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剪羊毛》(推荐3篇)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剪羊毛》 篇一
在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中,音乐教案《剪羊毛》是一堂生动有趣的音乐课。通过这堂课,幼儿可以学习到音乐的节奏感和动作表达,培养他们的音乐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下面是教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音乐的节奏感和动作表达。
2. 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
1. 音乐教材《剪羊毛》。
2. 音乐播放设备。
3. 彩色纸和剪刀。
三、教学步骤:
1. 引入:教师播放音乐《剪羊毛》,让幼儿先听一遍,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动感。
2. 学习音乐动作:教师向幼儿示范一些与音乐节奏相符的动作,如剪刀的动作、羊跳跃的动作等。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练习这些动作,培养他们的动作表达能力。
3. 制作羊毛: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张彩色纸和一把剪刀,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剪出自己喜欢的羊毛形状。
4. 分组表演: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用自己制作的羊毛形状进行表演,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动作配合,展示出羊在剪羊毛的过程。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舞台道具,如花草、篱笆等,增加表演的趣味性。
5. 分享交流:每个小组表演完毕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分享和交流,让他们互相欣赏和学习,提出一些改进意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这堂音乐课,《剪羊毛》不仅培养了幼儿的音乐能力和动作表达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幼儿们在欢快的音乐中,通过自己的动作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展示了他们的才艺和个性。同时,这堂课也为幼儿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感受到表演和分享的乐趣,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剪羊毛》 篇二
在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中,音乐教案《剪羊毛》是一堂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音乐课。通过这堂课,幼儿们可以通过制作羊毛和表演活动,培养他们的音乐能力和动作表达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这堂音乐课中,教师首先会引入音乐《剪羊毛》,让幼儿们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动感。接着,教师会向幼儿们示范一些与音乐节奏相符的动作,如剪刀的动作、羊跳跃的动作等,让幼儿们跟随着教师一起练习。通过这些动作的练习,幼儿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动作表达能力和节奏感。
然后,教师会发给每位幼儿一张彩色纸和一把剪刀,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剪出自己喜欢的羊毛形状。幼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制作出各种各样的羊毛形状,如圆形、长方形、椭圆形等。这不仅可以锻炼幼儿们的剪纸技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最后,教师将幼儿们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用自己制作的羊毛形状进行表演。幼儿们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动作配合,展示出羊在剪羊毛的过程。为了增加表演的趣味性,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舞台道具,如花草、篱笆等。在每个小组表演完毕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分享和交流,让他们互相欣赏和学习,提出一些改进意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这堂音乐课,《剪羊毛》不仅培养了幼儿们的音乐能力和动作表达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幼儿们在欢快的音乐中,通过自己的动作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展示了他们的才艺和个性。同时,这堂课也为幼儿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感受到表演和分享的乐趣,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这堂音乐课既丰富了幼儿的音乐课程内容,又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剪羊毛》 篇三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剪羊毛》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谱,尝试进行简单的队形变化。
2.创编剪羊毛的动作,体验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1.《剪羊毛》音乐,队形及动作变化的图谱一张。
2.幼儿已欣赏过《剪羊毛》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导入。
二、学习第一段,重点创编剪羊毛的动作。
1.你会剪羊毛吗?怎么剪?请几名幼儿示范。
羊一开始不知道要帮它剪羊毛,孩子可以做些什么让它知道?
2.师示范第一段。
我是怎么表演的?(动作顺序、舞步、哪段音乐开始剪的)
羊在一开始可以做些什么动作?
3.请部分幼儿表演。
三、看图谱学习第一段队形及动作。
1.羊毛剪完了,小朋友剪了这么多羊毛真高兴,羊儿也觉得很轻松,他们一起又跳了一段舞,还变化了队形呢,你们看。
变化了几种队形?你看懂了哪个?
请一组孩子试试看。
2.在变队形的同时他们还表演了什么动作呢?
还是请这一组孩子表演。
3.另一组孩子尝试。
四、完整表演。
将第一段和第二段连起来表演。
活动反思:
1.大班幼儿对队形的变化已有浓厚的兴趣。这从两方面可以看出来。其一,在体育活动中进行的队列训练,幼儿非常感兴趣。其二,在今天的活动中,本来幼儿表现出的兴趣并不浓,许多孩子注意力涣散,但到了真正开始站队形的时候,孩子们的注意力又回过来了。
2. 要求交代不够清晰。这是我的活动中的一个老问题,它不是指
活动中个别的要求没解释清楚,而是整个表演的脉络没有理清,就像上次的《金蛇狂舞》,也是这个问题。既然是教师预设为主的活动,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幼儿清楚地知道整个表演等活动的大概框架,然后再处理好其中的各个要素(动作、队形等)。所以活动的一开始就应该先通过清晰的示范和提问,理清动作的顺序:先去、再摸摸羊、再剪、再和羊一起跳舞。然后再就具体的队形变化开展活动。3.队形变化的图谱设计得不够科学。我一直觉得自己做事特简单,写不出论文是因为在我看来那些长篇大论几个字就能概括了,所以之前的反思也总是几句话概括一下。其实这不叫简单,这叫糊涂、马虎。当模糊地觉得一件事儿不好时,我总不习惯去深刻思考到底不好在哪儿,要怎么改变。对这次的'图谱也是一样。在这之前没仔细看过队形的图谱,只是根据自己的编排、凭自己的感觉画了几个队形。画完就感觉图谱效果不好,挺乱的,至于具体不好在哪儿,又可以怎么改,我却没再细细思考。现在才感觉到,图谱的作用是让幼儿了解队形的变化,并能跟着图谱的指引知道怎么做,我的那幅图谱太琐碎,幼儿不能一下子看出原来的队形、要变的队形等。其实只需要把几个队形的样子画出来,如一开始的两排、后来的圆,至于具体的位置反正地上有点的提示。
4.过高估计了幼儿的能力。经常在活动前我会想象幼儿和我配合得很好的美好愿景,于是总容易过高估计幼儿的能力,比如《挪威舞曲》中对孩子分乐句编动作能力的预测、上次《剪羊毛》活动中对幼儿创编舞蹈动作能力的预测,再加上这次对幼儿按顺序走圆形能力的预测,并且我还容易过高估计自己引导的能力,以为就算他们不会,就算活动中出现一些问题,通过我的引导也总能做好的。现在才发现自己的倔强,以及人本性中有些思想真的是很难转变,就算意识到自己的一些问题,下次还是会不经意地去犯,不知道要犯多少次、经历多少次挫败,才能把他牢牢记住,用理智克服这一不足,并逐渐内化为新的品质、习惯。可能以后在备课的时候我该先翻一翻之前进行的一些活动,回顾一下自己的不足,在来谨慎地思考新的方案。
5.另外,我觉得学会队形的变化固然是一个重要的技能目标,但从孩子的长远发展看,让孩子体验到那种跟着音乐愉快表演的成功感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能让教师对自己的活动有信心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我感觉上次曹老师组织的剪羊毛活动成功的地方。
6.开展课题快一年了,可成功的次数少之又少,今天上完后我几乎有以后都不想再上音乐课的感觉了,但是进行了反思后,又对下次活动充满了希望,我有些越挫越勇的感觉,希望下周再组织一次,但又非常害怕面对再一次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