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评课稿(精选3篇)
《姥姥的剪纸》评课稿 篇一
《姥姥的剪纸》是一本以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为背景的儿童绘本,作者是乔一。通过讲述小女孩和姥姥一起学习剪纸的故事,本书既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又传达了亲情和师生情的温暖。本评课稿将从故事情节、艺术表现、教育意义等方面对这本绘本进行评价。
首先,本书的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故事以小女孩和姥姥的相处为线索,通过剪纸的学习过程,让读者了解到了剪纸的历史背景、基本技巧和不同的剪纸形式。作者通过描述小女孩的好奇心和姥姥的耐心教导,展现了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相互学习的过程。故事情节紧凑,情感真实,读者能够很容易地被吸引和融入其中。
其次,本书的艺术表现力也是其亮点之一。绘本中的插画精美细腻,色彩鲜艳,给读者带来愉悦的视觉享受。插画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通过细节描绘展现了人物的情感和个性特点。此外,插画还巧妙地将剪纸的过程和成品融入其中,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剪纸这一艺术形式。作者通过插画的艺术表现力,成功地将剪纸艺术的美妙展现给读者。
最后,本书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价值和魅力。剪纸艺术不仅是一种传统手工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表达情感的方式。本书通过小女孩和姥姥的学习过程,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尊重。读者可以从中学到不仅仅是剪纸的技巧,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总的来说,《姥姥的剪纸》是一本优秀的儿童绘本。它融入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传达了亲情、师生情和传统文化的温暖和价值。同时,绘本的艺术表现力也很出色,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希望这本绘本能够被更多的孩子阅读,让他们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魅力。
《姥姥的剪纸》评课稿 篇二
《姥姥的剪纸》是一本以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为题材的儿童绘本,作者是乔一。本书通过讲述小女孩和姥姥一起学习剪纸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亲情的温暖。下面将从绘画风格、情节设置和教育意义等方面对这本绘本进行评价。
首先,本书的绘画风格独特,给读者带来了新鲜感。绘本中的插画采用了鲜明的色彩和富有创意的造型,使整本书充满了活力和艺术感。插画中的背景和人物形象都经过精心设计,细节描绘细腻入微,给读者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此外,插画还巧妙地将剪纸的过程和成品融入其中,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剪纸艺术的魅力。
其次,本书的情节设置紧凑有趣,引人入胜。故事以小女孩和姥姥一起学习剪纸为线索,通过剪纸的过程,让读者了解到了剪纸的历史背景、基本技巧和不同的剪纸形式。故事情节紧凑,情感真实,读者能够很容易地被吸引和融入其中。故事中小女孩的好奇心和姥姥的耐心教导展现了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相互学习的过程,给读者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教育价值观。
最后,本书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通过故事情节和插画的展示,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价值和魅力。剪纸艺术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手工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表达情感的方式。本书通过小女孩和姥姥的学习过程,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尊重。读者可以从中学到不仅仅是剪纸的技巧,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总的来说,《姥姥的剪纸》是一本极具艺术感和教育意义的儿童绘本。它通过讲述小女孩和姥姥一起学习剪纸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亲情的温暖。绘画风格独特,情节设置紧凑有趣,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和情感共鸣。希望这本绘本能够被更多的孩子阅读,让他们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魅力。
《姥姥的剪纸》评课稿 篇三
“ 一手绝活、一片深情”为我们淋漓尽致的展示了《姥姥的剪纸》中的情深意切。一位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课文既表现姥姥精湛的剪纸技巧,又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刘老师的幽默风趣、和蔼可亲在与学生的轻松欢快的交谈中慢慢呈现出来,为孩子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正体现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他的语言朴实无华、穿着得体大方,在孩子们心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风范。课堂围绕课文的“技艺高、情意浓”为主线,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姥姥与“我”的情感世界,让姥姥的剪纸值得作者一生珍惜。
一、自主学习,善抓关键句
(1)姥姥的剪纸——技艺高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轻松地引导孩子紧抓两个“普普通通”,一个“无所不能”进行鲜明对比,姥姥的技艺高超立马跃然纸上。从“你姥姥神了”,“神”字高度概括姥姥的剪纸的技艺精湛。
(2)细节对比——思维发散
在实际教学中潜移默化地锻炼孩子的发散性思维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真正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里的综合性学习。让孩子仔细观察“猫、虎”,“母鸡、公鸡”紧扣它们之间的相似点,表现姥姥剪纸的工艺精湛,再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一些相似的动物词语再次夸夸姥姥的技艺高。 (3)姥姥的剪纸——情意浓
课文细节部分处理是否得当,可看出师生对文本的解读是否透彻,一个“栓”蕴含着姥姥精湛的剪纸深深的“栓”住 了我,也体现出姥姥对我浓浓的爱。刘老师通过“姥姥栓住我的都有哪些剪纸呢?姥姥借着祖孙俩的生肖特征将自己对外孙的疼爱剪进了纸里,剪出了富有童趣的美好图画,把童年的“我”深深吸引。
二、多彩形式,酿出深深情思
(1)反复诵读、品出深深情感
“诵读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刘老师在此次教学中以“一读一品,体悟情感”感受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和“我”对姥姥深深的怀念之情。
(2)畅想画面,写出感动瞬间
“学生是语文学习得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刘老师的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生活画面定格在姥姥的剪纸当中”学生畅所欲言,说说与姥姥会经历的许多值得留念的`瞬间。写写长大后姥姥对我的期望以及我想对姥姥说的话。既锻炼的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让学生写作水平有了提高。刘老师在处理最后姥姥与“我”内心的情感活动时,能在情感喷发到极处时,善于捉住学生的情感流动,让学生尽情抒发内心情感。
总结:
课堂教学既表现姥姥精湛的剪纸技巧,又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牛兔图”是姥姥与“我”情感的交织点,在此次教学中,由于时间分散在前面和后面两个阶段,从而忽略体会我和姥姥之间的深厚情感,应在出示每幅图时,让孩子们说说每幅图的寓意,体会姥姥对我的关爱。
另外,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有点过于心急,而慢慢的忽略了“静待花开”的瞬间,刘老师的“等待也是一种美丽”正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蜗行摸索的动力,正所谓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二:《姥姥的剪纸》评课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一位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形象。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课文既要表现姥姥精湛的剪纸技巧,又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听了李老师执教这篇课文后,感触颇深。
一、李教师教学基本功非常扎实,语言朴实。
无论是导语,还是过渡语、评价语,激情饱满,生动形象,为学生体会课文设置了很好的情境氛围,李老师在课堂上的那种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急不躁、镇定自若以及灵活的驾驭能力,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二、教学流程清晰明朗
纵观整堂课有三个版块:从品味剪纸魅力——感悟祖孙情深——表达思念、感恩之情,整个流程环环相扣,清晰明朗,过渡自然衔接,给人水到渠成之感,不突兀,不拖沓,孩子们在李老师的引导下慢慢地往前走,去领略剪纸艺术的魅力,洞晓姥姥剪纸技艺的无与伦比。
三、注重提问的有效性
“看着姥姥的剪纸,你想用哪些词语赞美姥姥的剪纸呢?”“看看课文哪些语句具体描写姥姥的剪纸“神”? ”“ 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读到这里,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姥姥?”在李老师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启发引导下,出现了很多精彩的发言,一个心灵手巧、乐于助人的姥姥形象就在学生的心目中活起来。
四、教学留白智慧个性
众所周知,适当的留白,可以给予学生无限的想象,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他们无穷的想象力,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力体现。而在本堂课中,李老师非常注重留白的设计。诸如让学生在划出的语句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让学生扮演乡亲仿照文章中的句式结构夸夸姥姥的剪纸,最后根据语境练习说话等,都显示了李老师精心设计的巧妙。
李老师在教学感悟祖孙情深时,课件出示了三幅牛兔剪纸图,在引导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让学生扣住一个“拴”字一个“缠”字,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思念、关爱时,也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当李老师最后出示教材原文中的一段话,读着作者后来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我感觉到自己被打动了,学生也被打动了。我想这正是我们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篇三:《姥姥的剪纸》说课稿
《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教材编排的意图是: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和祖孙之间的浓浓亲情。根据教材的分析,这篇课文,我将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
课标指出: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根据这一阶段目标的要求和这篇课文的特点,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知识目标、在第一课时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相关词语;
能力目标、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从课文的语言材料中感受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根据教材特点和目标的定位,我认为第二课时的学习
重点难点是: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本节课我将采用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另外,本年级的学生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所以,我在教学中,将保证让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小组合作时间,在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中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接下来我将重点阐述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的安排与意图:这一课时我主要设计以下五个环节:引入情境、设疑问难------通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品读感悟-----读说结合,升华情感----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
播放剪纸的图片,配上《童年》的纯音乐,简介剪纸。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姥姥剪纸技艺高超,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再次走进姥姥的剪纸,去认识这位可亲可敬的姥姥,重温那浓浓的祖孙亲情。
意图: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兴趣,才能挑起学生心中那颗想学的心。我通过图片再现情景,让学生从剪纸图片中感受到剪纸人精湛的技艺,由此与文本产生呢感共鸣。自然而然的走进文本。
第一环节:
精读感悟,感受人物形象。
这一环节我将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步:让学生默读课文1-6自然段,找找、画画、看看,你从课文中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姥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
意图:这一步让学生默读、勾画、批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明白读书的要求,进入边读书边思考的境界。同时,自主阅读,也是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是与人交流的基础。
第二步:交流汇报
在交流汇报中,我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首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读一读,在读熟的基础上再抓关键词指导朗读,如:都、左邻右社、无所不能等进行朗读指导,在读中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在突破重难点方面:如理解“总剪??”这一句含义时,我首先让学生说说熟能生巧的意思,然后再从文中找出具体说明熟能生巧的句子,读一读,之后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熟能生巧的事例。最后再让学生悟悟姥姥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这样设计,在教学中把读、说、悟相机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能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在学生的谈话中轻松的突破教学重难点。 第二层次:感受姥姥的勤劳善良
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抓住姥姥的动作语言的描述,指导学生读出姥姥的勤劳善良。
第三层次:感受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
首先我这样质疑,姥姥的剪纸,除了喜鹊登枝,剪的最多的是什么?
让学生自由读7-12自然段,找出我与姥姥的对话,然后再利用课件展示牛兔图让学生结合生活想象牛的勤劳、兔的顽皮,最后抓住缠、栓进行想象从、而感受亲情。
第二环节: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我先总结再范读作者后来写给对姥姥的回忆的片段最后出示:姥姥,我想对您说---的句式进行续写
意图:读是为了积累语言,写是为了升华情感,于永正说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这就是学语文。课内练笔,读写结合,注重实践,切实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第三环节: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开展剪纸的活动,谈谈感受,并写下来
收集有关的民间艺人,办一次民间艺人交流会:
这样设计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对剪纸的民间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延伸。这样也较好地贯穿了新课标中所强调的“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这一要求,也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说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它要求简单明了,提纲挈领。所以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将课文中的文字输入孩子的头脑,使学生真正达到书入我心、我心用书的境界,力争让学生在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突破教学重难点,当然,由于本人的教学经验有限,设计思路肯定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