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经典6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篇一
标题:让孩子从小学会认识人民币
导语:《认识人民币》是一年级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课,通过教授孩子们认识和使用人民币,不仅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货币的概念,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经济意识。本文将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展开,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
一、课程设计
《认识人民币》是一年级数学中的一节重要课程,旨在教授孩子们认识和使用人民币。课程设计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人民币的基本知识:介绍人民币的符号、面值、颜色和形状等基本知识,让孩子们了解人民币的特点和用途。
2. 零钱的认识:教授孩子们认识和辨别不同面值的零钱,帮助他们学会用正确的方式组合零钱,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3. 人民币的使用:引导孩子们了解人民币的使用场景和方法,如购物、存钱等,让他们明白人民币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教学方法
在教授《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1. 视觉教学法:通过幻灯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人民币的形状、颜色和面值等,让孩子们直观地认识和记忆人民币。
2. 操作教学法: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真实的人民币和零钱,让孩子们亲自触摸和辨别,通过操作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人民币的特点和用途。
3. 游戏教学法:设计一些与人民币相关的游戏,如找零游戏、购物游戏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认识和使用人民币,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到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在评价《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评价:
1. 笔试评价:设计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题,测试孩子们对人民币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以及应用能力。
2. 实操评价:观察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对人民币的使用情况,评估他们的能力和技巧。
3. 课堂表现评价:评估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态度和表达能力等,反映他们对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总结:通过《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教学,可以帮助一年级的孩子们从小学会认识和使用人民币,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经济意识。因此,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教师都应该注重,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全面而有效的学习机会。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篇二
标题:让孩子们认识人民币,培养经济管理意识
导语:《认识人民币》是一年级数学中的一节重要课程,通过教授孩子们认识和使用人民币,不仅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货币的概念,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经济管理意识。本文将从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价值观的塑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
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通过教授孩子们认识和使用人民币,可以帮助他们培养以下知识和技能:
1. 认识人民币的基本知识:了解人民币的符号、面值、颜色和形状等基本知识,培养孩子们对货币的辨别能力。
2. 零钱的认识与运用:教授孩子们认识和辨别不同面值的零钱,并让他们学会用正确的方式组合零钱,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和计算能力。
3. 人民币的使用场景:引导孩子们了解人民币的使用场景,如购物、存钱等,让他们明白人民币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价值观的塑造
通过教授《认识人民币》这节课,可以帮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1. 学会珍惜和节约:通过教授孩子们使用零钱的方法,让他们懂得珍惜和节约财物的重要性。
2. 培养社会责任感:教授孩子们人民币的使用场景,让他们明白人民币的来源和用途,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公平意识:通过购物游戏等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人民币的价值和交换原则,培养他们的公平意识和正义观念。
三、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教授孩子们认识和使用人民币,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1. 金钱计算能力:通过操作零钱和进行购物计算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金钱计算能力和运算能力。
2. 经济决策能力:通过购物游戏等活动,让孩子们学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做出经济决策,培养他们的经济管理能力。
3. 交际与合作能力:通过购物、找零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交际和合作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
总结:通过《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教学,可以帮助一年级的孩子们从小学会认识和使用人民币,培养他们的经济管理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价值观的塑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教师都应该注重,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全面而有效的学习机会。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篇三
一、童话故事的创设,和谐的课堂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而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堂课中老师首先从课前板演一个简笔画——课堂储蓄罐入手,生动有趣,而且为后面课堂教学打下伏笔,接着通过猜谜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引入课堂,这样的交流促使学生从无意注意走向有意注意,为创设和谐课堂建立了一个基调,课中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使课堂一环紧扣一环,学生不自觉的在学习着新知,其中又穿插购物活动,颁奖嘉宾等,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机械学习变成意义学习。师生之间,整个课堂充满着和谐的氛围。
二、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课堂
课堂需要合作。本课带领学生步入情境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相互介绍一下“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在课中教师与学生互扮角色进行购物演示,在活动环节中更让学生直接购物,互动的过程是有效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当讲到到分的单位时,更播放《一分钱》的儿童歌曲,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了一次教育,不失为一举两得。
三、学习生活数学,生活的课堂
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现代教育的要求。该老师根据教材很好地设计了内容。例如在认识一元时问:你是怎样知道的?从而明确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现由人民币上面的国徽阐述了爱护人民币的原因和方法,抵制了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再如生活中购物的场景,朱老师移入了课堂,如何购物,要找对钱,要文明购物等等,这些生活经验的培养正是对学数学、用数学的最好标注。生活是现实的,课堂中的生活情景也应尊重事实,一本本子多少钱请学生猜一猜,再给出条件估一估,最后揭示“5角”,与学生生活的吻合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由此说明生活课堂的创设是成功的。
此外课堂中不断奖励学生各种五角星:智慧的、倾听的、合作的……并说明这将是一生的财富,即要教书也要育人。项老师充分利用了教材与课堂给了我们完美的解释,但课中我觉得也有几处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此提出供大家讨论:
1、课堂中项老师的课件中让小猪买一个棒棒糖,让学生例举了5角钱怎么拿?有四种方法,其实生活中学生已经了解,不如把思路放宽一点,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拓展与提高,即设置疑问:一个棒棒糖8角,小猪怎么付?这样的提问思维含量就大了,不但可以几角加几角的拿法,还可以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的付法,这样应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2、课堂结尾,由于时间关系,故事的结尾没有“呈现”有些可惜。其实这儿也隐藏着品德教育。一元钱开不了店,也就是说故事讲述的还不是十分详密,有点牵强,不如趁此机会教育学生节约用钱,不要像小猪那样吃光用光,应积少成多,最终走上富裕的道路。良好行为习惯、社会风尚的完善正是要从孩子抓起。
3、项老师出示各种一元信封,验证一元有不同的方法组成,由老师一人演示,一人验证似乎太过于单调,其实这个环节的设计思路还是很好的,但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一元除了由10个1角组成,还可以怎样组成,如有学生能利用已有经验说出2个伍角、5个贰角等,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再加以验证,更能使课堂变得丰富起来。
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币的真假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教师适当加以介绍,如人民币中的水印、盲文、金属线以及新版人民币的介绍也是有必要的,毕竟新版人民币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并使用着。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篇四
我们一起学习了黄老师执教的《认识人民币》一课,黄老师在《认识元角分》一课中创设出一个和谐、互动的生活课堂。
在课堂中,黄老师主要以“活动”为主线,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这节课的设计,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看一看(去商场买东西)→认一认、说一说(小组合作初步认识人民币)→分一分(带孩子认识了硬币、纸币,认识人民币单位)→换一换、算一算、买一买(1元=10角,1角=10分)等几个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在这一动态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如认识人民币,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采用小组合作互相介绍的形式,这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经验库中的.储存被充分调动。
教学一开始,教师出示小朋友到商店购物的情境,学生马上联想到要用钱,产生学习动机,并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小组内认识人民币,对人民币进行分类后,又创设一元超市购物的问题情境,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不同的付款方法,学生有强烈的尝试欲望。老师创设1元钱能买哪些东西的购物情境,学习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学生的学习情绪到了高潮,人人参与简单的购物活动,充分体验如何取币、付币、找币,体验1元钱的价值,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整节课以“生活”为依托,把“生活经验”变为“学习经验”。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所以,这节课以购物为引入,在购物中学习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及操作活动中,认识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以及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教师适时加入合作交流、购物换钱活动,做到了生生、师生的多维互动。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篇五
《认识人民币》在培智学校的一个教学难点,在仔细听了学校王老师的授课之后,感到这是一堂比较成功而且有实效性的数学课。本节课通过学生认识人民币、猜认商品价格、连线等环节进行阶梯式教学,不仅出色的完成了知识目标,同时非常注意对智障学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拓展训练。
这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这样几点:
1、让生活走进数学
人民币的认识对培智学生来说有虽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
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因此王老师在整个教学中这个思想一直贯穿始终:在拿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那币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付币,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这样既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亲近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2、课堂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场所。
智障教育的教学原则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情景性原则。它要求教师不仅在教学环境中创造出情景,而且也要求教师在学生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教育活动。因此,二者都强调“用生活来教育”,在“连线”这一教学活动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不同程度的学生也有不同的要求,能力弱一点的同学由能力好的同学带领,分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关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立体交叉互动。在这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参与实践机会,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真正地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
3、德育目标的渗透到课堂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智障学生来说有时比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综观这堂课,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教师在结课时的“不能乱花钱、撕钱”的提示,很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富德育于教学中。
当然这堂课也有值得推敲的地方:
1、让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放手再大一点:可以角色扮演,让扮演买东西的学生说要买什么,扮演售货员的学生说要多少钱,买东西的学生付款,然后再进行模拟,可能效果会更好。
2、教师的语言可以再简练一些,毕竟这是数学课而不是生活课。
3、可做些课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篇六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重点是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和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难点是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的换算及应用。虽然人民币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不是一个新知识,但是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一个初浅的认识阶段。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大多数学生认识1元,1角,5角,这些人民币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基本都能分辨。但2角的纸币现在比较少见,所以有可能不认识。至于1分、2分、5分这些已经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很远了,对于现在的学生是陌生的。
陈老师这节课设计了几个前测问题,通过前测了解到大部分的孩子对人民币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根据这前测在第一环节中,陈老师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以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觉的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
第二环节人民币的分类中,陈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实践,学生的热情高涨,对人民币的分类更轻松,对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当然分完后,最好能立即要求学生整理好学具。
第三环节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时,陈老师同样运用前测题目“怎么拿出1元钱”,分析学生的不同拿法,从而明确1元=10角=2个5角。虽然使学生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陈老师给学生准备了60角和60分,在3元=()角换币时,让学生动手圈一圈,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材料,对突破这样的难点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四环节模拟购物活动中,既然认识了钱,就是为了要学会买东西,因而最后的环节陈老师设计了解决实际问题:买东西。这里陈老师是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解决的,我想如果变成一张练习单,让生先动手做做,再汇报是否更好一些?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已经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也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是一节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