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一语文基础知识点【精简3篇】
高中必修一语文基础知识点 篇一
在高中语文的必修一课程中,有许多基础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对于我们的语文学习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也对于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将介绍一些高中必修一语文基础知识点。
首先,我们需要掌握的是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这包括了文学的定义、文学的分类、文学作品的特点等等。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
其次,我们需要学习一些基础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中常用的一种技巧,它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说服力。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等。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使我们的文章更加有吸引力。
另外,我们还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文言文知识。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学习文言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培养我们的历史文化素养。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文语法知识,如句法、词法、语法等等。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翻译和理解文言文。
最后,我们还需要学习一些基础的写作技巧。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学习写作技巧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进行文体转换、如何进行段落衔接、如何进行修辞运用等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使我们的文章更加准确、流畅。
总之,高中必修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我们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所必需的。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我们可以在语文学习中更上一层楼,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高中必修一语文基础知识点 篇二
在高中必修一语文课程中,有一些基础知识点对我们的语文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知识点包括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手法、文言文等等。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些基础知识点的内容。
首先,古代文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学习古代文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在学习古代文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习一些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如《红楼梦》、《西游记》等等。了解这些作品的背景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这些作品,提高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其次,现代文学是我们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现代文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当代社会的思潮和文化。在学习现代文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习一些现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风格,如鲁迅的作品、余华的作品等等。通过学习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拓宽我们的思维视野。
另外,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中常用的一种技巧,它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说服力。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等。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使我们的文章更加有吸引力。
最后,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学习文言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培养我们的历史文化素养。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文语法知识,如句法、词法、语法等等。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翻译和理解文言文。
总之,高中必修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我们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所必需的。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我们可以在语文学习中更上一层楼,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同时,这些基础知识也会对我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高中必修一语文基础知识点 篇三
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必修一语文基础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一知识点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
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一词多义
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言辞,词句)
《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
若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假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用来表示
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见其发矢十中_,但微颔之
(稍微,略微)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深奥,微妙)
动刀甚微(轻微)
周室卑微,诸侯相并(衰败,衰弱)
鄙
越国以鄙远(边邑,以……为边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轻视,看不起)
鄙臣不敢以死为我(谦辞,谦称自己)
古今异义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今义:妻子。
词类活用
名词做状语
夜缒而出,见秦伯(在夜里)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面)
名词做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
动词做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
形容词活用做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加强,削弱)
使动用法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消减)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意动用法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以……为疆界)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以……为边界)
特殊句式
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
省略句(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敢以(之)烦执事
倒装句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夫晋,何厌之有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影响的著作之一。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影响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在我国古典文学亦占有重要地位。
(二)指出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4.燕王拜送于庭
5.秦王还柱而走
6.卒起不意
7.日以尽矣
8.图穷而匕首见
(三)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3.持千金之资币物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6.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8.北蛮夷之鄙人
9.图穷而匕首见
10.秦王还柱而走
11.诸郎中执兵
12.左右既前
(四)指出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
1.进兵北略地
2.秦兵旦暮渡易水
3.丹不忍以己之私
4.樊龄期乃前曰
5.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6.其人居远未来
7.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8.皆白衣冠以送之
9.发尽上冠
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11.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12.(秦王)乃朝服
13.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14.群臣怪之
15.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16.非有诏不得上
17.箕踞以骂曰
18.乃欲以生劫之
高一必修一语文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
2.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
3.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
4.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誓”同“愆”,过失、过错)
5.府吏见丁宁(“丁宁”同“叮咛”,嘱咐)
6.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相约、约定)
(附: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7.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
8.奄奄黄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
二、古今异义
1.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
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古义:坐具,比板凳稍宽。今义:卧具。)
3.涕落百余行(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4.感君区区怀(古义:忠诚相爱,真挚。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5.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今义:书信,信件。)
6.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古义:处置、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做出处罚决定。)
7.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古义:活着的人。今义:陌生人。)
8.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彼此相通,连接。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三、一词多义
1.适
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出嫁
)②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
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才、方才)
④少无适俗韵/削足适履(适合)
⑤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正、恰好)
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到、往)
2.谢
①谢家来贵门/上堂谢阿母/谢家事夫婿(辞别)
②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辞谢)
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劝告)
3.令
①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美好)
②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对对方亲属的尊称)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让,使)
4.举
①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开口)
②举手长劳劳/举手拍马鞍(举起,抬起)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成功)
5.为
①为诗云尔(做、写,动词)
②非为织作迟(是,动词)
③始尔未为久(算,动词)
④阿母为汝求(替,介词)
⑤时时为安慰(作为,动词)
⑥自名为鸳鸯(叫作,动词)
6.相
①相见常日稀(互相,副词)
六合正相应(副词,互相)
黄泉下相见(互相,副词)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副词;互相,副词)
仰头相向鸣(互相,副词)
②儿已薄禄相(xiàng,相貌,名词)
③及时相谴归(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④会不相从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⑤还必相迎取(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⑥久久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⑦好自相扶将(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她)
⑧嬉戏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⑨誓不相搁卿(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与“卿”复指)
⑩誓天不相负(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⑾登即相许和(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
⒀蹑履相逢迎(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
⒁怅然遥相望(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
7.自
①自可断来信(即,马上,副词)
②自名秦罗敷/自命为鸳鸯(其,代词)
③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
④葳蕤自生光(连词“而”)
⑤物物各自异(相当于“有”,动词)
⑥本自无教训(已,已经,副词)
⑦好自相扶将(与他词合成词组)
⑧不图子自归(自己)
自誓不嫁
举动自专由
进止敢自专
哪得自任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