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精彩6篇)
初二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 篇一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和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地理知识点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对初二年级地理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一、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近乎球形的,但在赤道稍微偏扁。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是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3. 地球的经纬度:地球表面上的点可以用经度和纬度来确定位置,经度表示东西方向,纬度表示南北方向。
4. 地球的地理区域划分:地球可以划分为五大洲和七大洋,洲和洋之间通过海峡和海峡相连。
二、中国的地理
1. 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陆地边界与14个国家接壤。
2. 中国的自然地理:中国的地形多样,有高山、平原、丘陵和盆地等地貌。
3. 中国的气候:中国气候多样,南方多湿润气候,北方多干旱气候。
4. 中国的流域和河流:中国有长江、黄河、珠江等重要的河流,这些河流构成了中国的主要流域。
三、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如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
2. 人口与城市发展: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多集中在城市地区。
3. 交通与通讯:交通和通讯设施的发展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需要人们共同努力。
初二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 篇二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和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地理知识点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继续对初二年级地理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一、世界地理
1. 世界的地理位置:世界地理位置广泛,包括五大洲和七大洋。
2. 世界的自然地理:世界地形地貌多样,有高山、平原、丘陵和盆地等。
3. 世界的气候:世界气候多样,包括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4. 世界的地理环境: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差异大,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
二、人文地理
1. 人口与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多集中在亚洲和非洲等地区。
2. 城市与城市发展:世界各地的城市发展不平衡,有的城市人口多、经济发达,有的城市人口少、经济落后。
3. 文化与文化交流: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大,人们通过交流和互动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4. 国际合作与冲突: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合作和冲突,国际关系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影响。
三、地理技能与方法
1. 地图的使用:学会使用地图,了解地图上的符号和比例尺等。
2. 野外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环境。
3. 数据和图表的分析:学会分析和解读地理数据和图表,获取地理信息。
4. 空间思维和地理思维:培养空间思维和地理思维,提高地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初二年级地理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习的效果。希望同学们能够善于运用地理知识,关注地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为保护地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初二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 篇三
1、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1)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1)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
(2)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
(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北和以南地区均有明显的差异。
(1)秦岭——淮河以北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2)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田多为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一年收获二至三次。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3)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地区主要植被不同的原因: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气候);河流流量不同的原因:降水的影响。
(4)秦岭—淮河一线是温度带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干湿地区中(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四大地理区域
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重点记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和名称)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气候: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属于半湿润区20xx年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20xx年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4、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本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成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2、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目前,国家采取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才是这里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初二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 篇四
第一章
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中国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000千米,与中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有14个。
东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朝鲜;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俄罗斯、蒙古;西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印度、尼泊尔、不丹。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缅甸、老挝、越南。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3、40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其中少数民族最多的是壮族。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减少,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维吾尔自治区。
16、xx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19、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第二章
20、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1、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2、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3、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4、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
25、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26、开以利用山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27、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28、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29、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30、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夏季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
31、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32、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带、热带。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34、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35、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6、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37、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38、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9、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
4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42、季风气候的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
43、我国的内河流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于昆仑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45、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
47、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是桃花峪。
48、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49、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50、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
51、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52、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宜宾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53、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
54、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第三章
55、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56、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57、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58、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且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59、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60、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初二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 篇五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东北地区
1、地理位置与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3、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水较多的地区。
4、人口分布:
(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可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可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山区人口较少。
(2)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等。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5、城市分布:
(1)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线沿线地区(铁路运输占主要地位),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区。
(2)哈尔滨:职能: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和重要的铁路枢纽。工业部门:机械、医药、食品、石油化学、亚麻纺织、甜菜制糖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3)长春:职能: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中国的汽车制造基地。工业部门:汽车制造、铁路车辆制造。
(4)沈阳:职能:东北地区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业部门:以机电、重型机械、有色冶金著称。
(5)大连:职能: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的避暑旅游胜地,全国重要的水产基地。工业部门:造船、机车制造、石油化学、服装等工业发达。
6、农产品生产基地
(1)农业发展条件:
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
(2)主要农作物:
①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大豆。其中玉米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小麦在东北平原广泛分布。
②经济作物:甜菜、花生、亚麻。甜菜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3)农业地位: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有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7、重工业基地
(1)发展条件: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黑龙江省——鸡西、鹤岗煤矿,大庆油田。辽宁省—抚顺煤矿,鞍山、本溪铁矿,辽河油田。)
(2)工业特征和工业部门: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汽车、石油化学工业等。21世纪以来,东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轻纺工业也有了长足发展。
(3)工业布局:哈尔滨是中国重要的动力机械基地。以沈阳、齐齐哈尔为中心,形成了重型机械、冶金设备生产基地。以长春、大连为中心,形成了运输机械制造基地。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大庆油田是我国的油田。
(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传统工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不断下降,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20xx年,国家明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尤其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升。
8、辽中南工业基地
(1)发展条件: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抚顺煤矿,鞍山、本溪铁矿,辽河油田)、便利的交通运输。
(2)主要工业部门:沈阳—机械工业、鞍山和本溪—钢铁工业、抚顺—石油化学辽阳—化学工业、大连—造船工业。
初二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 篇六
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第一,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第二,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有的时候,人类活动的影响尤为重要。
按污染指数的高低,空气质量一般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它们对应的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对气温的观测,一般是在一天中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4次。
气象台观测和记录的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单位记做“℃”。
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年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当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
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测量降水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终年炎热的地方,降水有多少不同;常年湿润的地方,气温有高低差别。
赤道附近的大部分地区,气候都具有全年高温多雨的特点,这种气候叫做热带雨林气候。
全球的气候大致可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式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等11种气候类型。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它们因此也成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人们描述天气时,关注的时间是一天,描述气候时,关注的时间是一年。
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