不仅顺应时代的潮流,而且能着力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找到一条新的路径。
二、实验研究的依据
1、人的主体发展理论:人的主体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本体主体性(指人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把握外界与自身的方式)、价值主体性(指求真、求美、求善和求自由的主体性)、实践主体性(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的主体生成、发展和呈现)。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理应注重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
2、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一种意义的、协商的过程,利用建构主义可较好地发现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说明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概念是如何建构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因素。
3、心理学:情感与动机的理论。
三、实验目标
1.通过对小学生素质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寻求影响小学生素质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小学推
进素质教育提供现实依据。
2.构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导向和保障机制。
3.研究与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相适应的素质教育策略,指导本校教育改革实践。
四、实验原则
1、主体性:唤起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生当作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和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上主观能动作用,在有目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素质。
2、整体性:课堂教学始终面向全体,面向全体的每一个方面而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3、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努力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求知、主动探索、主动研究,自觉反思、自觉修正的个性品质。
4、发展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最优发展。课堂紧紧抓住读中促思、读中理解、读中质疑、读中陶冶、读中感悟等环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和谐发展。
5、创新性:它是社会与民族进步的动力和灵魂,也是教学变革与发展的动力和灵魂,其既是一个民族的生命,也是一堂课的生命。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向传统挑战,向名家挑战,向权威挑战,向对手挑战,向自己挑战。使课堂教学时时处处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6、民主性:废止“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强调“师道尊严”、“唯师独尊”的观念下形成的权威式、主宰式的教学关系。始终如一地平等对待学生,精心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民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乐学、会学。
7、激励性:充分运用多种评价手段,运用“你回答得很正确”、“你真棒”、“相信你会学得更好”、“你真有办法”、“你成功了”、“继续努力”等激励性语言,让学生在充满肯定、相信、尊重、期待的氛围中学习。始终保持进取的最佳状态。
8、持续性: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人生,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培育增长点。
五、实验对象和方法
1、实验对象:学校行政领导及班主任教师共20人组成的课题组与其所对应的1—6年级20个班的学生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理论研究:搜集和学习有关文献资料,总结归纳经验。
系统开发研究:确定实验项目,遵循原则,进行信息资源建设。
行动研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自身及班级教学实际,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创新,加以理论分析、归纳。
经验总结和案例研究:对先进信息资源和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六、实验操作
1、更新教育观念,初步构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以自身的教育思想、专业素质和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思想观念。注重给实验教师不断“充电”,帮助他们树立现代化教育意识。在研究过程中有计划地组织召开实验教师培训会,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师生观、教学观。
①建立健全师资培训的有关规定,对师训工作在领导、资金和管理等方面作好保障工作。
②依靠校园网,设立教师培训栏目,定期向全体教师传播好的文章、教案及案例,优秀的课堂实录、模式和经验。
③学科带头人通过教学研讨课、公开课、开设讲座等形式在学校起到示范和榜样的作用。
④以课堂教学为“圆心”,形成立体的、交叉的、多样性的校本培训机制。例如;案例教学、问题教学、现场教学、教学点评等多种方式。
(2)实验教师必须过“两关”(外语的初级关、微机的二级关),掌握和应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素质教育的整合。调查结果表明,教育者(领导、教师、家长)的教育质量观及人才质量观影响着学生素质发展,使之出现偏差。
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质量观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前提条件。围绕这一前提条件,在素质教育总体要求指导下,我们要立足自我,花气力解决学生素质偏差的第一大问题,即教育观念问题。设计并制定适合于我校实际的《小学生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为领导调控队伍,老师调控学生,家长调控孩子提供参照系数。与之配套的考评办法给教师提供可供操作的依据制定的指标体系要具备以下特点:其一,具有导向性。它有利于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质量观,有利于学校管理水平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学生在行为规范上追求良好,学习上追求进步,体能上追求合格,个性上追求完美,并朝着全面和谐的方向发展。其二,具有整体性。评价指标按“五育”及“个性心理素质”进行分类,避免只以语数成绩论优劣的片面性和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其三,具有可操作性。
学生“行为规范”要求、教育教学大纲要求、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三者之间相互匹配。采用百分制分权分级检测的计量方法,通过定性考评、定量综合、定性评定等级等三步操作方法,使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的评价初步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3)小学生素质评价量化表的使用过程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评、班主任总评等各方面的主体评价,把评价过程变为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激励的“自我教育”过程。学校要求教师每学年末要为每名学生写鼓励性鉴定、同时改变方式,把学生鉴定写进贺卡里,邮寄给每名学生的家长。评价结果最终以“四颗星”、“三颗星”、“两颗星”、“一颗星”四个等级显示,淡化应试教育的“分数观念”。评价结果还与学校评先奖励结合起来,每学年的“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文明少年”等的评比来源于评定等级。学生素质发展水平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的形式反馈给学生家长。
2、构建与我校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现状相适应的教育策略。
调查结果表明,不到位的学校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素质发展,使之出现偏差。制定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并切实实施这些策略,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围绕这一重要条件,我校从自身办学已有基础出发,要花气力寻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对策,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工作思路,构建防止学生素质出现偏差的三大策略:
改革学校德育工作,形成德育活动系列;
学习先进经验,改革教学工作,优化课堂结构,形成一系列的新型教学模式;
重视术科课程,落实活动课程,开办周末兴趣特长班。
(1)改革学校德育工作,形成德育活动系列。
《小学生德育纲要》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要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首要任务,而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会做人的最基本教育内容。学校德育“空泛”说教多,实实在在的行为训练少;随机安排内容多,有的放矢教育少;“堵漏洞式”的教育多,分类推进的教育少,针对上述弊端,我们要在落实德育内容、提高德育实效、改进德育方法上大做文章。
整体规划,分段实施德育内容。狠抓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的养成教育,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把德育内容渗透到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渗透到学生的各种活动之中。从“二性(针对性、实效性)”、“三建设(晨会建设、班会建设、评价机制建设)”入手,分阶段分年段落实德育目标,具体做法是:
抓晨会阵地,循序渐进形成系列。晨会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三爱”“三讲”“三美”“三争”,(爱老师、爱学习、爱同学;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争三好、争实绩、争达标)教育;第二阶段:“五个一”(整顿一个阵容、建立一种秩序、培养一种习惯、坚持一项制度、树立一种观念)的养成教育;第三阶段:爱集体、爱劳动及“三个工程”(弯腰工程、抽屉工程、抵制白色污染工程)的养成教育。
抓班队会阵地,循序渐进系统轮训。班队会分年段进行,低年段进行“五爱”教育,中年段进行“五心”教育,高年段进行“四有”教育。小学生完成小学学业,“五爱”、“五心”、“四有”教育系统轮训一遍,摒弃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
内容与形式结合,进行道德行为规范训练。结合时事、重大节假日,开展丰富多采寓教于乐的活动,设计“牢记历史、发奋学习”、“热爱葫芦岛、建设葫芦岛”、交通安全法规、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知识竞赛;设计“学雷锋创三好”、“争做文明少年”等活动,通过些寓教于乐的活动,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促进学生正确道德价值观的形成。
在方法上避免一味说教。依据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性,注重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道理从大处讲,要求从小处提,训练从行为起,效果从实处求。拖把如何放、脏水往哪儿泼、上下楼如何走、课间如何玩都要有明确的训练要求。通过这些循环往复的行为规范教育,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根雕”效应,为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行为观打下坚实的基矗
(2)学习先进经验,改革教学工作,优化课堂结构,形成一系列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智能素质,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也是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主阵地。因此,我们以构建课堂教学“三环节”作为小学素质教育模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觉地以现代教学论武装教师,在教学现象及其过程规律的揭示上,真正确立主体教育观念,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认识主体,将教学过程视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去获取知识,进而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反映过程,以激发学生情感为基础,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课堂教学奏出最和谐的旋律。
模式名称:自主和谐的“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模式结构:“创设情境,引发兴趣——揭示点拨,自主探究——积极评价,巩固内化”三大环节。
操作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素质教育”把创设最佳的学习精神状态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而学生学习能否保持在最佳状态的关键是教学过程的情感化。因此,“三环节”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要求教师以真挚饱满的情感投入教学,注重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的情感化,以感染、激发学生潜在的认识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其基本方法是:以言诱情、以形设情、以情激情、以理育情。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诱发感情;以指导观察,体验感情;以饱满的情感,陶冶感情;以丰富的理念,升华感情。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游戏、猜谜、录像、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起他们的学习情趣,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使他们在课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形成最佳的精神状态,为第二阶段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前提、基础和动因条件。
(二)提示点拨,自主探究
“素质教育”把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置于教育目标的核心地位。相信每一个儿童都具有积极适应、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和潜在能力。实践证明,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过程中学习。在“提示点拨,自主探究”这一阶段,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过渡到教学活动的指导者,进而成为学生活动的促进者。当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要给予适度的点拨,从而使教与学形成一种相互协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那么,教师需要在哪些地方着重“提示点拨”呢?我们认为教师的提示点拨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要“点”在学生不懂或似懂非懂处,“拨”在学生忽略而与教材重点、难点关系紧密处;教师的提示点拨还须把握好“度”。为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富有成效,我们要采取以下一些做法:
1.善于提出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体会艰苦思维的愉悦。学生认识兴趣的形成有多种制约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趋向成熟的和正在发展中的心理力量和教材的相关度。对学生发展最优的相关度是教学条件能有力地促使学生处在“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力量开动起来,并把它导向一定的目的。因此,教师要针对那些需要通过反复推敲才能准确把握的内容,包括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提问,并努力使设计的问题调动起学生自己的经验、意向和创造力,让学生从发现、选择或重组的多种过程中获得答案,从中获得快乐的感受。
2.激励学生质疑,让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如寻求自我满足、成就、发展最优潜能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可以引发最为强烈的学习动机。在自我实现方面,教师必须使学生感到自己有才干、有潜力,能寻求挑战,并且取得一定的成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之处,故意地弄出错误来,让学生发现错误,提出纠正的建议,教师“坚持错误”,学生据理力争,教师最终“认输”,并向学生“道谢”。师生的争论过程既是学生纠正、论证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3.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也能讲解一部分教材或替教师作一些课堂的指导。例如,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当“小教师”。在每一个单元的作文训练中,教师先设计好作文内容,上一两次指导课,以作示范;然后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作文内容,走上讲台进行作文指导,而教师则坐在学生座位上听课。如果“小老师”在指导过程中遇到同学们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走下讲台与教师磋商。这样老师从“少教”到“不教”,学生从模仿到创造,提高了学习自信心,形成一种充分发扬学生自主精神的、生动和谐的学习气氛。
这种“开而弗达”,让学生参与探索的教学策略,始终使学生居于主体地位、处于动态的活动之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他们感到课堂有了学习的“自我发展区”。学生从提高自主探究能力过渡到适度自主探究再到基本自主探究,获得多种心理需要的满足。课堂教学成为了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
(三)积极评价,巩固内化
“积极评价,巩固内化”的目标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培养渴求新知的动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各种教学因素处于一种合作、和谐的关系状态中,促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迅速转化为能力。
评价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成果,即对自主探究的结果进行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本身,即对自主探究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尤其是对探究后讨论中的行为表现加以评价。
评价的方法采取以下几种形式:(1)鼓励性评价。从尊重、爱护、平等的原则出发,对学生实施积极的和适度的鼓励性评价,维持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内驱力。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对学习过程中出现差错的学生,采取宽容、谅解的态度,允许他们再“想一想”,即使是重复他人的正确答案,也给予肯定,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2)分层次评价。不同学生,因人施评,从实际出发分层要求,分类评价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使学生相信“我也是成功者”,从而形成“情感交融,通力合作”的良好局面。(3)多样性评价。互评、自评相结合,评价与点拨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知识程度和不同个性学生的需要。
在“积极评价,巩固内化”阶段,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评价的客观公正、热情诚恳,使学生体验评价的严肃性;并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做到“肯定优点,点出特点,指明缺点”,以鼓励为主,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值得指出的是,积极评价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评价的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自如地运用“评价”这一工具,及时把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
(3)重视艺术学科课程,落实活动课程,开办特长班,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主动活泼和谐发展。
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丰富学生生活,这不仅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而且是广大学生所期盼的。解决学生生活单调,学生个性发展不和谐等问题,我们要依据《课程方案》开足开齐各类术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让有一技之长的教师担任术科课和活动课教学任务。除重视术科课程及课堂活动课程外,我们还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活动课的育人功能。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办书法、美术、音乐、体育等各类特长兴趣班。由学生自由投其所好自选项目,对某项确有一技之长的学生重点指导,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做到时间、地点、内容、人员四落实,辅导老师做到有计划、有内容安排、有实施措施、有期末成果展示。
七、实验研究的成果
根据实验设计的要求,我们严把实施关,采取一切措施,确保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概要阐述如下:
㈠营造了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促进了办学质量的提高。
课题研究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学的一切为了学生。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2006年、2016年和2016年连续三年,我校毕业班参加全区统考,总成绩居全区首位。课题研究得到显著的成效,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肯定。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辽宁省先进集体、葫芦岛市先进集体、龙港区先进集体。
㈡培养了高素质的教师
1.促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转变
课题研究促成了、带动了、影响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实现了五个根本转变:⑴是知识传授向创新能力培养转变;⑵应试教育向主体性发展教育转变;⑶灌输记忆型向主动创造型转变;⑷从时间消耗型向轻负高效型转变;⑸从课堂教学专制向课堂教学民主和谐转变。
2.促进了教师素质提高
在开展课题研究我们体会到搞教育科研是成才的捷径。组织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是教师成才的捷径。我校刘静和王翠丽两位教师成为葫芦岛市名师培养对象。课题研究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结合在一起,使教师在研究实践中得到锻炼,在改革中得到成长。一是研究过程使教师有目的收集、了解、学习各种新的教育理论、观点和方法,从中得到启发。二是使教师能够注意发现和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多种问题,对原有的做法进行反思,修正、补充,从而提高教师解决复杂的教育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刘静老师执教的《忆江南》《难忘的八个字》代表葫芦岛市参加辽宁省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评比荣获一等奖。
3.增强了实验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能力。
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全体实验教师与时俱进,乐于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现代教育理论水平,在实验中丰富教育理论,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经验文章。王翠丽的《让数学课堂别样精彩》一文刊登在第十四期《龙港教育》杂志上,实验教师岳玉华撰写《作文创新教学的探索与研究》一文,被葫芦岛市教育学会评为优秀论文。几年来,实验教师分别在辽宁盛葫芦岛市和全区的教学研讨会上做示范课,得到与会领导和教师的肯定和好评,并一致认为我校开展本课题研究实验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㈢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开展本课题研究与实验后,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近三年来,荀喆获葫芦岛市首届道德小模范、辽宁省道德小模范提名奖;赵金石、于东洋、郭月明等学生均评为葫芦岛市三好学生;刘诗晴、王子、张良、宗慧洋、何思宇、吴尘染、冯思齐、柴路、邢紫宜、田惠莹、李溢杭、郭伊宁、张宇辰、刘佳昊等学生均被评为龙港区三好学生;张琨雨、张佳慧、陈肖阳、付伟辰、刘芷苓、贾漠、任一桐、徐艺萌等学生均被评为龙港区优秀学生干部;2006年至2016年连续三年毕业班学生参加区统考语数外三科总成绩平均分均获第一名,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得到社会的赞誉。
㈣形成了优质、高效的科研成果
⒈涌现了高水平的教育论文。广大实验教师均能认真扎实地进行课题科研实验,在实验中不断总结,从而提高了教育理论水平,撰写了一大批具有指导意义的实验论文,有不少论文获得国家、盛市、区级奖励,有的在各种刊物上刊登发表。
⒉制作了CAI课件和撰写了优质的教学设计。实验教师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把课题研究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从提高教学设计入手为优化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矗一批优质CAI课件和教学设计为教学改革起到示范作用。
⒊摄制了示范性的课堂实录。实验教师大胆实践,勇于开拓,坚持“以学生为本”的阅读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声、光、色、像等信号刺激,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⒋制订了优质课评价量化表。我们从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及作业设计等五个方面共十七项细则全面衡量课堂教学行为,为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附语文科优质课评价量化表。
⒌探索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我们以活动作为评价的载体,以评价作为激励学生发展的动力,以激励作为评价的出发点。更确定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模糊评价为此评价体系的基本理念。把理论转化为实践,从实践中论证“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科学性,优越性,可操作性。改变单一的闭卷笔试的考试方法,采取了形式多样的考试办法,如口试、实验、操作、实践活动等,这些成绩也作为学生综合成绩的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而把学生学习重点由单纯的掌握知识转向注重能力的发展。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记录儿童成长的足迹是我们这次评价制度的核心。围绕这一核心,我们在健全制度的同时设计了评价的呈现方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和学生成长记录袋,来记录儿童的全面成长历程,激励儿童发展。旨在记录儿童学业成绩的同时评价儿童的综合素质。
⒍举行了成果推广与交流。我们于2006、2016年分别召开了市、区级科研现场会进行成果推广活动;本课题的做法与成果在实验二小得到广泛推广,已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八、实验得出的结论
此课题历经近三年的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㈠营造了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促进了办学质量的提高。
㈡培养了高素质的教师。
1.促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转变。
2.促进了教师素质提高。
3.增强了实验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能力。
㈢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㈣形成了优质、高效的科研成果。
⒈涌现了高水平的教育论文。
⒉制作了CAI课件和撰写了优质的教学设计。
⒊摄制了示范性的课堂实录。
⒋制订了优质课评价量化表。
⒌探索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⒍举行了成果推广与交流。
九、分析与讨论今后研究计划
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我们的体会主要有:
⒈领导是关键。课题组领导始终站在科研与课改前沿,带头学带头转变观念,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处处身先士卒,为教师起到带动和榜样作用。
⒉教研是重点。在实验中,我们体会到,没有研讨的科研工作是平淡的、乏味的。几年多来,我们开展了新旧教材对比研讨、课堂教学量化评价探索和学生学习的全程评价研究等专题研讨,从而推动研究工作。让教师增强教材观、教学观和学生观,从而有效地推进科研与课改工作。
⒊制度是保证。科研工作只有常抓不懈,才能收到实效。为此,我们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如《业务学习制度》、《课改研讨交流制度》、《科研与课改工作与教师评优挂钩制度》等,为教育科研工作顺利地开展提供保障作用。
今后,我们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运用多种渠道,加大学习力度,深层次地提高实验教师的科研能力。
2.表扬先进树立典型,营造浓郁的教研、科研之风,造就一批科研型的师资队伍,打造具有乃至市级学科带头人。
3.更好地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把多媒体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多开示范课,精品课,为市、区教育教学发展起辐射和带动作用。
4.不断总结经验,继续创造条件,承领教育科研课题为契机,把办学质量、办学水平推向一个新台阶而努力。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定的方法
2017-07-28 22:31:29 | #3楼回目录
·中学教育·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定的方法
定西市渭源县第三高级中学崔娟娟
【摘要】综合素质评价是依据教育部和各地区制定的,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能力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判断的过程。通过综合素质评价,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身、心、能力发展状况,其评价结果还能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中学教育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评价结果的公布包括过程评价结果和综合素质终结评价结综合素
质评价是依据教育部和各地区制定的,新课程理念
果两种,过程评价结果在每学年结束前的适当时候向全体学生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能力发展情况
进行公布。综合素质终结评价结果通常在当年4月底以前完成,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判断的过程。通过综合素质评价,能全面
评价结果在学生参加初中学业考试前的适当时候书面通知学生反映学生的身、心、能力发展状况,其评价结果还能作为衡量
本人及其家长,在学生所在班级公布综合素质为A级学生名单学生是否达到中学教育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2】那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定的方法有哪些呢?。学年评价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记入学生档案并交由学校
我将于下文进行具体阐述。专人保管,作为综合素质终结评价的参考依据,也可作为学生
一、评价的方法中途转学证明材料,随学生档案进入就读学校。终结评价结果学校建立成长记录袋(内容有:学生考试考查成绩登记表、经公示无异议后,提交学校评价委员会备案,学校评价工作委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体检表、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常年评员会负责对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如有重大分歧,估表,参加各类活动获奖证书复印件、探究实践考试试卷、学需提交校评价委员会裁决。评价结果需上报教育局,作为初中生自评互评记载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学生结合实际制定毕业和高中段学校招生依据。
的系列表册等),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和表现,注重对学生原三、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策略
始资料的积累和保存。成长记录袋由学校建立,其内容包括学1.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
生在三年学习中在六个基础性发展目标上的日常表现,以文字在新课程背景下,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建立注意将定性描述。评价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通过学生对照20个评价现代素质教育观、教育评价观和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价要素以班为单位进行自我小结的基础上进行自评与互评。评价值观和教育质量观渗透到评价体系之中[4]。多方听取和采纳不小组要尊重学生自我评价,并在学生互评和学生成长记录的基同层次群体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在形成的基本框架后,对础上,经集体讨论,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时应参其合理性、完整性进行研究,经过反复沟通与讨论、增、删、改,考学期学年评价结果,注重对原始资料的分析与概括,避免以取得一致意见,形成递阶层次结构,即总目标→子目标→具体偏概全。指标。即重视评价内容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又重
二、评价的过程视在评价时间、空间上的多角度与多层次,静态与动态、过程
1.评价的内容与结果的结合【3】。
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2.形成良好的评价制度环境
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列出的六个方面基础性发展目标加大先进教育评价理念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素质教及学科学习发展性目标。这六个方面依次为道德品质、公民素育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和评价观,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根据公示、诚信、监督、申诉等制度,使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六个方面的要求,以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公正性为原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使综合素质评价成为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和则细化为20个要素,每项要素下设多项关键表现,即要能体现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参考指标【4】。
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将具体内3.完善综合素质的评价技术
容体现在各地制定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中,以其作为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条件,规范收集、管理和保存综合素质
【1】学校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评价的各项数据,注重日常的观察、积累和实证资料的收集保
存。注意评价信息的获取要多角度、多渠道。还应加强参与评2.评价的结果陈述
价人员关于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的培训。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综合性评语,根
【参考文献】据学生实际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以整体性评价,运用文字加以
[1]万善元.巧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情感[J].湖南教育,定性描述,展示学生的个人潜能和特长。综合性评语由评价小
2016,(14)组成员集体研究,形成共识,由专人认真填写,并注意语言表
[2]张淑秀,戚淑芹.情境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成述准确、言简意明,关注个体差异,避免千篇一律的套话。第
才之路,2016,(08)二部分为三年综合评价等级,等级分为A、B、C、D四级(即:
[3]立勇.情境教学≠玩弄教具[J].小学语文教学,2016,(01)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级)。A级指标控制在所评总人数
[4]郑灵芝.“情境教学”尝试[J].云南教育,2016,(Z1)35%以内,其他等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结果的公布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立项课题,编号:GS[2016]GHB0227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