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的民风民俗【精彩3篇】
瑶族的民风民俗 篇一:瑶族的传统服饰与婚俗
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贵州等地。他们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民俗文化,其中包括了传统服饰和婚俗。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了解到瑶族的传统服饰和婚俗的特点和意义。
瑶族的传统服饰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瑶族男子的传统服饰主要由长袍、马褂、腰带和裤子组成。其中,长袍是最常见的服饰,通常由青色或黑色的织物制成,上面还带有一些精美的刺绣和花纹。而瑶族女子的传统服饰则更加绚丽多彩,主要由上衣、襦裙、裙子和腰带组成。这些服饰通常以红色为主,上面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刺绣和花纹,非常漂亮。
瑶族的婚俗也非常有特色。在瑶族的传统婚礼中,新娘通常会穿上一套非常华丽的红色婚纱,头戴一顶装饰有珠宝和花朵的发饰。而新郎则会穿上一套传统的黑色长袍,腰间系上一条红色的腰带。在婚礼上,瑶族人还会进行一些特殊的仪式和活动,如拜堂、过门、敲锣打鼓等。这些仪式和活动都寓意着祝福和幸福,并且能够带来好运。
除了服饰和婚俗外,瑶族的其他民俗文化也非常有趣。例如,瑶族人非常重视家庭和亲情,他们通常会举办一些聚会和宴会,以此来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在这些聚会中,人们会一起吃饭、唱歌、跳舞,并且还会进行一些传统的游戏和竞赛。此外,瑶族人还有一种特殊的舞蹈叫做“瑶族舞”,它以优美而独特的舞姿和节奏而闻名。这种舞蹈不仅能够展示瑶族人的风采,还能够传承和弘扬瑶族的文化。
总的来说,瑶族的民风民俗非常丰富多彩,不仅仅体现在传统服饰和婚俗上,还包括家庭聚会、舞蹈等方面。这些民俗文化不仅是瑶族人的传统习惯,更是他们的文化自信和独特魅力的体现。通过了解和传承这些民俗文化,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瑶族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进一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瑶族的民风民俗 篇二:瑶族的传统音乐和节日
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民俗文化,其中包括了传统音乐和节日。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了解到瑶族的传统音乐和节日的特点和意义。
瑶族的传统音乐是瑶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瑶族的音乐通常以歌曲和乐器演奏为主,具有悠扬而独特的风格。瑶族的歌曲通常描述了他们的生活、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激之情。这些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歌词内容深邃,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瑶族人的真诚和热情。而瑶族的乐器则包括了一些传统的打击乐器和弹拨乐器,如锣、鼓、箫等。这些乐器不仅能够增添音乐的节奏感和动感,还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瑶族的音乐文化。
瑶族的传统节日也非常有特色。其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瑶族三月三”,这是瑶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之一。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舞狮、舞龙、唱歌、跳舞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还能够展示瑶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此外,瑶族还有一些其他的传统节日,如“瑶族新年”、“瑶族丰收节”等。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进行一些祭祀仪式和庆祝活动,以此来祈求丰收和幸福。
除了传统音乐和节日外,瑶族的其他民俗文化也非常有趣。例如,瑶族人非常重视家庭和亲情,他们通常会举办一些聚会和宴会,以此来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在这些聚会中,人们会一起吃饭、唱歌、跳舞,并且还会进行一些传统的游戏和竞赛。此外,瑶族人还有一种特殊的舞蹈叫做“瑶族舞”,它以优美而独特的舞姿和节奏而闻名。这种舞蹈不仅能够展示瑶族人的风采,还能够传承和弘扬瑶族的文化。
总的来说,瑶族的民风民俗非常丰富多彩,不仅仅体现在传统音乐和节日上,还包括家庭聚会、舞蹈等方面。这些民俗文化不仅是瑶族人的传统习惯,更是他们的文化自信和独特魅力的体现。通过了解和传承这些民俗文化,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瑶族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进一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瑶族的民风民俗 篇三
瑶族的民风民俗
瑶族,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分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瑶族的民风民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瑶族人民饶有风趣的民俗有“挂袋子”。客人到了瑶族的人的人家中,只要把随身带的包或袋子往堂屋的正柱上一挂,主人就知道客人要留下来用餐,都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把客人留下了就餐,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包或袋子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去别的地方,吃饭往往落空。
在达山瑶中,去别人家吃饭,主人家会敬客人三杯酒名曰:“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
客人一般到主人家做客时,主人家就会把金黄厚实的腊肉为上品,吃饭时主人会把大块大块的腊肉往客人的碗里夹。
瑶族普遍禁食狗肉,猫肉,蛙肉。凡是生产过的妇女头几天是不能吃猪油的。
到瑶族人家做客,吃饭时桌位也很讲究,一般是老人和客人坐头几位,一些瑶族人还会把鸡冠给客人,老人给客人敬酒,其实是一种尊贵。
瑶族人的民风民俗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走一走,看一看,瑶族人天性好客会热情接待你的。
拓展:
瑶族的饮食习惯
瑶族居民的主食以玉米、大米、红薯等为主。日常菜肴有黄豆、饭豆、南瓜、辣椒和家禽家畜等·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利用“鸟盆”捕捉候鸟,腌制为酢,是款待贵客的美味佳肴。桂北地区的一部分瑶族盛行“打油茶”,即以油炒茶叶煎汤,佐以生姜、辣椒、食盐调味,趁势冲泡炒米、炒豆、米花之类同饮,具有特殊的风味。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几个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他们以务农为主,实行轮耕,兼营狩猎、捕捞与采集,手工业较发达;聚居区出产优质红米和药材。过去,瑶族常在米粥或米饭里加玉米、小米、红薯、木薯、芋头、豆角等。有时也用““烤”的方法来加工食品,如煨红薯等各种薯类,煨苦竹笋、烤嫩玉米、烤粑粑等。
瑶族的建筑
瑶族房屋建筑因地而异,形式多样。一般而言,依深山密林而居的瑶族多就地取材,采用"人"字形棚居建筑式样;居住在坡度比较大的山岭地带的瑶族,多采用"吊楼"式建筑;居平原丘陵地区的瑶族,住房多为土木或泥木结构,与壮、汉族住宅相同;聚居山地的瑶族讲究村寨整体,房屋建筑多为层叠式,幢屋毗连,层次分明。大的村落山寨,房屋从山脚叠到山腰,甚至叠到山顶,民族风格独特。瑶族房屋建筑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住房、粮仓、寮房。住房一般是一栋三间,中设厅堂,卧室设在两侧或中室后部,前部为灶堂或火堂。粮仓多用木板密封成堡垒形,用来贮藏玉米、稻谷,一般设在屋外或村旁,甚至有的设在数十里的山野田间。寮房多数是建在村寨旁边,用茅草搭盖,用以存放柴草或储存物件等。
瑶族的婚俗
自古以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都是适龄男女必说之事。中国传统,女方嫁给男方,生的子嗣岁随父亲姓,这也成为千百年不变的规定。但在我国少数民族当中,嫁郎嫁女都有一个样的说法。 瑶族自治县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境内因汇聚着盘瑶、花蓝瑶、茶山瑶、山子瑶、坳瑶等5个支系的瑶族而被称为“世界瑶族之乡”。已故的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大瑶山的瑶族是全国支系较多,民俗表现最为典型的。目前世界人类研究的两个民族热点,其中就有瑶族。世界瑶族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瑶族群众在生活中形成了深厚质朴、绚丽多彩的瑶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瑶家婚嫁礼仪,涵盖了瑶族丰富。盘瑶婚期大多在秋收之后,春节之前,分“嫁女”和“嫁郎”两种。举行正式婚礼之前,必须经过择偶、提亲、订婚等过程。婚宴“正酒”三餐,“偏酒”(早餐、宵夜)六餐。第四日早上亲客告辞,男家各送一份“奶头礼”(亦谓小源礼),即:送岳父母猪腿各八至九公斤,其它猪肉四到五公斤。第四或第五天,夫妻回门住一宿,同回后方圆房。
瑶族的宗教信仰
瑶族的宗教信仰比较复杂,有些地区原始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或图腾崇拜占有一定地位;有些地区则主要信奉巫教和道教。道教对瑶族影响很大,凡属丧葬一套祭祀仪式,基本上按道教法旨进行,只是其中掺杂了一些民族原始宗教的内容。瑶族人认为狗是自己的祖先,在重大节日时都是先有狗上桌舔食后方能食用。相传在远古时代,两个大王之间互相打仗,其中一大王下诏,如杀死对方者将女儿许配给他,瑶族的祖先将诏文揭下,深夜潜入军中将那大王头颅咬下。许诺的大王不好反悔,却又认为这是一只狗,于是要求他们隐居深山。瑶族的祖先带着大王的女儿来到四面环山之地,不料,深夜瑶族的祖先竟由狗变成人,二人结为夫妻。后发展为千户人家,此地被后人称为千家峒。
瑶族禁忌
瑶族是十分注重礼仪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礼仪禁忌。路途相遇,不论相识与否,都要热情打招呼,否则被视为不懂礼貌;平日里洗脸盆不能拿来洗脚;用餐时忌讳互用碗筷;忌讳衣裤当户晒;忌讳在屋内乱吐口痰。猪日不杀猪,鸡日不杀鸡,牛马日不买卖牛马。有客人到家,客人先要与主妇打招呼,主人才高兴,否则被认为傲慢无礼。
瑶族十分尊敬长辈与老人,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并让到路的下方。骑马者,见到老人时必须立即下马。在老人或长辈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秽的话,不随地吐口痰,不直呼老人和长辈的名字。与老人和长辈同桌共餐,要让他们坐上席,主动给他们添饭加菜,可口的菜肴要移到老人和长辈面前摆放。
火塘是瑶族家庭的核心,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膛,不能用脚踩,火塘内的柴禾忌讳倒着烧。有些地方的瑶族忌吃狗肉,所以到了瑶族地区,不要打主人家的狗,不要吃狗肉,还有些地方的瑶族忌吃乌龟、蛇和鳝鱼。“盘王节”是瑶族最为盛大的节日,节日时间为农历十月十六日。但根据各地瑶族传统习俗和谷物收成、人畜康泰的情况而定,每三五年才过一次,甚至有的12年过一次。每逢“盘王节”,村寨房舍要打扫干净,男女老幼梳妆打扮,换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尽欢而散。除此以外,瑶族还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木莲节(也称祖先节,时间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等。大年初一妇女不串门访亲,不吃青菜,有些还在门外插一青枝或木牌。正月初三、初五、初六家人不出门。
瑶族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日(有的为三月初三日)举行祭龙仪式,内容包括求谷魂、祭谷娘、盘古、玉皇、神农等,求其保佑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四季平安、钱财顺利。祭祀的同时,举行扫寨活动。祭龙扫寨活动,禁止妇女参加,也谢外人进入寨子,已在本寨的外寨人,必须等祭祀完毕才能出寨。
瑶族的服饰
瑶族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曾有“ “过山瑶”、“红头瑶”、“大板瑶”、“平头瑶”、“蓝靛瑶”、“沙瑶”、“白头瑶”等自称和他称。过山瑶”、“红头瑶”、 “大板瑶”、“平头瑶”、“蓝靛瑶”、“沙瑶”、“白头瑶”等自称和他称。在风俗习惯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传统特点,尤其在男女衣着上更为明显。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着大裤脚长裤。 瑶族男女长到十五、六岁要换掉花帽改包头帕,标志着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了。
瑶族抛花包
抛花包是富宁县瑶族男女青年的一种娱乐形式,瑶语叫“武多”。瑶族的花包用红、黄、蓝、白四色布拼缝而成,内装玉米。活动人数不限,男女各为一方,每人都握两个花包,距离约一丈,左手接来右手抛去,男女对掷,往复循环,一时满场彩花飞舞。 传说从前有对青年相爱,男的叫盘阿思,女的叫刘三娘。瑶族头领想讨三娘为妾,被三娘拒绝,转而逼迫盘阿思,要盘阿思一天以内制一件五色凤凰衣,否则不准与三娘结亲。阿思历经艰辛,连一只鸟儿也没有猎获。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一位仙女为阿思的精神所感动,送给阿思一件凤凰衣。阿思和三娘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打死了瑶族头领,结成了夫妇。为了纪念仙女的恩情,三娘按凤凰衣的颜色,绣了四个花包,保留了红、黄、蓝、白四色,摒弃了黑色,以表示冲破黑暗、走向光明。自此以后,便有抛花包的活
动。富宁瑶族的抛花包活动,是青年男女的一种交际活动,许多青年男女都是通过抛包活动结为终身伴侣 。在瑶族新婚之夜新郎新娘不能同床共枕,新郎慨地让出自己的床位,由陪伴新娘来的同胞姐妹、知心女友与新娘同床共枕,说说知心话。新郎让出床位后,便邀请未婚青年男女到村旁彻夜对唱山歌,其内容主要是与未婚青年话别,说明自己已成家立业,肩负家庭责任,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跟大家一起玩耍,并希望同龄青年尽快找到心上人,早日成家立业。新郎要待第三天早上新娘返娘家回来以后,方能进入洞房与新娘共度良霄。
瑶族的丧葬习俗
瑶族都实行土葬,老人垂危时,便为之梳头、淋浴、穿寿衣,亲属守侯“送终”。死后移置厅堂(男左女右),全家举哀,子女前往亲友报哀,择吉安葬。停柩一般三天,请师公做“道场”。家贫者则一碗水为之“开路”。死者若是师公,则要请同等水平的师公念咒,将尸体用红布捆在坐凳楼梯上,法事完后才入棺。
出殡时,师公只引送到门口,由孝男或孝女,手持火把或菜刀引路上山。高山瑶不讲究什么“风水”宝地,只要在离住房不远的山脚,选上一地,即行安葬。
现在,瑶族已经实行殡葬改革,丧葬办法开始试行火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