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韧性为题的高考满分议论文5篇(优秀3篇)
篇一:文明的韧性
近年来,我们所处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全球化的加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各种挑战和困难也层出不穷。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应对挑战、克服困难并保持稳定的力量,那就是文明的韧性。
文明的韧性是指一个社会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时,能够保持稳定、快速恢复并不断进步的能力。它是一个社会的精神支柱,是社会的灵魂和力量的体现。一个具有韧性的社会,不仅能够在困境中挺过来,还能够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
文明的韧性是社会进步的保障。在一个充满挑战和变革的时代,社会面临着各种问题和困难,如经济危机、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等。只有具备韧性的社会,才能够应对这些挑战,迅速恢复并继续前进。例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冲击,但一些具有韧性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及时采取措施,成功渡过了这个难关,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文明的韧性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社会变革和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只有具备韧性的社会才能够保持稳定。例如,面对恐怖袭击和社会动荡,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加强安全措施、提高国民素质和加强社会凝聚力,成功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文明的韧性还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一个具备韧性的社会能够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例如,面对自然灾害,一些国家通过加强灾害预防和救援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保障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培养文明的韧性。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全民的韧性意识和能力;我们需要加强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具备文明的韧性的社会,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篇二:文明的韧性
文明的韧性是一个社会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能够保持稳定、快速恢复并不断进步的能力。在当今世界,社会面临着各种挑战,如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加剧、环境污染等等,这些问题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我们要重视和培养文明的韧性,以应对挑战和困难,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首先,文明的韧性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在社会变革和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只有具备韧性的社会才能够保持稳定。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例如,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加强安全措施、提高国民素质和加强社会凝聚力,成功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只有保持社会的稳定,才能够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文明的韧性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一个具备韧性的社会能够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例如,面对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社会矛盾加剧的问题,一些国家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和促进公平正义,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只有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才能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文明的韧性是社会适应能力的体现。一个具备韧性的社会能够适应各种变化和挑战,保持稳定、快速恢复并不断进步。例如,面对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问题,一些国家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和节约资源,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只有适应变化,才能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培养文明的韧性。我们需要加强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我们需要加强全民的韧性意识和能力,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挑战和困难的应对能力;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具备文明的韧性的社会,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文明的韧性为题的高考满分议论文5篇 篇三
韧性于中国,像是一种与生俱来又后天不断坚定的信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文明的韧性为题的高考满分议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文明的韧性
自人类诞生之初,便有了区别于其它生灵的文明,从原民学会制造简单的石器,骨剑到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的发现和发明;从最初的结绳,符号到唐诗宋词,散曲小说:从母系氏族到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纵观历史,一路走来,人类历史历经风雨却不曾停滞,这其中离不开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说到底更是骨血中流淌的文化和精神,让我们这个东方古老的国度一直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并日益散发出更具神采的魅力。
在人类还无法与大自然相抗衡的时候,人的意识里便充满了反抗和斗争的信念。从盘古开天辟地的那一刻起,反抗的种子就留在了中国人的身体里,女娲炼石补天,精卫衔石填海,在中国古老的神话里,与大自然的对抗从未停止过。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阶级出现,阶层诞生,人们对不平等制度的不满,对自身境遇的不愤,更激起了他们反抗的意念。一次又一次朝代的更替,一次又一次制度的变革,历史的车轮不曾停下,反抗的脚步不曾停歇。尤其当国家生死存亡之际,这种反抗精神震撼了世界,让侵略者们为之震惊。国家陷于危难,当那群意气风发的青年学生走上街头游行抗议之
时,当那群有志之士在南湖的红船上商讨国家的未来之时,当红军艰难跋涉两万五千里保存下革命的火种之时,我们知道,民族有力量,国家有希望。翻开中国历史的画卷,正是这种不服输,不认输,顽强拼搏,蓬勃向上的像野草一样的韧性让我们的民族得以延续,让我们的文明代代相传。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因为中华民族的包容和韧性,才让中华文化日益兴盛和繁荣。在中华的诗词里,既有“北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粗旷和质朴,又有“北方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细腻和温婉;既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低吟和倾诉,又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的悲壮和豪迈。男子也可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情愫,女子亦可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气概。在这个神奇的国度里,人民皆具有水的包容和草的柔韧。而如今,中国更以她的开放和文化让人神之往之。中国文字走向世界,零八年的奥运会成功举办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载人航天技术走在世界前沿,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展示了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中国的高铁承载着中华文明以飞一般的速度向前驶去。泱泱大国,展我雄姿。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正是有了一个个勤劳,朴实,坚韧的中国人,才让我们的民族更加的兴盛,国家更加的繁荣,文明更加的久远。
文明的韧性
我从远古走来,着褐黄作我衣冠。
远去的牧歌声里,满载着诗和酒的旅程。一次出生,应感谢那个孕育了文字的仓颉。从此鸿蒙初辟以来口耳相传的故事有了现实存在的可能。渐渐地刻刀变成了笔与墨,竹简让位于蔡侯的千古发明。
名为贞观开元的时代,汉代以降的文人诗酒相伴,魏晋的风雅融合了胡风风采千般,文坛的剑锋沾染了文人的豪气,入喉的酒让人醉酣,自此一道白虹贯日,中有李杜白刘诗词的万丈光焰;四方的夷民纷至沓来,遣唐的使者络绎不绝,经卷文书伴随着丝绸刀剑向外发散,沿途播撒的文明种子终成圣殿。
后来啊,又是一次四分五裂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迷局乱战。刀剑铁戟粉碎了笔墨纸砚,骄兵悍将肆意屠戮着饱学鸿儒,暗无天日的黑夜直至黄桥那一支回师开封的赵字旌幡。青史里乾德元年那场酒宴,终结了帝国内部的兵连祸结,边疆的烽烟却燃得更加频繁。以抑武为代价而兴起的我在从开封到杭州的三百年间臻于极盛,却在崖山之后迅速魂灭身残。
当曾经不可一世的上帝之鞭化为捕鱼洱海的一抹苍凉,东南那诛元的玉刃入主应天,曾作为锦绣挥舞令朝越伏首的理学,在一朝又一朝病态的压制扭曲下却最终扼住了我的咽喉。从此燕赵的慷慨变徵终成绝响,吴楚的放诞纤丽再也描摹不出山川的锦绣苍莽。接着,九州的天地旋转,华夏的天地不在属于正朔的炎黄。纸上,断章捉句深文周纳,宏文顿成残章;刀下,师友亲朋肆意株连,血色覆压斜阳;修订与毁灭,变相的焚藏,天下识士噤口难言,战战兢兢自称着奴才。于是,“九州的文风渐渐刻板,西出阳关的文人越来越少”,一道无形的堤坝隔绝了自由的空气,囚禁文字于所谓的盛世殿堂;文人沦为御用的侍从,清流渐成封闭的死塘。
当炮舰轰开了紧闭的大门,那封闭了数百年的一池死水才渐渐泛起波澜。新流旧水相遇相搅,尽管那陈腐含不甘退却的朽叶污水搅起一个个漩涡将一个个仁人志士吞没,然而旧潭周边的堤堰却是在一点点垮塌。
封闭了太久的木乃伊在接触了新鲜的空气后,迅速腐烂,崩离。
一场名为新文化运动的滔天洪水席卷而来,摧毁了一切积弊的同时也动摇了千年传承的根基。眼前的疮疤渐渐愈合,心头的鲜血却在不经意间不停的滴。凡带有西文的泥沙俱下大行其道。“孔家店”被强拆,连带历经千年建成的文化圣殿转瞬间只剩断壁残圮,精华与糟粕同在泥瓦中延口残息,打碎的瓦釜瞧着同被毁弃的黄钟暗自欢喜。
庆幸的是,历经千年在这个古老民族内心形成的共同的基因并未被摧毁。丁丑年间那一声炮响后,这基因统一了军阀,整合了阶级,并成为长城上的烽火燃料,熊熊燃烧,让不可一世的所谓皇军日益陷入到这片的土地上的汪洋大海中,并在英美丢盔卸甲之时兀立不倒,直到乙酉年那所谓长久的武运彻底失败。
可是数十年后,一切又变了。近代闭关的教训让这个国度一步步有限制地敞开国门。虽说是大工业新技术为先驱为主体,思想的藩篱还在。但随之而来的附着物却在不经意间摧蚀着人心,进而一代人的迷茫化成居心叵测者口中无可救药的河殇,黄土地与蔚蓝色的海洋自此不可调和,连带根植在这片土地上的文明被否定,曾有过的辉煌被否定,一切被否定。
接着混乱之余经济的大潮冲刷一切,像是曾经的“钢元帅”,由一马当先发展为一骑绝尘。后者最终导致过这个国度的大崩溃,前者?
总体还是对的嘛。几十年跑完了别人用百年才跑完的路,奇迹般从一个落后之邦变成东方的巨人。却在同时,也用不可抵挡的力量摧毁了千百年来兵燹战火都未能消灭的古迹,清扫了可能成为所谓现代化的一切阻碍。削秃高山榨干河湖,竭泽而渔尚且不论;巨铲铲平一个个村落,平地而起一片片高楼,砸碎一个个牌坊,树立一块块冰冷的标语牌。
尽管楼下除了钢铁水泥,并无精神的根基。
标语牌上的文字,大多也只是存在于标语牌上。
我想过死亡,我接触过死亡,我接触过太多的死亡。这五千年来,自己也很多次离死亡好像只有一步之遥。两千年前四百六十个儒者的哀嚎还未绝于耳,我却奇迹般在那场大火中涅槃重生;七百年前崖山的海底多了十余万自愿玉碎的爱国者,我竟然还是从散曲杂剧中艰难地保存下来了这个民族的符号;最让我害怕的是那一场以正义以救亡之名的新文化之洪,师出有名的它才真正让我胆战心惊。像是罪恶假自由之名以行,害怕精华伴糟粕被一并除去。
历经千难万险,我还是活了下来。
尽管体无完肤。
然而我还是恐惧。
因为今天多数看到我的目光总是让我如芒在背,观赏者眼中投射出的是金子的颜色――不止一次的盛情邀请让我兴奋不已,结果到了最后才发现却只是借我的名头把戏台来搭,真正粉墨登场高歌万丈的,还是红到发紫的经济。
半夜,有的,在舞台上歌到喑哑;有的,在漩涡里苦苦挣扎。
城市的夜实在是太过逼人,人工的白昼连一方黑暗都不肯舍得给予我来掩盖泪花。
回望那血泪的曾经,乱世中我的式微还可有安慰自己的理由,毕竟崖山边,有过十几万人不甘在马鞭下苟活而以我为旗斗争;那一场冲击根基的洪流,亦是一个民族在危亡之际寻求解药,就算抛弃了我也只是算矫枉过正。那流的血,权且作为我为这个民族找到真正道路而应做的牺牲。
然而若是在一片歌舞升平中被遗忘,却实在是我的耻辱。
同样,也是这个民族的悲哀。
当忘了自己的符号,纵然是上得了最高的峰台,这个四不像的民族还有多少未来?
呜呼哀哉。
文明的韧性
温伯雅
我从远古走来,着褐黄作我衣冠。
远去的牧歌声里,满载着诗和酒的旅程。一次出生,应感谢那个孕育了文字的仓颉。从此鸿蒙初辟以来口耳相传的故事有了现实存在的可能。渐渐地刻刀变成了笔与墨,竹简让位于蔡侯的千古发明。
名为贞观开元的时代,汉代以降的文人诗酒相伴,魏晋的风雅融合了胡风风采千般,文坛的剑锋沾染了文人的豪气,入喉的酒让人醉酣,自此一道白虹贯日,中有李杜白刘诗词的万丈光焰;四方的夷民纷至沓来,遣唐的使者络绎不绝,经卷文书伴随着丝绸刀剑向外发散,沿途播撒的文明种子终成圣殿。
后来啊,又是一次四分五裂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迷局乱战。刀剑铁戟粉碎了笔墨纸砚,骄兵悍将肆意屠戮着饱学鸿儒,暗无天日的黑夜直至黄桥那一支回师开封的赵字旌幡。青史里乾德元年那场酒宴,终结了帝国内部的兵连祸结,边疆的烽烟却燃得更加频繁。以抑武为代价而兴起的我在从开封到杭州的三百年间臻于极盛,却在崖山之后迅速魂灭身残。
当曾经不可一世的上帝之鞭化为捕鱼洱海的一抹苍凉,东南那诛元的玉刃入主应天,曾作为锦绣挥舞令朝越伏首的理学,在一朝又一朝病态的压制扭曲下却最终扼住了我的咽喉。从此燕赵的慷慨变徵终成绝响,吴楚的放诞纤丽再也描摹不出山川的锦绣苍莽。接着,九州的天地旋转,华夏的天地不在属于正朔的炎黄。纸上,断章捉句深文周纳,宏文顿成残章;刀下,师友亲朋肆意株连,血色覆压斜阳;修订与毁灭,变相的焚藏,天下识士噤口难言,战战兢兢自称着奴才。于是,“九州的文风渐渐刻板,西出阳关的文人越来越少”,一道无形的堤坝隔绝了自由的空气,囚禁文字于所谓的盛世殿堂;文人沦为御用的侍从,清流渐成封闭的死塘。
当炮舰轰开了紧闭的大门,那封闭了数百年的一池死水才渐渐泛起波澜。新流旧水相遇相搅,尽管那陈腐含不甘退却的朽叶污水搅起一个个漩涡将一个个仁人志士吞没,然而旧潭周边的堤堰却是在一点点垮塌。
封闭了太久的木乃伊在接触了新鲜的空气后,迅速腐烂,崩离。
一场名为新文化运动的滔天洪水席卷而来,摧毁了一切积弊的同时也动摇了千年传承的根基。眼前的疮疤渐渐愈合,心头的鲜血却在不经意间不停的滴。凡带有西文的泥沙俱下大行其道。“孔家店”被强拆,连带历经千年建成的文化圣殿转瞬间只剩断壁残圮,精华与糟粕同在泥瓦中延口残息,打碎的瓦釜瞧着同被毁弃的黄钟暗自欢喜。
庆幸的是,历经千年在这个古老民族内心形成的共同的基因并未被摧毁。丁丑年间那一声炮响后,这基因统一了军阀,整合了阶级,并成为长城上的烽火燃料,熊熊燃烧,让不可一世的所谓皇军日益陷入到这片的土地上的汪洋大海中,并在英美丢盔卸甲之时兀立不倒,直到乙酉年那所谓长久的武运彻底失败。
可是数十年后,一切又变了。近代闭关的教训让这个国度一步步有限制地敞开国门。虽说是大工业新技术为先驱为主体,思想的藩篱还在。但随之而来的附着物却在不经意间摧蚀着人心,进而一代人的迷茫化成居心叵测者口中无可救药的河殇,黄土地与蔚蓝色的海洋自此不可调和,连带根植在这片土地上的文明被否定,曾有过的辉煌被否定,一切被否定。
接着混乱之余经济的大潮冲刷一切,像是曾经的“钢元帅”,由一马当先发展为一骑绝尘。后者最终导致过这个国度的大崩溃,前者?
总体还是对的嘛。几十年跑完了别人用百年才跑完的路,奇迹般从一个落后之邦变成东方的巨人。却在同时,也用不可抵挡的力量摧毁了千百年来兵燹战火都未能消灭的古迹,清扫了可能成为所谓现代化的一切阻碍。削秃高山榨干河湖,竭泽而渔尚且不论;巨铲铲平一个个村落,平地而起一片片高楼,砸碎一个个牌坊,树立一块块冰冷的标语牌。
尽管楼下除了钢铁水泥,并无精神的根基。
标语牌上的文字,大多也只是存在于标语牌上。
我想过死亡,我接触过死亡,我接触过太多的死亡。这五千年来,自己也很多次离死亡好像只有一步之遥。两千年前四百六十个儒者的哀嚎还未绝于耳,我却奇迹般在那场大火中涅槃重生;七百年前崖山的海底多了十余万自愿玉碎的爱国者,我竟然还是从散曲杂剧中艰难地保存下来了这个民族的符号;最让我害怕的是那一场以正义以救亡之名的新文化之洪,师出有名的它才真正让我胆战心惊。像是罪恶假自由之名以行,害怕精华伴糟粕被一并除去。
历经千难万险,我还是活了下来。
尽管体无完肤。
然而我还是恐惧。
因为今天多数看到我的目光总是让我如芒在背,观赏者眼中投射出的是金子的颜色――不止一次的盛情邀请让我兴奋不已,结果到了最后才发现却只是借我的名头把戏台来搭,真正粉墨登场高歌万丈的,还是红到发紫的经济。
半夜,有的,在舞台上歌到喑哑;有的,在漩涡里苦苦挣扎。
城市的夜实在是太过逼人,人工的白昼连一方黑暗都不肯舍得给予我来掩盖泪花。
回望那血泪的曾经,乱世中我的式微还可有安慰自己的理由,毕竟崖山边,有过十几万人不甘在马鞭下苟活而以我为旗斗争;那一场冲击根基的洪流,亦是一个民族在危亡之际寻求解药,就算抛弃了我也只是算矫枉过正。那流的血,权且作为我为这个民族找到真正道路而应做的牺牲。
然而若是在一片歌舞升平中被遗忘,却实在是我的耻辱。
同样,也是这个民族的悲哀。
当忘了自己的符号,纵然是上得了最高的峰台,这个四不像的民族还有多少未来?
呜呼哀哉。
文明的韧性
路富贵
祖先造字之初,便深谙生活的玩味。单看“韧”字的构成,便给人一种难以言表的折磨与难以挣脱之感。或许与“韧”字相关的,都是需要坚强的意志以及不屈不挠的抗争——无论与外人或是于自己——才能实现,做到尽善尽美。
而韧性,在我看来,有是中国人深入骨髓的性情。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而且内涵丰富,提到我们的文明,绝不仅仅指那些可知可感的宏伟建筑或是遗留下来的璀璨的文艺瑰宝,最值得为人道也的,是我们的民族性格——敦厚、勤劳、善良、奋进,最重要的是,百折不屈的韧性。我们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我不敢想象,在元朝骑兵已经问鼎中原,对汉文化进行“蚕食”时,那些汉文化的捍卫者们,是忍耐着多大的痛苦与不甘,但为了文化的传承而忍辱负重,是中华民族的坚持,使得我们的文化没有被侵蚀、被毁灭;我更是为近代中国被西方列强侵略之时,即便已经濒临绝望与崩溃,但仍可以重新起立,复兴中国的精神与毅力所动容。很多西方人曾用“中国人没有信仰”为名对我们大肆批驳,但事实上,我们可以铿锵有力地回复他们——我们没有统一的宗教,但中华文明是我们共同的心理纽带,这种文明的指引,就是将我们中华民族凝聚的最崇高的信仰。作为文明唯一延续至今未曾中断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值得这份殊荣。
几千载漫漫风雨征程,中华民族逆风前行,在无数外力以及内我的挑战与威胁中,保持中国人的品格、文化与意志岿然不动——这就是我们的韧性的光辉。
除了历史沧桑变迁中中国于世界所展现的坚韧,于中华民族的内部性格而言,这份韧性更是在民族发展中最本质的精神基石。若勇敢被定义为抵御外部困难时的不放弃与勇于面对,那韧性较之更为伟大的是对个人所长期坚持的理念的否定与价值观的重塑。这可能再外在看来是一种对过去的放弃与抛弃,看似微不足道甚至令人惋惜,但事实上,敢于直面自身的缺陷、并且敢于动摇自身以换取更强的生命力以及社会更加积极正向的发展,这份心,就是我所赞颂的“韧”。我们不能否认,世界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先于时代而不是被时代的洪流裹挟或吞没。
我景仰那些先哲——商鞅、王安石等变革家,都是在向已现颓势却深入人心的制度与社会生活方式宣战,与他们相对抗的,不仅仅是利益的相关者,更是如大山般沉重的陈旧观念。而现代的重大改革,更是展现了中国人和中华民族性格中的韧性——我们可以改变、甚至可以颠覆,但最本质的精髓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目的也统一于中国社会的蓬勃发展。如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他顶着巨大的压力所作,市场化无疑于社会主义而言是不可相容的,但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中国经济的腾飞,他和他们所有人,愿意承受这份风险。他们相信,这是巨大而改变,但一定不会带来毁灭。而我们勇毅坚韧的中国人,更是逐渐适应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用自己的奋斗,构建了更美好的家园——唯有这份韧性,才能如此处变不惊,我们的国家才会走向复兴。
韧性于中国,像是一种与生俱来又后天不断坚定的信念。正因这种坚韧不屈,我们的文化才能至今愈加灿烂;正是这种柔中带刚,让我们的人格完善而强大,得以构成更加美好的家园。
《文明的韧性》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高屋建瓴、唯我独尊的王霸之道,富国强兵、独步天下的申商之法,仁礼大同、具官驭民的孔孟之术,工善其事、必利其器的借力之器。都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闪耀着智慧和探索的光芒。随着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大势,展现并成熟着中华文明的韧性。
文明的韧性源于对理想追求。三国时,刘备作为落魄皇族,从小时候立志乘坐羽葆盖车的理想开始,以匡扶汉室为已任,不畏艰险,颠沛流离,始终以人为本,折而不挠,终不为人下,最后开创是属于自己的王朝。留下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千古名句。对于理想的追求,是奋斗的目标,更是中华文明中韧性的灵魂。
文明的韧性源于对真理的探索。古人有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明代医师李时珍立志悬壶济世,抱着一生立一志,一世著一书的学者精神跋山涉水,千里寻草,以身试药,筛方选药。一生持之以恒终成传世名著《本草纲目》,造福后世。对于真理的探索,是坚持不懈的努力,更是中华文明韧性的根本。
文明的韧性源于对传承的捍卫。发生于1279年的南宋历史上最著名的崖山海战,南宋军全军覆灭,陆秀夫背着南宋小皇帝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 ,十万军民跳海殉国。此役之后,赵宋皇朝陨落。使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 文明由此产生断层,影响深远。有学者认为这场海战标志着古典意义的华夏文明陨落,提出“崖山之后无中华”的说法。然而三百六十六年后的1645年,江阴人民为抵抗满清剃发令,十万军民守城与清军血战八十一日,城破时,江阴抗清三公之一阎应元(直隶通州人,今北京通州,任职江阴典史)在城门上写道:“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城破后清军屠城,无一人投降。阎应元坚决不降,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英勇就义。对于传承的捍卫,中华民族从来不吝惜,不退缩,用鲜血,甚至是生命维护着中华文明的传承,这是中华文明韧性的精髓所在。
中华民族既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中华文化传承不息;也有“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中华文脉绵延不绝;又有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的中华文骨代代相传,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中华文明的韧性不可撼动,必将激励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