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幼儿园大班的公开课教案【通用6篇】
适合幼儿园大班的公开课教案 篇一
标题:动物乐园探险之旅
教学目标:
1. 认识不同的动物,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1. 动物模型、图片或卡片;
2. 简单的动物习性介绍;
3. 盲人摸象游戏道具(眼罩、布袋等);
4. 各类动物的叫声音频。
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老师带领幼儿回顾前几堂课学习的内容,询问幼儿对动物的认识,并展示一些动物模型或图片。让幼儿说出动物的名称并简单描述它们的特征。
2. 活动一:动物习性游戏(20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领取一种动物的模型或图片。老师播放该动物的叫声音频,要求幼儿根据叫声来猜测是哪种动物,并说出该动物的习性。每组猜对一个动物可获得一分,最后分数最高的小组获胜。
3. 活动二:盲人摸象游戏(20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幼儿扮演“盲人”。其他小组成员将分别拿着不同的动物模型,盲人只能通过触摸来猜测是哪种动物,并说出该动物的特征。每组有限的时间内,猜对的次数最多的小组获胜。
4. 活动三:动物乐园之旅(30分钟)
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的动物乐园,每个小组负责设计和制作一个动物的展示区。幼儿可以利用纸板、彩纸等材料制作动物的形象,同时在展示区介绍该动物的特征和习性。最后,每个小组轮流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的动物展示区,并进行简单的介绍。
5. 总结(10分钟)
老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询问他们对不同动物的认识是否更深入了。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适合幼儿园大班的公开课教案 篇二
标题: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观察力;
2. 认识常见的物质和材料,并能简单区分它们的特点;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1. 七彩水杯、小铃铛、红、蓝色食用色素;
2. 纸板、剪刀、胶水;
3. 红、蓝、黄、绿色的纸片;
4. 盐、糖、水、沙子等不同材料。
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老师带领幼儿回顾前几堂课学习的内容,询问幼儿对物质和材料的认识,并展示一些常见的材料。让幼儿说出这些材料的名称,并简单描述它们的特点。
2. 活动一:七彩水杯(20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领取一个透明的水杯和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老师示范将红、蓝色的食用色素滴入杯中,然后把小铃铛放入杯中,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变化。接着,让幼儿自由探索其他颜色的混合效果。
3. 活动二:手工制作(20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领取纸板、剪刀和胶水。老师给每组一张红、蓝、黄、绿色的纸片,要求幼儿利用这些纸片制作一幅彩虹图案,并用剪刀剪成小块状,然后粘贴在纸板上。最后,幼儿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其他小组介绍。
4. 活动三:材料探索(30分钟)
将不同的材料放在几个容器中,例如盐、糖、水、沙子等。每个小组依次进行探索,幼儿可以用手触摸、闻味道、观察等方式来感知不同材料的特点。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其他小组介绍他们所探索的材料。
5. 总结(10分钟)
老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询问他们对不同材料的认识是否更深入了。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适合幼儿园大班的公开课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获得光与色的感性经验,初步了解光的七色时赤橙黄绿青蓝紫。
大胆想象、续编,理解光与环境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七色宝宝、活泼音乐一首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漂亮的色彩宝宝,他们是谁呢?我们来认识一下吧!
教师逐一出示七色宝宝,谁来了?(红色宝宝)谁来跟红色包包打个招呼?怎么说?幼儿:“红色宝宝”你好,然后把它贴到空白图上。
色彩宝宝有了你们这么多的好朋友,今天我们来听一个和色彩宝宝有关的故事。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提问:
太阳公公有几个光线宝宝?他们的名字是什么?
教师小结:太阳公公有七个光线宝宝,我们叫他七彩光宝宝。七彩光宝宝的名字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2.这些调皮的七彩光宝宝去了很多地方玩,现在他们还到老师的电脑里玩了,我们一起看看吧。
3.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述故事一遍,提问:
调皮的七彩光宝宝来到那里?那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儿回答问题并说好听的句子。
他们溜到向日葵上,向日葵发生了什么变化?
他们来到果园里,橘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他们跑到草地上,草地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他们跳到大海里,大海发生了什么变化?
他们经过沙滩,小螃蟹发生了什么变化?
他们亲亲番茄和茄子,番茄和茄子有什么变化?
4.调皮的七彩光宝宝还会到其他地方玩,他还会把世界上各种东西变上好看的颜色,你觉得调皮的七彩光宝宝,除了故事中他们来过的地方,还会到哪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请幼儿想象事物的颜色,尝试仿编。
5.刚才小朋友说了那么多七彩光去的地方,让那么多东西有了漂亮的颜色,那如果没有七彩光,我们世界会变得怎么样?让幼儿讲述。
教师小结:如果没有光,我们的世界会一片漆黑,所有的东西没有了颜色,所以光对我们人类,动物,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束: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当调皮的七彩光宝宝,到外面找好朋友,给好朋友颜色好吗?放音乐出教室。
活动延伸:
课后在语言角投放七彩头饰供幼儿创编表演故事。
适合幼儿园大班的公开课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受藏族音乐,舞蹈的风格,喜爱学习民族舞蹈。
2、熟悉旋律,学习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弹簧步。甩袖等)
3、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感受多民族服装的特点。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⑴、日常活动中了解藏族舞蹈及服装的特点,观看过民族大联欢的录像带,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⑵、磁带、录音机。
⑶、民族的服装娃娃、图片若干。
⑷、安门图片、装饰画、藏族服装、蜡笔。
活动过程:
Ⅰ、组织问好。
⑴、教师弹曲子,幼儿更节奏拍手。
⑵、练声:《我是小小茶壶》、《山谷回音真好听》
⑶律动:《手碗转动》、《喜洋洋》
Ⅱ。与幼儿谈话,引起幼儿兴趣,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带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民族娃娃来,你们想看看她吗?想和他做好朋友吗?”(出示藏族娃娃)“看,她漂亮吗?”(漂亮)“小朋友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民族)“那知道有那些少数民族吗?”(藏族,朝鲜族,汗族,蒙古族,等等```)“那你们知道老师手上这个民族娃娃是哪个民族的吗?”(知道)“她是哪个民族的呀?”(藏族)“!小朋友真聪明,那你们是从哪里看出她是藏族来的小朋友?”(她穿的衣服袖子很长。腰上还有五彩腰带)“哦,原来是从她的衣服上看出来的,藏族小朋友的衣服很漂亮,小朋友想和她做好朋友吗?”(想)“那我们就先来听听藏族小朋友唱的歌,看看藏族的舞蹈,下面小朋友先听听藏族的歌`````````
Ⅲ、欣赏《北京的金山上》
⑴、欣赏《北京的金山上》
⑵、幼儿听音乐拍节奏,熟悉音乐旋律
⑶、欣赏舞蹈:教师示范跳一遍完整的舞蹈,引起幼儿兴趣。
⑷、小结:“刚才小朋友跟音乐拍的节奏真好,来表扬一下自己(嘿嘿,你真棒)在听完这首藏族歌曲后小朋友能告诉老师,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吗?”(北京的金山上),“这首很好听的北京的金山上。”
Ⅳ、学习基本工作。
⑴、“藏族有哪些基本工作?”(甩袖。弹簧步)“好,下面小朋友跟老师来学习一下藏族舞蹈。
①一脚按拍子点地,双手一上一下翻动
②双手捧哈达,从身体前方慢慢托起至头顶上方,右脚做弹簧步,当手升到头顶的时候双手左右摇摆。
③踏点步,双手一切甩袖。
④双手从下往上翻,做弹跳步。
⑤手上下甩袖,脚前后点地。
⑥“巴扎嗨”是双手在身体的右前方做献哈达壮,弯腰屈膝,右脚跟前侧点地,“嗨”时双手合拳拍击一次原地上跳。
Ⅴ、学习舞蹈。
⑴、幼儿完整学习舞蹈。
“小朋友跳得真好看,来我们跟着音乐来跳一遍藏族舞蹈,好吗?”(好)
⑵、幼儿随着音乐跟老师表演舞蹈。
Ⅵ、小结舞蹈
今天我们班小朋友学了什么舞蹈呀?舞蹈的名字是什么呀,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北京的金山上。藏族舞蹈)
Ⅶ、总结:
⑴、除了藏族以外我们中国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秋天来了,天气变冷了,那些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想叫我们大(1)帮的小朋友帮他们画几件漂亮的衣服,你们愿意吗?(愿意)
⑵、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各种颜色来装饰各民族服装。
Ⅶ、评价幼儿作品。
来,举起你们给那些兄弟姐妹画的衣服来看看,画得真漂亮呀。我们把你们给民族娃娃画的衣服,送到天安门去给他们,好吗?(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基本都会唱这首歌曲了,除了部分动作手脚还不能很好地协调配合外,基本能够跟着音乐来跳这个舞蹈。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体验了乐曲轻快、悠扬的情绪,初步了解了藏族音乐的特点。更增进了幼儿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
经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在第一课时中应该让幼儿重点欣赏歌曲,不要求幼儿能够学唱歌曲,同时应插入基本步弹簧步、进退步、后替补、侧点等步伐的学习。这样幼儿在第二课时中才能较轻松地将手部动作与脚步动作协调配合起来。同时在教幼儿舞蹈的分解动作时,应更强调动作的细节,提高幼儿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在本次活动的第二课时中,我运用了图谱进行教学。但是发现图谱并没有对幼儿的学习起到太大的作用,幼儿基本上还是跟着老师的动作学。图谱的利用率不高,可能是因为图谱画的有些小,并且没有将一句歌词中出现的动作画在一张纸上。下次如果仍然选择用图谱,那应该充分发挥图谱的作用,提高它的利用率。
适合幼儿园大班的公开课教案 篇五
一、设计意图:
“我要上小学”是我班最近刚开展的主题。随着毕业时间的临近,跟着爸爸妈妈去小学报名,孩子们自然转向了读小学的话题。为此,我们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买书包、学习用品等,并带到幼儿园里来,开展了主题“我要上小学了”。学习活动“小书包”我结合了教材上的第一个二级主题:我和书包做朋友和第二个二级主题:书包里的朋友。每一个孩子的书包都有它的来历,我就让他们自主地交流,在交流中体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激发他们入小学的欲望。书包的识别、书包的整理都是孩子最有益的经验,孩子通过观察了解各种书包的外形,用他们特殊的方式辨别自己的书包。在整理书包的过程中,以动制静,充分让孩子动手操作,并把自己整理的方法和同伴一起交流分享。当即时生成一些问题,如“书包里是不可以放玩具和零食的”等等,我觉得很有价值,就进行点拨,让孩子充分的交流、讨论,丰富他们的经验。在活动中,我又整合了自编的歌曲“小书包”,让幼儿在唱唱、跳跳中进一步感受背上小书包的神气,激发上小学的愿望。
二、活动内容与要求:
1、观察、讨论书包的外形、特征等,尝试正确使用小书包。
2、初步激发幼儿入小学的愿望。
三、环境与材料的准备:
为了主题的顺利开展,我认真分析了教材上的主题,对每一个点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各个小主题,并做了一些前期的准备:
1、开家长会,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准备书包、学习用品,并带到幼儿园来。
2、区角活动的渗透。在区角中投放各种小学里要使用的文具,让幼儿写写字,整理整理书包。
3、更换班级主题环境,创设了“小学校园”“我的小书包”等等。
4、准备了关于小学,书包等歌曲,让幼儿听。
5、带幼儿参观小学,和小学生一起交流,感受小学和幼儿园的异同。
6、班级里悬挂倒计时牌,让孩子们在每天的翻翻、数数中萌发入小学的愿望。
7、问题角的创设。我们提出了“为什么上校学要带书包?”“为什么上校学要戴红领巾?”“书包里该放些什么东西?”等等问题,
让幼儿在问题中发现幼儿园与小学的不一
样,激发他们想入小学的愿望。
四、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入小学的愿望
T:我们离幼儿园毕业已经进入倒计时了,还有几天啊?(20天)
再过20天我们就要毕业,做一个真正的小学生了。我们做小学生要准备些什么呢?(买新衣服,买书包等)啊!今天你们都带来了自己的书包。
(二)互相交流讨论书包是怎么来的?
1、你的书包是怎么来的?(幼儿交流)
2、教师小结:施老师知道了你们的书包有送的,也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的。他们希望你们以后做个好学生,戴红领巾,做大班长。
(三)互相交流讨论书包的外形、特点等
T:那你的书包是什么样的?我们找个好朋友介绍一下吧!
1、和同伴交流书包的外形、特点
2、个别介绍
Q:如果班级里的2只书包一样,你怎样来识别呢?(幼儿充分讨论)
教师小结:我们的每一只书包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可以双肩背,有的可以拎的,还有的书包是拉链的,有的是按钮的,而且每个书包上口袋的数量也是不一样的。
3、交流讨论:你的小书包里放些什么呢?
Q:上小学可不可以拿玩具?
让幼儿充分讨论
Q:书包里可以放点心零食吗?
教师小结:原来书包里也是一个小世界,所有的学习用品都可以放在里面,现在让我们把书包里的东西一样一样拿出来,看谁整理的又快又好。
(四)尝试整理书包
1、幼儿尝试整理书包
2、个别幼儿介绍
T:你是怎么样整理的?
Q:你为什么要这样放?
教师小结:哦,原来书包里的每一样东西都要放在各自的地方,这样我们拿的时候就很方便了,很快就能找到。
(五)舞蹈《小书包》
T:你们的书包整理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背上小书包,学做小学生吧。(幼儿用舞蹈来表达表现背上书包的神气,进一步激发上小学的愿望)
五、活动延伸:
1、和小学生做朋友,和哥哥姐姐一起再一次整理书包,观察书包里有没有缺少学习用品?如果缺少,交流少了什么?为什么不能少?
2、整理铅笔盒。看看铅笔盒的文具,用用、试试,了解他们的使用方法。
3、根据教材上的案例与分析,我们还将制作背上小书包计划,让孩子尝试按计划带学习用品。
适合幼儿园大班的公开课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对客家饮食文化产生兴趣,乐于交流自己的发现。
2.通过多媒体课件等引导幼儿发现并了解一些客家食品的种类、味道和制作过程。
3.体验客家祖先的勤劳和智慧,培养幼儿作为客家人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1)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搜集各种客家美食图片(例如:黄元米果、鱼丝、荷包肉、烫皮、炒米糖、芋兰片、炸鱼粑等),然后老师将图片做成多媒体课件。
(2)教师收集一些传统客家美食制作过程的录像或图片。
(3)电脑一台,投影仪、摄像机一台。
2.设计调查表“好吃的客家美食”并在家填好。如图:
3、分组操作材料:一组:荷叶、切成片的五花肉及蒸肉粉、八角酱油等调料。二组:已蒸熟的大和糯米饭(注意保温)、大木盆一个、长木棍、做花样黄元米果的木板模子若干。三组:幼儿及家长到郊外采来的艾叶(已煮熟并和好面粉),印艾米果花样的模板模子若干。
4、教师已组织幼儿参观了“赣县客家文化城”。
5、实物:幼儿从家里带来一些客家美食或特产。
6、音乐《斑鸠调》。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众多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向同伴介绍和交流自己的发现;另一个重点是组织幼儿学习一些客家美食的制作过程(如:包艾米果、做荷包肉、打黄元米果)。
难点是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到一些客家美食的制作过程,使孩子体会到客家祖先的勤劳和聪明智慧。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欣赏客家美食。
2、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课前准备:收集各种客家美食的实物或图片。
3、发放调查表《好吃的客家美食》,让幼儿自己去寻找发现客家美食。
4、操作法: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客家美食。
教学组织形式
:
集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赏客家美食。
1.师:小朋友去过我们赣县的客家文化城参观吗?我们都知道了自己是客家人的后代,还知道了我们的客家祖先非常地聪明和勤劳,发明了许多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还做出了许多别的地方没有的美食呢!今天,你们知道有什么客家美食呢?请小朋友来说一说。
2.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的客家美食图片。(边放多媒体课件——幼儿课前和家长一起收集的客家美食图片,一边由幼儿向同伴介绍美食名称、味道和制作材料等)
二、交流讨论调查表:《好吃的客家美食》
师:刚才,我们看见了许多客家美食,小朋友知道还有很多客家美食没有在屏幕上展示出来,小朋友们都做过调查了。下面就请小朋友把你调查表里的小秘密告诉自己的小伙伴吧!
1、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幼儿做的《好吃的客家美食》的调查表,同时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说说自己的调查内容。
2、幼儿同伴间互相介绍自己的调查表。
三、品客家美食
1、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实物——客家美食。
2、幼儿互相分享客家美食。
3、幼儿分享结束后进行集体讨论:你吃了什么美食?你最喜欢吃的是什么客家美食?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四、教师向幼儿展示“客家美食的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师:小朋友知道老师爱吃的客家美食是什么吗?下面,老师就请全班小朋友来看看吧!
1、幼儿集体欣赏多媒体课件:包艾米果、做烫皮、打黄元米(重点引导幼儿看大家合作打米果的场景)、做荷包肉、炸鱼粑。
2、幼儿讨论:你们看见了老师喜欢吃的客家美食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做出来的?看见大人做这些美食你想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吃的这些好吃的东西都是我们这里才有的美食,是客家美食;我们客家人的祖先不仅很勤劳还很聪明,制作了这么多的美食。小朋友想学会做这些美食吗?(想)今天,老师就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做客家美食的材料,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吧!
五、延伸活动:制作客家美食。
1、带领幼儿看各组材料,并向幼儿介绍材料。
2、讨论:这些分别是做什么的材料?(打黄元米果、包艾米果、做荷包肉)怎样做?你想做什么美食?
3、幼儿自由分成三组制作客家美食:打黄元米果、包艾米果、做荷包肉。教师巡回指导。(放音乐《斑鸠调》)
4、教师利用摄像机把幼儿制作客家美食的过程全部真实自然地进行拍摄。活动结束后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在幼儿园网站的班级频道观看“活动掠影”一栏“我们会做客家美食啦”。
教学反思:
幼儿生活在这么一个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对客家美食有着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浓厚的兴趣,这为幼儿在活动中发挥主体性提供了保证。教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各种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如:多媒体播放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的客家美食图片,演示客家美食的制作过程;投影仪放映幼儿的《好吃的客家美食》调查表;加上播放典型客家风格的音乐);这些多媒体的手段不仅使幼儿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了客家美食的丰富多样,更使幼儿清楚地了解了客家美食的制作过程;使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深深地吸引幼儿饶有兴致地参与到其中;另外,老师拍摄幼儿制作的全过程并在活动结束后邀请家长一起观看录像,不仅让家长了解了我们的教学内容,同时促进了家园联系及亲子关系的加深。活动的组织通过收集资料,填写调查表、欣赏、讨论、品尝、制作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对客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体验到了客家祖先的聪明智慧和勤劳的品质,同时激发了幼儿作为客家人的自豪感,这些活动很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
活动过程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主动地,较系统地感知了客家美食的美味和丰富多样性。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积极主动,感知能力、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均得到了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