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的认识》课后反思(实用3篇)
《89的认识》课后反思 篇一
在读完《89的认识》这本书后,我不禁陷入了对人生的思考。这本书以一个年轻人的视角,讲述了他在大学时代的经历和成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幕就是他参与了1989年的学生运动。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那段历史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思考了自己在面对困境时的态度和选择。
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了1989年的学生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那个时候,大学生们奋起抗议,要求民主自由和权益保障。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声音,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对自由和民主的渴望。虽然最终这场运动以失败告终,但是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本书通过一个年轻人的亲身经历,将这段历史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段历史。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开始思考自己在面对困境时的态度和选择。书中的主人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从不放弃,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他坚信自己的行动是有意义的,虽然最终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这让我深受启发,我开始反思自己在面对困境时是否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否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为之努力奋斗。
此外,这本书还给我带来了对人性的思考。在书中,主人公与不同的人交往和相处,有些人在困境中表现出了自私和冷漠,有些人则展现出了善良和勇敢。这让我开始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但在面对困境时,我们是否能够保持良好的品质和道德底线呢?这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反思的问题。
总的来说,读完《89的认识》这本书后,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了解到了1989年的学生运动的重要性,开始思考自己在面对困境时的态度和选择,同时也对人性有了更加全面的思考。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我希望将其中的启示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成为一个更加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
《89的认识》课后反思 篇二
读完《89的认识》这本书后,我对中国近现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年轻人的成长和奋斗有了更多的思考。
这本书以一个年轻人的视角,讲述了他在大学时代的经历和成长,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他参与了1989年的学生运动。通过书中的描写,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1989年的学生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那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激情的时代,年轻人们为了自由和民主,勇敢地站出来,发出自己的声音。虽然最终运动以失败告终,但它对中国社会的改变却是深远的。通过这本书,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除了对历史的认识,这本书还让我思考了年轻人的成长和奋斗。书中的主人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从不退缩,他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让我深受鼓舞,开始思考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是否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年轻人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我们应该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奋斗。
此外,这本书还让我对人性和社会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在书中,主人公与不同的人交往和相处,有些人展现出了自私和冷漠,有些人则展现出了善良和勇敢。这让我开始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之道。我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和改变世界。
总的来说,读完《89的认识》这本书后,我对中国近现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年轻人的成长和奋斗有了更多的思考。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我希望将其中的启示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成为一个更加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89的认识》课后反思 篇三
《89的认识》课后反思
回忆这节课的教学,使我颇感欣慰的是:孩子们的小身板坐直了,不再东倒西歪了;小手放好了,不再搞小动作了;小眼睛瞪得圆圆的,看着老师了,整整一节课孩子们的课堂纪律非常好,课堂既活跃而又有秩序。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我从心里感到高兴。
但细细想来,还是有不尽完美之处:
1、课前教材钻研地不够充分。8、9的比较大小,课本上借助点子图作为一新授知识来处理,我处理的有点过于简单,可先出示7的点子图,再出示8的,7、8进行比较后再导入9的`点子图,这样逻辑性会更强些。8、9的书写讲解不到位,“8、9应稍开一点口”我课前没有认真钻研教材,导致失误。
2、讲解练习小动物们坐火车时真数字从8—1,倒着填,讲解可再到位些,告诉孩子是从大到小填的。
3、教师语言引导可再到位一些。如数松树时“有两排树,左边一排右边一排”可先用语言暗示一下
孩子是有顺序的,数数时要注意顺序,想一想怎样数才能数不漏?4、课堂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还有待加强,注意抓住孩子的思维亮点,抓住课堂亮点。如主题图数花时“4+4= 8”应让孩子说一说。
5、教师应放手给学生,尽量让孩子多动手多动脑,可让孩子上台当当小老师点点电脑孩子积极性会很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非常感谢各位的指点,正是你们的直言不讳才使我有了进步的可能,我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离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还有很大的差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