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女孩的“眼睛”五年级作文【最新3篇】
盲女孩的“眼睛”五年级作文 篇一
盲女孩的“眼睛”
我有一个同学,她叫小雨,是一位盲女孩。虽然她看不见世界的美景,但她却有一双特殊的“眼睛”——那就是她的耳朵。
小雨是一个非常聪明和勤奋的女孩。尽管她看不见黑板上的字,但她总是认真地听老师上课,用心记住每一节课的内容。她还有一本特殊的课本,上面的字都是用凸起的点和线组成的,她可以凭借手指触摸这些凸起的点和线,来读出课文的内容。这样,她就能像别的同学一样学习和参与课堂讨论了。
除了在学校里,小雨在家里也会用耳朵“看”世界。她喜欢听音乐和故事,因为这些声音能让她感受到不同的情绪和场景。她还喜欢听鸟儿的歌唱和昆虫的叫声,虽然她看不见它们,但她可以通过声音来想象它们的样子和行为。有时候,她会和爸爸一起去公园散步,她会仔细地听着周围的声音,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小雨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那就是弹钢琴。她的手指灵活而敏感,可以准确地按下每一个琴键,她通过听觉来感受音符的高低和节奏的变化。每当她弹奏出美妙的音乐时,她会觉得自己就像是在一个充满音乐的世界中。她的音乐老师说她是一个天才,因为她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弹出如此动人的乐曲。
尽管小雨看不见,但她的“眼睛”让她能够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她用耳朵“看”世界,用手指触摸知识,用音乐表达情感。她告诉我,她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同,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来“看”世界。她希望大家能够用心去感受身边的美好,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的乐趣。
盲女孩的“眼睛”五年级作文 篇二
盲女孩的“眼睛”
我有一个同学,她叫小雨,是一位盲女孩。尽管她看不见世界的美景,但她却有一颗坚强和乐观的心,这就是她最宝贵的“眼睛”。
小雨是一个非常独立和自信的女孩。她不依赖别人,每天都能自己穿衣服、洗脸、刷牙。尽管这些对她来说可能比别的同学更加困难,但她从来没有放弃过,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直到成功为止。她告诉我,她相信只要努力和坚持,就能够做到任何事情。
除了独立,小雨还非常乐观。她总是面带微笑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她告诉我,她相信即使看不见,也可以通过其他感官来感受世界的美好。她每天都会用手触摸花朵的花瓣,感受它们的柔软和香气;她会用鼻子闻食物的香味,来判断它们的味道;她也会用嘴巴品尝美食的味道,来感受食物的美味。她告诉我,虽然看不见,但她可以用其他感官来“看”世界,她觉得这样也很有趣。
小雨还非常善良和乐于助人。她经常帮助别的同学,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总是耐心地解答他们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知识。有一次,我不小心摔倒了,她立刻过来扶我起来,并问我是否受伤。她告诉我,她觉得帮助别人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因为这样可以让别人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尽管小雨看不见,但她的“眼睛”让她变得更加坚强和乐观。她用独立和自信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用其他感官来感受世界的美好,用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心帮助别人。她告诉我,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眼睛”,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珍惜,就能够看到生活的美好。
盲女孩的“眼睛”五年级作文 篇三
盲女孩的“眼睛”五年级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盲女孩的“眼睛”五年级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那是个烈日炎炎的假期,一个七八岁左右的小女孩,独自一人站在楼梯口上东张西望。
我好奇地问了问题目:“小妹妹,你在找什么呢?”她眉头紧锁,神情紧张地对我说题目:“我吗?我……我在等我的‘眼睛’。”
我疑惑不解地瞪大了眼睛,仔细打量了女孩一番,发现她是个盲人!她慢慢摸索着坐了下来,用双手托着脸,还告诉我题目:“老师说,她就是我的眼睛。”
就在这时,迎面跑来一位阿姨,她扎着马尾辫,穿着蓝色,点缀着白色圆点点的连衣裙,手里还拿着一本盲文曲谱书。
她看见我们,就展开双臂,急忙奔向小妹妹,把她紧紧抱住,小妹妹似乎认出了她,刚才还紧张的脸上立刻就绽放了笑容,眼都眯成了一条线,那位阿姨背起小妹妹,双手牢牢握住女孩的腿。
阳光放肆地照耀着,使阿姨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我心里想到题目:这真是一位好母亲呀!
可是,第二天清晨,我隐隐约约听见窗户对面传来断断续续的钢琴曲声。我随音乐把目光移向窗户对面,惊奇的发现,正是昨天的那阿姨和小女孩。
那阿姨正拿着曲谱书,一个一个音地唱,还拿着小女孩的一根一根手指头弹奏钢琴,
还时不时鼓鼓掌呢!小女孩稚嫩的小手在阿姨的指导下,在黑白琴键上跳跃着。我恍然大悟,原来这阿姨并不是她的亲生母亲,而是她昨天所说的“眼睛”——就是她的'老师。我想,女孩也许是被父母抛弃了,是老师给了她生命的光芒,生存的希望!
我看着、想着,我感受到了炎炎夏日一丝丝的清凉和无私的“师爱”。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小女孩一定会成功,不会辜负老师对她母亲般的爱,更不会忘记小时候老师耐心的教你那意味深长的曲子,与那时最与众不同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