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的知识点【精选3篇】
高中历史必修二的知识点 篇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确的等级制度和严密的官僚体系。这一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对后来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高中历史必修二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传统。
第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制度意味着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由皇帝负责统治全国。这一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朝的统一,而后续的历史时期也都延续了这一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是政府权力高度集中,官僚体系完善,各级官员都由中央政府任命和监督。这一制度的优势在于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但也容易导致官僚主义和腐败。
第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等级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等级制度根据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划分了不同的阶层,如士农工商。这种等级制度对于社会的组织和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高中历史必修二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不同阶层的社会地位、职业特点以及他们在社会中的作用。
第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相互影响。政治制度的运行不仅与政府的组织结构和权力分配有关,也与文化传统有密切联系。例如,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对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思想强调君主的德行和民众的忠诚,鼓励君主尽责和民众守纪。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对政府的运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是高中历史必修二中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以及政治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高中历史必修二的知识点 篇二
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发展
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发展是高中历史必修二中的重要内容。农业和手工业是古代社会的两个基本经济部门,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高中历史必修二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中国古代农业与手工业的特点、发展过程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一,中国古代的农业是经济的基础。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农民是社会的主要生产力。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主要依靠农耕,种植粮食作物是农民的主要生产活动。农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计,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的稳定。在高中历史必修二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中国古代农业的技术、生产方式以及农民的生活状况。
第二,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也有着长久的发展历史。手工业是农业之后的第二产业,它包括纺织业、陶瓷业、铁器制造业等。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手工劳动和传统技艺,这些技艺代代相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对于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中国古代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相互促进。农业和手工业是相互依存的,农业提供了粮食和原材料,而手工业则加工和制造产品。农民和手工业工人之间的紧密联系促进了两个部门的发展。例如,农民种植的棉花可以供给纺织业,纺织业则提供了农民所需的布料。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推动了中国古代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发展是高中历史必修二中的重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经济的特点和发展过程,深入了解农业与手工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二的知识点 篇三
高中历史必修二必备的知识点
学习必修二的历史,我们要多读历史教材,学会分析归纳教材中着重讲解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不断梳理历史事件。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重点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1)原因:战争使苏维埃经济破坏严重;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国家没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2)实施:1921年
(3)内容:
①农业: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②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
③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4)流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
(5)作用:使俄国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二、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
(1)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①时间:20世纪30年代中期
②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2)评价
①作用: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1940年工业总值跃居欧第一,世第二。
②弊端:
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国家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影响农民积极性;
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
三、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日益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
②具体原因:股票投机过度;供需矛盾;生产过剩——直接原因
③爆发: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卷交易所股市崩溃
(2)特点和影响
①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
②影响:经济破坏严重,国际关系日趋恶化;资本主义面临严重政治危机
历史必修二知识要点
一、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开始形成: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
(2)初步形成:18、19世纪中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3)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4)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威力威逼
(5)影响:
①促进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国家大多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陆领土基本被瓜分完毕,拉美在经济上受制于列强。
③欧美工业国从全世界范围获得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并倾销工业品或进行投资。货币可自由兑换,经济危机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二、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农民、手工业者破产;
(2)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3)客观上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发展;
(4)洋务运动中近代军事、民用企业的兴办近代工业的出现。
“自强”:成立第一家官办的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开设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江南制造总局;
“求富”:成立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
三、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和曲折发展
(1)兴起:
①兴起:19世纪60、70年代
②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传统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影响;
③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
④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机器磨坊
(2)甲午战后(19世纪末)初步发展
①原因:清政府放宽限制、实业救国的思潮、收回利权运动
②概况:棉纺织业发展迅速;实业家:张謇和荣氏兄弟
(3)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①原因:
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和实业救国的推动;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②表现:
纺织业、面粉业、卷烟业迅速发展;
重工业和化学工业获得一定发展;
化学工业的代表——范旭东
高中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
一、新航路的开辟(航路、影响)
(1)1405-1433中国郑和七次下西洋,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
(2)1487-1488葡萄牙迪亚士,非洲好望角
(3)1492意大利哥伦布在西班牙的支持下发现美洲新大陆
(4)1497-1498葡萄牙达伽马从欧洲到印度
(5)1519-1522葡萄牙麦哲伦在西班牙的支持下第一次环球航行
二、荷兰、英国的殖民活动
(1)荷兰的殖民扩张:
①时间:17世纪上半叶,取代西、葡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②手段: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2)英国的殖民活动(日不落帝国):
①手段:海盗式掠夺,进行商业战争,在殖民地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黑奴贸易
②结果:18世纪下半叶成为最大殖民帝国
③影响:商业活动和掠夺,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黑奴贸易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给英国带来巨额财富,推动了英国工商业的发展。
三、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1)通过贸易和掠夺,把各大洲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在欧洲人“火与剑”的殖民活动中,美洲的金银矿的开采和种植园经济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3)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跨大西洋黑奴贸易开始。
(4)欧洲人用美洲的金银购买亚洲的商品,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5)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
四、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①棉纺织业: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水力纺织机
②冶金业:焦煤炼铁法;采矿业:蒸汽抽水机、安全灯
③动力:蒸汽机;交通运输:碎石路、铁路、汽轮
④影响: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①标志:电力广泛应用、内燃机技术、化学材料、炼钢技术
②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③条件: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④交通运输:内燃机、汽车、飞机
⑤化学领域:有机化肥、人工合成染料、合成橡胶、油漆
⑥动力:电的发明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