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摄影师》教学设计(精彩6篇)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摄影的兴趣和能力,了解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巧进行拍摄和后期处理。
教学内容:
1. 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 摄影器材的选择和使用:相机的种类、镜头的选择、快门速度和光圈的设置等。
- 拍摄角度和构图技巧:主题的选择、画面的分割、对焦点的设置等。
- 光线的运用:自然光和人工光的利用、室内和室外拍摄的技巧等。
2. 拍摄实践和后期处理
-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拍摄活动,让他们亲自实践摄影技巧。
- 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后期处理软件进行照片的修饰和调整,提高照片的质量和效果。
- 培养学生对摄影作品的欣赏能力,分析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摄影作品,引起学生对摄影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学习摄影的愿望。
2. 知识讲解:在课堂上讲解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摄影器材的选择和使用、拍摄角度和构图技巧、光线的运用等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例演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和技巧。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拍摄活动,可以选择校园内的景物或学生们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拍摄。老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拍摄任务,例如拍摄一张近景、拍摄一张人物照片等,以帮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
4. 后期处理:引导学生使用后期处理软件进行照片的修饰和调整,例如调整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以提高照片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常用的后期处理软件,并给予学生一些实用的技巧和建议。
5. 欣赏和评价:组织学生欣赏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展示作品,让学生从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点,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摄影技巧。
6. 总结和展望:在课堂的最后,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学生未来在摄影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和学习计划。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对摄影的兴趣和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拍摄和后期处理。同时,通过实践和欣赏,学生将能够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培养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通过《小摄影师》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摄影技术和艺术修养。
教学内容:
1. 摄影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 光线的运用:了解不同光线对照片效果的影响,学会利用光线创造独特的氛围和效果。
- 对焦和曝光:掌握对焦点的选择和曝光的调节方法,以确保照片的清晰度和明暗度。
- 构图和视角:学会选择合适的构图方式和视角,使照片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
2. 摄影主题和故事性表达
- 学习选择适合的摄影主题,例如风景、人物、静物等,以及如何通过照片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 培养学生的故事性思维,通过照片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提高照片的叙事能力。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摄影作品,引发学生对摄影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2. 知识讲解:在课堂上讲解摄影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包括光线的运用、对焦和曝光的方法、构图和视角的选择等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例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和技巧。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拍摄活动,可以选择校园内的景物或学生们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拍摄。老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拍摄任务,例如拍摄一张光影效果突出的照片、拍摄一组表达情感的照片等,以帮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4. 照片展示和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照片的构图、光线运用、故事性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5. 创作总结和展望:在课堂的最后,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学生未来在摄影创作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和学习计划。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摄影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培养观察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提高摄影技术和艺术修养。同时,通过实践和评价,学生将能够不断改进自己的作品,提高摄影水平,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篇三
一、学习目标
1.依据课文中所描绘的人、事、物提出各种问题,从而产生好奇心和猜测内容的愿望。
2.对留有悬念的情节进行创造性的想像,加以延伸补充,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二、学习流程
1.议一议
①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会再来吗?
②小男孩迅速回家取了胶卷再来时,门卫会怎么说?怎么做?
③小男孩和高尔基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些什么?怎么做?
④小男孩怎样给高尔基照相?高尔基怎样做?
评点这一环节,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另一方面主要是起到联系课文内容,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为下一步的创造性想像做好铺垫。可以师生互问互答,也可以小组讨论。参与面越广,讨论越积极,越能激发创新的欲望。
2.说一说
1、小男孩见到高尔基是怎样的表现?
读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2、体会这句句子:
为什么会仔细打量?为什么咧嘴笑了?说明了小男孩什么样的心情?
3、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____”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这些句子,体会高尔基积极配合孩子的工作,对孩子的极大耐心。
4、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指导读好这句话。
5、此时小男孩为什么会哭
6、小男孩跑了,高尔基怎么做,怎么说?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高尔基为什么要喊?
指导读好这句话。
7、觉得孩子听到高尔基的话了吗?那他为什么不回来向高尔基要胶卷?
3.演一演
①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组内分角色表演。
②汇报表演,全班交流,合理评价。
评点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像,并且通过具体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直观的表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4.写一写
这一环节主要是文字表达的过程。通过讨论、口述、表演,学生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直观的表象。接下来把直观的表象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成了一篇有个性的作文。
5.评一评
教师可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评讲,通过学生的互评互说,指出范文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文:第二天,小男孩来到列宁格勒,秘书马上请小男孩到高尔基的办公室。小男孩敲门进来。高尔基说:“快请进,我这儿有胶卷。”小男孩说:“你的胶卷不适合我的相机。”说着,小男孩已经吩咐高尔基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忽然,小男孩又哭了起来。“你怎么呢?”高尔基关切地问。“我又忘了带胶卷了。”高尔基拿了一筒胶卷给小男孩。小男孩说:“没办法,只好用着吧!”小男孩吩咐高尔基坐在凳子上打电脑。高尔基按小男孩的吩咐去做。小男孩说:“我这次一定要多照些。”小男孩照了很久,觉得口渴了。高尔基叫秘书拿来一杯果汁。小男孩喝完向高尔基告别走了。
评点“又忘了带胶卷”这一情节的设计很有新意,很自然地安排高尔基“借胶卷”。既突出了小男孩的特点“粗心”,也再一次体现了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高尔基“打电脑”也是一大亮点。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篇四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走进名人,感受他们的不平凡。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发生在高尔基和小男孩之间的这件小事,围绕查找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这条线去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伟人的不平凡之处。同时,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三种对话形式及标点的用法。
课前准备
高尔基的相关名言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名言导入,了解高尔基。
学习 ——永远不晚。——高尔基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引路人一样。——高尔基
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
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松而舒适的诗。——高尔基
介绍高尔基:是伟大的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
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些名言有什么共同特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一位小摄影师,走近名人——高尔基。去学习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板书课题。
2. 齐读课题。读准“摄”的读音。
3. 指导“摄”字形书写。生自己写2个。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去读课文。完成两个小任务:
a.读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b.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学习情况
a.生字词出示:
摄影师 阳光明媚 鞠 躬 胶 卷
摆 弄 杂志社 秘 书 打 量
指名读,边读边正音。“打量”轻声——开火车读——找形声字读——齐读
b.生说“鞠”字书写时注意点——生板演——自由写2个
c.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小男孩想给高尔基拍照,摆弄半天后发现胶卷忘记带了。高尔基非但不生气反而交待秘书如果小孩子再来一定要让他进来。
三、 细读文本,体会人物感情
1、 高尔基和小男孩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
小男孩“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
2、 从课文中找出体现高尔基和小男孩特点的句子。划出来,好好读一读,在旁边做批注。
3、 反馈学生找出的句子。指导学生读通相关句子。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听写生字新词。
2. 说说高尔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 品词析句,感悟“喜爱”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上节课找到体现高尔基喜爱小男孩的句子。
句子1“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你让我进去吧!”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
(1)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对话的意思。
(2)想像当时,高尔基会怎么说这句话,填词、试读。(读出对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之情)
“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 )问。
(3)从哪个词看出小男孩很有礼貌、尊敬长辈。“站起来、鞠躬、请”让学生说说词的意思并表演,再试读。
(4)紧扣“放”体会高尔基工作之忙,不想被打扰。却在百忙之中接待小男孩子,满足他小小的愿望。感悟高尔基对小孩的喜爱和关怀之情。
在生活中一般什么情况下我们会说把谁“放”进来?
那高尔基自己家都要让看门的人放,说明什么?
既然如此繁忙,为何还要在百忙之中接待这么个小男孩?
(5) 和同桌分角色表演,读一读,评一评。
(6) 这组对话的形式和以前的对话有什么不同?
小结:人物对话“提示语”有的在后;有的在中间。在后文还有的在前边。你们说说什么时候可以放前边,什么时候放中间,什么时候放后边合适?生谈。在今后我们的写话中,也要学习这种写法。
句子2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1) 小男孩在这位伟人家里,有没有害怕或拘束?从哪儿看出?(“吩咐、摆弄、很久很久”)
“吩咐”是什么意思?(一般是长辈对晚辈或上级对下级交待事情)
“摆弄”什么意思?(反复拨弄或移动)同义词:拨弄 搬动 捣鼓 玩弄 摆布。
那高尔基堂堂一名人,这么忙居然听从一个小男孩的吩咐,还让摆弄了很久很久,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喜爱、男孩认真)带着这种理解读出“喜爱”。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过渡:摆弄了半天,好不容易摆了个小男孩满意的造型后,小男孩如愿拍成照片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突然”) 什么意思?(一下子)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来,一起读读这段话。
句子3 “你怎么了?”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
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
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多胶卷。”
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电车马上开走了。
(1) 读到这,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提问,学生回答。
高尔基为什么不生气,还要给小男孩胶卷?
小男孩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非要跑回家拿?
小男孩后来回来了吗?高尔基让他拍到照片了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让他们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重点指导朗读好高尔基的这句话。紧扣“大声喊”
过渡:后来故事怎样?请同学们自己接着把课文读完。
句子4 :“不是,是一家杂志社的记者。”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1)这是谁和谁的对话?你怎么知道的?
(2)这种对话的形式和以前的对话有什么不同?(无提示语对话)
师小结:这也是写人物对话的方法,没有提示语。 一般用在文中,或读者已了解对话对象时。直接写对话,不用提示语。
4、联系上文,小组讨论: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愿意随时见小男孩?高尔基喜欢的仅仅是小男孩一人吗?今天来的要是换成其他小朋友,他会怎样?(板书:关心、爱护)
三、感情朗读,体会高尔基伟大品格
1、自己读一读体现高尔基关心少年儿童的句子。
2、全班齐读。
四、课后拓展
1、故事续写:后来小男孩有没有再来,如果来了,他和高尔基之间又会说些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像,模仿文中人物对话提示语方式,至少用上两种对话形式,写一写。
2、推荐课外读物:《童年》
板书设计:
6、小摄影师
高尔基: 喜爱、关怀、爱护
小男孩: 热爱 尊敬
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无提示语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篇五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再互相讨论一下,该怎样读好些。(学生反复朗读后讨论)
师:谁能把这一段读一读?(学生朗读)
师:读得真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高尔基不愿意见记者,但他特别希望小男孩能再来,所以前一句要读得平淡一些,后一句要读得热情一些。
师:确实是这样。你从哪里可以看出高尔基非常希望小男孩再来?
生:前面有一句“是个小男孩吗?”还有这一句中的“一定”。
师:对!那么高尔基为什么不愿意见记者,却又特别希望小男孩能再来呢?(学生讨论交流)
生:记者来肯定是为了宣传高尔基,高尔基不感兴趣,所以不愿意见。小男孩来照像是为了给班级办墙报,是为了学习,所以高尔基尽管忙,还是热情接待了他。小男孩子没有能照成像,肯定会失望的,所以他希望小男孩能再来。
生:不光是小男孩失望,班里的同学们也肯定会失望的,高尔基是不会让同学们失望的,所以他希望小男孩能再来。
师:是啊!你看高尔基多么关心孩子们,爱护下一代啊!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小男孩子会再来吗?
(生读课文)
点评:
由读入手,在读的过程中领悟情感,体验高尔基对孩子们的关心和爱护;在读中想象,让这浓浓的情感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受到情感的熏陶。
评析:
试用修订版大纲中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阅读教学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规定的情境,在感悟语言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上面的两个教例,在这一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
(一)品析词语,揣摩情感。
“吩咐”一词在文中包含着的内涵:高尔基被小男孩的天真可爱所感染,因而也就听从“吩咐”,任其“摆弄”。从中足以看出高尔基的童心童趣和对小男孩的喜爱。一般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因而这其中所包含的情感是学生很难体会出来的。教例中紧扣“吩咐”一词让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理解,再通过说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把理解语言和体会情感结合起来,揣摩出其中包含的高尔基对小男孩子的喜爱之情,这就是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二)朗读体验,领悟情感。
情感是附载在语言文字这一客体之中的。因此,它需要靠读者在读中去感知与感悟。如果说“吩咐”一词着重表现的是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的话,那么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两句话则集中体现了高尔基对整个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并且这种情感是那样的强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教例中,教师没有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朗读,通过朗读去体验、去感知、去感悟,通过反复朗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高尔基对待记者的冷淡和不见,
对待小男孩的热情和“一定”要见这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正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达到了“在读中有所感悟”的目的。
(三)激发想象,升华情感。
有了这种体验和感悟,“高尔基为什么不愿见记者而热切希望小男孩能再来”这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师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让学生再读全文并进一步思考:“小男孩会再来吗?”激发学生的想象,进一步把他们引进课文规定的情境之中。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并且给学生提供了展开想象的空间,学生会自然地由此想到高尔基还会等待小男孩来吗?可以想见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更加深刻。在他们积极的思维中,引起情感的共鸣,让高尔基对下一代的浓浓爱意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的:
1、学会13个生字、10个新词。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吩咐”“摆弄”“突然”等词语的意思,能用“突然”说一句话。
3、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
2、感受高尔基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
1、思考练习2。
2、用“突然”说一句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文字投影片、收集关于高尔基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交流收集的材料;请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步骤:
一、齐读课题。
二、借助拼音通读全文,标画出有多少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部分词语的读音:吩咐、胶卷、秘书、贴在、侧过。
学生汇报:(共有15个自然段;讲了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事。)
三、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关于高尔基的资料。(教师相机板书)
四、默读全文,围绕着“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事”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结合课后思考题,说说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将学生不懂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六、学生默读,根据课文内容将质疑的问题梳理、排序。
七、逐一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重点理解摆弄、吩咐、突然等词语,初步知晓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学习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步骤: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指名分角色朗读,想一想:小男孩还会回来吗?为什么?
3、讨论。
4、续编故事,以后还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
2、你认为哪个字不好记,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3、你认为哪个字写时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你来提醒大家。
教师指导“秘”的笔顺。
4、写一写你认为不太好记、不太好写的字。
5、听写:摄影师、杂志社、秘书、突然。
6、出示投影:比较几名同学同一个字的书写,集体评议。
7、自己对照书订正,教师随机批改。
三、指导用“突然”说一句话。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兴趣的话,选择高尔基的作品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