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故事作文【精简6篇】
中秋节的故事作文 篇一:月亮宝贝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小明的男孩,他非常喜欢中秋节。每年的中秋节,他都会和家人一起庆祝,吃月饼、赏月、放孔明灯,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
有一年,小明在外地上学,无法回家过中秋节。他非常想念家人和中秋节的氛围。于是,他决定在学校里举办一个特别的中秋节活动,让大家一起共度这个重要的节日。
小明在班级里发起了一个活动,邀请同学们一起制作月饼,并举行一个文艺晚会。同学们非常兴奋,纷纷表示愿意参加。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制作一种口味的月饼,比如莲蓉、豆沙、五仁等。大家一边学习制作月饼的技巧,一边交流中秋节的故事和传统习俗。
在晚会上,同学们表演了各种节目,有舞蹈、歌曲、朗诵等等。大家围成一个圆圈,手拉手一起跳起了团圆舞。整个晚会非常热闹,仿佛回到了家里一样,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浓浓的中秋节氛围。
晚会的最后,同学们一起走出教室,来到学校的操场上。他们点亮了孔明灯,许下了自己的愿望。孔明灯飘向天空,渐渐消失在远方,小明的心中充满了希望和祝福。
虽然小明没有和家人一起度过中秋节,但是他通过这个活动,感受到了朋友和同学们的关心和爱。他明白,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不仅仅是和亲人团聚,也可以与朋友共同分享快乐。
中秋节的故事作文 篇二:嫦娥奔月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嫦娥的仙女,她生活在一个神仙的世界里。她长得非常美丽,人们都称她为“月亮宝贝”。
一天,嫦娥听说人间的人们过中秋节,于是她非常好奇,决定到人间去看一看。她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女孩,来到了一个村庄。
嫦娥看到村庄里的人们都在忙碌地准备中秋节的庆祝活动。有的人在包月饼,有的人在准备糖果和水果,有的人在挂灯笼。嫦娥觉得这些活动非常有趣,她也想加入其中。
嫦娥找到了一个小伙伴,他们一起制作月饼。嫦娥学会了包馅、搓圆、压模,很快就能包出漂亮的月饼来。他们还一起走到田野里,采摘了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准备了丰盛的晚餐。
晚上,村庄里的人们围坐在一起,欢快地吃着月饼、糖果和水果,说笑声不断。大家一边赏月,一边欣赏着孩子们的舞蹈和歌曲表演。嫦娥也加入了他们,她展示了自己的舞蹈才艺,让大家惊叹不已。
最后,嫦娥告别了村庄的人们,她决定回到自己的世界。她心中充满了对人间的思念和对中秋节的美好回忆。她希望人们能够珍惜这个团圆的节日,与亲人和朋友一起度过,分享快乐和幸福。
嫦娥奔月的故事成为了中秋节的传说,人们在中秋节的晚上,仰望着天空中的明亮月光,许下自己的愿望。他们相信,嫦娥会听到他们的心愿,并给予祝福。这样的故事,也让中秋节更加神秘而美丽。
中秋节的故事作文 篇三
在唐朝,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游夜宫的传说了。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的故事作文 篇四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
中秋节的故事作文 篇五
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这便是传说的吴刚在伐桂。吴刚砍桂的神话据说是在唐代演绎而成,在民间流传中也有不同版本。
传说吴刚是天庭中的一位粗鲁的天将,被嫦娥的美丽深深吸引。也不顾对方的拒绝,一次又一次地跑到月宫纠缠。嫦娥不堪其扰,于是指向月中桂树说,它枝条太长了,今夜你若能将它砍断,便答应你的追求。吴刚心花怒放,心想这算什么难题,抡起斧头就砍。可每次拔出斧头,桂树的树身便恢复如初。于是他一斧又一斧地砍,桂树总是不断。一至砍到今天。
也有传说中吴刚是位凡人: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株五百丈的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地砍下去。
中秋节的故事作文 篇六
说了月饼来历的传说,再说月饼这个名字的故事。在早期,人们并不把月饼叫“月饼”,其叫法很多,如李渊说的“胡饼”,还有“小饼”、“月团”、“宫饼”、“金饼”(宋代)、“月糕”(元代)等叫法。在唐朝,最流行的叫法自然是胡饼。过去,汉族人把生活在中国北方、西方的匈奴、鲜卑、氐、羌、吐蕃、突厥等游牧民族,统称为“胡人”,他们特有的日常食用的面饼,被汉族人称为“胡饼”。这种饼圆圆的,糖馅、包以果仁等,很好吃。
那么,胡饼又是如何改称月饼的?这便与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杨贵妃有关了。
杨玉环,原名杨芙蓉,本是唐玄宗李隆基第18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美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重要的是姿色出众,真若出水芙蓉,男人见了没有不动心的。好色的李隆基听说后,便把时年已27岁的儿媳妇搞到了自己的后宫,册封为贵妃,万千宠爱集于她一身。有一年中秋节,李隆基和杨贵妃一起吃胡饼赏月,风流成性的李隆基故作风雅,觉得胡饼一名不好听,想改个名字。但起什么名字好呢?一时想不出来。杨贵妃抬头一望,其时高悬空中的一轮圆月,恰如这圆圆的胡饼,遂脱口而出--月饼。李隆基一听,连连拍手叫绝。“月饼”一名,由此叫出来了。
但这个传说似乎不靠谱,有这样的记载,唐僖宗李儇曾在中秋节赐饼给新科进士,当时此饼并不叫月饼。李儇比李隆基晚生177年,可以肯定在唐代,至少在晚唐,月饼仍不叫月饼的。有的学者称“月饼”一词出现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中,我查了一下,并无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