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十七孔桥导游解说词(推荐3篇)
颐和园十七孔桥导游解说词 篇一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胜——颐和园!我将为大家介绍颐和园内著名的景点——十七孔桥。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十七孔桥的背景和历史。十七孔桥,也被称为“卧虹桥”,是颐和园的一座重要景点,位于颐和园长廊的西南端,跨越昆明湖之上。这座桥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颐和园中最长的一座桥梁,也是乾隆皇帝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而修建的。桥梁全长150米,由十七个拱洞组成,故得名十七孔桥。
接下来,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座桥的特点和构造。十七孔桥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桥身由青石砌筑而成,整座桥显得庄重典雅。桥面上铺设着青色的大理石石板,光滑平整,供游客们步行观赏风景。桥身两侧的栏杆则是由白色大理石制成,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在这座桥上,我们可以看到桥的两端都有一座亭子,其中东侧的亭子叫做“云香亭”,西侧的亭子叫做“湖心亭”。云香亭和湖心亭都是仿古建筑,建筑风格简洁典雅,与桥梁相得益彰。在亭子里,游客们可以休息、观景,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情趣。
站在桥上,我们可以欣赏到昆明湖的美丽景色。昆明湖是颐和园最大的人工湖,湖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湖面上还分布着一些岛屿,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桥的正中央的“莲花岛”。莲花岛上有一座六角形的宝塔,名为“莲花宝塔”,塔身雕刻着各种各样的莲花图案,造型优美。站在桥上,我们可以远眺莲花岛和宝塔,欣赏到绝美的景色。
最后,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保护景点的环境和文物。十七孔桥作为颐和园的重要景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我们要尊重历史,爱护环境,不乱丢垃圾,不破坏文物。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
感谢大家的聆听,祝大家在颐和园的旅途中愉快!谢谢!
颐和园十七孔桥导游解说词 篇二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胜——颐和园!我将为大家继续介绍颐和园内的著名景点——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作为颐和园中的一座重要桥梁,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这座桥的建造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建筑技术,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桥梁由十七个拱洞组成,每个拱洞都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而富有节奏感的美感。
十七孔桥的设计和建造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的"天人合一"的理念。桥梁的拱洞形状和大小的变化,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适应地理环境和承重要求。这种"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使得桥梁在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洗礼后,仍然屹立不倒,展现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坚固和耐久性。
在这座桥上,我们还可以欣赏到昆明湖的美景。昆明湖是颐和园最大的人工湖,湖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站在桥上,我们可以远眺湖面上的涟漪和倒影,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同时,昆明湖也是颐和园中的一大特色景观,湖面上分布着一些小岛和亭台,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水景画卷。
最后,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个人安全。十七孔桥的桥面较为宽敞,但也要注意脚下的安全,小心行走,避免摔倒。同时,不要攀爬栏杆或踩踏花坛等行为,以免对景点造成损害。
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大家在颐和园的旅途中度过愉快的时光!谢谢!
颐和园十七孔桥导游解说词 篇三
颐和园十七孔桥导游解说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叫XXX,今天就有我来带领大家游览这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中的著名景区——十七孔桥。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愿我们共同度过这一段美好的时光。
十七孔桥的简介
现在,我们脚踏的是昆明湖的堤岸,大家请看湖心的小岛,走上这座通向小岛的石桥,就可以去岛上游玩。这座石桥名为十七孔桥,这座桥是仿照卢沟桥而建造的,建于1750年。桥全
长150米,宽8米,由十七个桥洞组成而得名。十七孔桥的名字
为什么叫十七孔桥,或者说为什么桥身建有十七个桥孔呢?十七这个数字并不符合皇权九五之尊的逻辑,它为什么要设计成十七个孔呢?据说道理就在于:如果桥设计为九孔,那么就会因拱度过大而容易被冲垮或崩塌。想来想去,臣工们最终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既不失九五之尊,又不降低桥的质量,那就是设计为十七孔,桥两边从任何一边数起,桥的最高处就是在第九个孔上。
十七孔桥的石狮
北京地区流传着一句歇后语:芦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其实,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雕刻了大小共五百四十四只石狮子,比芦沟桥的狮子还多59只呢!这是中国狮子最多的一座桥梁。可与著名的卢沟桥石狮媲美。十七孔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桥两边的白石栏杆,共有128根望柱,每根望柱上都雕刻着精美的姿态各异的石狮,大小共五百四十四只。,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玩耍嬉闹,有的你追我赶,有的凝神观景,个个惟妙惟肖。对于这一大群小狮子而言,十七孔桥庞大的身躯就像是它们广阔的世界。桥头各有两只大水兽,很象麒麟,十分威武。桥的两头有四只石刻异兽,形象威猛异常,极为生动。
十七孔桥之美----水中神兽
十七孔桥西通龙王庙,东接廓如亭,飞跨在东堤与南湖岛之间。十七孔桥就像是一道长虹,把人世间和蓬莱仙岛连接起来,是通向仙境的唯一道路。踏上这条通路,两边的栏板洁
白如云,下面的湖水映出青天,通路那边是琼楼玉宇,极目远望是渺渺群山。在这条通道上悠然而行,人世中的搅扰不知不觉地淡去,心境逐渐变得沉静清澈。不知红尘中的你是否也找到了人间返本归真的唯一通途?
清朝乾隆皇帝四处题字,在这里当然也不能免俗。他亲手为十七孔桥撰写了一整套匾联。桥的南端横联是“修蝀凌波”,形容十七孔桥如同一道天地之灵炼就的彩虹,飞架于碧波之上。桥的北端横联“灵鼍偃月”,把十七孔桥描绘成水中神兽,是一条巨大的鼍龙横卧水中脊背露出水面如同半月。桥北端的另一副对联写着:“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浆影翻明月照还望”,好一番诗情画意。
欣赏十七孔桥之美,有四时之美,有晨昏之美,但更重要的是从不同角度去领略,即站在园中各处望桥,和站在桥上望园中各处。比如站在桥上眺望万寿山,这是十七孔桥的最好镜头。扶着汉白玉桥栏,欣赏万寿山,水波、雕栏、长廊、绿树、崇阁、黄瓦、青天、白云,浑然一体,如世界上真有“蓬莱仙山”,也不会胜过这里。北京春天多风,在风天站在桥边,望着昆明湖动荡的波涛,似乎万寿山也会浮动起来,一线白石栏杆也成为一条幌动着的珍珠项链了。二是站在万寿山麓看“十七孔桥”,这在庚子前自然是办不到的,但颐和园开放之后,这便成为游人不可忽略的一个美丽的画面了。从知春亭一带,往北,再折而西,沿湖走,随处都能望到这一卧波长桥,宜晴,宜雨,宜雪,宜月,无时不是静静地卧在那里,如果你能坐船在湖中欣赏她,那就更美了。读者中有谁知道吗?她是无独有偶的.,她有个“姐姐”,在苏州“石湖”,“石湖串月”的“杏春桥”,同她的造型一样,只是没有她华丽。如果说“十七孔桥”是“宫廷妃子”,那石湖杏春桥该是江村的浣纱女了吧
十七孔桥的故事
说道这做优美典雅的桥是如何建成的,还有这样一段老北京们心口相传的美丽传说。话说乾隆年间,修桥工地上正在忙碌,来了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儿,乱发长的过耳根台子,脸上的土有一个铜子厚。他背着工具箱子,一边走一边吆喝:“谁买龙门石!谁买龙门石啊!”工匠们看他那肮脏劲儿,都以为他是疯子,谁都嫌弃他。
老头子在工地上转游了三天,也吆喝了三天,还是没人搭理他,就背着工具箱子往东走到六郎庄一棵大槐树底下。从此风餐露宿,夜里睡在树底下,每天鸡叫头遍起身,抡起铁锤,叮叮当当凿那块龙门石。村西住的王大爷打这儿路过,见那个老头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样子,动了恻隐之心,就让他搬到自个儿家里来住。
这老石匠在王大爷家一住就是整整一年,也凿了一年龙门石。王大爷也不嫌弃,只当是找了个作伴的老朋友,一日三餐还从来不怠慢。一天早晨,老石匠起身告辞,把龙门石留给王大爷做答谢。王大爷瞅了瞅汉白玉的龙门石,对老头说:“你也别说报答不报答。为这块石头,你劳累了一年,还是你带走吧!我要它也没用。”老头说:“我这块石头,真要到节骨眼儿上,花一百两银子还买不到呢!”说完也不顾王大爷的推辞,就走了。
此时颐和园里修建十七孔桥的工程快完工了。听说乾隆皇帝还准备前来“贺龙门”呢!没料想到,桥顶正中间最后那块石头,怎么也凿不好、砌不上。这可急坏了工程总监!这时候,有人想起了那个卖龙门石的老头子,大家四面八方去找。
后来打听到那个老石匠在六郎庄住过,工程的总监就亲自来到王大爷家。他一眼看到窗底下那块龙门石,一量正合适,就好像专为修桥琢磨的一样。大伙这才明白那老石匠是鲁班仙师下凡帮忙修桥。总监留下一百两银子,把龙门石运走了。这块龙门石砌在十七孔桥上,不偏不斜,严丝合缝,龙门合上了!众人无不感激仙师的呵护,并反省自己只故干活挣钱,却忽视了做人。幸亏王大爷心地善良,经受住了仙师的考验,才使十七孔桥顺利完工。
好了,剩下的时间请大家到小岛上游玩吧,20分钟后在这里集合,大家要注意安全!
好了,各位朋友,短暂的颐和园之旅就这样匆匆结束了,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希望大家下次再到北京游玩时,我还能为大家做导游,祝大家一路顺风,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