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中元节作文【优秀3篇】

传统节日中元节作文 篇一

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之一。它在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鬼门关打开的日子,人们会为祭奠祖先和亡灵而举行各种仪式和活动。

中元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鬼神的习俗。相传,在古代,人们认为七月是鬼门关打开的月份,亡灵可以回到人间。为了安抚亡灵,人们开始在这一天祭祀祖先和亡灵,以示敬意和哀思。

中元节的庆祝活动非常丰富多样。首先是祭祀祖先和亡灵的仪式。人们会在家中设立祭台,摆放上香、水果、食物等供品,然后燃香祭祀,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平安、健康。同时,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表演活动,如舞狮、舞龙、杂技、戏曲等,可以让人们在节日中感受到喜庆和欢乐。

中元节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是放河灯。人们在节日的晚上,会将制作好的河灯放入河流或湖泊中,寄托对亡灵的思念和祝福。这些河灯飘荡在水面上,给人们带来一种祥和和宁静的感觉。

中元节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祭祀祖先和亡灵,更是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美德。在这一天,人们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同时也会提醒自己要珍惜当下的幸福和安康。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中元节也成为了人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重要时刻。无论是家庭聚会、亲友团聚,还是参加各种庆祝活动,都是对中元节的传承和弘扬。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是祭祀亡灵的节日,更是人们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家族情感的时刻。让我们在中元节这一天,怀着敬意和感恩之心,祭祀祖先,祝福亡灵,同时也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统节日中元节作文 篇二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之一。又称鬼节、盂兰盆节。在农历七月十五,也就是传说中的鬼门关开启的日子,人们会为祭奠祖先和亡灵举行各种仪式和活动。

中元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鬼神的习俗。人们认为在七月,亡灵可以回到人间,为了安抚他们,人们开始在这一天祭祀祖先和亡灵,以示敬意和哀思。

中元节的传统庆祝活动非常丰富多样。首先是祭祀祖先和亡灵的仪式。人们会在家中设立祭台,摆放上香、水果、食物等供品,然后燃香祭祀,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平安、健康。同时,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表演活动,如舞狮、舞龙、杂技、戏曲等,可以让人们在节日中感受到喜庆和欢乐。

中元节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是放河灯。人们在节日的晚上,会将制作好的河灯放入河流或湖泊中,寄托对亡灵的思念和祝福。这些河灯飘荡在水面上,给人们带来一种祥和和宁静的感觉。

中元节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祭祀祖先和亡灵,更是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美德。在这一天,人们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同时也会提醒自己要珍惜当下的幸福和安康。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中元节也成为了人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重要时刻。无论是家庭聚会、亲友团聚,还是参加各种庆祝活动,都是对中元节的传承和弘扬。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是祭祀亡灵的节日,更是人们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家族情感的时刻。让我们在中元节这一天,怀着敬意和感恩之心,祭祀祖先,祝福亡灵,同时也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统节日中元节作文 篇三

传统节日中元节作文

  中国鬼节有三:清明、中元、寒衣。

  清明节是四月五日,人们要上坟,同时有踏青的习俗,把新土往坟上扬,添坟。以前清明也叫寒食节,曾长达百日,曹操改为一天,唐改为清明前三天,所有火都得灭,出寒食后,从宫中传出新火。清明还要插柳枝,戴柳条帽,放风筝,荡秋千。

  寒衣节在十月初一,人们上坟祭祖,最主要是制冥衣,买纸扎成,包起来晚上在门前烧。钦天监要在这一天颁布新的皇历。

  至于中元节则是有道佛两家的共同节日,说起它的由来和习俗确实还有些说法。

  中元节的源由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我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道教盛行后,附会传统,创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祗。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万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

一日,即买练叶(一种植物的叶子,有香气),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我当年在江浙一带就看到人们视中元为大节,这一天家家团聚,如除夕一般热闹,还要吃一种专门用青树叶包裹的菜团。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其实,很多人认为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到七月三十日都是鬼门大开的日子。民俗相信,在这一段时间会有许多的孤魂徘徊在阳间。七月三十日,鬼门关,一个月的中元就这样结束。)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旱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

  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这天,道教在七月十五日要设坛醮祭。道教和佛教,在这天的活动,都有具体的规定和做法。民间的祭奠,则相对较自由,供品唯恐不够先人和孤魂野鬼享用,那些供品。由是形成了民间的节日。

  在民间,除了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饿鬼外,人们在这一个月里会加多一两件金饰来避邪,他们也会注意说话,尽量避免说出不吉利的字眼来。小孩子尤其惨,据说小孩子的眼睛特别灵,可以看到些不该看到的东西,为了不让小孩受到惊吓,很多父母在晚上会把小孩关在家里。

  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这天,晋北地区的妇女盛行面塑活动,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包括出嫁的女儿及女婿、外孙,另过的儿子及媳妇、孙子等等),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现在已经不那么严格讲究了,完全依据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鱼、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蜒、松鼠。个头较前要小,做为走亲戚,看朋友的礼品。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文学中的中元节

  北齐时的《颜氏家训》,南朝时的《荆楚岁时记》,宋时的《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清时的《帝京岁时纪胜》等等书籍中都提到了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有的书中说,中元节前几天,市面上就有卖冥器的,卖时鲜瓜果的,卖油饼馅饼乳饼丰糕的,色彩斑斓,叫卖声不绝于耳。还有在水面上放灯的习俗,意为招水中孤鬼来享祭。儿童们玩着纸扎的荷花灯,大的有七八尺,引人注目。到城外去祭墓的,络绎不绝,较之清明节尤胜。

  清代文人王凯泰的诗《中元节有感》便描写了福建一带过中元节的习俗。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清代诗人庞垲的《长安杂兴效竹枝体》一诗形象描绘了中元夜儿童持荷叶灯结伴游乐的情景。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炬,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近代女作家肖红在《呼兰河传》中也提到“七月十五是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到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脱着一盏河灯,就得脱生。”

相关文章

快乐的中秋节叙事作文550字【精简3篇】

今天天公作美,秋风带着秋雨,一扫往日的炎热和干燥,空气异常清新。我的心情也无比的轻快,因为我要参加《荆门晚报》小记者亲手做月饼的活动。早上9点,我们准时到达了活动地点——位于工商街的春江鱼庄。我们跟随...
假日作文2013-01-06
快乐的中秋节叙事作文550字【精简3篇】

传统节日的四年级作文400字【精简3篇】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有诗情画意的一...
假日作文2015-02-07
传统节日的四年级作文400字【精简3篇】

欢乐除夕小学三年级作文(通用3篇)

新年是大家最盼望的节日了。大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自己的家人都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小孩子们希望过年能穿上漂亮的洗衣服,能吃上喷香的饭菜,美味的零食。终于在人们的期盼中,新年迈着轻盈的脚步走来了。除夕这...
假日作文2012-02-07
欢乐除夕小学三年级作文(通用3篇)

清明节随感的作文(精简6篇)

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清明节随感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清明节随感的作文1...
假日作文2011-06-07
清明节随感的作文(精简6篇)

端午节包粽子作文600字【实用6篇】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祭龙礼俗与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干支历法以及苍龙七宿正处南中的天象有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包粽子作文6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端午节包粽子...
假日作文2018-03-06
端午节包粽子作文600字【实用6篇】

欢庆六一儿童节的作文(精选6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欢庆六一儿童节的作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欢庆六一儿童节的...
假日作文2017-09-06
欢庆六一儿童节的作文(精选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