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心得体会(优质4篇)
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革。新课改作为一种教育改革的尝试,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我参与新课改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它的优势和挑战。
首先,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往的教育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新课改则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课堂上,老师会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方式。这使得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思考、探索和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其次,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的教育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则相对较少。然而,新课改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在学习数学时,学生不仅要求掌握数学公式和计算方法,还需要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趣和生动,还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然而,新课改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新课改要求教师具备更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通常起着传授知识的作用,而新课改中,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其次,新课改需要更多的教育资源支持。新课改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更多的教育资源来支持。比如,学校需要提供更多的实验室、图书馆和实践场地,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然而,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还不够充足,这给新课改的推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综上所述,新课改作为一种教育改革的尝试,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优势。然而,它也面临着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育资源的支持等挑战。只有充分认识到新课改的优势和挑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才能使新课改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二
随着教育的发展,新课改作为一种教育改革的尝试,正在逐渐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我参与新课改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积极影响。
首先,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现实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新课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这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和积极,还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其次,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实践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同样重要。新课改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趣和生动,还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然而,新课改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新课改需要教师具备更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通常起着传授知识的作用,而新课改中,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其次,新课改需要教育资源的支持。新课改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更多的教育资源来支持。比如,学校需要提供更多的实验室、图书馆和实践场地,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然而,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还不够充足,这给新课改的推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综上所述,新课改作为一种教育改革的尝试,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优势。然而,它也面临着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育资源的支持等挑战。只有充分认识到新课改的优势和挑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才能使新课改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三
经过一年的培训学习及教学实践,听取了学景专家们的指导和介绍,在课改的道路上我又成长了一步。学景专家们异彩纷呈、深入扎实的专题讲座,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讲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先进地区的教育经验和课改新理念、新举措、新方法,总结了三点心得体会:
第一,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适应课程改革;第二,必须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第三,必须转变教师角色,做课堂的引领者而不是包办者。
课堂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策略与方法,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不是指学习的具体小策略,而是指学习的大趋向。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操作:
1、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为学生自主创新创设条件。在教学前,
教师深入地钻研教材,在把握住教材实质的基础上,能创造性的设计教学,弥补教材的某些不足,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通过精心备课,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方式的教案。
2、营造自主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尝试。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情景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
3、以“合作学习”为核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创新,把“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
4、让学生在生动的实践活动中探索创新。活动是学生学习乃至培养创新意识的最根本途径,我们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依据“思维从动作开始”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究、思考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面对同一难题,有的学生采取独立探索的方式,有的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最终都很好的解决了问题,可见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完全可以达到很好效果。
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在的教学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基本上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过度练习,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学生追求惟一的正确答案。教学内容偏难、偏多,学生对书本知识关注比较多,而对情感、态度关注比较少。
2、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经常要用到,教师不自觉地把每一个要教学的内容,分得很细很细。这样不利于学生思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采用“大步骤”提问方法,多留点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思考,让学生探索其中的奥秘,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
3、有时课堂内的讨论与交流,流于形式。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有些讨论时间时间过少,学生在叽叽喳喳地说,谁也听不清楚。课堂讨论效果有限。
4、展示积极,但是广度和深度不够,没有达到所有人都参与的效果,并且学生们还没有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时代在改变,社会在进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每个教师都不希望自己的课堂规规矩矩、死气沉沉,而是希望还课堂一派生机与活力。努力改变我们教师自己,积极探索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学习方式,是所有教师应当努力去做的!
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四
2016年1月12日至19日,在局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到洋思中学进行学习。经过紧张地学习,我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更具体、明晰———那就是要坚定地走课改之路,向课堂要效益。对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也有了更切身的体会和感悟。审视自己的工作历程,对于新课程改革和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感触、反思和建议。
通过学习,我的感触是:走进洋思课堂,我眼前豁然一亮,看到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课堂。长时间来,我们新田的教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重复书”,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是定势,殊不知一场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而今洋思中学的课改已走过了30年的历程。我们新田的课改起步已经迟了,要想方设法迎头赶上,我们要有一种使命感。
瑞华实验学校是第一批课改实验学校,由于种种原因,课改走进了死胡同,不得不回归原点。作为一个经历了全过程的参与者,我在反思。我粗浅认为在实际的课改中必须要解决这些基本问题:
一是方向问题。我这里所说的方向问题,不是指要不要课改的问题?也不是指学那种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而是特指课改要由上而下的问题。领导(校长)坚定的决心是课改成功的关键,自上而下的形式容易形成合力,便于课改工作的展开,也能及时纠正课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由此延伸出另外第二个问题,就是一所学校的领导(校长)要是课改的专家或是行家,是学校课改的总设计师。学校的行政人员应率先学习培训,掌握课改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施流程。课改不只是学校教科室的事,是整个学校领导团队的事,这个团队是表率,是改革的风向标,要做到人人都能为教师解惑。学校领导团队就课改形成合力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不能是校长愿做,分管领导态度模糊),不可操之过急。依次类推,当有一批课改骨干后,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形成课改燎原之势。在这两个问题上,我们瑞华是走了弯路的:在2010年推行新课改,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当时95%的教师不明白这些概念,我们也没有经过学习培训(当时我们的教师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太少了),课改的白丁一个,硬着头皮往前走。我们边学习,边摸索,边尝试,学岳阳许市模式,搬许市模式,结果走入了困境,走不下去了。现在想想,如果当时有一个专家坐镇及时指导,自身若电能充沛,也许课改之路会走得稳妥些。当然,我们也有一批年轻教师接受了新理念。
二是教师观念的改变是难题。有的教师教学已形成定势,改变困难大。而课改需要一大批喷薄激情的教师,点燃、燃烧激情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推进教师的二次创业,需要一个自上而下的评价机制,适当给教师松绑,给学校的探索开绿灯。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是践行者,教师观念不改,必将影响执行力。我个人认为课改之初,对于不愿参加课改的教师,人员编制松的学校,能引导改变的则引导,不能引导改变的则变换工作岗位。课改,一个班的教师就是一个团队,不能因为一个人而打乱课程教学结构,扰乱军心。从另外的角度说,课改实验班级的教师一定的搭配好。当然,对思想暂时转不过弯的教师的学习要求不能放松,
三是需要教育局的支援。课改涉及到一些硬件设施建设,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另外,课改最需要的是技术支持。当我们学校遇到课改难题时或走入困境时,希望能得到局里课改团队的及时指导和帮助。
以上是我的一点思考,下面我想提点建议。进行课改,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问题会暴露在各个层面,需要及时解决。就课改,我想能不能由县教研室、基教股牵头、领导,成立一个课改团队。这个团队的教师可从全县教师中选拔,各会考科目(九科)选2-3名教师,由教研室、基教股负责培训(这部分教师暂时由教研室、基教股管理,适当的提高待遇)。等局里确定教学模式后(我个人认为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练习”适合于我们的教学),县里的课改团队分步骤开展工作:第一阶段(两周时间),课改团队教师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边观摩(视频)边集体备课边试教,各学科教师轮流试教,同学科教师听课,然后进行总结完善。第二阶段(两周时间),课改团队教师继续集体备课和试教,准备过关课,上过关课,由教育局组织专家评定,培养出我县第一批课改骨干。第三阶段(两周时间)局领导带领课改团队送课下乡。兵分2-3路,同时下乡送课,并为当地教师作一次学科课改培训。第四阶段是课改团队成员回归本校指导课改,并按局里的分工跟踪、汇报学校的新课程开展情况。
新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工作千头万绪,作为我所处位置而言,就是坚决执行,加强个人学习,抓实学校教师的培训,带领教师走好课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