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重点知识整理归纳(经典6篇)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整理归纳 篇一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有一些重点知识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掌握。下面将对初中化学的几个重点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
1.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元素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例如氧气可以用O2表示。化合物可以用分子式表示,例如水可以用H2O表示。
2. 原子和分子
原子是构成物质最基本的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例如,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组成,可以用O2表示。
3.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对元素进行分类和组织的一种方式。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相似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列。元素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4. 反应物和生成物
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通过反应转化成的新物质称为生成物。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例如2H2 + O2 → 2H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5. 酸、碱和盐
酸是指能够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酸性溶液呈酸性。碱是指能够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碱性溶液呈碱性。酸和碱反应可以生成盐和水。
6. 溶液和溶解度
溶液是指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一种新物质。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量。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溶质的质量、体积或摩尔浓度来表示。
7.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的反应。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以上是初中化学的一些重点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整理和归纳掌握这些知识,提高化学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整理归纳 篇二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有一些重点知识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掌握。下面将对初中化学的另外几个重点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
1.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形成的量。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力、催化剂等。温度升高、浓度增大、压力增加或添加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酸中和碱的化学方程式一般为:酸 + 碱 → 盐 + 水。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会产生热量。
3. 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具有导电性、延展性和可塑性等特点。常见的金属有铁、铜、铝等。非金属不具备金属的特点,多为不良导体。常见的非金属有氧气、氮气、碳等。
4. 燃烧反应
燃烧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和光的反应。燃烧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特殊形式。燃烧反应中,燃料是指能够燃烧的物质,例如木材、煤炭等。
5. 化学能
化学能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化学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电能等。例如,燃烧反应释放的热能可以用来加热水。
6. 钙、氯和氧
钙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它在自然界中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氯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它可以与钠等金属形成盐。氧是一种气体,它是燃烧和呼吸的必需物质。
以上是初中化学的另外几个重点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整理和归纳掌握这些知识,提高化学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整理归纳 篇三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 (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
(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
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整理归纳 篇四
一、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 CO2、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 、O2 、S、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SO2 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
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
2.空气的成分: N2:78%; O2:21% ;稀有气体:0.94% ;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途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1) 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 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CO 氮的氧化物等。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整理归纳 篇五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主要考查形式:一是直接考查操作名称,如问制备气体时,首先要进行什么操作;二是考查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如一般装置、启普发生器、含有长颈漏斗或注射器的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有气体参与的反应第一步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简单装置,如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操作为将导气管伸入水槽中,双手握紧导气管,导管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中有一小段水注,证明气密性良好。
(2)有长颈漏斗的实验装置,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用止水夹将胶管夹住,向长颈漏斗中加入水,如果长颈漏斗中液面不下降,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检验,关闭导气管活塞,向球形漏斗中加水,使得漏斗中的液面高于容器内的液面,静置片刻后,液面不再改变,即证明了气密性良好。
(4)含有注射器的气密性检查,被拉出的针筒活塞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说明气密性良好。
2.过滤操作
过滤操作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润湿的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不留气泡。
二低
①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
②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①倾倒时,盛过滤液的烧杯的杯口紧靠玻璃棒;
②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层滤纸处;
③漏斗下端长的那侧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蒸发操作
蒸发操作,将需要蒸发的溶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用玻璃棒不停搅拌,防止飞溅。注意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
4.配制溶液
配制溶液固体溶质和液体溶质两种。广义上说,稀释溶液属于配制溶液。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所以经常与计算结合考查。
(1)配制固体溶质的溶液需要用到托盘天平,经常考查托盘天平的使用,高频考点为物品和砝码颠倒。具体可以参看托盘天平的使用。
(2)配制液体溶质溶液需要用到量筒,经常考查量筒的读数,以及视线偏高或偏低对结果的影响。量筒正确的读数方法为,将量筒置于水平实验台上,视线与页面凹处最低点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详细参看量筒的用法。
5.其他操作
(1)常见气体的检验
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中气体是氧气。
二氧化碳的检验:将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的验满: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收集已满。
氢气的验纯: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响声很小,只有“扑”的一声才表明氢气已纯净。
(2)测定溶液的pH
要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体,然后点在试纸上,和试纸的比色条比对,判断溶液的pH。注意,不能用蒸馏水湿润试纸,否则相当与稀释溶液。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整理归纳 篇六
一、八大沉淀物质
1、白色沉淀: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氢氧化镁;
2、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3、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二、范围内常见产生气体的离子
阳离子:氢离子(H+)、铵离子(NH4+);
阴离子:碳酸根离子(CO32-)、碳酸氢根离子(HCO3-)、亚硫酸根离子(HSO3-)。
三、酸碱盐推断题中常见的一些离子的颜色归纳
无色离子:钠离子、镁离子、钙离子、钡离子、铵离子、银离子、锌离子;
有色离子:二价亚铁为绿色,二价铜为蓝色,三价铁为黄色。
四、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五、三种黑色金属
铁,锰,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