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咨询方案设计【优选4篇】
团体心理咨询方案设计 篇一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团体心理咨询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团体心理咨询是一种通过集体活动和互动来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具有高效、经济、可持续的特点。本文将设计一个团体心理咨询方案,旨在帮助参与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解决心理问题。
一、目标群体的确定
本团体心理咨询方案的目标群体为大学生。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就业压力等多种心理问题,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和帮助。通过团体心理咨询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团体心理咨询方案的设计
1. 活动形式
团体心理咨询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形式,旨在增强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和沟通。通过这些活动,参与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 主题设置
团体心理咨询的主题可以根据不同的参与者需求来设置,比如学业压力管理、情绪调节、人际关系改善等。每个主题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以便参与者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3. 咨询师的选择
团体心理咨询需要有专业的咨询师来指导和引导参与者。咨询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学知识和丰富的咨询经验,能够理解和解决参与者的心理问题。此外,咨询师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心理分析能力,以便更好地引导参与者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
4. 持续性与反馈
团体心理咨询不仅仅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咨询师应该与参与者保持联系,定期组织团体活动,并提供个别咨询服务。此外,咨询师还应定期收集参与者的反馈意见,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团体心理咨询方案。
三、预期效果与评估
通过团体心理咨询,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
1. 参与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参与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能够增强,提高人际关系质量。
3. 参与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升,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率。
为了评估团体心理咨询方案的效果,可以采用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估。通过与参与者的交流和观察,可以了解到团体心理咨询对他们的影响和改变,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方案。
团体心理咨询方案设计 篇二
随着心理问题的日益增多,团体心理咨询成为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团体心理咨询具有高效、经济、可持续的特点,适用于不同年龄和不同背景的人群。本文将设计一个团体心理咨询方案,旨在帮助参与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解决心理问题。
一、目标群体的确定
本团体心理咨询方案的目标群体为职场人士。职场人士面临着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职业发展困惑等多种心理问题,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和帮助。通过团体心理咨询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满足职场人士的心理需求,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团体心理咨询方案的设计
1. 活动形式
团体心理咨询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形式,旨在增强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和沟通。通过这些活动,参与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 主题设置
团体心理咨询的主题可以根据不同的参与者需求来设置,比如职业发展规划、工作压力管理、人际关系改善等。每个主题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以便参与者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3. 咨询师的选择
团体心理咨询需要有专业的咨询师来指导和引导参与者。咨询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学知识和丰富的咨询经验,能够理解和解决参与者的心理问题。此外,咨询师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心理分析能力,以便更好地引导参与者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
4. 持续性与反馈
团体心理咨询不仅仅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咨询师应该与参与者保持联系,定期组织团体活动,并提供个别咨询服务。此外,咨询师还应定期收集参与者的反馈意见,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团体心理咨询方案。
三、预期效果与评估
通过团体心理咨询,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
1. 参与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参与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能够增强,提高人际关系质量。
3. 参与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升,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率。
为了评估团体心理咨询方案的效果,可以采用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估。通过与参与者的交流和观察,可以了解到团体心理咨询对他们的影响和改变,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方案。
团体心理咨询方案设计 篇三
活动安排:五次活动,每次60—90分钟,每周一次。
活动对象:初二年级
(一)我是谁——认识你自己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协助学生认识自己眼中的我以及他人眼中的我
活动准备:纸、笔。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你了解自己吗?请在纸上快速写下10个“我是……”(10分钟)
2、分享。请学生将自己所写的和大家一起分享。
3、教师点评。了解自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知己是知彼的前提。只有对自己的角色、特点有了更多的了解,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扬长避短,更好地进行生涯的规划,获得更美好的明天。这次活动将引导大家更好地认识自己。
4、自我认识活动。
(1)将学生两两分组,一人为甲,一人为已(最好是两两不太熟悉的同学为一组)。甲开始自我介绍,已负责记录。甲在说了一个缺点之后,就必须说一个优点。五分钟后甲乙角色互换。
(2)教师请甲、乙两人取回对方的记录纸张,在背面的右上角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彼此分享做此次活动的感受,并讨论:介绍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何者比较困难?为什么会如此?两人之中必须有一个人负责统整讨论的结果。完成之后,由负责统整的人向其他人报告讨论的结果。
(3) 汇报结束,请每位同学强其签名的纸(空白面朝上)传给右手边的同学。而拿到签名纸张的同学则根据自己对此同学的了解,在纸上写下:我欣赏你……因为……写完之后则依次向右传,直到签名纸张回到本人手里。
5、分享。每个人与其他组员分享他看到别人反馈后的感想与收获。
6、教师总结。了解与接纳真实的我是很重要的。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往往高估或者低估了自己,并把这种看法认为是一成不变的,绝对的。通过活动,我们发现了许多我们不曾发现的东西,对自己有了更丰富和全面的认识,我们需要通过自己和他人的眼光来更好的发现自己。
(二)积极赋义1、 将学生分组,约6、7个同学为一组,组员围成圈坐好。让同学们拿出上次活动所写的自己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的纸,对每个成员写下的不好的性格特征进行积极赋义,如:多疑——积极赋义就是自我保护意识强;竞争意识不强——积极赋义就是不争强好胜;鲁莽冲动——积极赋义就是勇敢积极;畏首畏尾——积极赋义就是小心谨慎。每组一人作记录,将小组所作的所有积极赋义的例子进行团体分享,并讨论某些性格特征什么情况下具有积极作用,什么情况下具有消极作用,如何避免其消极作用。(30分钟)
2、教师总结。苦瓜向来喜欢抱怨自己,抱怨老天,因为不仅生就一张凹凸不平的脸蛋,味道尝起来更是苦ㄚ!所以它平日就是那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夏天来了。苦瓜遇见甘蔗,它对甘蔗说:老天真是不公平,你的脸长的这麼平直光滑,汁液又这麼甘甜可口,人人都喜欢,而我,咳!甘蔗经他一说,只是谦虚的点点头,若有所思的说:是阿!天生的我就是讨喜欢的甜味,和你是相反的,不同型的。
可是如果没有你的苦,人们怎麼知道我的甜呢?再说,你天生的苦,并不坏呀!只有你才能让大家从小记得这种『吃苦的滋味』,吃下了你,也就不怕吃苦了。还有,从小也会记得摆一副苦瓜脸是不好看的,这可是你与众不同的特色呀!瞧!你是多麼特殊!苦瓜心想:我比别人特殊多了!从此他总是高高兴兴的展现自己,劝大家别怕吃苦,吃下它也就不怕吃苦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每一种性格都有其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性格本身无所谓好坏,环境不同,同一种性格特征带来的结果截然不同。所以,只要能在适当的场合恰当地应用,任何一种性格的人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三)寻找自信支点1、 自我寻宝。让学生发现自己更多的优点,找到自信的依据,建立理性的自信系统。寻宝方式:我开始喜欢我自己,因为……
寻宝要求:
①必须实事求是;
②必须是自己的优点或特长,也可以是自己的进步;
③每个人至少找到自己的5个珍宝。
2、优点轰炸。
小组成员轮流坐到中央,其他成员从他身上找特别的地方,然后用发自内心的语言赞美对方。
团体分享:当别人赞美你时,你的感觉如何?你赞美别人时,通常赞美哪些地方?你能给所有的人不同的赞美吗?你在赞美别人时,感到自然吗?为什么会这样?是否有一些优点是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是否加强了对自身优点、长处的认识?
3、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优点,充分认识自身的优点,寻找自信的支点,开发自身的潜能,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悦纳自我。
(四)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1、秘密大会串。
(1)请同学将目前最感到困惑的事情写在一张纸上,写好后折叠起来交给教师。
(2)教师从手中的纸条中抽出一张,将纸上所写的问题念出来,让所有同学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学之间可以讨论,示范和提供书面资料等方式来帮忙解决问题。
(3)教师依次念出所有同学的问题,并让同学依次帮忙解决。
2、自信百宝箱。给所有同学发一张心卡,让同学在心卡上填写“在自信心方面,我无法做到……”团队所有的成员对心卡上无法做到的事献策,不评价,重数量。
3、教师总结。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们借助团体的力量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五)温馨祝福,结束活动
1、总结收获,自信人生。由学生反思总结收获。
2、歌曲《相信自己》,在歌声中回顾走过的风雨成长心路,感受团体的力量,胳膊挽在一起围成一个圈共同唱起《相信自己》。
3、温馨祝福。互赠祝福,感受团队的力量,祝愿自信人生到永远。
团体心理咨询方案设计 篇四
(一) 团体名称
——人际关系提升训练营
(二) 团体性质
异质的、封闭式的人际关系提升小组
(三) 团体规模
由10到15人组成
(四) 参加对象
在校大学生。希望组员是异质的,所以会尽量平衡他们的性别、年级和专业,但是年龄跨度上不能太大。需有比较强烈的扩大人际交往范围、提升人际交往技巧、端正交往态度的愿望,能真诚地对待小组活动,并且性格友善和坦诚,能和他人和睦相处。将不选择刚刚经理了重大事件或性情过于极端的组员,并且确保组员之间是陌生的。
(五) 团体活动时间、活动地点、费用
每周一次,共五次,每次约2小时。
封闭、安静的、有活动椅子的活动室(26177室)。
活动的费用待定。
(六) 组长介绍
袁晓霞:女,`学习过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咨询及其他一些心理学课程,为人真诚、开朗、乐观、热情,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比较好,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受过专门的训练。
(七) 团体目标
通过为组员营造一个真诚、尊重和温暖的小组气氛,引导他们回顾过去的经历,思考自己的性格、价值观、优缺点、人生目标等一系列和人际有关系的内容,希望组员在团体中培养一份归属感和被接纳的感觉,在体验与他人亲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时,学会关心、倾听和体察他人,提高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
(八) 理论依据
“印刻”理论
著名动物心理学家洛伦兹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一组鹅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母鹅自己孵化,这部分小鹅出壳后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物是母鹅。根据常识,这部分小鹅会跟随母鹅,同它保持亲近和依恋的关系。事实也确实如此。另外一部分鹅蛋是人工孵化的,小鹅出壳后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物是实验者本人。这部分小鹅便把实验者当成母鹅,紧紧追随,把研究者当成母亲来亲近和依恋。这种有机体在其生命早期的敏感阶段对最早看到的活动物体产生依附的现象,称为“印刻”,通过印刻而形成的依附行为,对有机体产生持久、深刻的'影响。
人类的生物发展水平虽然比动物要高得多,但人类也有同“印刻”相类似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出现过自幼儿与狼,兄等动物产生了强烈的依恋而逃避人类。此外,人类的婴儿也会在“敏感期”出现对母亲的依恋。人的交往和人际关系的需要,正是在这种最初的依恋关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本能理论”
另外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对群体的依恋是 人的本能或遗传,是人类祖先时代就已经形成的能力。人类的祖先古猿的自我保护能力很差,要想保存自己的生存和繁衍,就必须以群体的方式活动,依靠群体的力量来抵御灾害,获得食物。经过长期的进化,这种群集的习性传递给后代,使人类先天具有与人共处,交往的需要。他们研究了人类的近亲恒河猴,发现在它们身上也存在对同伴的依恋现象。实验证明,恒河猴的依恋行为取决于对象是否能够提供温暖、舒适的机体特点,而不在于能否提供食物。
动物的依附,合群倾向和表现,为人际这人际交往这一人类行为的形成奠定了生物学的基础,对我们认识人际交往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爱和归属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首先,生理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人们的联系和交往。
其次,安全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人们的联系和交往。
再次,爱和归属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人们的联系和交往,爱和归属的需求,既是交往的结果,又是进一步交往的推动力。
又次,尊重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人们的联系和交往。
最后,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也离不开人们的联系和交往。
人际交往需求理论
心理学家威廉姆斯库兹提出,人有三个方面的需求——爱、归属和控制,这些需求推动人们去进行交往。这一理论称为人际需求理论。
爱的需求反映的是一个有表达和接受爱、友谊的愿望,这种愿望促使他要与他人建立一定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
归属的需求反映的是希望自己存在于群体之中,与他人在一起的愿望。
控制的需求反映的是人希望拥有一定的权利,对他人发生影响的愿望。
上述三种需求反映出人际交往是人的心理的需要,但对其具体的行为表现应有恰当的认识、适度的爱、归属和控制需要会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而过分的亲密、交往和控制与过分的冷漠、孤独和无视秩序都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
成人早期:亲密对疏离
此时,年轻人通过青春期的发展,已确立了稳定的自我同一性,这就为他们建立与他人的亲密关系打下了基础。
(九)参考文献
1、刘晓新. 毕爱萍. 人际交往心理学.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余琳. 崔芳. 涂玉香. 高健. 大学生心理健康.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
4
3、吴远. 缪志红. 施春华.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
4、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5、郑日昌. 大学生心理咨询.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6、樊富珉. 团体心理咨询.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十) 团体方案
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