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的教师听课记录(优秀3篇)
初中语文的教师听课记录 篇一
近日,我有幸观摩了一堂初中语文课,老师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深入浅出的讲解,给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生动而有趣的课程。
这节课的主题是《红楼梦》中的“贾母的孟夏夜”,老师在课前准备中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播放相关的音乐和画面,为学生们展现了贾母的孟夏夜的场景。这样的开场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氛围中。
接下来,老师采用了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们思考文本中的细节和情感。他先从贾母的行为入手,问学生们贾母为什么要在夜晚带着众多仆人到园中赏月。学生们积极举手回答,有的说是因为夜晚的月亮更加明亮,有的说是因为园中的景色更加美丽。老师对学生们的回答进行了鼓励和肯定,同时也给予了一些启示性的评价。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们不仅能够思考文本的细节,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随后,老师又将话题引向了贾母的情感。他问学生们贾母在文中表现出的情感有哪些,为什么贾母会有这样的情感。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是因为贾母对园中的景色非常喜爱,有的说是因为贾母感受到了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短暂。老师对学生们的回答进行了逐一点评,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贾母的情感背后的原因。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们不仅能够理解贾母的情感,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最后,老师通过让学生们分组进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自由表达对贾母的孟夏夜的理解和感受。每个小组都积极参与,有的小组甚至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了他们对贾母的孟夏夜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通过观摩这节课,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位语文老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才能。他凭借着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了知识和启示。我相信,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会激发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中语文的教师听课记录 篇二
在最近的一次教师听课活动中,我有幸观摩了一堂初中语文课。这堂课的主题是《饺子》,老师通过独特的教学设计和生动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饺子的制作方法和文化背景。
这节课的开始,老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饺子的小视频,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随后,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饺子的来历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们了解到饺子作为中国传统美食的重要地位。通过了解饺子的故事和文化,学生们对饺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接下来,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亲自动手制作饺子。老师提前准备了饺子的材料和工具,学生们跃跃欲试。他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和帮助。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揉面、包馅、煮饺子,亲身体验了饺子的制作过程。这样的实践操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饺子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最后,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了品尝和分享。每个小组都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饺子摆在桌子上,学生们互相品尝,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和感受。他们用简单的词语描述饺子的味道和口感,表达了对这次制作活动的满意和喜爱。通过这样的分享,学生们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口味和品尝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通过观摩这节课,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位语文老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才能。他通过独特的教学设计和生动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饺子的制作方法和文化背景。我相信,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会激发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中语文的教师听课记录 篇三
初中语文的教师听课记录
语文是一个非常基础的学科,也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下面请看初中语文教师听课记录的详细内容!
初中语文教师听课记录1
教学流程
一、阅读材料《老人》找出表明作者童心的语句。(学生回答后教师未点评)
二、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找梦中之人、梦中之景、梦中之情。(学生的回答老师都未点评。)
1、 师读
2、 生回答
3、 老师把三者的答案连缀成一段话。(应让学生尝试)
我的点评:整体感知不到位,文章比较深邃,学生还没能感知文章的意境。
三、研析课文(把语言的品析与情感的感悟合在了一起。)
1、阅读有关作者写作内容、风格的材料。(比较生硬)
2、完成读书卡(这种形式适合比较浅显的自读课。)
类别——书名————作者————
内容摘录————————————
赏析与解读———————————(初一学生有难度,在做摘抄之前应该指导。)
4、 交流自学的成果。
学生欣赏了使用修辞的句子。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齐读。
学生提问:“漂”是否能换作“飘”?(师让学生解答:后者空间更自由,姿态更轻盈。)
我的点评:学生的回答比较散,我觉得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修辞、句式、用词、情感、结构、表现手法等角度去摘抄欣赏。学生大多找的是修辞的句子,有些重复。总是一句又一句的话的分析,使得文章有一种被割裂的感觉,这篇文章不适合用这样的方式来解读。所以读书卡的方式不是什么文章都可以使用的,要注意使用的对象,使用的方式,使用的场合、时机,不能借读书卡的形式来串讲,来代替老师的循循善诱地教学。
5、 走进“录音棚”
学生读课文片断(没有目的性)
四、拓展
不同版本的对比。(没有比较的角度)
总评:
课堂板块清晰、有层次。主要教学思路是使用摘书卡的形式让学自主学习课文,但是文章比较深,学生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不太能吃透文章。学生没有能在能力上得到锻炼提升。思考:
《如何正确使用摘书卡》
初中语文教师听课记录2
一、导入
作者简介(教师介绍)
二、整体感知
重点字词的音、义。(结合课文理解词义比较好。)
文中提到了哪些景物?作者着重写了哪些?
这些景物给人什么启示?
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我的点评:四个问题不是同一个理解层次的,应该让学生把写景的句子读一读。要把每一个问题做透,才能有层次的`、水到渠成的完成文本的学习。思考:整体感知应感知到什么程度?
本文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总-分-总。分的三个部分都是前写物(景)后面感悟哲理,在这里应该让学生感悟到,从而为下面的解读服务。
三、研析课文
1、学生配乐朗读第一部分的第一段。领读与齐读相间。
2、教师改写第一部分的123节,让学生比较。学生找出老师少写的句子。(教师如果要找关键的句子来品析,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直接提问。即:小白花是以怎样的姿态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的?)
3、哪些词语应该重读?有什么好处?
我的点评:这个板块把写作手法、朗读方法、文章的中心杂糅在了一起。老师问学生答,学生被牵着鼻走,学得比较被动,没有生成,感觉课堂没有活水。这个板快就是让学生找出展现在眼
前的图画美、分析精神之美、感悟哲理之美。第一部分教师领着学生学,第二部分可以放手让学生学使用摘书卡的形式学习,第三部分也可以用检测的形式来学习。思考:面对同样的结构的片段,应该怎样做到教学方法的灵活有异?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使学生的能力能有坡度的得到锻炼,使课堂越来越有活气?形式不同,侧重点不同。4、依照此法学习第二、三片段。教师讲得太多太碎了。
四、拓展
写自然中的一物感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