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课说课稿(经典6篇)
小学生语文课说课稿 篇一:阅读理解提高篇
【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通过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培养思维能力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呢?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方法。
【一、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第一步。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与我们年级相符的文章,也可以选择一些我们感兴趣的主题。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效果。
【二、提前预测文章内容】
在阅读文章之前,我们可以先浏览一下文章的标题、图片和首段。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提前预测一下文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答案。这种预测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阅读文章,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度。
【三、掌握关键词汇】
在阅读理解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生词和难词。掌握关键词汇对于理解整篇文章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请教老师或者同学等方式来解决生词和难词。记住,只有掌握了关键词汇,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四、刻意训练阅读技巧】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需要不断地训练。我们可以通过刻意训练一些阅读理解技巧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比如,可以尝试先读问题再阅读文章、注意关键句子和段落、学会利用上下文推测词义等。通过不断地训练,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会得到提高。
【五、多做真题】
最后,我们要多做真题。通过做真题,我们可以了解考试的题型和考点,更好地应对考试。同时,做真题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提高。
【小结】
通过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提前预测文章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刻意训练阅读技巧和多做真题,我们一定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吧!
小学生语文课说课稿 篇二:写作技巧提升篇
【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写作技巧。写作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提高表达能力、培养创造力、锻炼思维能力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升写作技巧呢?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方法。
【一、积累素材】
写作首先需要有充分的素材。我们可以通过多读书、多看电影、多关注社会新闻等方式来积累素材。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借鉴这些素材,丰富作文内容,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二、构思合理的框架】
在写作之前,我们可以先构思一个合理的框架。框架是作文的骨架,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条理地展开写作。我们可以根据作文的要求和主题,将文章分为引子、承接、高潮和结尾等部分,然后在每个部分中进一步展开内容。
【三、注意语言的表达】
写作时,我们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语言是我们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好的语言表达可以让作文更加生动有趣。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提升作文的表达效果。
【四、注重细节的描写】
细节是作文的灵魂。通过细节的描写,我们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意思,感受到我们的情感。在写作时,我们要注重细节的描写,尽量使用具体的词语来描述人物、地点、事件等,让读者产生共鸣。
【五、反复修改作文】
最后,我们要反复修改作文。写作是一个反复推敲的过程,我们不能一次写就完美。我们可以请教老师或者同学来帮助我们修改作文,也可以自己多次修改作文。通过反复修改,我们的作文会变得更加精彩。
【小结】
通过积累素材、构思合理的框架、注意语言的表达、注重细节的描写和反复修改作文,我们一定能够提升写作技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吧!
小学生语文课说课稿 篇三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尽,擎,残”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赠刘景文》是《古诗三首》这课中的一首诗,也是学生理解较难的一首诗,因此,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的教学打下基础。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3、教学重、难点:
①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利用画面再现,从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②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二、说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本课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像讨论交流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说教法、学法:
1、谈话激趣,营造气氛。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在课始让学生诵读有关秋天的古诗,不仅达到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
2、掌握方法,主动学习。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文章乃天成,妙手偶得之。”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定数量的古诗,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本课教学中,我不打算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后主动学习。
3、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语文教学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所以采用“想象训练”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说教学程序:
1、教具准备:课件,古筝曲。
2、教学流程: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五个步骤:
一、牵手秋天,诵读秋诗
二、研读诗句,领悟诗意
三、介绍背景,感受深意
四、指导诵读诗句
五、情境迁移,感悟深秋
小学生语文课说课稿 篇四
【说教材】
《海底世界》是一篇有关海洋的常识性课文,全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紧扣课题提出问题:“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具体、生动、有序的描述了海底的声音、动物、植物、矿藏,展现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图。最后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指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给学生留下一个整体的深刻印象。
【说教学策略】
1.激发兴趣
《海底世界》一课着重描写了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教材虽配有插图,但却是静止的,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们精心制作了一套动画课件,为学生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
2.突破重点
《海底世界》一课,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之处,但这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海底那静中有声,动静结合的奇异景色。为了便于学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我创设了和谐情境,即通过CAI让每位学生亲自去领略一番。
①进行海面和海底的对比:利用动画先后演示海面上波涛澎湃(伴有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和海底悄然无声的对比情境,并分别提问: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个什么词来形容它?学生不仅理解了“波涛澎湃”和“宁静”这两个词的意思,更体会到了大海动中有静的奇异之处。
②整体感知,加深印象:通过CAI欣赏海底美丽的景色,再次整体感受“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从而激发学生从小立下大志,长大探究海洋奥秘的情感。
这样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创设和谐情境,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外显为直观形象的动态画面,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重点,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强化训练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
我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是这样进行训练的:
(1)观察训练。在教学第2自然段时,根据课文内容设计CAI课件,把文字介绍转化成动态画面。要求学生在观看画面时,用一个词来概括其内容,这促使学生在观察时抓住事物特点,积极进行思考。
(2)说话训练。观察解决了言之有物的问题,而说话应该是培养学生表现事物的能力。在进行说话训练时,我是这样做的:
①看画面,说图意。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把第2自然段的语言描述用对比的动态情境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学生用学过的观察方法仔细地看了画面以后,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意思。由于说话训练是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生在表达观察时都能做到有条有理。
②看画面,练复述。在学完课文后,出示总起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通过电脑把海底美丽奇异的景象呈现于学生面前,要求学生看着画面,用上总起句和板书上的重点词语说一说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样,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加深了理解,同时又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通过CAI创设和谐情境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在自我参与中兴趣盎然,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说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海底世界》这一课,你们能否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海底是怎样的世界?那么,海底景色的奇异表现在哪里?物产丰富又表现在哪里?这一节课,我们再一次去探索一下。
二、创设情境,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共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细读交流
①讲读第一、二句(板书:宁静)(出示课件)
②讲读第三句(板书:有声音)(出示课件)
③讲读第四句(出示课件)
④讲读第五句(出示课件)
⑤引读第六句
3.齐读第二自然段。
小结:海底的景象就是这么光怪陆离,这么千奇百怪。
(三)讲读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第三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2.请同学们自由读,看看你对哪种动物的活动方式最感兴趣,说说它的活动特点。(出示课件)
3.选择读。
小结过渡:为了写动物活动方式的多种多样,作者选取了五种动物来具体说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由于这些动物不同的活动方式,也使海底世界奇异无比。海底植物的风采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四自然段。
(四)讲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学生再自由读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色彩多样,形态各异)
3.欣赏美丽的海藻。
小结过渡:海底植物真是千姿百态,奇观异彩,不仅丰富了海底的物产,使海底的景色也如此奇异。海底除了我们所看到的动植物,还有什么?
(五)讲读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板书:矿物、丰富)
2.齐读。
(六)总结课文。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是一个生气勃勃的世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世界。
1.欣赏海底的美丽和富饶。
2.齐读课文,出示练习。
3.已经有不少探险家、研究海洋的科学家到过海洋,还把奇异的景色拍成电影、电视,但是,人类对海底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还要想办法打开这座神秘的宝库,这就需要科学知识,需要勇气。
(七)作业。
1.继续阅读有关海洋的书,准备交流。
2.运用本课已学过的先总后分的写法,写一片断: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
小学生语文课说课稿 篇五
一、说教材
1、教材简介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是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组安排的一种学习形式。“遨游汉字王国”是由“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个板块组成。“有趣的汉字”分别从字谜、有趣的谐音、汉字小笑话、汉字的起源等方面揭示了汉字的神奇性和趣味性。“我爱你,汉字”分别从汉字的演变、错别字的危害、汉字的书法艺术、汉字的魅力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华汉字的灿烂文化。
2、教学目标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对学生综合实践性学习活动重视的具体体现。它相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通过本组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汉字历史的悠久,知道汉字记录并承载着中华的文明;同时还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汉字在今天同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明白汉语如今在世界上影响的逐步扩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根据本组教学的要求,结合实践活动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我在摸索中制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
2、认识简单的甲骨文,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教材中的材料,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学生收集有关象形文字文字的资料,通过对这些象形文字的组合、联想,了解会意、指示等构字方法。
3、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汉字的趣味,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
3、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4、教学难点:
理解会意字、指事字的构字过程,策划小组活动。
二、说学情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身体和心灵两个方面都在快速的成长,对于知识的追求也与日俱增。五年级学生可以很完整地画完一张画,有些机灵的学生可以按照大人的意图出色地完成一件事,他们的想象力已经接近现实生活。但是五年级学生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有时受特殊因素影响会过于现实化,缺乏天真活泼、敢想敢干的创造性心理。
三、说教法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前所未有的条件,因此,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建构主义认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1)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2)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3)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四、说学法
新课改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本课学习中我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这样能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的结论,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自参与到丰富、生动的实践活动中去,经历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学生不熟悉的小篆字体,让学生对汉字产生好奇,激发其学习兴趣。
2、通过对“文字”的解释来引导学生对“汉字”下定义。
(二)汉字的产生
1、让学生了解文字出现以前人类的记事方法------结绳记事,并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主动发现“结绳记事”的缺点。
2、通过传说中仓颉独特的形象,激发学生对“仓颉造字”故事的兴趣,并体会仓颉造字的伟大意义。
(三)有趣的甲骨文
1、出示“甲骨文”图片,让学生对甲骨文产生直观上的认识。
2、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识别简单的甲骨文。
3、小组间竞赛,认识更多的甲骨文。
(四)制定小组活动计划(作业布置):
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综合性学习”,对小组活动还不太了解,所以我在第一课时只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初步制定出活动计划。这也是本课的一个作业,我在课前为学生制作了小组活动计划表,在课堂也会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
(五)总结:
1、让学生谈谈对汉字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产生对中华民族伟大文化的自豪感。
2、通过对这一段文字的朗读,加深传承中国文化的责任感。
小学生语文课说课稿 篇六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及编写意图
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的第一课时。第三单元是围绕"爱祖国"这个专题编写的,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情感。第九课以诗歌的形式展现隆重,热烈的国庆场面,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七个生字。会写"欢,庆".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情感目标: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教学重难点: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朗读课文,体会爱国之情。
二,学情分析
1,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国庆的资料和图片,这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所以在识字教学设计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3,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各不一样,他们阅读时各自的感受体会不同,因而要让他们畅所欲言,要尊重他们的阅读心理。
三,说教法
本课以诗歌形式赞美伟大的祖国,文字优美简洁。以"读"贯穿始终,理解课文,感受爱国之情。同时本课还有重要的识字任务,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形式充分地识字。
1,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新课开始前播放欢庆国庆的热烈场面,把学生带入自己与家人欢度国庆的美好回忆,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给诗句配画,使简单的文字符号变得生动具体,从而填补了教材的空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安排大量有层次,多形式的有目的的读。在读中交流,悟读法,抒发情感,升华认识,引起共鸣,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的情感熏陶。
3,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营造和谐,宽松,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氛围,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心理平台。让学生充满自信心地积极参与。通过语言激励,尽量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方法,内容。
四,说学法
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所以要把教法融于学法中,在学法中体现教法。
1, 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国庆和祖国变化的资料或图片,学生借图练说,使学生在积累语言中学习运用语言,掌握语言的表达规律,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审美情感。从图片的收集整理,到与同桌的讨论交流,直至当众的展示介绍。既锻炼能力,又学习语言,还陶冶情操,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不仅有教学目标中"知识和能力"的取向,还有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取向。构建的是"三个维度"的多元教学标。
2,学生自主学字,记字,写字,从而掌握识字的方法和规律。
3,学生质疑问难。在读中积累语言,仿说,习得语言,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掌握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实现自主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介绍国庆节的来历,重温普天共庆的场面。
(二)识记"欢,庆",学写"欢,庆".
学生说怎样识记这两个字,观察在田字格中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些什么,教师范写后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同桌比较,自我评价。
(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放手让学生自主学字,记字,写字,从而掌握识字的方法和规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听课文录音后,学生自由读,要求学生生字要读准 ,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课件展示词语和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语的学习情况。
(四)再读课文,学习新知,深入体会
1,学生自由读,质疑问难。
2,教师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产生联想,说一说仿佛看到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选择板书词语,也就是这首诗中描绘的"田野,蓝天,鸽子,大海,枫林)
3,多媒体演示欢庆的不同的场面。
(练习朗读句子,依图说话。)
教师先让学生结合图片自由读课文的前四行。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开火车读,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海在唱什么歌 鸽子在说什么 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即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又充分尊重学生自主读的权利,尊重学生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正如洛克所说"与教师相处的时候,思想感到安适与自由……心理才能接受新的知识".教师善意地促进学生的"反应",甚至是空发奇想。尊重学生语言的自由表达,并尊重非语言因素表现出来的亲情感,意志, 欲望和能力等。教师在这里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营造的是有利于教学对话的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心理平台。这也是语文" 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
4,,议课文,多媒体展示
(教师提问:图片中画了哪些人 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是什么日子 )[设计这样的图片,意在让学生体会到"十三亿孩子"就是指全国人民,因为他们都是祖国妈妈的孩子,十月一日这天人们都在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
展示诗的后四行,练习朗读。
5,再读课文。多形式读。(男女同学接读,同桌互相读,个人挑战读)
问学生:你知道了些什么
6,赏读课文,读自己喜欢的诗句,读给同桌听,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五)拓展练习
1,教师展示图片范说后,学生在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并结合图片说话。
2,师:为了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有人写了这么优美的诗,今年祖国妈妈的生日又快到了,你想对祖国妈妈说什么 (教师相机展示图片)
(教师相机展示图片)
2,学生为这首诗配一幅图,建议他们国庆节时办一期画展。
(让学生的语文知识与美术学科有机结合起来,相互渗透,这样来加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让学生透过有限去追求无限,延伸了课堂教学,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我对《欢庆》这篇课文所作的这一系列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通过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主动发展的情境和活动,使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造精神得到充分释放和发扬。在对课文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后,诱使学生产生新的联想,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考,让他们有疑问,有猜想,有争议,有联想促使他们在思考,表达等活动中理解,巩固知识,使他们的综合能力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