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精简3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篇一

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孩子们开始接触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操作。下面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1. 数字认知与数的读写

孩子们需要学习认识0-9的数字,并能够正确地读写这些数字。通过数字卡片、数字拼图等活动,帮助孩子们巩固数字的认知和书写能力。

2. 数的比较和排序

孩子们需要学会比较大小,并能够根据大小进行排序。通过使用数块、数线等教具,可以帮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3. 数的拆分和组合

孩子们需要学会把一个数拆分成几个部分,或把几个数组合成一个数。通过使用算盘、珠算等教具,可以帮助孩子们进行数的拆分和组合的练习。

4. 加法和减法

孩子们需要学习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可以通过使用算盘、计数器等教具,帮助孩子们进行实际操作,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5. 图形认知和分类

孩子们需要学习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通过使用图形卡片、图形拼图等教具,可以帮助孩子们巩固图形的认知和分类能力。

6. 时间和日历

孩子们需要学习认识一些基本的时间单位,如小时、分钟等,并能够使用日历进行简单的日期计算。通过使用时间表、日历等教具,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时间和日历的概念。

7. 长度和重量的比较

孩子们需要学习认识一些常见的长度和重量单位,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通过使用尺子、秤等教具,帮助孩子们进行实际操作,理解长度和重量的概念。

以上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让孩子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篇二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学习内容主要围绕数字认知、数的比较与排序、数的拆分与组合、加法与减法、图形认知与分类、时间与日历以及长度与重量的比较展开。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1. 数字认知与数的读写

学生需要学会认识0-9的数字,并能正确地读写这些数字。通过练习数字卡片、数字拼图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字认知和书写能力。

2. 数的比较和排序

学生需要学会比较数字的大小,并能根据大小进行排序。可以通过使用数块、数线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3. 数的拆分和组合

学生需要学会将一个数拆分成几个部分,或将几个数组合成一个数。通过使用算盘、珠算等教具,帮助学生进行数的拆分和组合的练习。

4. 加法和减法

学生需要学会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可以通过使用算盘、计数器等教具,帮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5. 图形认知和分类

学生需要学会认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可以通过使用图形卡片、图形拼图等教具,帮助学生巩固图形的认知和分类能力。

6. 时间和日历

学生需要学会认识一些基本的时间单位,如小时、分钟等,并能使用日历进行简单的日期计算。通过使用时间表、日历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和日历的概念。

7. 长度和重量的比较

学生需要学会认识一些常见的长度和重量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可以通过使用尺子、秤等教具,帮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理解长度和重量的概念。

以上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基本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篇三

一年级的数学有哪些重点难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_一年级数学重点知识归纳,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生活中的数》

(数数)

知识点:

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0的认识)

知识点: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针对练习:

一、在○里填上“=”“>”或“<”。

1、8○10

2、9○7

3、6○6

4、5○4

5、6○9

二、用“<”将下面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5、1、4、7、0、9、8、10

()<()<()<()<()<()<()<()

三、用“>”将下面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5、1、4、7、0、9、8、10

()>()>()>()>()>()>()>()

《比较》

大小、多少(比大小与比多少)

知识点:

1、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知识点:

1、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达到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把扁平的物体上下距离的比较叫比厚薄。它们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

2、认识高矮的区别,知道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时要在起点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比较。

3、知道高矮比较的相对性

轻重(比轻重)

知识点:

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

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间接比较轻重,渗透了等量对换的思想,对学生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加减法〈一〉》

(加法的认识)

知识点: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现了图形应用题,要让学生学会看图形应用型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初步认识加法的交换律)

知识点:

1、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形象直观的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2、鼓励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可以出现两个不同的算式,并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

(减法的认识)

知识点:

1、会读写减法算式,能说出减号的意义,理解减法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理解图意,并根据图意写出减法算式,从而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感悟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得数是0的减法)

知识点:

1、进一步体会减法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意义。

2、提高5以内数减法的计算能力。

3、会把加法算式转化减法算式。

(6,7的加减法)

知识点:

1、学会“6”和“7”的加减法,感知并了解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2、根据图意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

3、正确口算“6”和“7”的加减法,并能表达算式的含义。

(8,9的加减法)

知识点:

1、在具体情境中有序地写出8、9的不同的加减法算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正确口算“8”和“9”的加减法。

(8,9加减法的综合练习)

知识点:

1、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并提出数学问题,正确选择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2、认识“大括号”,理解图中“大括号”和“问号”表示的含义。

3、根据图中数量关系,联系加减法含义,能正确列式,学会“求整体”时用加法解决,“求部分”时用减法解决。

(10的加减法)

知识点:

1、从实际问题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正确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3、本课教学10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作为10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

(解决减法问题)

知识点: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减法算式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用自己的语言完整的表达两者之间多几、少几的关系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体验谁比谁少,谁比谁多的相对性,意思是一样的,可以用同一道算式来解决。

(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知识点:

1、知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的含义和“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加与减二》

1、口诀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表

9+1=10  8+2=10  7+3=10  6+4=10 5+5=10

4+6=10  2+8=10  1+9=10  9+2=11  8+3=11

3+7=10  7+4=11  6+5=11  5+6=11  4+7=11

3+8=11  2+9=11  9+3=12  8+4=12  7+5=12

6+6=12  5+7=12  4+8=12  3+9=12  9+4=13

8+5=13  7+6=13  6+7=13  5+8=13  4+9=13

9+5=14  8+6=14  6+8=14  5+9=14  9+6=15

8+7=15  7+8=15  6+9=15  9+7=16  8+8=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20以内退位减法口诀表

10-1=9  11-2=9  12-3=9  13-4=9  14-5=9

15-6=9  16-7=9  17-8=9  18-9=9  10-2=8

11-3=8  12-4=8  13-5=8  14-6=8  15-7=8

16-8=8  17-9=8  10-3=7  11-4=7  12-5=7

13-6=7  14-7=7  15-8=7  16-9=7  10-4=6

11-5=6  12-6=6  13-7=6  14-8=6  15-9=6

10-5=5  11-6=5  12-7=5  13-8=5  14-9=5

10-6=4  11-7=4  12-8=4  13-9=4  10-7=3

12-9=3  10-8=2  11-9=2  10-9=1  11-8=3

2、“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方法:

第一种方法:

拆被减数:将十几分解10和几,用10减9或8,再用结果加上分得的另一个数。

第二种方法:

拆减数:把9分解为几加一个数,再依次与十几相减,如12-9,可把9看成2+7,再用12-2=10,再用10-7=3。

第三种方法:

逆向思维:做减法想加法,9(或8)加几等于十几,十几减9(或8)就等于几。

因为9+3=12,所以12-9=3

第四种方法:

借位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9,从十位减一,在个位加十,然后再减。

注意:“十几减八、减七或减六……”的退位减法方法同上。

3、常用的关系有:

(1)部分数+另一部分数=总数

(2)总数-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

(3)大数-小数=相差数

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求大数列加法。求小数或相差数列减法。

(4)原有-借出=剩下

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列减法

4、应用题解题时候,要根据已知条件正确列式

(1)总分关系(加、减法)

部分数+另一部分数=总数

总数-部分数=另一部分数

①问题中出现

“一共、共、全长、原来等”表示总数时,列加法。

②问题中出现“还剩、剩下、余下、第一次、第二次、用去、吃了等”表示部分数时,列减法。

(2)大小关系(加、减法)

大数-小数=相差数

大数-相差数=小数

小数+相差数=大数

①、“多”字或“少”字后面的数是差数。

②、“比”字左、右两边的数分别是大数、小数。求大数列加法,求小数或差数列减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相关文章

一年级班级公约(优秀6篇)

班级公约的设定是为了班级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学会合作,学会互助,共同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班级公约,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班级公约 篇1  一、注意安全,不打架斗殴,不得在教室和...
小学资料2019-01-07
一年级班级公约(优秀6篇)

低年级集体教育的方法【优秀3篇】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谈到:“教育的哲理和技巧就在于使集体生活在斗争中、在善与恶的冲突中、在善良战胜邪恶方面在孩子们的感受中表现出来……”班集体就像是孩子们成...
小学资料2017-01-06
低年级集体教育的方法【优秀3篇】

珍惜时间作文(推荐6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珍惜时间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珍惜时间...
小学资料2018-02-05
珍惜时间作文(推荐6篇)

六年级学生端午节的作文(优选6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学生端午节的作文,希望...
小学资料2019-06-04
六年级学生端午节的作文(优选6篇)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立自信【经典3篇】

一个真正的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同时最好是有知识、有能力、有本事、同时又必须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3、家庭、学校、社会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当然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平...
小学资料2013-04-09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立自信【经典3篇】

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目(优秀3篇)

课外阅读不但可以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对学习课文有帮助之外;还可以遨游童话世界,寻找快乐,寻找乐趣。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育部推荐...
小学资料2018-08-01
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目(优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