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子的作文(优质3篇)
稻子的作文 篇一:探寻稻子的生命之谜
稻子,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许多家庭餐桌上的主食。然而,对于稻子的生命之谜,我们又了解多少呢?
稻子的生命起源于土壤,种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开始发芽。一颗颗小小的种子,孕育着生命的力量,蓄势待发。当种子发芽后,它的根会向下延伸,吸取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同时茎会向上生长,逐渐形成植物的幼苗。
随着生长的进行,稻子的幼苗逐渐长高,形成了稻苗。稻苗叶片的数量会逐渐增加,并且变得更加翠绿。这是因为稻苗中的叶绿素开始合成,使得叶片能够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将阳光能量转化为植物所需的养分和能量。
稻子不仅仅依赖于光合作用来生长,它还需要土壤中的养分来提供营养。稻子的根系会向四周扩展,吸取土壤中的氮、磷、钾等重要养分。这些养分会通过根系进入植物体内,被运输到不同的部位,为稻子的生长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
稻子的生长过程中,还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稻子的生长发育,导致产量减少。尤其是在稻子的开花结实期,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对稻子的产量影响更加显著。因此,在农田中,农民会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来选择适宜的稻种和种植时间,以确保稻子能够顺利生长。
稻子的生命之谜仍然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通过对稻子生长发育过程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护理和管理稻田,提高稻子的产量和品质,为人类的食物安全做出贡献。
稻子的作文 篇二:稻子为什么是中国人的“饭碗”
稻子,是中国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食。那么,稻子为什么是中国人的“饭碗”呢?
首先,稻子的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几千年前,中国的先民就开始种植稻子,利用稻子来谋生。稻子的种植技术在中国得到了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农民们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和技巧。这使得中国的稻田得到了高产和稳定的产量,稻子成为了中国人主要的粮食来源。
其次,稻子的营养价值丰富。稻子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此外,稻子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B、铁、锌等,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长期以来,中国人以稻子为主食,得到了充足的能量和营养,保持了健康的体魄。
再次,稻子的适应性广泛。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和土壤条件各异,但稻子却能适应各种环境。无论是北方的旱地稻、南方的水田稻,还是山区的高山稻,都能够在中国的大地上生长茁壮。这种适应性使得稻子成为了中国各地农民的首选作物,为中国人提供了丰富的粮食资源。
最后,稻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稻子被视为丰收和富饶的象征,常常出现在中国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品中。稻子的种植和收割过程也成为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地烙印在中国人的心中。
综上所述,稻子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饭碗”,是因为其种植历史悠久、营养价值丰富、适应性广泛以及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稻子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中国人的饮食中,更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代表之一。稻子的作用和价值将继续在中国的农业和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稻子的作文 篇三
稻子的作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就是从这远古的平平仄仄而来,从“一滴汗水一粒米”的谚语中而来。平凡而伟大、精致而朴实的稻子!它就是我的生命之源,我一边赞美它,一边泪眼盈盈。
享有“鱼米之乡”美誉的湘南是我的家乡,一年两次的稻浪滚滚是家乡最壮观、最欣喜的景观。
春天,当春雷惊醒了大地,潺潺的春水流进了田野,农人们把稻田犁开、耙平、施肥,将育好的秧苗插下去。秧苗在春寒料峭的风里,打了个寒颤,又迅速挺直了身子,细细的根须使劲地钻进了泥土深处,一株幼小的秧苗就牢牢地立在了天地之间了,长成了一株结实的`禾苗了。
春风一阵比一阵温暖了,阳光也变得温热了,禾苗在稻田里拔节,大地也蓬勃向上了。农人们继续向稻田施肥、灌水。母亲在稻田里除杂草,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大哥抱着一大盆肥料,一把一把地洒向了稻田;继父为了不让虫蛾啃噬禾苗,背起了喷雾器,站在了稻田里,成了禾苗的守护神。
禾苗抽穗了,稻花香了,长稻谷了,稻谷灌浆了,一天天鼓了起来。那是多么神圣的时刻啊。一株株稻子相依相连,挨挨挤挤,从一座村庄连到下一座村庄,有些还翻过一道道山梁,连到天边去了。风来了,稻浪滚滚,稻香氲氤了整个江南大地。继父走进稻田里,身影迅速被稻浪淹没了,只听到继父高兴地说着“好、好、真甜”。我就知道,此刻,继父摘下了一粒刚灌浆的稻谷,用牙轻轻一咬,米浆便甜滋滋地从继父的嘴里流进了心田。
季节来到了烈日炎炎似火烧的夏天了,广袤的田野里,早稻熟了。继父把镰刀磨得雪白程亮,拍去脱粒机上厚厚的灰尘;母亲则把风
车、箩筐、麻布袋、扁担、薄膜、谷耙子一件件搬到晒谷坪里。割稻子咯,一年里,最忙最苦的双抢开始了。一大早,农人们走进稻田里,刷刷刷,稻子一茬茬倒下了,再一把把塞进了脱粒机,然后稻谷欢腾地离开了禾苗。夏天的阳光啊,才日上三竿就变得毒辣毒辣了。农人们每一寸裸露的肌肤都被晒黑了,手磨出了血泡,肩膀被扁担压得通红,腰板都酸了,可农人们不能丢下手里的活计躲进树荫纳凉,这“节令就是命令”啊,谁要是不听“命令”,就是耽误了节气,谁家的稻子就要减产,甚至失收。
稻谷用箩筐装好,一担一担被挑到晒谷坪里。稻田里散落了很多稻穗,大人们无暇去管,母亲便命令还小的我捡稻穗。母亲说,一粒稻谷都不能烂在稻田里,稻谷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啊。母亲的话,让我瞬间成长,我便苦苦寻找着散落在稻田里的稻穗,哪怕是一粒稻谷也不能漏掉,像寻找黑土地里的金子。
早稻割完了,稻田空了。但稻田还来不及喘息一口气,便又被犁开了。稻田开始孕育新一轮的生命——晚稻。晚稻是必须赶在阳历八月前插下去的,不管土地愿意不愿意,也不管农人们忙得有多么疲倦。
晚稻秧苗插进了稻田,农人们松了一口气,可一场雷雨说来就来,急吼吼地把农人们往晒谷坪里赶。稻谷还在晒谷坪里,谁都不能眼睁睁看着到手的稻谷被雨淋啊!阳光怎么这样毒?雷雨怎么这么狠心?农人们无暇去得到答案,在每一个农人的心里,满满的都是稻谷。稻谷不仅可以填饱肚子,也可以卖钱,钱可以用来盖房子、娶媳妇、生儿育女……
经过反反复复地翻晒,稻谷终于晒干了水分,再经过风车这么一吹,干瘪的稻谷就吹走了,留下那些饱满金黄的稻谷,装进了麻布袋子。留下自家用的稻谷,剩下的卖给大米加工厂、国家粮库。粮食有了,钱有了,农人们笑得合不拢嘴了。
当然,那些黄灿灿的稻草,农人们是万万舍不得随手丢弃的,有些被烧成了灰烬,成了稻田里的肥料;有些被扎起来,堆成一个大大的稻草垛,东一垛、西一垛,任由孩子们围着它嬉戏,甚至钻进它柔软的身子里撒欢。最后,稻草垛渐渐矮了下去,稻草一点点变成了牲口过冬的粮食、被褥。
稻子,就这样一次次轮回着自己的生命,永远都不知疲倦,生生不息。我不知不觉走过了三十多个春秋,可,当我走进一片稻田,摘下一粒新生的稻谷,放在嘴里磕一下,我就尝到了继父当年尝过的味道——好甜!
其实,站在一丘稻田里,我本就是一株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