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永正老师心得体会600字(优秀6篇)
读于永正老师心得体会600字 篇一:感悟人生的智慧与勇气
永正老师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智慧和勇气让我受益匪浅。在他的讲座中,他分享了他的人生经历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予了我很多启发和鼓励。
永正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了人生的意义与追求。他说人生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是要有目标和追求,要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他的话让我深思,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是否只是为了生活而生活,是否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从他的讲座中,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梦想,不断进步和成长。我决定要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不再被琐事和困难所困扰。
永正老师还谈到了勇气的重要性。他说只有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才能取得成功。他分享了自己的失败经验,告诉我们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勇气去面对和克服困难。这让我深受鼓舞,我明白了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勇气去面对和尝试。我决定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再害怕失败。
在永正老师的讲座中,他还强调了自律和坚持的重要性。他说只有自律才能保持持续的进步,只有坚持才能取得成功。他的话让我深有体会,我意识到我需要更加自律和坚持,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我决定要坚持每天的学习和锻炼,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品质。
永正老师的智慧和勇气给予了我很多启发和鼓励。他的讲座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梦想,要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并且要自律和坚持。我将永远记住这些智慧和勇气,将其融入到我的生活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读于永正老师心得体会600字 篇二:学会感恩与付出,成就更美好的人生
在与永正老师的交流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关怀。他教会了我如何感恩于生活,如何为他人付出,让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永正老师强调了感恩的重要性。他说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对生活的尊重和珍惜。他分享了自己的感恩经历,让我深受启发。从他的讲座中,我明白了感恩的力量,感恩可以让我们更加乐观和满足,让我们拥有更美好的人生。我决定要学会感恩,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用感恩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
永正老师还强调了为他人付出的重要性。他说只有懂得付出,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快乐和满足。他分享了自己的付出经历,让我深感震撼。从他的讲座中,我明白了为他人付出的意义和价值,决定要多做好事,为他人带来快乐和帮助。我相信通过为他人付出,我能够收获更多的友谊和幸福。
在永正老师的讲座中,他还提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他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让自己的存在有意义。他的话让我深思,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从他的讲座中,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在于为他人付出,为社会做贡献。我决定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世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永正老师教会了我感恩和付出的重要性,让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我将永远铭记他的教诲,用感恩和付出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成就更美好的人生。
读于永正老师心得体会600字 篇三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高尚的人谈话。这几天,我读完《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就像参加了于永正老师主讲的语文学科培训。书中共有四辑,明确的教学理念,典型的课例细节处理,对语文课的写字、阅读和作文教学都有醍醐灌顶般的指导。读其书如见其人,于永正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近十年,我一直都在反思,怎样去上好语文课,怎样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作为语文老师,要向于永正老师学习,从平时教育教学的点滴中去反思,更容易理解。语文教育,到底能给学生留下了什么?于老师回忆上过的十 几年语文课,已经忘记老师上过的内容。但他的语文老师给他留下了语言——认识了近4000个汉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语言资料——词汇;留下了较好的语感,使他不假思索地缀字成文 ;留下来认识和情感;留下了初步书写的能力和阅读能力(包括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留下了兴趣和习惯。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教的不仅仅是课文,而是语文。用教材教识字、教写字、教读书(包括朗读)、教表达,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因此,于永正老师十分重视朗读。是朗读让学生喜欢语文,是朗读让他们有了悟性。他还十分重视写字,重视读写。不管是培养学生哪方面的习惯,于永正老师都用尽心思去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这是最大的法宝。
二、 重积累、重反思
于永正老师教了近40年的小学语文,提出了“五重教学”,即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反复品读文中的每一句话,于老师那一句句朴实的话语,看似平淡,确实于老师多年教学中宝贵的经验。书中提及的一些现象、教学中的困扰,正是我们一线老师所面对的。所以“五重教学”,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甚至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去实践。下面和大家分享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
1、重情趣
于永正老师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太少,尤其缺情趣。他说的情,有两方面意思,一是对学生有情,二是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对学生有情,是关爱学生,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则要关注教材,关注学生。课前,老师要和教材“对话”,把教材读懂,掌握好,这是关键。课前功夫要下足,才能在课堂上引导、组织学生与教材对话。他说的趣,就是上课上得很有趣味,让学生愿意学。总之,“以情感人,理在其中;少些理性,多些情趣”。
2、重感悟
于老师认为,感悟就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领会。怎么悟呢?一个字:读,一边读一边想。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抓住了一个“读”字,什么语文能力、思想教育、情操的陶冶等等,便都在其中。于老师备课先备读,拿到一篇课文他总是反复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语感,读出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妙处,一直读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为止。
3、重积累
要做到有效积累,于老师认为有三要点:第一,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读和背,要按照学习语文的规律教学,对那些“不必解”的东西,坚决做到“不饶舌”;对那些小学生目前还“不可解”的,常强调的是“粗知大意”,先“吞咽”后“反刍”;对那些学生一生都用得着的东西,不但要求熟记,而且还想办法让他们记得快、记得牢。第二,重视课外阅读,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课本的4.5倍时,才有可能形成语文的自学能力。第三,注重生活和感受的积累。现在孩子对大自然、社会接触太少,再加上读书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理解,影响他们良好情感的形成。
4、重迁移
于老师认为语文教学中的迁移主要指的是读的迁移和写的迁移。读的迁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用语文
课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和形成的感悟能力,去读课外书,去读报纸、杂志。于老师特别重视课外阅读,想方设法对学生进行号召、示范、检查、鼓励,引导学生看课外书,还要求读过的书要留有痕迹,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他还特别重视作文训练。从模仿开始,根据学习的课文,进行片段仿写,如写一段对话,写人物的外貌,写一段场景,写与课文结构相同的一段话,用几句话把课文的意思概括一下,笔答课后的某个问题等等。总之,语文教师要有积累意识,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
5、重习惯
在教学中,于老师特别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教学最大的成功。于老师所谈的习惯包括两点:一是学习习惯,二是运用语言的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只要是指:爱读书报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遇到生字查字典的习惯。而运用语言的习惯则要靠反复的练习和实践才能逐渐养成。 于老师还特别重视“身教”,常把自己买的书带到学校里让学生读,和学生谈论时事新闻,谈论读书所得、书中人物。从小培养好这样的习惯,可以受用一生。
读于永正老师心得体会600字 篇四
常言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个暑假,我认认真真地阅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封笔之作《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可谓受益匪浅。亲其师,信其道,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不就是做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吗?
这本书虽是于老师在阐述自己的教育理念,但整本书毫无晦涩的理论指导,字字都来自于于老师的亲身经历,其中还汇集了一些教学实例,读来十分亲切自然、活泼有趣。合上书本,其中的几点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灵。
一、以平等的态度、平和的医疗器械心境对待孩子
回想自己的教学历程,以及阅读的教育书籍,我发现大部分的老师都发出这样的疑惑——明明我都是为他们好,他们怎么就不理解我们的一片苦心呢?是的,平时的我们尽职尽责,结果到头来,收效甚微。学生不仅成绩没上来,还怨你剥夺了他的下课时间。听到这句话的你心里一定不平静,伤心之时还会抱怨,我怎么带了这么些白眼狼。如果教师不及时转化自己的思想,相信到最后,师生之间的关系一定紧张。
想要成为一个被学生喜爱的老师,首先我们应该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用孩子的心去理解孩子的做法,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进行对话。我们在教育孩子中,最忌讳说教性质的语言。说教就意味着你是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角度来俯视孩子。当孩子犯错时,最好的方式是心平气和的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如此行事的原因。只有了解了事情的真实原因,我们才好制定恰当的解决方案。最忌讳教师一上来就不分青红皂白,一顿乱骂。这样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同时还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犹记上学期,我们班一个孩子因为不认同我的某一个做法,结果在下课后就来了这么一句:“老师,你真贱!”,当时的我火冒三丈,但我由于要送孩子回寝室,我强压自己的怒火,打算第二天来着手处理。晚上,我就在思索教育孩子的教育的目的和方式。第二天,我十分平静的将孩子带到办公室,首先,我就向孩子询问“贱”这个字的意思,学生摇摇头。于是,我立刻借了一本字典,让他自己查找意思,他犹疑的回答:“老师,是鄙视的意思吗?”我点点头,跟他解释这个字用在他人身上就是侮辱。然后再进一步追问“你为什么要说这句话?”通过孩子的解答,我才明白他是因为不理解这个字,以及过去的坏境中,接触到的孩子都用这个字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脱口而出。最后,我明确表明自己对他做法的理解,并趁机向孩子进行思想教育,鼓励孩子多读书,提供一些更好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不同意。果然,孩子在我的教育下明白了自己的错误,这件事也就完美的落幕了。现在回想起来,我真庆幸自己当时的冷静。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每个孩子都贪玩,我们不应该要求他们像大人一样做到严谨、刻苦等等,否则,还需要老师干嘛?
二、适时的激励很重要
每个人都需要被肯定。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崎岖,有了别人的肯定和激励,相信你也有了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动力。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该吝啬自己的激励,不管时物质,还是语言。于永正先生由于小时候感受过激励的巨大作用,因此,在他的教学生涯中,他常常也激励自己的学生。
激励看着简单,但它也是有讲究的。于老师给我们归纳的一下五条原则,即1、针对性原则2、实质性原则、3引领性原则4、及与重复性原则5、鼓励性原则。简而言之,鼓励学生就是要抓住孩子具体的表现进行鼓励,并以一种引领性的语言提出来。
对于差生,我们更应该用激励的语言去引导他们的行为,带着放大镜去发现他们的优点,以真诚的语言去鼓励他们,重复多次的表扬。这样可以消除其他学生对他们的看法,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也能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三、让自己的课堂做到生动、有趣
学生在学校里,每天和老师主要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他们感受最多的是老师的课。把课上好,是老师的最重要的“看家本领”。有了这个“看家本领。
为了让孩子在课堂上感受到乐趣,教师在备课时,备好学情最为重要。老师花一定的时间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但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学生的回答,把自己当作一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问题,从而找到最适合的讲解方式。
一堂有意思的语文课应还做到以下几点:一、教出“恍然大悟”;二、拥有生动的朗读;三、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幽默的语言、有趣的教学方式,构建一个轻松的课堂。语文教学不需要多少花架子,我们可以朴素的教学,但必须完成语文教师的责任——教学生写好字、看好书、写好文章。
有趣的课堂不仅仅需要老师学习名师的教学技巧,更重要的自己做好榜样,多读书,丰富自己的内涵,开阔自己的眼界。一个自身学识渊博的老师,他的课堂一定不会苍白、无趣。
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就像一棵小树,知识就像营养剂,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学的心,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到最后,我们一定能够长成一棵可以给孩子们快乐、为孩子们遮阳挡雨的茂盛的大树。
读于永正老师心得体会600字 篇五
寒假期间,询问了豆豆老师怎样加强语文老师的自我修养?豆豆老师毫不犹豫地说:“把能找到的于永正老师的所有书籍论文拿来读读”。源于豆豆老师坚定,况且于老师的语文教学也是名扬全国,我当即在网上买下了于老师的所有书籍。利用空闲时间,读完了第一本《儿童的语文》,每读一篇犹如发现了一座宝矿,里面蕴藏着巨大的财富。读到深刻处,他能引导自己重新审视语文教学的目的;读到欢快幽默处,自己在房间暗自傻笑,仿佛就坐在于老师的课堂上;读到自己与于老师默契处,心中暗喜,增添了不少信心。他的很多观点和做法为解决当下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建议。
在于老师身上总能看到一种“实”的精神,“实”就是实打实地教学生,就是更接近儿童的心理,语文教学和教育的本质,就是着眼于儿童的成长,一点一滴的积累。
在日常教学中,于老师非常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他自己本身是书法爱好者,在学生时代深受老师的影响,培养了对书法的爱好。学生写必须下真功夫和实功夫,先要描红,仿影,然后临摹,而且不能间断,必须要有日日不断之功。如果能坚持,写字不光是技能,更具有德育和美育的功能。练字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一个好字,字的每个部分都有比例要求,不用心观察很难发现其中的规律。汉字本身是大多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非常形象,和图画一样。把字写好了,象形的味道才会出来,图画的优美才能出来,自然而然,汉字的意思也很容易感悟出来。古人字如其人的说法是完全有道理的。老师教得扎实,指导得扎实,学生练得扎实,何愁不出效果。
读也需要教得实一点儿。于老师上课前一定得把课文反复朗读,读得顺当了,读得有感觉了才敢进课堂。不读文章,不能感受到文字的音韵美和情感美。就拿我们平时读文章,一遍看不懂,需要看第二遍,反复看才能更明白,这个过程必须要读者亲身体验。体验是很难传递的,平常自己在教学中,总以自己的读代替学生的读,自己的感悟代替学生的读,实在有越俎代庖之嫌。朗读和默读又不同,朗读更强调综合能力,它意味着需要将理解和感悟转化为声音,是属于再创造的过程。如果学生朗读到位了,理解情感,主旨就不在话下了。让学生读,大量的朗读才能培养语言的感觉,即语感。平常那些朗读能力比较差的同学,写作能力也很差,终究还是读少了。除了朗读,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很遗憾,我们的学生是越来越不喜欢看书了,网络的快速发展,让学生沉迷在电视和手机很难抽身出来,形形色色的诱惑让他们与书籍越来越远。于老师也讲述了自己看书的经历,更例举了大量的事实证明:看课外书对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大有好处。阅读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掌握语言的表达逻辑。这种逻辑很难传递,如果语文课堂上过多地分析表法的逻辑,学生很容易犯困。过多地分析很容易摧毁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任何文章如果单独拿几段拿出来分反复分析,味同嚼蜡。阅读也是无法代劳的,老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像于老师巧妙地把书籍推荐给学生真是令人佩服。
读多了就想写了,写作先要触动和积淀。学生看见了,感悟了,思考了,才有写的冲动。简而言之,是需要有一个情景。我实在很反感学生背作文,这样学作文,学生往往无病呻吟,说一些假大空的话。文章读起来没有个性没有味道,完全扼杀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背一些经典的文章,古诗文确实对学生培养语感,积累文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白居易也曾说:文章合而时而做,诗歌合为事而做,可见古人写文章也是需要以现实为依托。于老师教学生写文章,总喜欢创设一个情景。这个情景可以是一盆花,一个生活事例,一件小玩具,一点触动,他似乎更了解写作的灵感来源于何处。在生活之中,他处处能发现写作的素材,这种想法是极好的。能够引导学生去观察留心身边的事物。他不仅教学生写作文,观察生活,还自己写下水文。我也是半年前才知道下水文这个概念。按照于老师的说法:学生下水之前,自己先得下水探探深浅,才知道文章难在哪里。此法确实有用,前段时间要学生写柳树,自己写了一篇下水文,从通过视觉,触觉,嗅觉,动觉来写柳树,为了让柳树形象更加饱满,在写柳树与自己的情感和柳树的文化。出示之后,学生赞叹不绝,慢慢地他们也会用这样的方法来写桂树。因为下课叫学生观察了,这次作文完成得很好。当前教学为什么要提倡情景教学,我想正是明白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如果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谁还有兴趣学呢?
读于永正老师心得体会600字 篇六
看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一书,于老师的那些话如涓涓细流慢慢沁润着我的心灵,于老师把自己一生的经验都写进书里告诉我们。
秘诀一:让每个学生都感到你喜欢他
常理是学生让老师喜欢,可于老师让老师自己变成学生喜欢的人,这样的话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那么怎么样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样子呢,其实很简单: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总之,一定是“行为”。
秘诀二:老师要有点孩子气,童心不泯
张光鉴曾说:“要蹲下来看学生,老师要和学生相似,而不能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似。”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保留一颗孩子般的好奇心,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的美,这样自然也就感受到美的价值。只有作为教师的我们能感受到美,才能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
我们还要学会理解和体谅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生,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想做。一个真正了解学生的老师,才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
秘诀三:身教重于言传
我们平时教育学生更多的是用语言教育学生,很少身教,让学生做的较多,对于自己的管理却比较松散,看到于老师的身教很震惊。
穿戴不敢随便,字迹不敢潦草,说话不敢随意,态度不敢生硬,错误不敢不认,行动不敢落后,备课不敢马虎,书报不敢不读……
也正是这些在细节上的“身教”,成就了于老师。
秘诀四: 学会正确激励学生
于老师在总结自己对学生的激励时遵循四条原则:
1、激励要动情。
2、激励要及时。
3、激励要当众。
4、激励要针对。
要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尤其是后进生。孩子的兴趣是在激励中产生的,是在不断取得进步中巩固的。
秘诀五:做性温、味甘的“甘草”
于老师像甘草一样温厚,微笑是他的名片,宽厚是他的品格。在于老师语言中,一个被男生洒上墨水的女孩的脸蛋是“锦上添花”,一句幽默的语言,让女孩子破涕为笑,化干戈为玉帛。
做老师,就是做个温和的人,做个宽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
由此可见,我们要为了一个大目标,在大目标之下设定一个个小目标,然后认真去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最终实现大目标。虽然我也已经工作了几年,但还有很多地方做得并不好,还需要学习的很多很多,每个人都想在工作生活中获得别人的认可,获得成功。不说自己也当个教育家,最起码也该做一个游刃有余的好老师。所以必须得有目标,然后去实行。?
最后,我想说,既然我们已经选择了做老师,就让我们把教育作为事业,用心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