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评课稿【最新6篇】

数学评课稿 篇一

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一直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在这学期的数学教学中,我采用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我注重启发式教学的运用。在课堂上,我尽量避免单纯的讲解,而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截线所交,那么交角是多少?”通过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找出相关性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增加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我经常给学生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动手解决。例如,在学习解方程时,我会给学生一些复杂的方程,让他们自己思考并找出解法。这样的练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另外,我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会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例如,在学习比例时,我会给学生一些购物场景,让他们计算折扣、比较价格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并增加对数学的兴趣。

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时无法充分让学生练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其次,有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高,需要更多的激励和引导。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总的来说,这学期的数学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和与实际生活联系,我成功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数学的魅力。

数学评课稿 篇二

在这学期的数学教学中,我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些成效。首先,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上,我经常给学生一些思维训练题,让他们动脑筋思考。例如,在学习几何时,我会给学生一些构造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并找出解决方法。这样的练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其次,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会采用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例如,在学习概率时,我会给学生一些有趣的概率问题,让他们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增加了他们的参与度。

另外,我注重个性化教学。在课堂上,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辅导和指导;对于一些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会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材料。通过个性化教学,我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有时无法充分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其次,有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较低,需要更多的激励和引导。针对这些问题,我将更加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我也会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综上所述,这学期的数学教学取得了一些成效。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个性化教学,我成功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更多的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数学评课稿 篇三

  陈老师在教学本节课时,主要是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学习数学。不仅如此,教学中,吴老师还用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活动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本节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1、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广角”属“实践活动”的范畴,非常注重生活中的数学与书本上数学之间的联系,强调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让学生在生活问题和实际情境中来学习组合和排列,让学生从穿衣、吃饭这些生活事情中寻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方法,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2、以学生为

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过程、自主探究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排列组合知识比较抽象,教师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连一连、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开展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例如在衣服搭配这个环节上,教师又开展小组讨论,选择方法的最优化,找到不重复又不遗漏的科学搭配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进行探究,突出策略的多样性,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

  在教学例1时,教师引导学生不仅可以先确定上衣,由上衣搭配下衣;也可以先确定下衣,由下衣来搭配上衣。在教学例2时,不是例1的简单重复而是在例1的基础上增加“拓展”这一块,这样学生对“排列和组合”意义的理解就加深了印象。整堂课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只要是按一定顺序的,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给学生以人文关怀,着力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4、关注情感与评价激励。

  情感态度与自信心作为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中陈老师的教学语言生动又激励性,尤其是对学生的情感投入起着积极的激励作用,使得学生情不自禁地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同时也一次次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这样的教学,学生不只是学

  到了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比较准确的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中搭配问题。

  总之,陈老师结合学生实际与教材内容,遵循新授课四步教学策略对本节课的设计,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数学评课稿 篇四

  听完张齐华老师执教的《认识负数》一课,我为他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精彩的语言而叹服。这节课没有用任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只靠一根粉笔,几幅学生自己绘制的图,就形象的理解了负数的具体含义,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一节真正的生态课。课堂上,张老师直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负数,你在哪儿见过负数?”学生说出:温度计、电梯、海拔、玩游戏时完成得分是负数;还有一名学生说到透支卡里有,张老师紧接着追问:“如果我的透支卡里是负数,说明我的财富状况怎样?”让学生初步体会负数表示的含义。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上,张老师让学生到黑板上写写负数,学生写了—1层、 —5℃ 、 —185米 ,当写到—50元时,张老师对学生说:“够了,刚才这位学生想给我写—5000元呢。”学生偷笑,同时对负数的大小有了一定的感知。

  这节课最精彩的地方就是研究负数的阶段。张老师就以学生写的这四个负数为研究对象,让小组讨论它们的具体含义,在讨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把讨论的结果画下来。值得我学习的是张老师对细节的把握,他指导学生一人画,两人讨论,这样就对小组员的分工与合作有了明确要求,提高合作效率。在学生到黑板前面讲解时,他也指导学生侧过身,不要挡黑板,回答完请站在一边看有没有提问,再交流。这种要求训练了学生们回答问题的好习惯,并激发起其他学生积极思辨的态度。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黑板上示范画了—1层、 —5℃ 、 —185米 、—50元。围绕着这几个学生代表的发言,学生之间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学生们不断完善自己画的图,力求更好的表示出这几个负数的实际含义。张老师则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数学上把地面叫“0”,生在指导下在1层和—1层之间画上了0分界线。老师适时提问:—4层比—1层高了还是低了?在其它几幅图中,张老师也同样注意引导学生找到“0”。在正负数的理解中,“0”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正数与负数的分水岭,张老师这样的设计加深了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认识到正数和负数以0为界,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自然也理解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同时借助数轴完善了学生对数的认识的扩充。

  还有一个环节设计的相当巧妙。当学生自认为对负数有了一定了解时,张老师出示了体育老师体检中为儿子测量的身高数据: —2厘米 。这一下子激起了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怎么越长越低了呢?难道站到地下面了一截?终于有一名女同学说出了:那是和同年龄的儿童的标准身高比相差了2厘米 。这样学生对正、负数的本质理解就更加深入了。

  总之,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还是张老师肯在学生如何学上下工夫,充分了解学情,充分让学生说、做、评价,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表达,善于等待和倾听学生的意见,不仅有知识的培养,还注重求异思维的培养。这正是我值得学习之处。

数学评课稿 篇五

  这次景东杯课堂教学比赛,我听了李丹老师上的《统计》这一课,作为一名教龄还不满一年的年青教师,我觉得李老师这节课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整节课从新课的引入,新授,练习和课堂小结各环节的安排比较合理,有序,层次清晰,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拓展,既照顾全体,又为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体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如果长此坚持下去,定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本节课中,李老师能提供学生比较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如课中老师让学生说说如何统计班中每种水果喜欢的人数,在出示了统计图后,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安排了让学生看统计图同桌互相提问题等等,这样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质疑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由于李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民主,在课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能在课中大胆质疑,如有学生发现教师所给的统计图的纵轴只有17个格子,就向老师提出:如果超过17人该怎么办 这些宝贵资源的呈现无疑是我们数学课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

  在这里我也想给李老师提几点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要正确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在统计班中学生最喜欢吃的水果的人数时,教师明知道有个别学生已重复站立而不加以指正,(班中也有同学向老师反映某某同学已经站立过了,但教师没有予以回应。)我想这是因为在教案中教师有这样一个预设的问题:我们怎么知道班级里每个小朋友都统计到了呢 李老师想让这个问题能在后面顺理成章地出现,孰不知这样做反而使教师要对班级人数重新进行统计,这样做势必要浪费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以致后来教师就干脆造假,把总人数凑齐就算完成了人数统计,这样做的结果显然使统计失去了它的真实性和它的实际意义。

  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规范,表达要确切,如教案中"这是统计图吗 "这句话表达就不够确切,应可以这样问:这是一张完整的统计图吗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注意倾听,更需要有适时的评价。在本课中,当学生完成了第一张统计图后教师要学生回答:你是怎么看出喜欢什么水果的人数最多和最少 当有学生回答:喜欢草莓的有16人,喜欢菠萝的有1人,所以喜欢草莓的人数最多,喜欢菠萝的人数最少。这样的回答显然与教师的要求不相符合,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反应比较冷淡,也没有对该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并进一步启发,但我们知道该学生从数字上看出数量的多少显然是没有错的,老师对该生的回答先要予以肯定,然后启发学生从另外不同的观察角度来回答问题,从而让学生从观察直条的高低来知道数量的多少。

  从试教课到正式上参赛课,我觉得李老师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只要她继续不断地努力钻研教材和改进教法,相信她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数学教师。

数学评课稿 篇六

  今天我们有幸听了中心小学龚老师的一节数学课,我觉得这节课质朴文华,耐人寻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和谐统一。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去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应用意识,同时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从这节课的教学实施上看,基本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

  新课伊始,教者运用多媒体出示了等宽不等长和等长不等宽的两组长方形,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为学生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做孕伏和铺垫。在例1的教学中让学生小组合作:用若干个小正方形摆三个不同的长方形,填表并交流所摆的长方形的.面积各多少平方厘米?然后通过例2的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测量、观察、汇报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可以沿着长摆一行,共用5个小正方形;沿着宽摆一列,共由4个小正方形,说明每行5个小正方形,共可摆4列,共需要摆20个小正方形,面积就是20平方厘米,最后出示试一试中的长方形,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想法,再向全班同学汇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实践和合作学习交流,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呢?总结抽象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是充满了观察、操作、探索、抽象、概括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亲历操作——思考——交谈——抽象概括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交流与思考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中发展自我。

  三、知识迁移、主动建构,推导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基本观念有两条:一是儿童的认识是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应十分强调活动;二是主体的认识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建构过程,其中“同化——顺应——平衡”是建构的基本环节。在探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教者先出示一个长方形并求长方形的面积(长5厘米,宽3厘米),然后借助多媒体演示:将长方形的宽分别增加1厘米、2厘米,使之变成长都是5厘米,宽分别为4厘米、5厘米的两个长方形,并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计算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并引导学生观察长为5厘米,宽为5厘米的长方形:这是个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怎样计算的?

  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能否推导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讨论并交流: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教者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建构,将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纳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中,也只有经过学生主动建构概括的知识,才能真正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优化了学生思维过程,取得了认识上的平衡。

  四、拓展练习,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完成基本练习后,教者设计了一道拓展题进行深化练习,请同学们拿出一张正方形纸(边长为10厘米),学生独立求出正方形的面积,再请同学们将这张正方形纸沿着某条线对折,使这张正方形纸对折后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有几种折法?会求出对折后图形的面积吗?学生根据要求对折成长方形或三角形,并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10×10=100(平方厘米) 100÷2=50(平方厘米),教师这时因势利导:我们虽然没有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但我们会在今后学习中进行研究。最后一题的设计独具匠心,让学生在题目的拓展、延伸中动手操作,并设置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悬念,始终让学生思维处于兴奋的最佳状态,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在实践操作中创新,满足了学有余力学生的需求,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

  当然,蒋老师这节课也有不尽如人意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课堂有效教学的问题。例如,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学生合作交流还有些不到位的地方,关于有效学习的问题,我们今后将会从效果、效率、效益三个层面,在校本教研时做进一步探讨。

相关文章

争做优秀的青少年的国旗下讲话稿(推荐3篇)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我是高一5班的向婧羽,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争做优秀的青少年》。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我想,设定这个节日不仅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更重要的是激励我们争当优秀的中国青少年。下面,我谈谈...
稿件2014-07-04
争做优秀的青少年的国旗下讲话稿(推荐3篇)

高考百日誓师教师的讲话稿(精彩3篇)

今天我很荣幸作为教师代表在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上发言。在离高考仅100天的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送给同学们的第一句话是:请相信,一百天的汗水很可能换来一生的幸福;但请记住,一百天的安逸肯定会留下一辈子的遗憾...
稿件2013-07-05
高考百日誓师教师的讲话稿(精彩3篇)

企业年会简短发言稿(精彩6篇)

新年到了,你们家年会开了吗?每年年底的公司趴上,你们有哪些令人尖叫或羡慕嫉妒恨的花式环节? 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企业年会简短发言稿(通用),供大家参考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企业年会...
稿件2011-06-03
企业年会简短发言稿(精彩6篇)

10年同学聚会发言稿(优质6篇)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发言稿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发言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讲者的思路、提示演讲的内容、限定演讲的速度的作用。你所见过的发言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0年同学聚会发言稿范文,欢迎...
稿件2014-08-01
10年同学聚会发言稿(优质6篇)

小学生秋季校运动会通讯稿范文(优选3篇)

写通讯稿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通俗易懂,因为通讯稿是用来听的,不是用来读的,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小学生秋季运动会通讯稿,一起来看看吧! 校运动会通讯稿范文 1. 秋风羽,天气淡淡...
稿件2016-03-09
小学生秋季校运动会通讯稿范文(优选3篇)

离职告别会上的讲话稿【实用3篇】

同志们:刚才,省局***副局长宣布了***市地税局领导班子变动情况的决定,并代表省局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殷切期望。首先,我对省局的安排表示衷心的拥护!同时对***的任职表示最良好的祝贺! &nbs...
稿件2015-01-04
离职告别会上的讲话稿【实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