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三年级作文300字(通用3篇)
篇一:家风故事三年级作文300字
家风故事:爱心传递
我家是一个非常温馨和睦的家庭,我们家的家风就是爱心传递。这个家风不仅影响着我们家庭成员,也慢慢地影响了我们周围的人。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里受伤了,手指流了很多血,疼得我哭了起来。老师看到后,立刻把我送到了医务室。医务室的阿姨很细心地给我包扎伤口,并给我擦了一点药膏。她看到我还在疼痛中哭泣,就抱起我来安慰我。这时,我妈妈也赶了过来,看到我受伤的手指,眼泪也不自觉地流了下来。她抱住我,轻轻地亲了亲我的脸颊,温柔地说:“妈妈会照顾好你的,你不要害怕。”这时,我感到一股暖流从妈妈的身体传递到我身上,我的心情慢慢地平静了下来。
在我受伤了之后的几天,我发现妈妈对我更加关心了,不仅帮我洗澡、擦药,还给我做我最喜欢吃的饭菜。我感到非常幸福和温暖,我知道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爱心传递。
我们家的爱心传递不仅在家庭成员之间,也在我们周围的人之间。每次我妈妈看到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她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看到一个老奶奶拿不动很多东西,妈妈就主动上前帮助她,把东西帮她提到了车上。老奶奶非常感激地对妈妈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家教育得真好!”我听到后,也感到非常自豪。
爱心传递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了我们家庭的土地上,温暖了我们的心灵。我希望我能够把这颗种子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爱心的力量。
篇二:家风故事三年级作文300字
家风故事:勤俭节约
我家是一个勤俭节约的家庭,我们家的家风就是勤俭节约。这个家风不仅教育着我们家庭成员,也慢慢地影响了我们周围的人。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看到一个小朋友在超市里买了很多零食和玩具,他的妈妈也没有劝阻他。我看到这个场景后,很惊讶地对妈妈说:“妈妈,为什么那个小朋友可以买那么多东西呢?”妈妈笑着对我说:“孩子,我们家的家风是勤俭节约,我们要学会合理消费。”我听了妈妈的话,感到非常欣慰。
在我家,每次买东西都会经过一番思考,我们会考虑到是否真的需要这个东西,是否可以选择更经济实惠的替代品等等。妈妈还会教育我将剩余的食物和水果保存好,不浪费食物。她会跟我说:“浪费粮食就是犯罪,我们要珍惜食物。”我听了妈妈的话,每次吃饭都会主动少拿一些食物,尽量不浪费。
我家的勤俭节约不仅在家庭成员之间,也在我们周围的人之间。每次我和妈妈去商店购物,她总是会比较价格,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有一次,妈妈带我去买衣服,看到一件非常漂亮的衣服,但价格很贵,妈妈没有选择购买,而是带我去另外一家商店,买了一件价格更合理的衣服。我看到后,也学会了节约购物。
勤俭节约就像一种生活态度,教会我们珍惜资源,合理利用。我希望我能够把这种家风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学会勤俭节约,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家风故事三年级作文300字 篇三
家风故事三年级作文300字
家训家风故事300字篇1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家训家风故事300字篇2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家训家风故事300字篇3
丰子恺育有七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丰子恺称外出做事为"无聊",和孩子们在一起则内心充满欢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饭,唱小曲逗孩子,画画引孩子笑,和孩子们特别亲近。有一次,长子瞻瞻要丰子恺抱他到车站去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到家时,却熟睡在父亲肩头,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感叹:"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除了让孩子在爱的空气中自由成长,丰子恺还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与子女"约法",强调最多的便是"独立",其中一条写道:"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同时,子女独立后,要与父母分居,"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
绝非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