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重要陪伴美文【精选3篇】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重要陪伴美文 篇一
家庭教育是每个家庭都需要重视和关注的事情。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位有爱心、有耐心、有智慧的父母能够给孩子带来莫大的影响和帮助。下面,我将分享一篇美文,讲述了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陪伴。
在某个晴朗的周末,小明和他的爸爸一起去公园玩耍。他们打开了一把纸伞,轻轻地漫步在花丛间。小明追着蝴蝶跑,爸爸笑着跟在他的身后。他们的笑声在阳光下回荡,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这一刻,小明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在公园的湖边,爸爸帮小明抓了一只小虫子。小明仔细端详着那只虫子,爸爸则给他讲述了有关昆虫的知识。小明听得津津有味,他对爸爸的关注和陪伴感到非常温暖和幸福。
当他们走过一片草地时,小明突然跑到一株高大的树下,爸爸追了过去。小明指着树上的小鸟,兴奋地说:“爸爸,看,小鸟在唱歌!”爸爸也停下脚步,齐声附和:“是啊,它们唱得很美。”他们一起仰望着树上的小鸟,仿佛进入了一个美妙的乐园。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太阳渐渐西斜。小明围着爸爸的脖子,用力地吻了一下,然后笑着说:“谢谢你,爸爸,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爸爸感到自己的心里溢满了幸福,他紧紧地抱住了小明,轻声说:“我会一直陪着你,直到你长大。”
这个美丽的故事告诉我们,家庭教育中的陪伴是多么重要。父母的陪伴不仅能够给孩子带来快乐和幸福,更能够启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探索的精神。在陪伴中,可以教会孩子许多知识和道理,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有更多的指引和支持。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重要陪伴美文 篇二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而陪伴则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许多父母都忙于工作,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然而,孩子们需要家人的关注和陪伴来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和自信心。下面,我将分享一篇美文,讲述了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陪伴。
小明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他很喜欢画画。有一天,他拿起了一支画笔,在纸上涂涂画画。爸爸看到后,走过来,坐在他旁边,问道:“小明,你在画什么呢?”小明指着画纸上的颜色说:“爸爸,这是一朵美丽的花,你看!”爸爸仔细观察了一会儿,赞许地说:“真不错,你画得很棒!”小明听到爸爸的表扬,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有一天晚上,小明做了一个噩梦,惊醒了。他害怕得不敢再睡觉,于是跑到爸爸的房间。爸爸见状,立刻起床,陪着小明坐在床上,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发,安慰道:“别怕,爸爸在这里,你不会再做噩梦了。”小明渐渐地安静下来,他感到自己在爸爸的怀抱中是安全的。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小明和爸爸一起去了公园。他们玩得非常开心,尽情地笑着、跑着、玩着。突然间,小明摔了一跤,扭到了脚。他疼得哭了起来,爸爸赶紧扶着他,安慰道:“别哭,爸爸会照顾你的。”他轻轻地擦拭着小明的泪水,然后背起他,走向了医院。在治疗的过程中,爸爸一直陪伴在小明的身边,给予他坚定的支持和鼓励。
这个美丽的故事告诉我们,家庭教育中的陪伴是多么重要。父母的陪伴不仅能够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快乐,更能够培养他们的情感和自信心。在陪伴中,可以教会孩子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有更多的勇气和坚持。
总之,家庭教育中的陪伴是不可或缺的。父母的陪伴能够给孩子带来莫大的影响和帮助。让我们用爱心、耐心和智慧去陪伴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在温暖的家庭中茁壮成长。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重要陪伴美文 篇三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重要陪伴美文
春天带着阳光般的笑脸向我们走来了,在阳光明媚的春日,正是赏花品茗读书的好时节。我品着茶茗,坐在临窗的书桌前,听着窗外浠浠沥沥的雨声,雨声伴着书屋内茶香、花香、墨香,在室雅阑香中,我静静地捧着《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部教科书,心情宁静而超然。当我读到精彩之处,或大声朗诵,或提笔记录,别有一番感触在心头,真是字字如金,句句入心,如激荡的海浪涌动在我的心海,让我的心情久久地,久久地不能平静……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部金书贵笔,振奋我心,醉入心魂,不由得让我热血澎湃——让我身感重任在肩,身感国要强盛,教育先行。家庭教育势在必行,书中的教育家罗家伦读书成才的典型事例,如金玉良言,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灵!教育如灯,照亮了我们所有人前进的路程!
白驹过隙,岁月生香。回忆如昨,心音留痕,留在教育家罗家伦记忆的长河里,生生不息!在教育家罗家伦记忆的荒原上,一盏小油灯烨烨闪亮,昏黄的灯光照亮了无边的黑夜,犹如父母慈爱的目光,这灯光,燃着父母的爱,燃着最深的情,燃着最切的盼,这灯光,羞红了黑暗,驱散了心的冷。而父母的温馨陪伴,读书成了他前进的动力,激励他在学海里乘风破浪,直挂云帆!
我感觉读书是一件畅意的事,家中伴幼子读书,不仅温馨畅意,而且教育意义非凡。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部书,其中教育大师罗家伦的事例,给我们的`文化教育事业,上了最重要最精彩的一课。
他之所以成为一代教育大师。只因为,从三岁起,颇具文采的
母亲周霞裳,每天都会疼爱地把他抱在膝上,教他识字,与他共读“床前明月光”“白日依山尽”等朗朗上口的唐诗宋词,陪他读《三字经》、《弟子规》等通俗易懂的古典书籍。这些书籍中蕴含的传统道德,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里,成为他后来的立身之术。那样的时光,或者春暖花开,或者秋虫鸣笛,或者飞雪满天,或者素油灯前。母亲的声音温柔,“济之以宽”;母亲的解释声情并茂,“戒之以格言,感之以温泪。字字句句,流淌着绵绵无尽的亲情!
陪伴他读书的,不仅是慈母,而且有良父。
罗家伦的父亲名叫罗传珍,在罗家伦5岁时,即让他“正式启蒙,就学家塾”,学习传统的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为了让罗家伦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每天晨起未早餐,父亲就教他读古吟诗。同时还亲自选录二三则有趣且富教育意义的典故,晚上先记在小册上,隔天早上叫罗家伦跪在榻凳上聆听,讲解完毕再将小册教给他复习,如此持续了好几年,他从不懈怠。因为罗父深知:亲子阅读,贵在坚持。
书,充满了魔力和童趣,带给罗家伦精神世界的享受;书,给罗家伦以启迪,替代了对父亲刻板说教的“大道理”。对他而言,童年时期的家庭教育远比私塾教育产生的更深远、更直接的影响力,他认为儿时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但在他九岁那年祸从天降,母亲突然离世,永远的离开了她最爱的孩子,母亲的离世让罗家伦初尝人世间的生离死别,这人间的巨痛让他天天以泪洗面,再也走不出来了!父子两人抱头痛哭,可为了罗家伦的未来,父亲强忍悲痛,变着法的哄他开心,分散他的注意力,父亲两人重新振作起来,慢慢的走出了失去亲人的痛苦和阴影。
此时此刻,我的心深深的被震撼了,亲情如诗,亲情如歌,唯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才是人世间最可歌可泣的真挚感情!罗家伦在三十六岁所写的《孩子的哭声》和《孤儿泪》中,他声声泣血,字字含泪,忆起母亲对他昔日的关怀和疼爱,他眼含热泪一挥而就书写成泣血母爱,字里行间所流露的孝思至情,感天动地,扣人心弦!可见他的童年不只由父母那儿得到了文学和史学的熏陶,还有浓得化不开的亲情,二者汇注成他向往革命之情的思潮起伏跌宕,发展为日后以民族为本位的教育主张和他拳拳的爱国情怀。
自母亲去世后,罗父独当了双重角色,经常陪儿子阅读传统文史经典,罗父言传身教,罗家伦受益匪浅,进步很快。他从小学读到大学,在学校遇到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问题,罗父都能及时的和老师沟通,和老师共同面对,遇到问题矛盾都能及时的去化解,让罗家伦在没有任何思想压力的环境中,无忧无虑的学习,直到罗家伦1914年进入上海复旦大学为止。在陪罗家伦阅读时,父亲循循善诱,拉着他软软的小手,带他步入书中的世界,并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传达给他,罗家伦同父亲一起走在共读的道路上,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善良、勇敢、坚韧,也看到了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急需一味精神良药,这一味良药就是能融汇中西的高等教育;同时,在亲子共读之路上,父子之情愈加浓厚,到处芳香弥漫……
因为父亲的陪读,他识记很快,掌握了大量古典文史知识,无形中受到儒家的处世哲学,最终帮助他实现了玫瑰色的事业甜梦。他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而且担任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在教育管理上表现出足够的智识与远见,成为中国一名教育健将。
当我热情的把《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部厚重的书介绍给我的老师朋友时,朋友非常感激和感动,他读后写下了这样的感想:“《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是最好的教科书,留给了我们深刻的思考。通过罗家伦教授的事迹,加强了我们家长和家长的互动,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从幼儿园开始就应培养骨干、优质家长,为此,也激发了学校老师们的工作和热情,老师们在指导家庭教育过程中,向专家学习,向家长学习,树立起现代育人的理念。我们也应像罗父一样亲子陪读,贵在坚持。进而,我又发现自家的家庭氛围也渐渐地发生了变化,科学育子的热情在我的家庭这个重要的位置被激发出来。”
我的另一位同学读过《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部书后,他这样对其他朋友说:“《不输在家庭院育上》的价值还在于大家共同阅读这部教材,只有促进广大家长在同一水平上起跑,让广大家长在家庭教育上逐渐有了相似的知识背景,相似的思维方式,相似的价值判断,为分享现代家庭教育智慧和掌握有效的沟通方法等奠定了基础后,才能起到启迪教育我们该怎样培养孩子的作用。因为从心理学角度讲,有效沟通是需要共同的语言背景的。只有从这一点上行动起来,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育人这个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结合,才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通过《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各种育人事例,我认为广大家长应长期需要学习现代家庭教育。实践说明,凡是能坚持学习和阅读这本书,理论结合实践的家长,其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都能得到较好的预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育人遇到的矛盾均能及时的得到明显改变和解决,真正促进了和谐家庭及和谐学校的建设。”
由此可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愿家长们也像罗家伦的父亲一样,与学校真诚的合作,共同承担起教育的重担,共筑中国的文化教育钢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