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精简4篇】
篇一: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
在读完《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有了许多思考和感悟。这本书通过描写主人公安德烈的成长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人如何在困境中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内心渴望的幸福。
安德烈是一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他对音乐充满了热爱和执着。然而,他的家庭环境和社会压力却让他感到无法自由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他的父亲希望他能够继承家族企业,而他的妻子则希望他过上安稳的生活。在这种困境下,安德烈面临着选择,是追随自己的梦想还是妥协于现实。
通过安德烈的经历,我明白了一个人在追求幸福时需要坚守自己的内心真实。安德烈的音乐天赋是他与生俱来的,它是他内心最真实的一部分。尽管面临着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但安德烈没有放弃自己的音乐梦想,他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内心。这让我感受到了追求幸福的勇气和坚定。
另外,我也从安德烈身上学到了追求梦想的艰辛和付出。在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过程中,安德烈遇到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他需要面对家人的反对、财务的压力以及自身才华的磨砺。但他没有因此而放弃,他用坚持和努力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让我明白了追求梦想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不断的坚持。
通过阅读《亲爱的安德烈》,我不仅感受到了一个人追求幸福时需要坚守内心真实的重要性,也明白了追求梦想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我相信,只要我坚持追求内心的真实和努力奋斗,我也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篇二: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通过描写主人公安德烈的经历,这本书告诉我人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追求物质的成功和外在的荣誉,更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
在这本书中,安德烈是一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他在外界看来似乎是很成功的。然而,他内心却感到空虚和迷茫。通过一次意外的相遇,他遇到了一个患有绝症的小女孩,这次相遇改变了他的生活观念。他意识到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外在的成功和财富,而在于对他人的关爱和内心的宁静。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追求真正的幸福。
通过安德烈的经历,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求物质的成功,而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功利主义和物质主义的价值观所影响,我们追求的往往是外在的成就和物质的满足。然而,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些追求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只有当我们关注他人的需要,关爱他人,并且追求内心的宁静时,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意义和幸福。
另外,我也从安德烈身上学到了追求内心宁静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噪音和喧嚣所包围,我们很难找到内心的宁静。然而,只有当我们拥有内心的宁静时,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的存在。通过安德烈的经历,我明白了追求内心宁静需要我们主动去寻找和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冥想、阅读、旅行等方式来获得内心的宁静。
通过阅读《亲爱的安德烈》,我对人生的意义和幸福有了新的理解。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外在的成功和物质的满足,更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我相信,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并付诸行动时,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 篇三
待细细品读了龙应台经典之作——《亲爱的安德烈》后。
我有为之颤动和发自内心的心灵共鸣。书中那些关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的描写,我觉得无比新奇、见解独到。既有偏激、天真烂漫,又睿智幽默的安德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安德烈的生活丰富多彩,喝酒、聊天、听歌、开party、旅行?我们现在的生活:早早地起床、匆匆忙忙地上学?这种两点一线的生活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惬意差得何止十万八千里。安德烈成功时,妈妈、弟弟和朋友会为他送去衷心的祝贺,但我们取得的成功却永远是理所当然,不足为奇,甚至在老师和家长眼睛里永远是那样微不足道,与他们的期望相距甚远。这也许就是东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吧。在书中,只要满十四岁了,就要用“您”来称呼。但是,中国的家长却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龄,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经长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妈妈或是老师身边,他的身份就永远只能是“孩子”。
中国的父母在夸赞孩子时总是对他的父母说:“你的儿子真厉害!”“你的女儿真棒!”在书中,龙应台会叫这样的家长去对安德烈说,而不是对自己说,这对安德烈,无疑是一种尊重和鼓舞。中国的家长们也应当向龙应台这样的妈妈多多借鉴和学习。如果所有人都能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一读这本《亲爱的安德烈》,看看安德烈的懂事和一点点的叛逆,龙应台那样贴心的母亲,新式独特的教育方法。学习书中的好方法,给孩子们一点应有的尊重,和自由。这样能使像安德烈这样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们,少走弯路。也能告诉家长,在面对如此棘手的叛逆期时,该如何正确地面对和引导。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 篇四
《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人生三书的第二本,从第一本的.《孩子,你慢慢来》到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再到《目送》,她在向我们诉说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而我比较青睐第二本书,可能对同样处于青春期的我,会和安德烈与母亲的信更有共鸣吧。
可能说起龙应台,人们脑海里都会出现这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
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段话写出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痛点,我们这一生,被父母目送着,然后我们再目送着我们的孩子,但是我们都很难去回头张望,只因为我们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爱一直坚实地存在着。
但是撇开龙应台对亲情的敏感和理解,在《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中,她对孩子的关心与教育绝不仅仅停留在说教上,而是选择走进儿子的内心,了解作为一个18岁孩子的内心世界。而这种了解不仅跨越了年龄的代沟,还跨越了国度,跨越了种族,跨越了文化。
为了更好的了解对方,与儿子分隔多年的龙应台选择了以信的方式打开儿子封闭已久的内心。面对儿子来自青春期的“叛逆”,她既坚持自己的原则,但同时也选择相信儿子;面对中西方两国不同文化,龙应台与安德烈更像朋友一般,讨论着他们对政治,对文化的看法,而不是强行让他接受自己的观点;面对儿子的“落榜”、“失败”,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他成功的定义不是唯一的,要敢于质疑。
“信”是一个很伟大的东西,它不仅传递着远方亲人的思念,它还是一种了解对方内心世界的工具,很多难以启齿的想法和表达都可以通过写信去告诉[]对方。而通过写信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是一种有智慧的方式,正如著名的《傅雷家书》一样。不得不说,龙应台是一位极具智慧的母亲,正如她所说的:我们是两代人,中间隔个三十年。我们也是两国人,中间隔个东西文化。我们原来也可能在他十八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但是我们做了不同的尝试――我努力了,他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我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他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而她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