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总结(推荐3篇)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总结 篇一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需求。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成为了当务之急。
首先,要加大科技投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离不开先进的科技支持,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是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资金支持,培育一批科技创新人才,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田监测和作物生长预测,利用无人机进行植保喷洒,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精准农业管理等,这些先进的科技手段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管理农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以个体农户为主,生产方式落后、规模小、效益低。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必须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农业产业园区、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将小农户逐步整合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外,要注重农业生态化发展。传统农业往往存在着大量的化肥农药的使用,对土壤、水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必须注重农业生态化发展,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源的环境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最后,要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需要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农业人才队伍。政府要加大对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农业人才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技能,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
综上所述,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化发展、生态化发展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为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供有力保障,实现农业的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总结 篇二
在农业现代化的浪潮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已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农业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以及实现转变的途径和方法,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总结。
首先,传统农业现状的不足和困境是推动转变的重要原因。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落后,规模小、效益低下,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对农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传统农业还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已成为众多农业从业者和决策者的共识。
其次,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首先,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通过引进和推广新的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其次,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和整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合作社等形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还要加强农业生态化建设,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最后,要加强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农业人才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总的来说,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农业从业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化发展、生态化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农业从业者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社会各界要加强对农业的关注和支持,为农业现代化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成功转变,推动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总结 篇三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总结
**县现有52万人口,47万农业人口,62万亩耕地,是一个人口大县、农民大县、农业大县。按照《**县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建设规划》的要求,到2020年要建成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这个任务繁重而艰巨,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要点在农民。用传统的理念抓农业生产已经不能适应我县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经过笔者长时期的调查研究,认为“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应该是加快我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条主要出路。“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主要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指在思想上要像重视工业一样重视农业,用工业反哺农业;另一层意思是指用抓工业的观念、思路、体制、机制来抓农业。本文主要对第二层含义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用抓工业的理念认识农业,必须增强紧迫感
西方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实践表明,传统农业要过渡到现代农业,必须将
农业生产的目标由满足自给性消费的产量最大化转变为商品性生产的利润最大化。我县年均粮食产量在4.4亿斤左右,农民人均占有粮食936斤。根据《2003年度**统计年鉴》中的典型户调查,农民人均每年消费口粮466斤,每年约要消费粮食2.2亿斤。从理论上讲还有一半的粮食可用来作为商品粮销售,商品率最高可达50%,而我县现在的粮食商品率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从全县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县农民每年人均售粮182.5斤,商品率仅为19.5 %,人均收入149.6元,除去种子、化肥、机械费用和人工等成本,所剩无几。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我县作为一个煤炭资源大县,历来重煤炭轻农业,挖煤挣钱,种地吃饭的思想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就是传统“自足自给”的小农思想在作怪,重“口粮”轻“商品”,重生产轻销售。正因为这种思想的存在,使传统农业的固有特征在我县的农业发展中比较突出。即不注重农产品加工,缺乏有带动能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注重农产品特色,区域布局不明显,经营规模小;不注重营销,流通体系不健全;不注重标准化生产,缺少品牌优势;不注重科技应用,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所有这些矛盾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转变传统农业指导思想,借鉴抓工业的理念和做法,按照市场经济法则和手段把千家万户农民组织起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服务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二、用抓工业的理念指导农业,必须找准结合点
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必须找准二者的结合点。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特征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组织化、集约化为手段,以品牌战略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建设企业家队伍为支撑。这些特征对我县发展现代化农业有着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对解决我县农业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首先,用“市场导向”和“效益最大化”的思想指导农业,有助于解决我县农产品加工不够深的问题。目前,我县每年种植的40多万亩小麦、30多万亩大豆、10多万亩小杂粮,是生产什么就卖什么,而不是把握市场走向,市场需要什么生产什么,而且所出售的大部分是未经加工的初级产品或仅仅是初加工的一些产品,没有实现深加工增值,农民最后得到的利益非常小。用“市场导向”和“效益最大化”的思想指导我县农业,就是要求我县的农业生产要按照市场规律运作,什么赚钱就生产什么,而且要尽量延伸农产品加工的产业链条,努力把县种子公司、另一面食品厂、公司等企业做强做大,真正成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以“订单”指导全县的农业生产。
其次,用“组织化、集约化”的思想指导农业,有助于解决我县农产品特色不明显、区域布局不合理、经营规模小的问题。我县现在人均占有耕地1.31亩,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很难形成区域布局,更谈不上特色,谈不上效益。用“组织化、集约化”的思想指导农业,就是要允许农民通过租赁、转让、入股、抵押、反租倒包等形式,逐步让土地向大户、农场、园区集中,形成一定的土地规模经营。有了规模才会有特色、有效益。以县原种场为例,农场职工每人承包经营的'土地都在50亩以上,全部用来制种,每人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只有实现了规模化经营,才能真正把适合我县发展、潜力大、农民容易接受的优质小麦、玉米制种、优质小杂粮等特色产业培育为主导产业,建立一批上规模的生产基地,进而将基地、龙头企业、科研成果和营销组织紧密联结起来,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
第三,用“品牌战略”的思想指导农业,有助于解决我县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的问题。没有品牌不仅是我县农业上存在的问题,在工业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像高平有吉利尔、厦普赛尔、绿是金等知名品牌,而我县却还没有一个知名的品牌。用“品牌战略”的思想指导农业,就是要求我县的农产品生产要把创建品牌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随着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没有品牌,不通过产品认证就不能进入市场。品牌知名度不高,就没有市场,就没有竞争力。近两年我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些,绿园、丰青源等企业完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40多万亩,但产品却仅仅认证了甜玉米和糯玉米两个产品,真正意义上的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只有500-600亩。而卧龙山、丰青源等品牌的知名度还不够高,生产规模还很小,绝大多数农产品还不能打入已实行市场准入的大中城市。
第四,用“技术创新”的思想指导农业,有助于解决我县农产品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根据对农户的调查,我县除了大豆的生产成本较低以外,农户粮食生产的成本占到总收益的60%左右。生产成本的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用“技术创新”的思想指导农业,就是要求在农业生产中要大力推广使用机械化耕作、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无公害生产等现代化农业技术,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第五,用“建设企业家队伍”的思想指导农业,有助于解决流通体系不健全的问题。目前,我县从事农技、农经工作的人员大约有500多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30多人,具有初级职称的技术人员130多人。同时,全县还有180多名农民经纪人,农业方面的人才不能说不多。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阻碍了这些人聪明才智的发挥。用“建设企业家队伍”的思想指导农业,就是要把这些现有的人才资源利用起来,鼓励他们走向市场,充分发挥其观念新、信息灵、脑筋活、联系广的优势,搭建农产品走向大市场的桥梁,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懂生产、会经营的技术、服务和营销队伍。
三、用抓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必须选好突破口
用抓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应该说是一种趋势。但从我县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在短时期内把全县12万农户人均1.31亩的耕地组织起来,进行以市场为导向,追求效益最大化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是不现实的。从全县的调查情况来看,我县现在已经出现了一种用工业理念经营农业的典型模式。比如高都卧龙山园区完全符合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的特征。
首先,它是以市场为导向,追求效益最大化。园区除了种植传统的小麦、大豆外,还发展中药材、名优果品、蔬菜、特种玉米等高效农作物,利用任庄水库水面发展观光农业;建立了绿园食品加工厂,发展订单农业,和107户农民签订甜糯玉米种植合同500多亩,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商品率达100%,农民亩收入超千元。
其次,它是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园区建立了1个核心园区、5个经济种植园区和1个水上乐园。园区内的农户全部按园区的统一规划进行种植,并引进特色规模养殖户3户,实现了一定的规模化生产。
第三,它是以品牌战略为重点。园区注册了“卧龙山”牌商标,认证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75万亩,甜玉米、糯玉米两种产品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经过加工的“卧龙山”牌甜糯玉米已打入晋城市的各大超市和宾馆饭店,并进入了太原市场。
第四,它是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园区投入资金引进新品种,使用新技术,并长年聘请农业技术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在园区内大力推广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使园区内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远远高出周边的农户。
第五,它在体制上实行公司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成立了“一站一厂五公司”,即园区管理站、绿园食品加工厂、农业技术推广公司、苗木花卉发展公司、特色畜禽养殖公司、水上游乐公司。在管理站的统一领导下,实行自主经营、自我发展。通过实行统一管理、分户经营的方式为农民统一提供信息、技术、供种、销售等服务,把千家万户联结了起来。
现代农业园区的成功实践,为我县“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找到了突破口,符合《**县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建设规划》提出的“根据**县实际,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必须坚持以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的发展思路。我县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应该以这些优质高效农业园区、生态农业园区、旱作农业园区、优质林果园区等为抓手,用经营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不断扩大规模,提升档次,辐射带动全县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力争到2020年使我县的农业生产基本实现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