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的教研活动方案(实用6篇)
幼小衔接的教研活动方案 篇一
幼小衔接的教研活动方案是为了帮助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教育过渡更加顺畅,促进幼小衔接的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个幼小衔接的教研活动方案,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
首先,为了确保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教师们需要进行教学规划和资源准备。在幼儿园阶段结束前,小学老师可以与幼儿园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准备。小学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小学教材和教学资源给幼儿园老师,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小学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其次,教师们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以促进幼小衔接的教学工作。例如,可以组织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进行教学观摩和交流。幼儿园老师可以去小学观摩一节课,了解小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小学老师也可以去幼儿园观摩一节课,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观摩和交流,教师们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教学水平。
另外,教师们可以组织一些幼小衔接的教研讨论会。在这些讨论会上,教师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共同探讨幼小衔接的教学问题和解决方法。讨论会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讨论一个具体的教学问题,然后汇报给全体教师。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们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最后,教师们还可以开展一些幼小衔接的教研课题研究。教师们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例如,可以研究如何提高幼儿园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等。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们可以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促进幼小衔接的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
综上所述,通过幼小衔接的教研活动方案,教师们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促进幼小衔接的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也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提高。希望这个方案能够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幼小衔接的教研活动方案 篇二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之间的教育过渡。为了促进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教师们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个幼小衔接的教研活动方案,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
首先,教师们可以进行教学内容的对接和衔接。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有所不同,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的部分。教师们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对比和分析,找出共同的部分,并进行衔接。例如,可以在幼儿园阶段引入一些小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
其次,教师们可以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教师们可以通过研究和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找到适合幼小衔接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采用游戏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另外,教师们可以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存在一些教学资源的差异,教师们可以通过整合和共享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可以将一些小学的教学资源分享给幼儿园的教师们,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小学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同时,也可以将一些幼儿园的教学资源分享给小学的教师们,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最后,教师们可以进行教学评估和反思。幼小衔接的教学工作需要不断地进行评估和反思,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教师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听取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评估。同时,教师们也可以进行教学反思,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和有效,以及是否需要进行改进。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幼小衔接的教研活动,教师们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促进幼小衔接的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也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提高。希望这个方案能够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幼小衔接的教研活动方案 篇三
一、指导思想:
幼儿入小学是教育过度的关键期,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经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家长们的共识。做好“幼小衔接”,不仅有利于入学前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为孩子的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将尝试通过教育教学、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方面多途径实施“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将“幼小衔接”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衔接目标:
1、从心理准备入手,培养孩子入学前良好的心理品质。(情感、兴趣、注意力、意志、责任感、自信心等。)
2、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
3、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观摩交流,为幼儿做好入学前必要的心理准备。
4、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
三、衔接方案:
教育教学方面:
(一)工作目标:
通过“幼小衔接”系列活动的开展,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减少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神秘感,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各项准备。
(二)具体做法:
(1)参观小学、体验生活。
为了让大班的孩子能更进一步感受小学的生活,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责任意识,我们将组织他们去正则实小,观看小学的升旗仪式和广播体操;参观小学的环境,包括操场、教室、图书室、厕所等地方,边看边比较与幼儿园的不同;并深入一年级的课堂与小学生同上一节课,了解小学生是怎样上课、怎样举手、怎样做作业的,并组织幼儿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我心目中的小学”,使孩子们对小学产生向往,激发他们上小学的愿望。
(2)启发幼儿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了解小学生的课间十分钟都做些什么。并请一位老师拍一些课间十分钟的录像,回来组织幼儿讨论、交流,课间十分钟是用来干什么的?录像里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不对?为什么?
(3)请孩子学做小学生每天背着书包来园,并学着整理自己的书包和学习用品,开展整理书包比赛。
(4)和孩子一起制订作息时间计划表,养成做事专注有序的习惯。
(5)观看录像《小学生守则》了解小学生活的一些常规,为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做准备。
班级工作方面:
(一)工作目标
1、培养孩子间的相互学习、自主性和决策的能力,建立一个共同探讨的团体。
2、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有安全感,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
(二)具体做法:
1、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步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我们将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玩水、玩火,玩电。
2、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讲故事、社会实践等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懂得,成为一名小学生,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3、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上课时要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要认真完成作业等。
(2)知识经验的积累:
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同时,让幼儿熟悉汉语拼音,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活动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家长工作方面:
(一)工作目标: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共同配合为孩子入小学做准备。
(二)具体做法:
1、理论指导、更新观念
为大班家长举办有关幼小衔接的讲座。使家长正确了解幼小衔接的意义和重点,掌握入学前习惯培养、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与途径,了解除了学习能力等入学准备以外还应重视幼儿心理、生理的入学前准备工作,从而对幼小衔接工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
2、开放观摩、率先体验
利用家长开放日的有利契机,邀请正则实小一年级的老师们来园观摩研讨。尝试让大班家长在幼儿园里率先体验到小学老师的一些基本学习要求,了解小学与幼儿园在教学上的异同点,感受小学教师的教学风格,使自己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更加心中有数。
3、家长参与、同步衔接
发放《进入小学,你们准备好了吗?》家教小手册,帮助家长科学地去对待孩子成长中的.转变。在家长园地中开辟“家庭教育分享栏”,在上面粘贴幼儿学习内容,让家长鼓励幼儿独立完成,家长则对幼儿不明白的地方进行点拨,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幼儿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使家长真正参与到孩子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的培养中来。
入小学是人生成长中的一件大事,幼小衔接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工作,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帮助孩子顺利度过人生的第一大关口。以上这些方案是我们的初步设想,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们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
幼小衔接的教研活动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指导,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活动时间和班级:
活动时间:20xx年3月—7月,活动时间为一学期。
活动班级:大一班、大二班
三、活动目标
一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二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动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探索阶段(20xx年2月—3月)
1、成立幼小衔接接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到人。
2、加强教师“幼小衔接”的理论学习,通过培训、讨论、辩论等形式,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小学的教育目标及要求。
⑴认真学习纲要,深入了解“幼小衔接”的目的和任务。
⑵结合各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学习兴趣和各班使用的教材,通过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幼小衔接”的工作方法,全面展开“幼小衔接”活动。
⑶大班教师之间分享交流,将自己积累的关于幼小衔接互动指导策略的经验进行分享。
3、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⑴在家长会上介绍《幼小衔接计划》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目的和意义,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并能积极有效的配合我们的工作,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⑵开展有关幼儿小衔接的系列讲座或咨询活动。
⑶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二阶段:实施与调整提高阶段(20xx年3月—7月)
1、开展《我上小学了》等主题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活。
2、参观小学、体验生活,进一步感受小学的生活,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责任意识。
3、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⑴入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⑵身体方面的准备:
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⑶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⑷学习方面的准备:
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保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领导,加强活动过程的'管理,确保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落实目标责任制。
将各项工作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责任人、定活动方式,定活动地点,确保活动的扎实开展。
幼小衔接的教研活动方案 篇五
“幼小衔接”问题广泛涉及到家庭、幼儿园、小学等教育机构,并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所以“幼儿园与小学的研究”这一课题所获得的成果对当前有重大现实意义。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是单方面因素就能解决的,需要调动各方面因素一起做好以下准备。
一、幼儿本身应做好以下准备:
1、生理准备: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都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应该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1)具有良好文明的进餐、睡眠、排泄、盥洗等卫生习惯。
(2)能自己整理自己的仪表,注意保持仪表整洁。
(3)会动手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书包、铅笔盒等)。
(4)了解身体主要器官及自身生长的需要,掌握自我保健的有关常识和简单方法。能沉着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2、心理准备:
目前,人们关注的主要是大、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而对于幼儿园如何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还很少,对于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因此,幼儿入学前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准备。
(1)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我们将安排各种以探索为主的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大胆操作,将问题抛给幼儿,发展大班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一定的抑制控制能力,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许多研究都表明儿童的心理理伦和抑制控制之间存在关系。抑制控制能力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儿童对心理状态的认识能力,这说明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可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我们将从游戏、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幼儿的一致性、坚持性,培养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
(3)应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做中学”理论活动中有两个环节“猜测或假设”和“记录试验过程”对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猜测或假设”有助于激活幼儿的思维。动手前,先动脑,幼儿的思维会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这无疑能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次,在探索猜测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思考。所以我们应着重引导幼儿去猜测,去假设以及引导幼儿记录试验过程,幼儿思维的抽象、概括水平因此会获得发展。
(4)应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因为在社会交往中,儿童会接触到不同的想法和观念,注意自己和他人的愿望、信念等心理状态,并对这些心理状态进行思考。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们更应该加强幼儿的社会交往和言语交流,多向幼儿使用心理状态的词语。如:想要、希望、认为、觉得、记得、忘记等。
二、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生活的不同:
第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所以我们老师和家长就要努力地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以上几方面说明,幼儿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三、老师怎么做?
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等)。
第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老师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老师或成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第三,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第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学习生活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幼小衔接的教研活动方案 篇六
一、指导思想:
1、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做好“幼小衔接”,不但有利于入学前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为孩子的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尝试经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种手段多方位实施“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将“幼小衔接”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活动目标:
1、经过“幼小衔接”系列活动的开展,和谐幼小衔接,帮助孩子向小学顺利过渡。
2、本着“真诚、尊重、互动、合作”的原则,增强幼儿园与小学的沟通衔接。(园校行政之间、园校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小学生等。)
3、有效整合家园力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知识观。
三、活动时间:
5月30日
四、活动地点:
大三班教室
五、参加对象:
全班家长主持:金老师
六、活动准备:
1、班主任写好方案和发言稿 。
2、家长签到表。
3、提前二天给每位家长发一份邀请函。
4、会场标语:幼小衔接家长会。
七、活动流程:
1、主持人致辞介绍活动流程。
2、由蔡老师讲座《幼小衔接》。
3、由班主任介绍班级情况。
4、有家长填写反馈表。
5、与家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