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优选3篇】

《负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引言:

负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负数概念的抽象性和难以理解,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负数的概念,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负数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掌握负数的加减运算规则;

3.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负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

1. 导入阶段:

- 通过实例引出负数的概念,例如温度的正负表示、资产负债表等;

- 引导学生思考负数的特点和作用。

2. 概念解释阶段:

- 介绍负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包括数轴上的表示和符号表示;

- 利用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含义和意义。

3. 加减运算规则阶段:

- 详细讲解负数的加减运算规则,包括同号相加、异号相减等;

- 通过数轴和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运算规则的应用。

4. 运用实际问题阶段:

- 设计一系列负数运算的实际问题,例如债务的计算、温度的变化等;

- 引导学生利用负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法和答案的合理性。

5. 总结和拓展阶段:

- 总结负数的概念、运算规则和应用;

- 提出拓展问题,引发学生对负数更深层次理解的思考。

6. 课堂训练和作业布置:

- 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负数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结语: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负数的概念、运算规则和应用。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平,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负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引言:

负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负数的抽象性和难以理解,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负数的概念,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负数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掌握负数的加减运算规则;

3.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负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

1. 导入阶段:

- 利用实例引入负数的概念,例如温度的正负表示、借贷的正负表示等;

- 引导学生思考负数的特点和具体应用领域。

2. 概念解释阶段:

- 通过图示和实例,介绍负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包括数轴上的表示和符号表示;

- 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含义和意义。

3. 加减运算规则阶段:

- 清晰讲解负数的加减运算规则,如同号相加、异号相减等;

- 利用数轴和实例演示,帮助学生掌握运算规则的应用。

4. 实际问题运用阶段:

- 设计一系列负数运算的实际问题,如商店进销存、温度变化等;

- 引导学生运用负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法和答案的合理性。

5. 总结和拓展阶段:

- 总结负数的概念、运算规则和应用;

- 提出拓展问题,引发学生对负数更深层次理解的思考。

6. 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

- 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负数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结语: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负数的概念、运算规则和应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平,灵活调整教学步骤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负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三

《负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负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一、单元教材分析

  负数是《标准》第二学段规定的教学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一般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进行,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标准》将其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建立过程中的一次拓展。他们以往所认识的数——整数、分数、小数等都是算术范围之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负数”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标准》要求“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因此,教材首先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如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中对气温的表示方法、日常生活中对收入与支出的记录方法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背景中感受和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正负数的含义。教材还注意在练习中提供应用负数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负数的理解。例如,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记录不同时区的时间、记录自己身高或体重与平均身高或体重的差距,等等。这样的编排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逐步形成数学应用的意识。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后,例3安排了一个活动情境,在直线上表示从一点向两个相反方向运动后的情形,也就是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的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例4进一步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借助数轴来比较数的大小。利用学生对温度高低的亲身体验理解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二、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授课课题:负数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及其说明

  内容:教材第2—4页例1、例2及

  “做一做”和第8页练习一中的1、2、3题。

  说明: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联系温度和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学会读、写负数。因此我们认为本节课应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然后通过分类来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最后再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来深化对负数意义的认识,促使学生有层次地认识负数。

  本节课是节概念课,根据学生学习概念的心理规律,我们认为本课中应使学生了解概念的来源,理解概念的意义,区分概念的联系,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最后再通过适当拓展,提升数学化的程度。因此,我们精心安排了以下四个层次的活动:

  (1)从“生活事例”引入——了解负数的来源。

  一开始即创设说天气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背景,促使学生积极广泛地参与讨论学习,

  (2)由“相反关系”展开——理解负数的本质。

  顺接着课始”看温度计渎气温”这一问题情景,从三大城市的气温由高渐低相继展开。自然引出“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数可以表达、区分这一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数的需求。继而借“海拔高度”这一生活事例,用正负数来表示海拔高度,使学生再一次感知“相反的量”这一负数概念的本质意义。

  (3)以“比较反思”提升——丰富概念内涵。

  本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这里通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零度刻度线,海平面等分界点,并借助直线上的点来理解接纳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正数部大于0,负数都小于0。同时在习题中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除0外)都正数,以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4)用“多层练习”巩固——拓展概念外延。

  在基本练习之后利用嫦娥卫星即时信息资料来激发进一步学习探究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到生活实际中寻找生活中的正数与负数,既与开头的生活引人情景相呼应,又为下节课进一步体验并尝试行生活中应用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作了较好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及说明:

  目标: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3、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4、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说明:

  1、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标准》第二学段这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

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负数。

  四、教学问题及其说明

  问题:“4℃”和“-4℃”的意义相同吗?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

  说明:1、通过每天都接触的气温引入负数,呈现上海和北京利用温度计观测室外温度的两个场景。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明白在上海观测到的温度是零上4℃,而北京观测到的温度在温度计上显示的还是,但是这个是在零度以下-4℃(情境图)。零上4℃用学过的数表示就是4℃,零下-4℃则可以用负数来表示,即“-4℃”,从而让学生学习负数的读法和写法。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量。

  2、联系实际生活举出更多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感受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通过对比帮助学生加深对正负数意义的体会。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基本流程:导入——教学实施——目标检测——课堂小结——配餐作业

  具体过程

  1、从“生活事例”引入——了解负数的来源

  问题一师:同学们,我们刚过完春节,大家觉得我们瑞丽这两天的天气怎么样?(学生回答后,呈现瑞丽天气预报、温度计图)这个温度计上显示的是昨天的最高气温,你能看出昨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吗?

  (学生汇报过程后,引导学生了解温度计上一般有左右两行刻度以及左右两边刻度名称,左边代表摄氏度,通常用字母℃表示,一大格表示两度)

  据科学研究,气温在18—24℃时,人体感觉最舒服。昨天达到()℃,我们就感觉热了。猜想:从现在往后,温度计上的红色酒精柱会怎样变化呢?

  【设计意图】气温变化是学生生活中每天都会面对和感觉到的自然话题,将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始,自然,贴切,能够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考虑到学生对温度计的认识井不是非常熟悉,先单独安排一个看温度计的插曲,为后面新知教学做好了铺垫)

  2、由“相反关系”展开——理解负数的意义

  (1)教学例l,初步认识负数。

  教师:老师也是一个非常关注大气变化的人,几乎每天都要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有一次我记录了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第一个是东方大都市上海(出示温度计图),你能从温度计上面看出当天上海的最低气温吗?(零上4摄氏度)

  (2)第二个城市是江苏的省会南京(出示温度计图),你能从温度计上面看出南京的最低气温吗?(0摄氏度)这个温度比上海的气温怎样?

  (3)第三个城市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北京的气温通常要比上海和南京怎样?学生提出猜想后,出示温度汁图,让学生说出北京气温”零下4℃”。

  (4)刚才二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中,非常巧,南京正好是0摄氏度。而上海超过了0摄氏度,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却低于0摄氏度,是零下4摄氏度。这是一组相反的量。

  问题二大家能想出巧妙的方法来记录这两个相反的气温吗?

  【设计意图】在引入负数这一环节,顺接着课始“看温度计读气温”这一问题情景,从祖国三大城市的气温由高渐低相继展开,教学流畅,衔接自然。而“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数可以表达并区分?这一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数的需求,而且促使他们借助生活经验联想到在“4”这个数前添加不同的符号表达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

  (5)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设想,老师选择性板书:+4℃或4℃,-4℃等,并讲解负号。

相关文章

《交通安全要注意》教学设计【精彩3篇】

教学目标:1.认识有关的交通标志。2.从议交通事故、玩交通安全棋中,学习交通规则3.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如何遵守交通规则。4.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学习交...
教学资料2017-03-09
《交通安全要注意》教学设计【精彩3篇】

《观察物体》教材分析参考(优选3篇)

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第二学段安排了两次观察物体的教学,分别安排在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下册,使得本套修订教材观察物体的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分别安排的内容是: 从表中可以看出:本单元包含两个内容:例1教学从3...
教学资料2011-01-03
《观察物体》教材分析参考(优选3篇)

大树简笔画步骤【优秀3篇】

简笔画是指把复杂的形象简单化,形体结构是绘画最基本的要素,各种物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构成因素,结构形势及比例关系,平面化的简笔画,表现2维的平面结构比较简便。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大树简笔画步骤,希望对大家...
教学资料2013-02-08
大树简笔画步骤【优秀3篇】

《太阳》语文课后教学反思【精简3篇】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感兴趣的flash正悄悄走进我们的课堂,正改变着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正努力尝试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的整合,使信息技术更好的为我...
教学资料2013-09-04
《太阳》语文课后教学反思【精简3篇】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材解析【推荐3篇】

莫泊桑善于写短篇小说,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的用词极为简练。但却非常传神,有入木三分的功效;他的谋篇布局条理有序,叙事清晰。在这篇文章当中,这两点有着集中的体现。作为福楼拜的学生,莫泊桑可能经常见到聚...
教学资料2015-02-02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材解析【推荐3篇】

《小河与青草》课后反思【优秀3篇】

《小河与青草》是一则童话故事,课文的寓意很深,意在让学生领悟到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依赖、彼此欣赏、共同进步。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深奥,难以理解,因此在本节教学中,围绕教学要求以及新课程标准...
教学资料2012-07-09
《小河与青草》课后反思【优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