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优选5篇】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了解桂林山水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学习桂林山水的历史文化背景;
3. 掌握描绘桂林山水的艺术技巧;
4. 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
1. 桂林山水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桂林山水的历史文化背景;
3. 描绘桂林山水的艺术技巧。
教学难点:
1. 桂林山水的历史文化背景的教学;
2. 描绘桂林山水的艺术技巧的教学。
教学准备:
1. 电子白板或投影仪;
2. 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画笔、颜料和画纸。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印象和感受。
Step 2 介绍桂林山水的地理位置和特点(15分钟)
利用电子白板或投影仪,向学生展示桂林山水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帮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
Step 3 学习桂林山水的历史文化背景(20分钟)
通过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介绍桂林山水的历史文化背景,包括桂林山水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桂林山水艺术的发展历程。
Step 4 描绘桂林山水的艺术技巧(3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桂林山水的图片或视频,并指导学生运用色彩、线条和构图等艺术技巧描绘桂林山水的美景。教师可以进行实地写生或室内创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和表达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Step 5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创作表现,给予肯定和建议。
Step 6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桂林山水的艺术价值和影响。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章或参观桂林山水名胜,进一步了解和欣赏桂林山水。
第二篇内容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桂林山水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历史和艺术修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 桂林山水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桂林山水的历史文化背景;
3. 描绘桂林山水的艺术技巧。
教学难点:
1. 桂林山水的历史文化背景的教学;
2. 描绘桂林山水的艺术技巧的教学。
教学准备:
1. 电子白板或投影仪;
2. 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画笔、颜料和画纸;
4. 相关的地理和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印象和感受。
Step 2 介绍桂林山水的地理位置和特点(15分钟)
利用电子白板或投影仪,向学生展示桂林山水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帮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
Step 3 学习桂林山水的历史文化背景(30分钟)
通过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介绍桂林山水的历史文化背景,包括桂林山水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桂林山水艺术的发展历程。教师可以使用地理和历史资料,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桂林山水的文化内涵。
Step 4 描绘桂林山水的艺术技巧(4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桂林山水的图片或视频,并指导学生通过素描、绘画或摄影等方式,运用色彩、线条和构图等艺术技巧描绘桂林山水的美景。教师可以进行实地写生或室内创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和表达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Step 5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创作表现,给予肯定和建议。
Step 6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桂林山水的艺术价值和影响。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章或参观桂林山水名胜,进一步了解和欣赏桂林山水,并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阅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受到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3、理解重点句段,学习作者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方法。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2、难点:学习作者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处很著名的自然景观,就是广西桂林。桂林的自然风光很美,老师去年有幸去桂林游玩,拍了一些照片,你们想看看吗?好!那就一起来欣赏桂林的自然风光吧!(出示课件)
(诗讲解:桂林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誉。)
2、刚才看了这些照片,谁来说一说桂林最美的是什么?(是“山和水”)是啊!桂林的山水真的是非常美。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课文,一同去感受桂林秀丽的山水风光。请把课本翻到80页。(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带着愉悦的心情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课文我们已经读完一遍,不知同学们对字词掌握怎么样?(出示字词)我找同学读一下,如果他读对了,大家就齐读一遍,如果读错了,大家帮他纠正过来。
奇峰罗列:罗列:分布、陈列。奇特的山峰散布陈列。
危峰兀立:兀:高耸突出。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怪石嶙峋:嶙峋形容山石突兀、重叠。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3、同学们字词掌握的很好,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课文,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出示课件)
(1)课文中的哪句话评价了桂林的山和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一会儿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2)文章先写的什么?再写的什么?最后写的什么?
先写“水”再写“山”最后写“山水相融”(板书:山,水)
(3)课文是按什么结构写的?(总——分——总)
三、精读课文,感悟特点及方法
(一)漓江的水:
1、同学们刚才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知道了文章主要是围绕山和水来写的。那我们下面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水!
2、我找同学读一下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板书:静,清,绿)
3、作者是怎样写出漓江的水与众不同的?我找同学读一读。(课件)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课件)大家看这三个句子是什么句?(感叹句)第2自然段是先用感叹句概括,再具体描述的表达方法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板书,赞赏—描述)
(为什么“啊”的后面不是感叹号?第一,因为该句中的感叹句并不是结束句。该句中“啊”后面使用逗号,主要是为了引出句子后进一步描述的形容分句,如引出“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第二,该句是由几个连续的感叹句组成的排比句。排比句中间一般使用分号表示几个并列的句子。因此这里如果插入表示结束的感叹号是非常不适合的。)
4、如此美丽的`漓江水,真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眼!透过清澈的漓江水,你还看到了些什么呢?(小鱼、山的倒影、水草等等)能用上课文中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拓展练习: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________。(课件)
5、漓江的水不光静、不光清,还很绿。课文中说它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大家知道翡翠是什么?(课件)(翡翠是一种晶莹剔透的玉石,但是如果上面有个斑,我们就称之为“瑕”。)漓江的水像一块翡翠,并且是一块没有斑点的翡翠。
6、漓江的水就是这么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一自然段,要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注意几个“啊”的读音。(真静啊(na)!真清啊(na)!真绿啊(y)!)(课件)
6、下面我找同学分别读一读这几个句子。(课件)(指名读)
下面男女生分着读:女生读感叹句概括的,男生读具体描述的。(生读)
7、作者既然是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是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及赞美之情。)
(二)桂林的山:
1、漓江水的“静、清、绿”,美得独特,那桂林的山是否也与众不同呢?让我们把木船靠边,欣赏一番桂林的山色。请同学按照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想一想:第3自然段写了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奇,秀,险,先感叹概括,再具体描写)同时注意几个“啊”的读音。(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课件)
2、同学们登过什么山呢?这座山有什么特点?再来看看桂林的山,好像从地里拔出来高高地挺立着,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拔地而起)而且一座座山有连在一起吗?(没有)这个就叫做(各不相连)你们看,这些山的形状像什么?(课件)
3、桂林的山真是形态各异,老师去桂林也拍到几座奇特的山,看看你们能猜出是什么山吗?(课件)
4、大家能发挥一下你的想象力,想一想桂林的山还像什么呢?(课件)(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
5、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态万千,课文中用哪个字来概括桂林山的这一特点?(奇)这个奇是奇怪吗?(奇特,样子很少见)的确,这样的山,在别处很少见,所以说是(奇峰罗列)。读出奇特的感觉来。(自由读指名读)(课件)
6、除了奇峰之外在桂林还耸立着又高又陡的山峰,我们称之为(危峰兀立),在桂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连的山,还可以看到重重叠叠的的怪石山,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说山石重叠的?(怪石嶙峋)
从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这两个词,可以看出桂林的山还有什么特点?(险)谁来读读这种山势险峻的感觉?(课件)(生读,齐读)
7、除了奇、险之外,桂林的山还有什么特点?(秀)“秀”可以组成哪些词表示“美”(秀丽、秀美)由此可见,“秀”就是指“美”,如此美妙的景色,带着赞叹的语气一起来读一读吧。
8、相信一幅幅的美景,早已烙在你们的脑海中,你能来称赞一番这迷人的山水吗?桂林山水!
四、拓展研读,加深感悟
1、作者乘着木舟荡漾在漓江上,欣赏着这如梦似幻的人间仙境,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齐读)(课件)
这哪里是流淌在笔尖的文字,这分明是作者一颗灵动的心啊,让我们发自肺腑地由衷赞叹——(齐读)
2、这一段中哪一句话最能够起到总结的作用呢?(生说)这句话为什么用引号引起来呢?
小结: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就叫“引用”。可是自己写文章,为什么要引用别人的话啊?(如果别人说的话刚好能够表达你的感受或者能够代表你的观点,就可以引用过来。当然,用引号标注上,也表示对原作者的尊重。)
3、欣赏了如此迷人的桂林山水后,我们不由得为它的美景所折服。下面我们就看看这篇文章是怎样称赞桂林山水的!(课件)
大家快速浏览这篇文章,想一想:文章是按照什么结构写的?作者采用怎样的表达方式?写了哪些景物?重点写了哪处景物?(课件)这就是老师拍下的九马画山,大家找到九匹马了吗?(课件)
在这高悬于青山上的大画布上面,保留着一幅气势雄伟的九马奔腾图,这九匹马栩栩如生,谁见了都叫绝!难怪不少文人墨客都愿不吝笔墨地大加赞赏。(课件)宋代诗人邹浩比作天公醉时的杰作:“应时天公醉时笔,重重粉墨尚纵横”。(课件)清代诗人徐弓也曾赋诗一首:“自古山如画,如今画似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生齐读)自古以来山峦都是如画一般的美丽,而诗人眼前出现如此真实的山,山上呈现出九匹马,连诗人都感叹到,真是人间一件奇事!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这节课我们共同游览了桂林山水,真是让人陶醉。古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够走进桂林的话,一定别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风景之美,领略它的文化之美。最后,老师给大家布置一项作业,课后读一读这册书“选读课文”第6课《秦兵马俑》,感受一下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游客们惊叹不已。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甲天下
赞赏——描述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及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习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既有令世人称奇的人文景观,也有风光秀美的自然景色。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
(二)视频欣赏。(配乐朗读课文,并配以桂林山水的画面。)
(三)层层探究。
围绕文章的中心“桂林山水甲天下”。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漓江水的特点是什么?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等问题,层层深入组织教学。
1、漓江水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找这一段共写了几句话?哪一句写了漓江水的特点?(找学生读一读)写出了漓江水几个突出的特点?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各是什么?然后交流自读情况,了解漓江水“静、清、绿”这三个特点。
2、在归纳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基础上,逐一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是怎样具体形象地描写漓江水这三个特点的。
通过相应图片,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加深课文理解。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漓江水的特点的句子,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漓江水“静、清、绿”这三个特点。
3、齐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让学生体会作者在第二段的开头不直接写漓江水的特点,却写“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明确写法:通过对比,强调漓江的水有它独特的美。
(四)学生自学。
教师在领学第二段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学习第二段的方法,带着下面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第三段。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
2.第一句在第三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3.体会桂林山的特点,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每组推选一个代表读。
每个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学习桂林山的特点。之后再全班一起交流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桂林山“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是什么意思?
(五)学生谈感受
,并在此基础上齐读最后一段,了解作者的感受。最后教师配乐,指名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六)总结全文。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全文,进一步了解本文的结构,及相关知识点。
(七)布置作业
1.把描写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的句子摘抄到读书笔记本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水:静清绿
桂林山水甲天下
山:奇秀险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尝试通过“研究朗读”加深理解课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复合片)。
【教学步骤】
一、激情导入
师:万里长城雄伟壮观,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是人类文明的见证。然而千万年来,神奇的大自然也在缔造着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我国广西的桂林山水就是大自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就去一睹它迷人的风采。
(板书课题)
二、观察图画
师:(投影出示桂林山水画面)看,这就是桂林山水的部分景色,青山绿水,非常美丽。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美丽的景色?
(学生介绍时,教师引导侧重于观察有顺序有重点,叙述的语言要生动)
过渡语:如此秀美的风光,该用怎样的语言来描写它呢?
三、初读课文
1、看画面,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简单介绍“啊”的音变:在普通话中,“啊”在句子末尾时,读音会受它前一个字的读音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在本课中“啊”就这样读:真静啊(nga);真绿啊、真奇啊(呀);真秀啊(哇)真险啊(哪)。
(注:学生了解“啊”字读音这一特点即可,为什么这样变化不必讲。本课出现的让学生读准,读对)
3、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字音。
4、检查朗读情况。
过渡语:“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就与作者一起荡舟漓江来观赏这天下第一的山水美景吧!
四、图文结合,研究朗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投影出示画面)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结合画面,想一想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⑵讨论: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把特点说具体,并与大海、西湖的水比较,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⑶指导朗读:
采用研读法,即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真正做到由感而发。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读时语气要缓,要轻。“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读得稍重些即可,不要过分强调重音,以免使得整体不和谐。“静”字读得稍慢,“清”略显示轻快,“绿”读得更加明快。读这一段,整体感觉轻缓,富有起伏。
指名读──师生评价。
(可问:这里为什么这样读?怎样读更能体现漓江水的这一特点呢?你认为他哪里读得好,请说说理由。你能试一试吗?评价中穿插自由读、指名读、范读等形式的朗读)
自由读想象体会漓江水之美。
⑷总结学法:结合图画读课文──找特点──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通过观察、比较领落桂林水的独特,然后再从语言文字的具体描写中进一步体会,最后通过研究读使学生感悟、表现桂林水的特点。此时,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身心会进入那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色之中,进一步领悟大自然的美韵。
2、运用第二中学到的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3、检查自学:
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奇──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秀──色彩明丽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结合画面,理解“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理解“奇”这一特点时,可补充以下内容,帮助学生想象体会漓江两岸的奇峰,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摆开架势啄斗的公鸡。还有一处山景叫“罗汉晒肚”,像一个敞胸露肚的罗汉坐在江边休息。也可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接下来山峰像什么。
⑵指导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把学到的学法紧接着运用,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到学法的运用之中。这样便于学生掌握学法,起到了学以致用的作用,长期坚持一定能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
过渡语:漓江的水静、清、绿,美得独特;桂林的山奇、秀、险,与众不同。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山,又是怎样的一幅美丽景象呢?
4、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自由读,想象山绕水,水映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美丽画面。
⑵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舟行碧波上,人在面中游”的感觉)
⑶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边读边想象,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够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描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促进学生能够直观地、创造性地理解语言文字。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描写漓江的水或桂林的山的句子,体会祖国山河的美。
2、仿照“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的句式写一句话。
3、仿照作者写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句式,写一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