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优质6篇)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篇一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是指对特定地域的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评价,以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利用状况和潜力,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土地利用规划、决策和管理,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方式和现状等方面进行的全面、系统的调查。通过土地资源调查,可以了解到土地的利用状况、土地的分布特点、土地的质量等信息,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资源状况、土地利用历史等。
土地资源评价是对土地资源的价值和潜力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土地资源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条件、土地的生产潜力、土地的环境功能等进行分析和评估,从而确定土地的利用价值和潜力。土地资源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土地的适宜利用方式和范围,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现场调查、样本调查、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现场调查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和测量,收集土地资源的相关数据和资料。样本调查是通过抽样的方式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以得到整体土地资源的信息。遥感技术是利用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等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观测和监测。地理信息系统是将土地资源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以进行土地资源的评价和规划。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意义重大。它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同时,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也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可以为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评价,以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利用状况和潜力。它是为了指导土地利用规划、决策和管理,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方法包括现场调查、样本调查、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它的意义在于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篇三
3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篇四
评价目的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土地评价可分为现状土地评价和潜在土地评价,缺点地面缺乏明显的界线一般与地块行政和宗地界线不一致,优点各单元面积相等容易进行编码和查找。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篇五
2017-08-03 23:02:36 | #1楼回目录
一.名词解释
1.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区域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及在一定的生活消费水平下,单位面积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土地:是大气对流层的下部至地壳一定深度的立体空间内有关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形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他包括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生物等组成要素。
3.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土地资源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和最基本的生产资源。
4.土地资源调查:是指运用土地资源学的知识,借助有关的科学方法和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状况和历史演变规律及其生产潜力、适宜性、限制性、土地利用特点、权属关系和管理状况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它包括土地要素调查、土地类型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其目的是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5.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土地的位置调查、气候要素调查、地形与地貌要素的调查、水资源的调查、土壤资源的调查、植被要素调查、土地类型调查、社会经济资料调查。
6.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是指在完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建立初始地籍后,国家每年对土地权属和用途发生变化的土地进行连续调查、全面更新土地用地资料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动态监测。
7土地评价:土地评价是针对一定的用途,对土地质量高低进行评定的过程。
8.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是指土地针对特定利用方式的适宜性及适宜程度,作出等级的评定。
9.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根据城镇土地的经济和自然属性,及其在城镇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综合评定土地质量,划分城镇土地等级的过程。
10.农用地分等: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按照标准耕作制度,在自然质量条件、平均土地利用条件、平均土地经济条件下,根据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出农用地等别的过程。
12.农用地定级:指在行政区(盛县)内,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和实际情况需要,遵照与委托方要求相一致的原则,即主要考虑定级目的,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出农用地级别的过程。
11.层次分析方法:把各个因素排成从高到底的若干层次对同一层次的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算出各因素权重。
二.简答题
1.土地资源调查任务与成果?
答:任务:1)清查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2)清查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和质量状况;3)完成系列调查成果图;4)分析土地资源的利用特点,进行土地利用分区
成果:土地资源调查成果图包括土地类型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
界线图、土地生产潜力图、土地适宜性评价等。
2.土地资源调查外业调绘。
1)路线勘查:一是了解调查区域的土地资源概况;二是建立分类系统和解译标志2)实地调绘:具体测绘土地资源类型的边界3)补充测量:重点地区、资料不全、有争议地区
3.土地资源调查内业工作。
1)转绘工作:外业调绘后的专业草图,都要转绘(纠正)到地形底图上,方可进行面积量算和编图。2)量算面积、分类统计、登记3)编图与图面整饰:在面积量算工作结束后,要对图件进行分幅、整饰,以便进行编图。4)调查报告:包括文字报告、图件、数据库等
4.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与现状调查的关系
两者区别: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一种普遍性的调查,在此之前没有进行过此类调查,通过该次调查建立起土地资料档案,建立起调查制度。更新调查是对已有土地资料更新为目的的调查。
两者联系: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整个土地资源调查的开端,而更新调查是进一步的延续,是为了使得原来的调查成果更具有现势性,更为全面、规范、实用。
5.土地资源构成要素调查
答:1)土地的位置调查(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2)气候要素调查(到气象台收集当地气象资料,对原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规律;到野外进行气象现象的观测)3)地形与地貌要素的调查、水资源的调查、土壤资源的调查(资料收集、外业调查、资料整理和分析)4)植被要素调查(自然植被、人工植被和特种土宜植物)5)土地类型调查(孝中、大比例尺的土地类型调查)6)社会经济资料调查(人口、水路交通、工程设施方面等)。
6.简述中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答:1)山地多,平地少,开发利用极其不便;
2)难以利用的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和冰川及永积雪地,面积广,占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将近18%;
3)在可供农用土地中,草地比重大(占土地总面积41.58%),林地次之(占17.95%),耕地最少(仅占14.21%);
4)耕地的质量不高(高产田地不及1/3),而且退化严重;
5)可耕地的后备资源少,再由于人口多而增长快,人均耕地日益减少,成为突出矛盾。
7.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方法?
1)利用已有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工作底图,进行外业填图(即补测)完成变更调查;
2)利用新的1:1万影像图和航片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3)利用3s技术完成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1方法多外业调绘,适用于范围小,地类变化少区域;2、3方法需购买图像数据,需考虑成本,大规模变更调查或重点区域调查中采用。
8.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外业调绘方法?
外业调查工作,以地形图和航(卫)片等影像图片为工作底图,利用收集到的有用资料,在室外对实地的地类、界线、权属等土地信息加以辨认和判定,在工作底图上进行标绘、注记,在外业手簿上做好记录,对工作底图上未得到反映的地物,采用测量的方法予以补测。
外业工作:地类图斑调绘、各种界线调绘、现状地物调绘、零星地物调绘、外业补测
9.土地评价的工作程序?
准备工作:1)任务委托2)接受评价任务(明确评价目的)3)计划安排(队伍组织、制度工作方案与技术方案)4)收集、补充调查(与评价有关的自然与社会经济资料)5)土地利用状况(土地用途、土地利用方式、投入、产出等)
评价过程:1)具体根据区域土地条件及资料状况和土地用途与利用方式2)评价单元划分
3)确定评价要素4)土地质量状况分类
成果总结:1)野外调查核准2)编制土地评价成果图件2)撰写土地评价文字报告3)成果验收,若验收合格,则可应用。反之,重新再做。
10土地评价的目标、目的、方法、对象?
评价目标:单项评价、综合评价
评价目的: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
评价方法: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评价对象:农用地评价、林业用地评价、牧业用地评价、自然保护区用地评价、城镇用地评价、旅游用地评价、交通用地评价
11.土地评价的类型?
1)根据土地评价的分类标准:土地评价中判别土地质量状况的指标,考虑经济因素的多少。土地评价可分为土地自然评价(又可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物生产能力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
2)根据土地评价的分类标准:土地评价中判别土地质量状况的指标,是定性的或是定量的。土地评价可分为定性土地评价和定量土地评价。
3)根据土地评价的分类标准:土地评价中判别土地质量状况的指标,综合性程度的大校土地评价可分为单项土地评价(改良盐碱地的评价、橡胶宜林地的评价、森林树种适宜地评价)和综合土地评价。
4)根据土地评价的分类标准:土地评价中土地质量状况图件制作时,采用比例尺的大校土地评价可分为大比例尺土地评价、中比例尺土地评价、小比例尺土地评价。
5)根据土地评价的分类标准:土地评价中判别土地质量状况的指标,依据的是当前的土地性质还是未来的土地性质。土地评价可分为现状土地评价和潜在土地评价。
12.土地评价单元确定方法、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1)以土壤图为基础确定。优点:充分反映了土壤条件、可充分利用过去的土壤调查资料。缺点:地面缺乏明显的界线、一般与地块、行政和宗地界线不一致。适用范围:农业用地的适宜性评价(土宜)、为土地改良提供基础资料的评价、县级区域的评价(1:5万比例尺)、指导施肥提供资料的评价等。
2)以土地类型图为基础确定。优点:充分反映了土地的自然条件、可充分利用过去的土地类型制图资料。缺点:地面缺乏明显的界线、一般与地块、行政和宗地界线不一致、比例尺较小,且全国不成系列。适用范围:综合性土地评价、适宜于小比例尺的评价(1:50万)、为省级大区域的规划提供基础资料。
3)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确定。优点:充分反映了土地的用途状况、可充分利用详查与变更调查资料、地面有明显的界线、与行政界线一致、图件比例尺系列较全。缺点:不反映宗地界线、与土地自然界线有时不一致、提取单元的土地评价因素有时困难。适用范围:适宜于进行现状用途的土地评价、宜于小区域大比例尺的评价(1:1万)、为乡级区域的规划提供基础资料。
4)以自由网格为基础确定。优点:各单元面积相等、容易进行编码和查找。缺点:与地块、行政、宗地界线不一致、提取单元的评价因素特征困难。适用范围:任意类别的土地评价。
5)以经纬网格为基础确定。优点:各单元面积易于计算、容易进行编码与查找。缺点:与地块、行政和宗地界线不一致、提取单元的评价因素特征困难。适用范围:任意类别的土地评价。
6)以叠置法形成的封闭单元为基础确定。优点:充分利用土地的各类资料、概括土地的各种性质。缺点:封闭单元不易获娶单元各评价因素的性质不易提龋适用范围:任意类别的土地评价。
13.土地评价的方法?
1)两阶段法:初步分析、第一阶段:基础调查、定性的土地分类、第二阶段:社会经济分析、定量的土地分类、规划决策。
2)平行法:初步分析、基础调查、定性和定量的土地分类、社会经济分析、规划决策。FAO提出的两阶段法。其中第一阶段主要从事土地的定性(质量)评价,第二阶段进行土地的社会经济分析。其作用仅限于核实土地利用种类是否恰当。该法通常为概略的规划目的而进行的资源调查和生物生产潜力评价的研究;在平行法中,土地利用种类的社会经济分析和自然因素的调查与估价是同时进行的,所评价的土地利用种类在研究过程中常常会更改。如林业中树种选择、砍伐日期和面积、防护措施等可变动,该法可在较短时间内提出比较精确的结果。
14.常用的权重分析方法?
1)等权重法:该方法将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看做是相等的2)经验法:是评价工作者根据已有的各专业调查资料和实际经验,在经过科学分析和认真思考的基础上为评价因子直接分配权重。3)等差法4)回归系数法:应用统计学原理确定评价因子权重的一种方法。
5)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影响土地自然适宜性的因素很多有很复杂,用回归系数可以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6)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7)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法,是一种多层次权重分析决策方法,是基于系统论中的一个重要原理---系统的层次性而建立的。8)相对权重法:在一个评价单元中,某个评价因子的权重不仅由它自身的值决定,同时也与其他评价因子的值有关系。
15.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地自然适宜性分类方法?
采用土地适宜性纲、土地适宜性级、土地适宜性亚级、土地适宜性单元四级分类制。它包括定性的和定量的、当前的和潜在的适宜性分类,而且对可能选择的每一种土地用途都分别进行分类。
土地适宜性纲:反应土地适宜性的种类
土地适宜性级:反应纲类适宜性的程度
土地适宜性亚级:反应级类限制性的种类,或所需改良措施的种类
土地适宜性单元:反应亚级内所需经营管理措施的细小差别。
16.中国土地类型分类系统
P29
三.论述题
第一题:假设你是某县二次土地调查小组负责人,请你根据二次调查的流程,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如何能顺利实施二次调查并获得良好的调查结果。
答案要点:要结合全国二次调查的整体环境进行阐述,要结合二次调查的流程,从准备阶段到外业、内业以及最后的建库和成果的审查等环节进行阐述,要站在负责人的角度进行控制,对成果总体把握,要求语言流畅、条理清楚、观点正确。
目前二次调查已经进入成果的验收阶段,结合你所认识的二次调查,谈谈二调成果如何才能更符合将来开展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
参考答案:第一阶段为准备工作阶段;1.调查申请
2.组织准备
包括建立领导机构、组织专业队伍、建立工作责任制等。
3.资料准备
包括收集、整理、分析各种图件资料、权属证明文件以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
4.仪器和设备的准备
调查前要准备好调查必须的仪器、工具和设备。
第二阶段为外业工作阶段;
1.调绘前的准备工作和室内预判
调绘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同名地物点的选择、调绘面积的划分和预求航片平均比例尺等。
2.地类调绘
注意零星地类处理
地类调绘按《规程》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在土地所有权宗地内,实地对照航片逐一判读、调绘,并填写外业外业调绘记载表p49-50表3-5。
3.线状地物调绘
线状地物的宽度北方不小于2米,南方不小于1米时,都要进行调绘实并地丈量宽度,丈量精确到0.1米。
第三阶段为内业工作阶段;利用现状调查的内业工作,包括航片转绘、面积量算、成果整理等。
航片转绘和面积量算是内业工作的中心内容。
成果整理包括面积的汇总统计、土地利用现状图、权属界线图的编制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或说明书的编写等。
第四阶段为成果检查验收归档阶段。1)外业调绘:地类判别、界线精度、线状地物量测等。
2)内业工作:转绘精度、面积量算精度、成图质量等。
第二题:结合你所学的知识谈谈相关土地工作之间的联系?
此题大家自由发挥啊,实在找不到埃
四、选择题
线状地物包括河流、公路、铁路、(ABCDE)等。
A、管道用地B、农村道路C、林带D、沟渠E、田坎
线状地物包括河流、公路、铁路、(BCD)、沟渠、田坎等。
A、毛沟B、管道用地C、农村道路D、林带
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ABCDE)和其它土地。
A、住宅用地B、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C、特殊用地
D、交通运输用地E、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F、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ABCDE)、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和其它土地。
A、草地B、商服用地C、工矿仓储用地
D、住宅用地E、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F、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包括(BCDE)、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
A、住宅用地B、城市C、建制镇D、村庄E、采矿用地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包括城市、(BCDE)。
A、住宅用地B、建制镇C、村庄D、采矿用地E、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土地利用分类是以土地的(ABC)为主要分类标准所进行的分类,
A、覆盖特征B、经营目的C、利用方式D、养分E、肥力
土地利用分类反映某一段时间土地的实际利用情况,其原则有(ABCD)。
A、统一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实用性原则D、地域性原则
面积量算方法有(ABCDE)等。
A、精密解算法B、图解法C、方格法D、求积仪法E、计算机面积量算方法常用的土地经济评价指标有:单位土地面积的(ABCDE)、成本效果系数等。
A、产量B、产值C、净产值D、纯收入E、费用偿还率(纯收入率)土地经济评价中,根据指标的不同性质和运用目的,将指标体系分为(ABC)。
A、土地经济效果(土地生产率)指标B、土地经济分析指标
C、土地经济效果分析指标D、土地社会条件指标
土地评价研究有三大趋势,分别是(ABD)。
A、综合化B、精确化C、概略化D、定量化。
土地经济评价分为(ABCD)
A、单项经济评价B、综合经济评价
C、土地资源潜力经济评价D、土地国民经济评价。
土地经济评价对资料的要求包括以下那几个方面(ABCDE):
A、准确性B、连续性C、完整性D、典型性E、可比性。
航片解译标志有(ABCD)、阴影、图型及相关性等。
A、大小B、形状C、色调D、纹理
概括来说,农村土地调查包括(AC)两部分。
A、权属调查B、面积调查C、地类调查D、分布调查
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是(ABCD)并给以综合分析和评价。
A、查清土地类型B、数量,质量C、空间分布D、利用现状
土地类型调查的主要内容有以下那几个方面(AB)
A、包括查清各种土地类型的数量、质量与空间分布状况;
B、查明一个地区土地类型的分异规律,揭示土地类型的形成、特性、结构与动态演替规律。
C、调查基本农田分布
D、查明违法用地数量及分布
土地的分类原则对于制定的土地类型分类系统的科学性以及指导调查的实用性上有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种(ABCDE)
A、自然发生学原则B、多级分类制原则C、分异特性逐级累积的原则
D、主导性原则E、实用性原则
常见的土地分类方法并未完全按照系统分类学的方法进行分类。综观各国土地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ACD)
A、发生法B、经验法C、景观法D、路线考察法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篇六
2017-08-03 23:02:47 | #2楼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