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测评要求(推荐3篇)
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测评要求 篇一
教学设计是中小学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确保教学质量,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测评,并制定了相应的要求。
首先,教学设计要符合教育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应该与课程标准相契合,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其次,教学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教学设计应该包括一定的启发性和探究性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另外,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最后,教学设计要具备评价和反思的功能。教师应该设计合适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同时,教师也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和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需要符合教育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具备评价和反思的功能。只有不断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测评要求 篇二
教师的教学设计在中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了规范教学设计,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测评,并制定了相应的要求。
首先,教学设计要具备合理的结构和清晰的逻辑。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步骤和适当的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其次,教学设计要注重因材施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学设计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多元智能和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另外,教学设计要注重实践和创新。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设计一些实践性和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教学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还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
最后,教学设计要具备评价和反思的功能。教师应该设计合适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同时,教师也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和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需要具备合理的结构和清晰的逻辑,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实践和创新,具备评价和反思的功能。只有不断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测评要求 篇三
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测评要求
学科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最基本教学技能之一,且已纳入2010年春季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项目。为使广大教师及早对学科教学设计测评有所准备与训练,现提供北仑区中小学教师学科教学设计测评要求及教学设计表,在此征求大家的意见:
各学科教学设计测评主要检测教师的教材教法水平,是教师的课程理念在实际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体现。本测评统一采用闭卷笔答形式,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均为100分。试题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教师不带任何教辅材料,在所给不同课型素材中选定其中一课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其中,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学科由教师按自身任教情况选择中低段或高段不同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重点考查:
1、教师对本学科教材的理解水平(如教材的体系、知识能力分布等等),重点难点的确定和突破能力;
2、教师对课程标准相应级别要求的掌握能力,特别是把握好教材与课标要求之间的联系,合理发挥教材的价值;
3、教师对学情及相应年段学生特点的把握;
4、教师对学科课程实施意见的认识及对具体教学设计及其背后的课程理念的理解能力,教学设计行为的意图表述能力;
5、教师对教学设计的效果的预测能力。
教材、学情分析(10%)
评价标准:
1.准确分析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或教材中的地位;
2.准确定位分析本节内容与前后章节的联系;
3.分析说明与本教学内容相关的课程标准规定;
4.简要分析学习者共性特征、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结构与水平能力等。
教学目标表述(15%)
评价标准:
1.知识与能力目标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相关联并可测量。
2.有过程,有方法,学生确实能够通过过程获得所列方法。
3.有明确的.情感态度指向,有明确的价值判断,且与本节学习内容直接相关。
4.语句描述上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表述。
5.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合理:重点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或学科发展重要,在知识体系中重要;难点是老师指导、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
6.解决重点、难点的措施具体、明确、可操作并确实能够有效解决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5%)
评价标准:
1、学生课前准备具体明确,充分可行,与课堂教学内容直接相关并得到检测或落实。
2、所需教学媒体具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明确,时间设置可行、合理。
教学活动过程(教学设计)(60%)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标准:
1、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能充分实现本节教学的整体目标,师生的活动指向
清晰,结合紧密,与教学目标直接相关或密切相关。2、教学指令清晰,环节名称新颖别致,操作过程具体明确,教学环节间过渡自然。
3、活动符合学习规律,联系生活实际,具有递进性、层次性等特点。
4、设计的媒体启发性强,适时、适量;设计的实验符合教学实际需要,适时、适量。
5、充分关注学情,在每一环节中每一学生有明确具体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任务。
6、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设计的情景对后续教学有启发引导作用
7、有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的保证。
8、设计意图明确,依据合理充分,有科学的实施效果的预测。
板书设计(5%)
5% 评价标准:
1、思路清晰、简练、实用;
2、结构完整,课主题明确;
3、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4、有辅助板书并整体设计精美。
作业设计(5%)
评价标准:
1、根据学情筛选编制作业,题量少但满足检测的需要,重点和难点在检测中有所体现。
2、鼓励按照学生水平、学习内容的难度分层布置任务,鼓励实践型、开放性作业。
反思与跟进:请预测在通常情况下上完这堂课后学生还会存在哪些问题?请您设计2-3道题目予以教学跟进。