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优质4篇)
高二语文《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 篇一
《寡人之于国也》是古代中国哲学家荀子的一篇文章,主要讨论了君主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它通过对“寡人”这一称谓的探讨,揭示了君主在治理国家时应具备的品质和态度。以下是我对这篇文章的一些理解和总结。
首先,文章中提到的“寡人”,并非指的是君主的孤独或寂寞,而是在强调君主要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荀子认为,君主应当追求真理,而不被他人的言论所左右。他应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从于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只有这样,君主才能做到“心中无他人”,真正为国家着想。
其次,文章中强调了君主要有正确的目标和追求。荀子认为,君主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国家的繁荣和民众的幸福。君主应该以此为准绳,不被自己的私利和私欲所左右。他应该将国家和民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追求个人的权力和享乐。只有这样,君主才能真正成为一位伟大的君王。
再次,文章中提到了君主要具备勇气和果断的品质。荀子认为,君主在面对困难和抉择时,应该有勇气去迎接挑战,并且果断地做出决策。他强调君主不能因为个人的软弱和优柔寡断而影响国家的发展和民众的利益。君主应该具备果断的决策能力,不畏艰难,不拖延犹豫,以实际行动推动国家的进步。
最后,文章中还提到了君主要有谦逊和谨慎的态度。荀子认为,君主应该谦虚待人,不自大和傲慢。他应该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因为自己的权威而排斥他人的声音。同时,君主还应该谨慎行事,不轻易做出决策,避免因为冲动和鲁莽而犯下错误。只有这样,君主才能真正赢得民众的尊重和信任。
综上所述,荀子的《寡人之于国也》通过对君主与国家关系的探讨,强调了君主要具备独立思考、正确目标追求、勇气果断和谦逊谨慎的品质。这些品质不仅是君主治理国家的基础,也是君主成为一位伟大君王的关键。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君主才能真正为国家着想,使国家繁荣昌盛,民众幸福安康。
高二语文《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 篇二
《寡人之于国也》是荀子的一篇重要文章,主要思考了君主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荀子在文章中提出了“寡人”的概念,并通过对君主在国家治理中应具备的品质和态度的讨论,强调了君主的重要性和责任。
首先,荀子认为君主应该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他说:“寡人者,心中无他人也。”这句话表达了君主应该独立思考,不受他人意见影响的观点。君主不能盲从于他人的言论,而应该根据自己的理性和判断力来做出决策。只有这样,君主才能真正为国家着想,不受外界干扰。
其次,荀子强调了君主应该有正确的目标和追求。他说:“君人者以尽寿为功”。这句话表明君主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国家的繁荣和民众的幸福。君主应该将国家和民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追求个人的权力和享乐。只有以国家和民众的利益为准绳,君主才能真正成为一位伟大的君王。
再次,荀子认为君主应该具备勇气和果断的品质。他说:“寡人者,心中不悔也。”这句话表明君主在面对困难和抉择时,应该有勇气去迎接挑战,并且果断地做出决策。君主不能因为个人的软弱和优柔寡断而影响国家的发展和民众的利益。君主应该具备果断的决策能力,以实际行动推动国家的进步。
最后,荀子强调了君主应该有谦逊和谨慎的态度。他说:“寡人者,心中不骄也。”这句话表明君主应该虚心谦虚,不自大和傲慢。君主应该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因为自己的权威而排斥他人的声音。同时,君主还应该谨慎行事,不轻易做出决策,避免因为冲动和鲁莽而犯下错误。只有具备谦逊和谨慎的态度,君主才能真正赢得民众的尊重和信任。
总之,荀子的《寡人之于国也》通过对君主与国家关系的探讨,强调了君主要具备独立思考、正确目标追求、勇气果断和谦逊谨慎的品质。这些品质不仅是君主治理国家的基础,也是君主成为一位伟大君王的关键。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君主才能真正为国家着想,使国家繁荣昌盛,民众幸福安康。
高二语文《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 篇三
1.给下列字注音
王好战hào 弃甲曳兵yè 数罟不入洿池cù gǔ wū 衣帛yì 鸡豚狗彘tún zhì 庠序xiáng 饿莩piǎo
2.词语讲解
凶:
(1)不吉祥,不幸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 (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正确的措施就吉利;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错误的'措施就凶险)
(2)庄稼收成不好
河东凶亦然(《寡人之于国也》)
(3)凶残、残暴
攘除奸凶(《出师表》)
(4)恐惧而喧嚷骚动
敌入而凶(《国语》)(由于敌人入侵因恐惧而喧嚷骚动)
察:
(1)观察、仔细看
徐而察之(《石钟山记》)
(2)考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3)考察后推荐
察臣孝廉(《陈情表》)
(4)明智、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兵
(1)兵器、武器
兵刃既接 (《寡人之于国也》)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2)军事、战争
兵者,国之大事 (《孙子兵法》)
(3)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廉颇蔺相如列传》)
(4)士兵
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
直
(1)与“弯”相对
木受绳则直(《劝学》)
(2)正确的、正直的
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指南录〉后序》)
(3)面对、遇到
与单于相直(《汉书》) (与单于相面对)
(4)价值,后写作“值”
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5)副词,仅,只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6)副词,径直、一直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信陵君窃符救赵》)
(7)副词,竟然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论积贮疏》)
数
Shù
(1)数目、数量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2)几,几个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
(3)命运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六国论》)
Cù
(4)密,与“疏”相对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Shǔ
(5)计算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Shu
(6)屡次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颁通“斑”
(3)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3.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
(1)填然鼓之 〖鼓打鼓
(2)树之以桑 〖树种植
(3)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穿
(4)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称王
(5)王无罪岁 〖罪归罪
动词作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形容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 (认真从事)
使动用法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使….迁移)
4.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句
申之以孝悌之义 树之以桑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宾语前置
未之有也
判断句
非我也,岁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固定句式
1.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只是……罢了,那还是……)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有的….)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与……有什么不同呢?)
高二语文《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 篇四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是记孟子答梁惠王问所讲的几段话,主要内容是阐明王道政治的。行文自然流畅,说理透辟,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和对偶,充分显示了孟子的论辩才能。
1、重点字词:
数罟(gǔ) 洿池(wū) 鱼鳖(biē) 河豚(tún) 狗彘(zhì) 庠序(xiáng) 孝悌(tì)饿莩(pi?o)
2、一词多义
凶 河内凶 ( 庄稼收成不好) 凶多吉少 (不吉利的事) 汉初匈奴凶黠 (凶恶,残暴)
甫闻凶讯 (不幸,多指丧事) 缉拿元凶 (杀人的人)
加 邻国之民不加少 (更加)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施加)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放上)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增加)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夸大)
或 或百步而后止 ( 有的人)天之行,或日或雨 (有时)
莫之或止 (表示不定)云霞明灭或可睹 ( 或许)
数: ①几,若干 ②密 ③数目 ④屡次
数罟不入夸池( ②密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数目 )
数见不鲜( 屡次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几 )
发: ①打开 ②派遣 ③花开放 ④发射
野芳发而幽香( 花开放 )百发百中(发射 )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打开(粮仓)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派遣 )
直: ①通“只” ②直接 ③价值 ④不弯曲 ⑤径直
直不百步耳( ) 系向牛头充炭直(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
理直气壮 ( ) 随君直到夜郎西( )
兵:①兵器 ②军队 ③战争 ④士兵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 穷兵黩武( ) 草木皆兵( ) 非我也,兵也( )
胜:①尽 ②战胜 ③胜利 ④承受 ⑤超过 ⑥优美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驴不胜怒( )巴陵胜状( )
谷不可胜食也 ( )
3、文言虚词
于:①对,对于 ②比 ③在 ④到 ⑤跟 ⑥向
寡人之于国也 ( )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 )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 ) 则移其民于河东 ( ) 十年不收于国 ( )
以:①拿,用 ②按 ③因为 ④表修饰 ⑤表并列 ⑥表顺承 ⑦认为
请以战喻 ( )皆以美于徐公( )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 )
以其无礼于晋 ( ) 阙秦以利晋 ( ) 敢以烦执事 ( )
之: ①的 ②取独 ③代词 ④语气助词 ⑤动词 ⑥宾语前置标志
何厌之有 ( )五亩之宅 ( ) 辍耕之垄上 ( )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
填然鼓之 ( )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
4、通假字 直不百步耳( )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 )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5、古今异义: 弃甲曳兵而走 古:( ) 今:( )
养生丧死无撼 古:( ) 今:(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 ) 今:( )
6、词类活用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可使足民( )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谨庠序之教( )
填然鼓之( ) 然而不王者( )
养生丧死无憾也( ) 王无罪岁( )
7、特殊句式 非我也,岁也( ) 可以无饥矣( )
申之以孝悌之义(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
《劝学》
《劝学》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1、重点字词: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kuǐ )
吾尝跂而望矣(qì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òu )
其曲中规(zhòng )
虽有槁暴( yòu通“又”)( 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zhì通“智”) 君子生非异也(xìng通“性” )
2、古今异义: 劝学( ) 木受绳则直( )
金就砺则利( )假舆马者( )輮以为轮( )
3、词类活用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4、一词多义
焉:①兼词,“于此”的意思 ②语气词,“了”风雨兴焉( )蛟龙生焉( ) 圣心备焉( )
于:①从 ②比 ③对,对于 取之于蓝 ( )而青于蓝 ( )善假于物也( )
者: ①用在主谓之间,表判断 ②……的人 ③……原因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而见者远(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而: ①但是 ②而且 ③表并列 ④表修饰“地” ⑤表顺承
水为之,而寒于水( ) 蟹六跪而二螯( ) 吾尝终日而思(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故:①所以,因此 ②旧的 ③缘故
故木受绳则直 ( ) 温故而知新 ( ) 既克,公问其故( )
劝:①劝勉,勉励 ②劝说 劝君更尽一杯酒 ( ) 劝学 ( )
中:①合乎 ②中等 ③当中 ④年间 ⑤射中 ⑥心中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晋太元中( )木直中绳( )舜发于畎亩之中 ( )
疾:①增强 ②快 ③小病 ④敏捷轻快 ⑤憎恨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君有疾在腠理( )声非加疾也( )春风得意马蹄疾( )
致:①到达 ②求取获得 ③表达 ④放置 ⑤情趣兴致
老妇前致词( )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闲情逸致(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假:①借助 ②借取 ③假装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 乃悟前狼假寐 ( )
绝:①渡 ②极,最 ③断绝 而绝江河 ( )会当凌绝顶( )夜久语声绝( )
兴:①兴起 ②兴盛 ③创办 风雨兴焉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功:①成功 ②功劳 功在不舍 ( ) 位尊而无功( )
强:①强壮 ②竭力 ③勉强 ④略多于…的
筋骨之强 ( )大臣强谏 ( )赏赐百千强( )乃自强步 ( )
5、特殊句式
(l)判断句 ①青,取之于蓝 ②冰,水为之 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⑤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固定格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
(3)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